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6 13: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历史部编版
七年级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2、手工业:
②陶瓷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和唐三彩。
①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②重视兴修水利
①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冠于全国;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
其他:
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复习巩固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发展生产。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
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派遣贵族子弟来长安学习
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遗专业技能的工匠
二、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
以戏剧,壁画,民歌等形式流传
3.商业:十分繁荣,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一些繁华大都市。
民族交融
1、表现:
①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③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
2、民族政策: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北方和西北各族尊奉唐太宗为:
“天可汗”
精神风貌:
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社会特征: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
表现:
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方式:
唱和吟诵诗歌
3.特点:
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传世的诗歌有近5万首
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诗仙李白: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
诗圣杜甫: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称为“诗史”;
诗魔白居易: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书法家、特点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人物画,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颜真卿:
吴道子
4、绘画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题材和类型: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
阎立本
画家、特点:
欧阳询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概念: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
目的:
成员:
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 ,日本正式遣唐使来中国的有十多批,使团规模庞大,每次最少二百人,最多五六百人。
规模: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城市布局
仿唐制进行了政治改革
文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唐朝妇女
服装——模仿唐朝服饰和习俗
唐朝建筑
日本建筑
建筑风格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货币——仿照开元通宝创制日本钱币。
社会风俗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领域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制度
建筑
文化
生活
风俗
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大化改新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饮食、服饰、茶道等
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重阳节等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邀请他去日本。
鉴真
二、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①鉴真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
②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①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②主持修建的唐昭提寺,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1)时间:
(2)地位:
(3)概况:
(4)贡献:
原因:受日本僧人邀请
鉴真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36人献出生命。鉴真虽失明,但百折不挠,到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今天,鉴真主持修建的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三、玄奘西行
贞观初年出发,历时10多年
1、时间:
3、贡献:
长安——丝绸之路——天竺
2、路线:
(1)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带回了一大批珍贵佛学典籍。
(2)《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那烂陀寺遗址
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大唐西域记》全书共12卷,书中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138个地区和国家的见闻与概况,成为研究 和 以及我国 地区历史、地理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中亚
印度半岛
新疆
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呢?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先进,吸引外国学习;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是可靠的保障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遣唐使
经过:6次东渡,754年抵达日本
时间:唐玄宗时期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唐太宗时期
经过:到达天竺,带回佛经
影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时间:唐朝时
方式:日本派使节到中国
目的: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P21问题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饶,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尽磨难,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坚持不懈。
P22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材料,加以说明。
8 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P22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唐朝时,大食(阿拉伯)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40多次。大食商人来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不少在唐朝定居,他们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当时长安、广州等地都修有清真寺。
知识拓展
1.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主要是因为(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2.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其目的是(  )
A.为了改变中华血统
B.促进经济发展,巩固统治
C.避免外国人对中国的仇恨
D.显示大国天朝的风范
A
B
3.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  )
A.互派使节 B.佛教
C.交换土特产 D.科技交流
4.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
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5.下列唐朝政府对外商来中国采取的政策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鼓励贸易 B.不允许长期在中国居住
C.可以在中国做官 D.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B
B
B
6.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右图为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展现的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7.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  )
A.天竺 B.波斯
C.新罗 D.日本
A
D
8.日本的唐招提寺在每年的6月5日,即鉴真忌辰的前一天举办纪念法事。而只有在这一天,平日难得一见的国宝“鉴真和尚坐像”才会和公众见面。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  )
A.隋朝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元时期
9.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
A.儒家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活字印刷
10.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
A.波斯 B.大食
C.大秦 D.天竺
C
D
D
11.(2016·湘西州)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张骞
12.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史记》
B
B
1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谈在G20峰会闭幕后的5日晚举行。习近平强调,双方应该排除干扰,推动中日关系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中日交往可谓是历史悠久,早在唐朝,中日交往便十分活跃。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与日本相互学习,中国也向日本派遣留学僧
B.遣唐使包括使节、留学僧和留学生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学习了唐朝的先进文化
A
14.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5.下列各项中,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点(  )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是去国外求真经 ③都有顽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历经艰难险阻后都回到祖国 ⑤都是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
A.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C
B
16.在这本书之前,印度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到了近现代,印度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如王舍城、那烂陀寺等都是根据这本书的记载而发掘的。这本书最有可能是(  )
A.《西游记》 B.《马可·波罗行纪》
C.《大唐西域记》 D.《史记》
17.唐朝时,我国与各国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是(  )
①中国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②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A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
(1)唐朝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政策开放,对外交通发达。 
(2)材料二中的人物塑像是谁?“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事件?“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2)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坚持东渡日本。表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唐蕃和亲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
①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注意吸纳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文化,为己所用。
(3)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20.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是唐朝与哪个国家友好交往的杰出使者?有什么突出的历史贡献?
(1)玄奘。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著有《大唐西域记》。 
(2)图二这尊坐像中的人物是唐朝时期的哪位高僧?他为什么至今一直受到日本人的尊敬?



(3)上述图片中的这两个人有哪些共同之处?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经历中得到什么启示?
(2)鉴真。他东渡日本后,传播佛教及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共同之处:他们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经艰辛,具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等。启示: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经得起挫折和磨炼才能获得成功。
再见
江西省乐安县龚坊中学 陈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