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3张PPT)
如果把地球起源到现在的时间比作一年,人类的出现是在——12月31日的下午5点
人类
第23章 生物的进化
第4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灵长目
人科
人属
人种
人类的起源
长臂猿科
猩猩科
类人猿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
人类和类人猿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类人猿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点?
前肢 ;后肢 。
据此推测运动方式为 为主。
类人猿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从 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
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
进行语言和文字交流。
粗长
细短
臂行
森林
不会
不能
类人猿和人的区别
人类的祖先是这些类人猿吗?
森林古猿
类人猿 人
运动方式 四肢行走 直立行走
制造工具 使用天然工具,不会制造工具 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或复杂工具
脑发育 脑容量约400 mL,无语言能力 脑容量约1200 mL,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DNA分子杂交法
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两种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
黑猩猩DNA单链:TCCGGGGAAGGTTGGCTAAT
人DNA单链: AGGCA TAAACCAACC GATTA
大猩猩DNA单链:TCCGGGGAAGGTTGGTCGTG
1、实验证明:人与黑猩猩不能配对的碱基对为( )对;人与大猩猩不能配对的碱基对为( )对。
2、人与( )形成杂合DNA双链部位多,说明彼此间的亲缘关系( );人与( )形成杂合DNA双链部位少,说明彼此间的亲缘关系 ( ) 。
5
10
黑猩猩
大猩猩
近
远
碱基对
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约有110个氨基酸。用氨基酸序列测定法分析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与人的差别个数如下表:
1、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人与( )亲缘关系最远,因为( )。
2、通过比较从( )水平方面为生物的( )提供了证据。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最大
分子
进化
生物 差异 生物 差异 生物 差异
黑猩猩 0 龟 12 鲨鱼 23
猕猴 1 鸡 13 苍蝇 25
牛 10 响尾蛇 14 小麦 35
马 12 金枪鱼 21 酵母菌 44
为什么一部分森林古猿进化成了人类,一部分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的祖先
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像图
人类起源的过程中,哪些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由400万年前的古猿进化来
人类的发展
300—400万年前
160—300万年前
30—180万年前
10—30万年前
3—4万年前
古猿进化成人类示意图
露西
东非人
证据
从“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股骨粗壮,和现代人类较相似。推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东非人”用石块做什么?从石块形状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南方古猿复原像
(距今400万年)
猿人的脚印化石
北京猿人的头骨
化石和复原像
北京猿人制造的几种工具
早期人类制造的几种工具
尼人的
复原像
山顶洞人的复原像
尼安德特人头部复原像
马坝人的头骨
化石和复原像
地面生活→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大脑发达→语言交流→原始社会
人类的进化
决定意义
人类进化中发生的变化
体形:
使用工具:
着衣:
半直立→直立
不会→会、简单→复杂
裸体→御寒、遮羞
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
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环境改变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原因。
在生存竞争中,人类远祖身体的形态功能的进化(行走方式的改变、工具的使用和制作、前肢功能的变化、脑量的变化等)是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关键因素。
小结
2、下列不属于直立人特征的是( )
A、人工起火 B、直立姿态和现代人相同
C、上下肢明显分工 D、能制造各种石器
1、下列不是人类直立行走的特征是( )
A、后肢增长 B、骨盆变短变宽
C、产生语言 D、脊柱呈S形
C
A
小练习
3、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__
4、人类起源于__________
森林古猿
5、进化的原因__________; 重要证据是_____。
环境变化
化石
达尔文
人类发展四阶段的比较
北京猿人
①骨骼比较
人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
大猩猩 人
头骨 脑颅腔小 脑颅腔大
面颅骨发达 面颅骨退化
脊柱 弓 形 S 形
四肢骨 上肢骨发达 下肢骨发达
人与猿的相异处
灵长类化石在分类上的主要依据。
足部—人
脚后跟踵骨向后展,走路时身体重量先落在脚跟上。
脚底足弓范围增大,走路时弹性加大。
大脚趾已失去与其它四趾对握的现象,失去拿握的能力,用於支持并利于走路。
手臂和手
猿大拇指小且不常用;人拇指大且可弯曲,并能与其余四指对握。
下肢
人腿部与身体比例,较所有猿类为长,股骨末端偏向身体中轴,脚向内弯。
骨盆
人的骨盆扁平、宽阔,能支持上半身体重。
脊柱
人的颈曲向前,胸椎向后,腰椎部份向前弯曲,呈反S状。
颈部
人枕骨大孔及枕骨髁(两突起正好卡住颈椎顶端)靠近颅底中央,头可平稳置于颈椎顶端;猿偏后,头部向前倾。
(枕骨大孔:头骨与脊椎骨相连处,脊髓通过的孔。)
脸与上颌
猿眼睛以下部位向前突起,和后倾的前额连成一线,上颌突出称“突颌”;人上颌向后缩,与前额形成一垂直线,为“缩颌”;大猩猩眼眶上形成突起的“眶上脊”,咀嚼时使脸上端免於承受重大压力。
下颌与牙齿
猿齿成U型,人齿成抛物线型;猿犬齿长、大且突出,上下颌犬齿交错,人四种牙齿大小差不多,上下颌犬齿相对生长。
人脑发达,容积最小的约1000ml,而大猩猩仅650ml。人毛发在头部能持续生长,其余各体部则稀少而短。人喉部肌肉特异,可使口语流畅,上唇有一人中。
资料: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当时地球表面没有游离的氧,但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到距今31亿年时,地球上出现了微生物A,由于这种生物的出现,使地球上的大部分有机物被消耗掉。到距今25亿年时,生物B的出现使大气中的含氧量逐渐增多。以后,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了生物C、D、E等,经测定,它们的细胞内都含有一种叫做细胞色素C的物质(与有氧呼吸有关)。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生命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
(2)物种A和物种B的代谢方式上的根本区别
是 。
(3)物种D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
(4)物种A和B可能是 生物,物种C可是 生物(原核或真核)。
异养厌氧型
A为异养厌氧型,B为自养需氧型
需氧型
原核
真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