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寒假测试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寒假测试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2-12 20:5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 物理 必修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寒假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分卷I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向东行驶,如图所示是该汽车的速度计,在汽车内的观察者观察速度计指针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

A. 11 m/s2
B. -5.0 m/s2
C. 1.4 m/s2
D. -1.4 m/s2
【答案】D
【解析】汽车速度计显示的是汽车的瞬时速度,由图可得汽车的初速度v0=60 km/h≈16.7 m/s,经过时间t=8 s,速度变为vt=20 km/h≈5.6 m/s,则a==m/s2≈-1.4 m/s2,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向向西,汽车在做减速运动.
2.某质点向东运动12 m,又向西运动20 m,又向北运动6 m,则在上述过程中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 38 m,10 m
B. 2 m,10 m
C. 14 m,6 m
D. 38 m,6 m
【答案】A
【解析】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路程为38 m,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所以位移大小为10 m.
3.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的速度不为零,加速度就不为零
B. 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
C. 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
D. 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就大
【答案】D
【解析】如果物体匀速运动,则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故A错误; 物体速度变化量大,但如果时间很长,则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物体的速度大但如果变化很慢,则加速度很小,故C错误; 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则加速度一定大,故D正确.
4.有四个在一条直线上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的速度分别如下,则其中速度最大的是(  )
A. 10 m/s
B. 54 km/h
C. -20 m/s
D. 0.72 km/h
【答案】C
【解析】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负号表示方向.由于54 km/h=m/s=15 m/s;0.72 km/h=0.2 m/s;由此看出,C选项的速度最大,故A、B、D错误,C正确.
5.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0时,质点距坐标原点的距离为2 m,质点在接下来的第1个2 s内时,通过的位移是3 m,接着返回,在第2个2 s内位移为-3 m,在第3个2 s内位移也为-3 m,则在6 s末物体的位置坐标是(原运动方向沿坐标系正方向)(  )
A. -3 m
B. -1 m
C. 5 m
D. 2 m
【答案】B
【解析】物体出发点在2 m位置,第一个2 s内位移是3 m,则运动到了x=5 m处;在第2个2 s内位移是-3 m,说明4 s时回到了出发点x=2 m处,第3个2 s内位移是-3 m,说明6 s末物体位置坐标是-1 m,B正确.
6.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举行,青奥会比赛在三大场馆区的15个不同的竞赛场馆进行26个项目的比赛,在考查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

A.马拉松B.跳水C.击剑D.体操
【答案】A
【解析】A、马拉松比赛时,由于长路程,运动员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A正确;
B、跳水时,人们要关注人的动作,故人的大小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B错误;
C、击剑时要注意人的肢体动作,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
D、体操中主要根据人的肢体动作评分,故不能忽略大小和形状,故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
故选:A.
7.研究下列物体运动时,能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是(  )
A.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动
B. 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地面翻滚前进的动作
C. 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 研究地球的自转
【答案】A
【解析】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动时,火车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影响很小,可以看做质点,故A正确;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地面翻滚前进的动作时,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就不能对其动作做出评判,故B错误;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就不能对其动作做出评判,故C错误;研究地球的自转,因自身大小不能忽略,则不可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
8.物体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向东运动t秒后,加速度变为向西,大小不变,再经过t秒时,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物体位于出发点以东,速度为零  
B. 物体位于出发点以东,继续向东运动
C. 物体回到出发点,速度为零   
D. 物体回到出发点,运动方向向西
【答案】A
【解析】由Δv=aΔt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由于加速度大小相同,速度的变化量相同,可知在t秒末物体的速度减小到零,A对;但物体的运动一直向东,B、C、D错
9.北京田径世锦赛100 m决赛中,博尔特以9秒79夺冠,我国选手苏炳添也跑出了10秒06的好成绩,成为第一个站在百米世界决赛的亚洲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起跑阶段的速度一定是博尔特大
B. 全程的平均速度一定是博尔特大
C. 全程的任意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都是博尔特大
D. 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一定是博尔特大
【答案】B
【解析】 100 m比赛,两人的位移相等,时间短的平均速度大,所以B正确,A、C、D错误.
10.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周期是0.02 s)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36 cm,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06 m/s
B.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C.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6 m/s
D.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60 m/s
【答案】C
【解析】 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v=可以求得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第1点到第6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由v=可得,平均速度v=3.6 m/s,所以C正确.
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
11.(多选)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时应注意(  )
A. 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
B.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
C. 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
D. 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较短时间,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
【答案】BCD
【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复写纸,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不用复写纸,A错;实验时应当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 B正确;为减小摩擦,拉动纸带的方向应当与限位孔平行, C正确;打点计时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D正确.
12.(多选)某一运动质点沿一直线做往返运动,如图所示,OA=AB=OC=CD=1 m,O点为x轴上的原点,且质点由A点出发向x轴的正方向运动至B点再返回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在A→B→C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2 m,路程为4 m
B. 质点在B→D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4 m,路程为4 m
C. 当质点到达D点时,其位置可用D点的坐标-2 m表示
D. 当质点到达D点时,相对于A点的位移为-3 m
【答案】BCD
【解析】质点在A→B→C的时间内,AC距离为2 m,位移方向为A到C,所以位移为-2 m,路程为4 m,A错误;在B→D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为4 m,位移方向由B指向D,与正方向相反,所以位移为-4 m,B正确;质点到达D点时,位置在原点的左侧,坐标为-2 m,C正确;质点到达D点时,在A点左侧3 m处,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所以相对于A点的位移为-3 m.故D正确.
13.(多选)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
A. 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加
B. 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
C. 加速度变化到最大时速度最小
D. 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
【答案】ACD
【解析】当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A可能.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快慢,所以只要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就一定要变化,B不可能.
如果物体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则就会有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C可能.物体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0后,方向改变,但加速度方向不变,例如竖直上抛运动,D可能.
14.(多选)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讲平均速度,必须说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B. 讲平均速度,必须说明是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C.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
D. 平均速度能精确的描述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ABC
【解析】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计算时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分卷II
三、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15.某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10 s内速度从5 m/s均匀增大到25 m/s,求汽车在这段运动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果此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2 s内速度又均匀减为零,求这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2 m/s2,方向与正方向相同 -12.5 m/s2,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解析】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有
v0=5 m/s,vt=25 m/s,t=10 s
则a==m/s2=2 m/s2
a为正值,表示其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对于刹车阶段:v0=25 m/s,vt=0,t=2 s
则a′==m/s2=-12.5 m/s2
a′为负值,表示其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16.甲、乙两地相距60 km,一汽车沿直线运动用40 km/h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剩余的路程用了2.5 h.求:
(1)此汽车在后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 (1)16 km/h (2)20 km/h
【解析】 (1)汽车在前后两段的位移大小分别是
x1=km=20 km,x2=60×km=40 km
汽车在后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v2==km/h=16 km/h
(2)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v==km/h=20 km/h.
17.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通过计算判断是哪辆车先到达目标?
【答案】甲车先到达.
【解析】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甲运动的时间为t1,乙运动的时间为t2,
则对于甲来说有x=+
解得t1=
对于乙来说有t2==
则t2﹣t1=>0
故t2>t1
甲车用的时间少,即甲车先到达.
18.如图所示,一条绳子长1.5 m,放在高0.8 m的桌子上,有一部分悬在桌外,留在桌面上的部分长1.2 m,以地面上的一点O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求绳的最低端的坐标.

【答案】0.5 m
【解析】由题图可知,悬在桌外的绳长为:
O′B=1.5 m-1.2 m=0.3 m
B点到O点的距离为:
OB=OO′-BO′=0.8 m-0.3 m=0.5 m
若以O点为坐标点,以OO′为正方向,以1 m为单位长度,则B点的坐标为0.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