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化学:专题6 化学解答题(课件 19张ppt word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化学:专题6 化学解答题(课件 19张ppt word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2 19:34:14

文档简介

专题6 化学解答题
1.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HT6-3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牌补锌口服液
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
化学式:C12H22O14Zn
含锌:5.0 mg/支
质量:10.0 g/支
图HT6-3
(1)葡萄糖酸锌由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若儿童1 kg体重每日需要0.5 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 kg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    支。?
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小木棍、蔗糖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
(1)用小木棍蘸取浓硫酸少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上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2)在蔗糖(C12H22O11)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是  。如果蔗糖完全脱水,则生成C和H2O的质量比是   。?
3.尿素[CO(NH2)2]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1)尿素溶液能除去工业废气Cl2,化学方程式为:CO(NH2)2+H2O+3Cl2N2+CO2+6X,则X的化学式是   。?
(2)尿素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    (填“氮”“磷”或“钾”)肥,适用于各种植物。某水田施加7.2千克尿素,其中含氮元素    千克。?
4.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两种物质,为测定废水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该造纸厂排放的废水200 g,
图HT6-4
先向其中加BaCl2溶液至n g后停止,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HT6-4所示(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请根据图像与数据分析计算:
(1)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BaCl2的质量关系是      (用“>”“<”或“=”表示)。?
(2)m值等于    。?
(3)该废水中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实验室有一部分被氧化成氧化镁的镁粉样品、未知浓度盐酸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兴趣小组同学为分析样品中金属镁的质量百分含量和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探究:
(1)用盐酸溶解样品(样品混合均匀),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所取样品质量/g
所加盐酸质量/g
生成氢气质量/g

16.0
60.0
0.5

16.0
130.0
1.0

16.0
150.0
1.0
镁粉样品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为    。?
(2)向实验Ⅲ后的溶液中加入40%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HT6-5所示。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图HT6-5
6.[2019·金华]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 g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放置时间/h
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g

饱和氯化钠溶液
饱和硝酸钾溶液
7.3%的稀盐酸
24
1.85
0.61
0.72
1.35
48
3.70
?
1.44
2.80
请回答:
(1)表格中“?”的数值是    。?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 h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 h的稀盐酸5.00 g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 g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敞口放置48 h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
7.[2019·宁波]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5 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 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第    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    。?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1.5 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8.[2018·烟台]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100 g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HT6-6甲),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pH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
147.8 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 g(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图HT6-6
(1)m点的数值是    。?
(2)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    反应。?
(3)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4)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1)四 (2)72∶11 (3)1
2.(1)炭化、变黑
(2)2∶1 8∶11
3.(1)HCl 
(2)氮 3.36
4.(1)a(3)解:设废水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
BaCl2+Na2SO4BaSO4↓+2NaCl
142 233
x 4.66 g
142233=x4.66 g x=2.84 g
该废水中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4 g200 g×100%=1.42%。
答:该废水中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2%。
5.(1)75%
(2)解:设镁消耗HCl的质量为x。
Mg+2HClMgCl2+H2↑
24 73
12 g x
2473=12 gx x=36.5 g
设氧化镁消耗HCl的质量为y。
MgO+2HClMgCl2+H2O
40 73
4 g y
4073=4 gy y=7.3 g
设氢氧化钠消耗HCl的质量为z。
NaOH + HClH2O+NaCl
40 36.5
30 g×40% z
4036.5=30 g×40%z
z=10.95 g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5 g+7.3 g+10.95 g150 g×100%=36.5%。
答: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5%。
6.(1)1.22 (2)不变
(3)解:设敞口放置48 h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x。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5 g×8%=0.44 g。
NaOH+HClNaCl+H2O
40 36.5
0.44 g 5 g×x
4036.5=0.44 g5 g×x 
x=8.03%>7.3%(合理即可)
答:敞口放置48 h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变化的原因是蒸发的水和挥发的HCl质量比大于927∶73(或蒸发的水占水总质量的百分比大于挥发的HCl占HCl总质量的百分比)。
[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关系可知,敞口放置48 h水蒸发的量是24 h的2倍,所以表格中“?”的值为0.61的2倍。(2)因为饱和硝酸钾溶液放置24 h后,水分蒸发,晶体析出,溶液依然为饱和状态,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7.(1)16
(2)64.78
(3)解:由表格可知,第16次测量时样品中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产生CO2的质量为50 g+
20 g-69.78 g=0.22 g。
设1.5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7.3%×y 0.22 g
10644=x0.22 g x=0.53 g
7344=7.3%×y0.22 g y=5 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53 g1.5 g×100%≈35.3%。
(4)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5 g-5 g=10 g。
设1.5 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 36.5
z 10 g×7.3%
4036.5=z10 g×7.3%
z=0.8 g
答:(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35.3%;
(4)1.5 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0.8 g。
[解析]第16次实验时pH=7,表示NaOH、Na2CO3恰好完全反应,之后不再有气体生成,
所以m=69.78 g-5 g=64.78 g。
8.(1)7 (2)盐酸 (3)10.6%
(4)解:设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为x。
与CaCl2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247.8 g-147.8 g)×10.6%=10.6 g。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11
10.6 g x
106111=10.6 gx x=11.1 g
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g100 g×100%=11.1%。
答: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课件19张PPT。2020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课件化学 |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命题重点】化学解答题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根据化学式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主要包含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往往会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纯度的计算。
【方法要点】首先要注意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因为这是化学计算的前提;其次要注意审题,理清题目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明确各量的关系;最后在书写时要注意格式。类型一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例1 [2019·攀枝花]抛撒融雪剂可消融路面积雪。研究人员配制出A、B两组融雪剂,组成成分及质量分数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组融雪剂相比较,   组的 CH3COOK (乙酸钾)含量高。?
(2)KH2P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B组融雪剂中,含氯的质量分数
为    (填计算结果,结果保
留至0.1%)。B1369.6%【变式1】[2019·绍兴]全面开展“五星达标 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焚烧温度低于800 ℃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恶英(C12H4O2Cl4)。二恶英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472∶71类型二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2 [2019·衢州]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HT6-1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 g,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
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
(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
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
精确到0.1%)图HT6-1
例2 [2019·衢州]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HT6-1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 g,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
分数偏大的是    。?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
②去掉装置C,将B和D装置直接相连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图HT6-1[答案](2)①②
[解法指导](2)①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如果去掉装置A,会使装置D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偏大,从而使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②装置C中的浓硫酸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若去掉装置C,将B和D装置直接相连,会使装置D增加的质量偏大,从而使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完全被吸收,会使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变少,从而使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小。【变式2】将40 g稀盐酸逐滴加入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HT6-2甲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乙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
(2)图乙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图HT6-2减小B【变式2】将40 g稀盐酸逐滴加入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HT6-2甲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图HT6-2
[解法指导] 本题是一道以酸碱反应为背景,结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同时,以坐标曲线图的方式呈现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和温度变化。这种通过坐标曲线描述反应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来呈现反应进程的题型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答题时,需要明确曲线的变化背后的意义,并利用曲线上的某些量与化学反应建立联系,进行计算。例3 徐州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4.0 g石灰石样品,把4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
请计算:
(1)4.0 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g。?
(2)10 g稀盐酸能与   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
(3)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3.41.0
[解法指导] 本题中出现了表格,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对于表格的数据分析,一般要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表格中加入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的变化规律,当变化规律出现改变的点即碳酸钙完全反应的点,由此可以列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解。【变式3】[2018·益阳]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 5 g,把 60 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2)求60 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85%
【针对训练】内容见Word版资源:
专题06 化学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