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生命活动的调节
1.下列选项中,甲、乙、丙和丁之间的关系与图T4-5所示一致的是 ( )
图T4-5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神经中枢
脑
脊髓
视觉中枢
B
人体的激素
生长素
胰岛素
甲状腺激素
C
反射
向地性
望梅止渴
杯弓蛇影
D
脑
大脑
小脑
脑干
2.人体内的内分泌腺分布如图T4-6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图T4-6
A.腺体a分泌的激素过多会引起侏儒症 B.腺体b分泌的激素过多会引起甲亢
C.腺体c分泌的激素过少会使心跳加快 D.腺体d分泌的激素过多会引起糖尿病
3.在足球场上,足球运动员长时间剧烈运动后,面部通红;在观众席上,看到球员进球后,球迷也面红耳赤。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球员脸红是因为皮肤血管口径增大后引起的
B.球员脸红是因为皮肤血流量增大后引起的
C.球迷脸红是因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后引起的
D.球迷脸红是因为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后引起的
4.2018年12月,“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人工智能协助了这次指挥发射。人工智能机器主要通过机器内部的核心芯片控制机器各部位有序配合,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与人体比较,人工智能机器 ( )
A.具有完整的反射弧 B.通过激素调节应答环境刺激
C.具有感应性 D.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的是核心芯片
5.在不用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的情况下,要培育出如图T4-7所示的植物盆景,可以实施多种方案。下列对方案及其原理的分析中,都正确的是 ( )
图T4-7
A.把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B.把植物放在单侧光的环境下,让生长素移向向光的一侧
C.把植物侧放在地上,利用茎的感性运动
D.把植物侧放在地上,让茎的近地侧部分生长得比远地侧的快
6.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下列有关图T4-8所示幼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图T4-8
A.生长素主要由茎的乙处分泌
B.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C.该茎甲处的细胞生长得比乙处的快
D.该茎乙处的生长素分布得比甲处多
7.X和Y在一宗交通意外中受伤。医生发现他俩的脑部都运作正常,但是为了检查两人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是否受损,医生给他们进行下表所示的测试。在两人的神经系统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分别是( )
伤者蒙眼接受测试
测试结果
X
以针尖刺X的指尖
X感到痛,但没有缩手
Y
以针尖刺Y的指尖
Y不觉痛,也没有缩手
命令Y移动他的手
Y可以移动他的手
A.X-传出神经;Y-传入神经
B.X-传入神经;Y-传出神经
C.X-传出神经;Y-脊髓
D.X-传入神经;Y-脊髓
8.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生理效应是 ( )
A.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
B.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
C.皮肤的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
D.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
9.[2019·南充]“5·12”前夕,南充市各中小学会举行防震演练。当警报声响起时,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有秩序逃往避难场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
B.老师带领同学们逃生的过程,只受脊髓的控制
C.该反射在反射弧的结构基础上完成
D.该反射弧由神经元构成,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10.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侵入其领地的其他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并观察和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所做的推论正确的是 ( )
模型特征
攻击频率
腹部银色
低
腹部红色
高
腹部有红色条纹
高
A.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B.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
D.腹部有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11.[2018·济宁]连续发生的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表示。毅豪同学归纳梳理的四个流程图中,有待改正的是( )
A.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原尿→肾小管→尿液
C.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D.红灯成像: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12.图T4-9为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示意图,据图分析有关近视眼的描述,错误的是 ( )
图T4-9
A.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过大
B.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长
C.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可以配戴适度的凸透镜加以矫正
13.[2019·滨州]科学探究是学生应具备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科普小组利用蝌蚪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实验对象
加入物质
实验条件
预期现象
甲
同期孵化、生长发育相似的蝌蚪各10只
不做处理
1000 mL池塘水
等量食物、适量甲状腺激素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提早发育成小青蛙
乙
切除甲状腺
1000 mL自来水
等量食物
发育停止
丙
不做处理
1000 mL池塘水
等量食物
发育正常
(1)你认为乙、丙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并阐明理由: 。?
(2)某山区水塘里出现类似乙装置的预期实验现象——巨型蝌蚪,科普小组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推测,该地区婴幼儿易患 。?
(3)若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科普小组通过分析甲、丙两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科普小组通过观察记录单,向同学们展示了青蛙 发育的过程,春末夏初的雄蛙发出悦耳的鸣叫,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试分析青蛙此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 决定的。?
(5)科普小组想进一步探究“胰岛素对小狗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如果采用饲喂胰岛素的方法,能否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 。?
14.智能手机的普及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有调查表明:开车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3倍,18%的严重车祸是因为司机使用手机。小吴和小金通过如图T4-10所示的方法探究看手机对反应时间的长短的影响,小金边看手机边关注直尺的下落情况,小吴松开直尺后,小金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记录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厘米)。
测定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不看手机
20.5
19.4
19.2
19.7
看手机
33.7
35.7
34.3
34.6
图T4-10
(1)当小金看到直尺下落时马上夹住直尺,这一过程是一个 活动,其中的感受器是 。?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表格中测量平均值越大,说明人的反应速度越 。?
(3)实验还存在不足,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
15.为了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小吴设计了如下实验:
图T4-11
①取刚萌发的玉米4粒,分别放在培养皿的A、B、C、D四个位置上,如图T4-11,并且保持根尖都朝向培养皿的中心。
②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盖在玉米上,并盖上湿润的棉花,直到填满整个培养皿。然后盖上培养皿盖,使玉米粒不会移动位置。用胶布将培养皿和盖粘牢。
③把培养皿竖立放在橡皮泥上,不让其滚动,在适宜的温度下遮光培养。
请根据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回答有关问题:
(1)为了探究植物根的向性实验,本实验应该对 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2)若培养皿竖立起来后,位置C在最下方,四粒玉米中,处于 位置的玉米粒可作为实验对照。?
(3)实验③中进行遮光处理的目的是 。?
16.[2018·德州]小明同学因病去医院检查,为确定病情、排除其他病变可能,医生建议指尖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查。采血时,小明的无名指在不经意间被医生用采血针刺了一下,他马上把手缩了回来(如图T4-12)。根据缩手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图T4-12
(1)此反射活动的感受器[①]位于皮肤的 层中,神经中枢[③]位于脊髓的 中,效应器[⑤]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 。?
(2)如果图中X处被麻醉剂麻醉,用针刺指尖,小明 (填“有”或“没有”)感觉。?
(3)接收到医生提示后,再进行采血,小明的手没有缩回。说明 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抑制作用。?
(4)皮肤属于保护人体的第 道防线,被针刺后要做好消毒和保护工作。一段时间后,受伤部位会自动止血,这是血液中 的功能。?
(5)下面是小明血常规化验单的部分数据。
代号
项目
结果
参考值(男)
RBC
红细胞
4.8×1012/L
(4.0~5.5)×1012/L
WBC
白细胞
7×109/L
(4~10)×109/L
HGB
血红蛋白
90 g/L
120~16 0g/L
PLT
血小板
210×109/L
(100~300)×109/L
小明可能患有 。针对小明的病症,请你为他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 。?
17.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黄腹角雉在发育过程中体温调节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①……②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20 ℃的条件下饲养,另一组置于环境温度为30 ℃的条件下饲养,饲养方式相同。③每天测定其中一只雏鸟的体温,记入表格;并测量两组雏鸟在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将结果处理后绘制图像,如图T4-13所示。
图T4-13
日龄
1
2
3
4
5
6
体温/℃
35.9
34.0
31.7
37.3
35.4
38.5
日龄
7
8
9
10
11
12
体温/℃
36.4
37.0
38.7
38.7
38.7
38.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是? 。?
(2)观察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雏鸟在9日龄后才基本具备了恒温能力。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可靠? ,理由是 。?
(3)分析图像可知,雏鸟在9日龄后,安静状态下它在20 ℃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总高于在30 ℃恒温房间内的产热量。结合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D 6.D 7.A 8.D
9.B [解析]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10.D 11.A 12.D
13.(1)不能,乙与丙有甲状腺和水质两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唯一原则
(2)呆小症
(3)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4)变态 先天性 遗传物质
(5)不能
[解析](1)表中乙与丙有甲状腺和水质两个变量,不符合变量唯一原则,不能形成对照实验。(2)如果成人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容易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从而导致其后代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也就有了一些缺碘地区流传的“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之说。(3)甲与丙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通过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4)青蛙的发育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主要时期,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别,属于变态发育。青蛙的生殖在春末夏初,由雄蛙发出鸣叫,这是青蛙的求偶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5)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用饲喂的方法探究胰岛素的作用,不会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原因是胰岛素在胃和小肠中会被消化。
14.(1)反射 视网膜
(2)看手机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 慢
(3)多找几个人进行重复实验
15.(1)根的生长方向 (2)A
(3)排除光照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
16.(1)真皮 灰质 肌肉
(2)没有 (3)大脑 (4)一 血小板
(5)贫血 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7.(1)选择刚出生的大小相近的健康雏鸟10只,平均分成两组
(2)不可靠 研究对象只有一只雏鸟
(3)9日龄后,雏鸟已具备恒定体温的功能。在20 ℃的温度下,散热量较大,需要通过提高产热量维持其恒定的
体温
课件14张PPT。2020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课件生物 |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命题重点】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①辨析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中的几个概念,如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等;②涉及植物的向水性、向光性、向地性等的实验;③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为例体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方法要点】在正确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措施和与反射弧的组成有关的现象。类型一 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为例体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例1 如图T4-1为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进食后1 h内(BC段),血糖含量出现上升的原因是 。?图T4-1[答案](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解法指导](1)进食后1 h内(BC段),血糖含量出现上升的原因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例1 如图T4-1为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2)CD段出现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 。?图T4-1[答案](2)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
[解法指导](2)CD段出现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例1 如图T4-1为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3)从图中可知,正常人血糖浓度保持在 mmol/L左右。?
(4)糖尿病患者主要依靠肌肉注射胰岛素(一类蛋白质类激素)来维持血糖的稳 定,而不是口服胰岛素制剂,原因是? ?
。?5图T4-1消化成氨基酸,从而失去作用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进入消化道后会被例1 如图T4-1为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5)糖尿病患者在被肌肉注射胰岛素时,肌肉会出现不自主战栗,而后感觉到疼痛。完成“颤栗”活动的神经结构是 ,患者的痛觉是在
中产生的。?图T4-1[答案](5)反射弧 大脑皮层
[解法指导](5)“颤栗”活动是因为在针头的机械刺激下肌肉发生收缩,这是一个反射活动,由反射弧完成。痛觉等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中枢中形成的。【变式1】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了小白鼠的下丘脑,它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1)这个实验说明了? 。?
本实验的对照组是? 。?[答案](1)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小白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的状态
[解法指导](1)本实验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是否破坏小白鼠的下丘脑,因变量是是否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控制变量,本实验的对照组是小白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的状态,而不是另一只健康未被破坏下丘脑的小白鼠。【变式1】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了小白鼠的下丘脑,它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2)正常小白鼠的体温调节类型与图T4-2所示的 相同。?[答案](2)甲
[解法指导](2)小白鼠消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会释放出热量,耗氧量越多,释放出的热量越多;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小白鼠的散热量减少,为了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产热量也应该下降,因此耗氧量是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图T4-2【变式1】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了小白鼠的下丘脑,它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3)研究者如何确定实验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 。
(4)若研究者仅根据一只小白鼠的实验结果便作出了前面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可靠吗? ,?
说出原因:? 。[答案](3)多次等时间间隔测量动物体温
(4)不可靠 因为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解法指导](3)多次等时间间隔测量动物体温以研究实验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
(4)因为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如得到的结果均相同,上述结论才具有说服力。【变式1】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了小白鼠的下丘脑,它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5)有人认为脊髓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实验并简要说明:? 。[答案](5)另取几只小白鼠,分别只破坏脊髓,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
[解法指导](5)要确定脊髓也参与了体温调节,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是否破坏脊髓,因变量是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说服力,应该取多只小白鼠进行实验。类型二 运用反射弧的知识解释现象例2 [2019·临沂]某同学在校园生物角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对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T4-3),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扎到皮肤作出反应
B.3是神经中枢,痛觉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C.完成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5→4→3→2→1
D.3是神经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D图T4-3【变式2】[2019·青岛]图T4-4表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 叙述错误的是( )
A.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若④受损,则有感觉但不能发生膝跳反射
D.若②受损,则无感觉但能发生膝跳反射D图T4-4【针对训练】内容见Word版资源:
专题04 生命活动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