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2 21:4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历史部编版

七年级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西



东晋
南方:
北方:
十六国并存











581

(鲜卑族)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589
南朝


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的统一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意义(影响):

隋统一后,措施:
外戚:皇帝母亲或妻子的亲戚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知识拓展
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
胭脂井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605年起,隋炀帝下令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全长2000多千米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目的:
大运河
开凿:

概况:
意义:
隋朝的大运河(隋炀帝 605年开始)










三地:三个中心(涿郡,洛阳,余杭)
( )
( )今( )
( )今( )
四段:分为四 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 ) 渠
( )渠
( )
( )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长安
洛阳
涿郡 北京
余杭 杭州
永济
通济
邗沟
江南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进步性(利):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南北交通的便利,巩固了的国家统一;
局限性(弊):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超过了人民的承受能力。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

意义(影响):
开创:
背景: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问题思考: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有什么重大不同?
1、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科举取士制度
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
建东都洛阳
开凿大运河,
修筑长城和驰道
2.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
结果: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了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灭亡原因:
4.残暴
残暴统治,滥用民力
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1.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的创立对当时社会和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2.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知识拓展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隋朝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隋炀帝即位不久,就派人前往流求,先后有三次。第三次是在公元610年,由武将文臣率领10000多人,从义安①出发,渡海抵达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隋朝对台湾地区的认识比前代前进了一大步。在《隋书》中,就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详细记述了这一地区地理、物产、社会组织、饮食服饰、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15年
隋(581年-618年)38年
1,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2,促进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发展.
3,实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朝建立了三公九卿制,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4,修建举世闻名的大工程,秦朝有长城和灵渠,隋朝有大运河、大兴城和洛阳城;都大修驰道,加强交通
5,暴政导致农民战争而亡。
6,二世而亡,统治短暂,其灭亡的教训对后世强盛的朝代提供重要借鉴.

秦朝和隋朝相似的地方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隋炀帝:正式建立科举制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
隋的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时间:605年起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繁盛一时的隋朝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隋朝的灭亡
时间:618年
结果:唐朝建立
【知识小结】
P3问题与思考: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附课本答案
P4材料研读:《旧唐书.李密列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状况?
原因: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三次东征,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P5想一想:科举制的确立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P5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P5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高超。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请查阅资料,并对照右图,分析赵州桥的特点。
赵州桥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观,在中国甚至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单项选择题
1.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2.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它的建立者是(   )
A. 杨坚 B. 嬴政 C. 刘彻 D. 杨广

C
A
当堂达标
3.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开始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B. 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始开通运河
C. 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始开通运河
D. ①建立隋朝 ②开始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3
C
4.“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C
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
A.秦汉时期 B.隋朝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朝时期
6.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的开通


B
A
7. 唐朝诗人皮日休作诗《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运河的开通(   )
①持否定态度 ②持肯定态度 ③评价客观公正
④态度比较偏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朝后主自以为凭借长江天堑和十几万大军,隋军就无法“飞渡”,故依旧醉生梦死。589年正月初一,隋朝50多万大军趁着大雾悄然渡过长江,正月初八一举攻破建康。
材料二 隋文帝在位期间,京城及各地的粮仓,大的可储粮千万石,小的也可储粮几百万石,都储满了谷物。长安、洛阳和太原的国库中,储存的绢帛各有数千万匹。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隋朝实现南北统一的原因。
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北双方的经济交流加强;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2)隋朝的统一有何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发展状况如何?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社会经济繁荣。原因:隋文帝在位期间,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社会经济繁荣。
(4)材料二中的隋文帝与材料三中“此河”的开通有何重要联系?



(5)你同意“尽道隋亡为此河”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国力增强,为大运河的开通创造了物质条件。
不同意。隋朝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暴政。
再见
江西省乐安县龚坊中学 陈国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