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2 13:4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 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三大改造的推行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深入
2. 观察下表,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3. 如图所示,骑自行车身着“1953”工作服的劳动者,将写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接力棒,交给骑摩托车身着“1954”工作服的劳动者。这些信息反映了(  )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三大改造即将大规模开展
C.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D.“一五”计划建设热情高涨
4.1955年,我国发行第二套人民币部分辅币。1分票面是汽车图案,2分票面是飞机图案,生动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的工业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党领导全国人民(  )
A.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B.恢复国民经济
C.开展“大跃进”运动???????????????????????????? D.实施经济体制改革
5.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6.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
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8.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未停止探索复兴道路的步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9.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学习笔记,下列主题最符合笔记内容的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10.“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恢复???????????????????????? 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
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11. 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12.“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A.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一国两制”的实践
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下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 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15.表2反映(  )

A.新中国成立初期轻工业落后??????????????? ?B.“一五计划”重工业成就
C.“三大改造”目标基本实现?????????????????? D.我国工业集中在东南沿海
1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共同纲领》。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  )
A.《共同纲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意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
1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20.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标志着我国(  )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材料题
21.诗言志,史铸诗。毛泽东的诗词瑰丽多姿,大气磅礴。阅读以下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
(1)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适时地率领部队走上一条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2)“红军远征”途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3)请列举材料四中的“彭大将军”在抗战时期领导的著名战役。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请说一说南京解放的重大意义。

材料五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5)材料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什么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材料六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6)材料中 “一桥”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成就,请你再列举这一时期东北工业基地的一项成就。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次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进步的思想主张?
(2)从材料三可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依据材料说明这部宪法的性质。



参考答案
1——10:CADAA BDCAC 11——20:BACBB CBBBC
21.(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遵义会议。
(3)百团大战。
(4)宣告了延续22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沈阳飞机制造厂或鞍山钢铁公司或沈阳机床厂或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22.(1)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2)特点:民主性;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