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中考复习科学(讲解+作业本) - 第34课时 金属(课件 26+53张ppt 2份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浙江省中考复习科学(讲解+作业本) - 第34课时 金属(课件 26+53张ppt 2份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3 11:06:08

文档简介

第34课时 金属
一、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的普遍特性:固态(除汞外),有_________,是良好的_________,有_________,密度和熔点高。
非金属性质:固、液、气态,有多种颜色,不具金属特性,性质不一,应用不一。
考点2 列举金属和非金属主要性质差异(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等),举例说出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铁: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制成各种铁合金,广泛用于机械、建筑、医疗等行业。
2.铜: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纯铜质软、韧性好。常用于制造电线、电缆及导热器具,还可制成各种铜合金(黄铜、青铜、白铜)。
3.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小。常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铝箔包装等;铝合金外表美观,轻而坚韧,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可作建筑装饰材料及汽车、飞机、火箭、人造卫星的材料。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考点3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概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活动性的应用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里就越容易__________电子,活动性就_________。
(2)金属与酸反应时,排在________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________。
(3)金属与盐发生反应,只有活动性________的金属才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会与盐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1.(2019·金华、义乌、丽水)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活泼金属易于氧气反应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2018·衢州)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
①Mg2+ ②Mg2+和Fe2+ ③Fe2+和Cu2+ ④Mg2+、Fe2+和Cu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金属的防腐

1.外因:金属与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相互作用。
2.内因:金属的__________。

1.改变金属的_________。如在普通钢中加入铬、镍等金属元素制成不锈钢。
2.表面覆盖__________。如刷油漆、涂机油、涂搪瓷、电镀、烤蓝等。
四、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6 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回收废弃金属的意义
由于垃圾填埋处理后,金属不会自行分解;并且铅、镉等金属被腐蚀后,会形成溶于水的有毒的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因此废弃金属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大部分金属应通过回收使其循环再利用。
五、金属材料的发展

合金: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常州)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周后发现铁钉锈蚀最严重的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三处同样严重
某同学根据铜绿[Cu2(OH)2CO3]的成分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
 

 (2019·眉山)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
(2018·自贡)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2019·齐齐哈尔)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B.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滤液中只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锌
D.若反应前加入的金属锌的质量和反应后滤渣的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和镁
2.(2018·台州)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与此类似,碳在高温下,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但活泼金属形成的氧化物不与碳发生反应。如碳在高温下,能置换出氧化铁中的铁,但与氧化铝不反应。
(1)判断C、Fe、Al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
                                                    
A.碳与氧化铜 B.锌与稀硫酸
C.碳与氧化钙 D.银与硫酸铜

 (2018·杭州)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观察对象
现象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较多红褐色锈斑
③潮湿的纯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O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泰安)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一段时间后,铁丝会由下向上出现锈蚀现象
②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
③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膨胀,因为铁生锈要放热
④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因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提醒】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
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
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和Fe2+
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
【提醒】本题的难度较大,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8·德阳)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14g。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
C.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银7.6g
D.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铜6.4g
 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外学习任务:调查化工颜料店出售的涂料添加剂“银粉”是什么金属?某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分别获得了“银粉”是银粉、铝粉、锌粉这三种不同结果。为了确定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学习小组同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2Al+6HCl===2AlCl3+3H2↑)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为了进一步确定“银粉”是铝还是锌,学习小组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与金属的质量关系,并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在绘制锌的图像时,a点所对应的锌的质量m为多少?(通过计算回答)
(3)取1.8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到50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根据上图可知,“银粉”是________。
(4)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温州)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2.(2019·赤峰)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铁
B.钢是纯净物,生铁是混合物
C.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黄金和假黄金(Cu-Zn合金)
D.用稀硫酸可以验证Cu和Ag的活动性
3.(2019·广东)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甲和乙:水 B.乙和丙:空气
C.甲和丙:空气 D.甲和丁:水
4.(2019·烟台)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5.(2019·广东)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
6.(2019·遂宁)铝、铁、铜三种金属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铁制品易生锈需要做防锈处理,而铝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铝制品通常不做防锈处理是因为铝表面容易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验证Al、Fe、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
①Al、FeSO4溶液、Cu ②Al2(SO4)3溶液、Fe、CuSO4溶液 ③Al、Fe、CuSO4溶液
7.(2019·台州)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其反应速率除受反应物的性质影响外,还受温度、酸的质量分数、固体表面积大小等因素影响。现探究酸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室提供秒表、图甲器材和颗粒均匀的锌粒、铁片、铜片、2%稀盐酸、4%稀盐酸、2%稀硫酸、碎冰、水等药品。
(1)请选择合适器材和药品,设计实验写出步骤(可配图说明)。
第7题图
(2)实验结论:其他条件都相同时,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图乙是某资料中铁与2%稀硫酸在恒温条件下,生成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实验结论,对曲线进行适当的修改(在图乙上用实线画出),使其更合理。
8.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4(其他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
第8题图
(1)回收过程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可除去过量铁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这个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2)洗涤后的滤渣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批废液,其中含4吨CuSO4,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多少吨金属铜?
参考答案
课前预热
考点1 金属光泽 导电、导热体 延展性
考点3 2.(1)失去 越强 (2)氢 氢 (3)强
【考点真题】1.D 2.C
考点4 1.水分、氧气 2.内部结构
考点5 1.内部结构 2.保护膜
考点8 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
【考点真题】3.B 4.B
课堂突破
例1 B 例2 C 例3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b导管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U形管内已充满氧气 (2)注射器内的活塞向左移动 (3)水分和金属的内部结构 例4 C 例5 A 例6 (1)“银粉”表面有气泡产生 (2)设a点所对应的金属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克
= x=6.5克
答:a点所对应的金属锌的质量m为6.5克。
(3)铝(或Al)
(4)设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P%。
2Al+6HCl===2AlCl3+3H2↑
219 6
50克×P% 0.2克
= P%=14.6%
答: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变式拓展】
1.C 2.(1)Al、C、Fe(或Al>C>Fe) (2)AB 3.B
校内作业
1.D 2.C 3.D 4.B 5.B
6.铜 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③
7.(1)答题要点: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控制反应恒温进行;③药品的选择能体现控制变量;④测量因变量的方法正确;⑤能体现避免实验偶然性;⑥操作步骤顺序合理。
示例:①检查气密性:连接试管和广口瓶,往漏斗中加水,液面不持续下降;(只回答“检查装置气密性”也可)。②装药品:在烧杯中加入碎冰和一定量的水,往试管中装入锌粒,把试管放入烧杯内的冰水中,用铁架台固定,连接好其他装置。③开始反应和测量:打开止水夹,往漏斗中倒入一定量的2%稀盐酸,记录一定时间内量筒中的水量(或“记录量筒中的水达到一定体积时所需的时间”等合理均可)。④取等量的锌粒与4%稀盐酸进行反应,重复上述实验。⑤用铁片代替锌粒,重复上述实验(或“多次实验”等能体现避免实验偶然性的均可) 
(2)如图[画图要求:能体现氢气产生的速度是先快后慢(2分),最后不变(1分)且与虚线相平]
8.(1)置换反应 (2)加热时,铜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会导致回收得到的铜不纯 (3)1.6t
课件53张PPT。第三篇 物质科学(二)第34课时 金属
一、金属和非金属
考点1 区别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普遍特性:固态(除汞外),有_________,是良好的____________,有_________,密度和熔点高。
非金属性质:固、液、气态,有多种颜色,不具金属特性,性质不一,应用不一。金属光泽导电、导热体延展性考点2 列举金属和非金属主要性质差异(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光泽等),举例说出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铁: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制成各种铁合金,广泛用于机械、建筑、医疗等行业。
2.铜: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纯铜质软、韧性好。常用于制造电线、电缆及导热器具,还可制成各种铜合金(黄铜、青铜、白铜)。3.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小。常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铝箔包装等;铝合金外表美观,轻而坚韧,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可作建筑装饰材料及汽车、飞机、火箭、人造卫星的材料。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考点3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概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活动性的应用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里就越容易____电子,活动性就_______。失去越强(2)金属与酸反应时,排在____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____。
(3)金属与盐发生反应,只有活动性____的金属才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会与盐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氢氢强1.(2019·金华、义乌、丽水)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活泼金属易于氧气反应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
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D2.(2018·衢州)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 )
①Mg2+ ②Mg2+和Fe2+ ③Fe2+和Cu2+ ④Mg2+、Fe2+和Cu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三、金属的防腐
考点4 列举金属腐蚀条件 
1.外因:____________等物质的相互作用。
2.内因:金属的 _________。水分、氧气内部结构考点5 列举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 
1.改变金属的_________。如在普通钢中加入铬、镍等金属元素制成不锈钢。
2.表面覆盖_______。如刷油漆、涂机油、涂搪瓷、电镀、烤蓝等。内部结构保护膜四、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6 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回收废弃金属的意义 
由于垃圾填埋处理后,金属不会自行分解;并且铅、镉等金属被腐蚀后,会形成溶于水的有毒的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因此废弃金属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大部分金属应通过回收使其循环再利用。五、金属材料的发展
考点7 知道合金的概念 
合金: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考点8 列举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 
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3.(2019·常州)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周后发现铁钉锈蚀最严重的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三处同样严重B★4.某同学根据铜绿[Cu2(OH)2CO3]的成分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B【解析】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关;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丁的对比得出:铜的锈蚀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故选B。高频点1 金属与酸反应
★例1 (2019·眉山)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B【解析】反应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也相等,最终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B对应关系正确。故选B。★1. (2018·自贡)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C【解析】A.由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至完全反应,乙用的时间最少,丙用的时间最多,由于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乙>甲>丙,故选项说法正确。B.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正二价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由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向横坐标做垂线,找出同一时间,与斜线的交点越高,则产生的氢气越多,甲高于乙,乙高于丙,则至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化合价相同,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产生氢气质量越多,说明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则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来自于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多,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越多,则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高频点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例2 (2019·齐齐哈尔)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B.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滤液中只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锌
D.若反应前加入的金属锌的质量和反应后滤渣的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和镁C【解析】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锌不会与硝酸镁反应,所以:A.若滤液为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含有铜,故A错误;B.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含有铜,故B错误;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加入的锌是过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只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锌,故C正确;D.锌和硝酸银反应溶液质量减少,锌和硝酸铜反应,溶液质量增加,若反应前加入的金属锌的质量和反应后滤渣的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镁,可能含有锌,故D错误。故选C。2.(2018·台州)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与此类似,碳在高温下,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但活泼金属形成的氧化物不与碳发生反应。如碳在高温下,能置换出氧化铁中的铁,但与氧化铝不反应。
(1)判断C、Fe、Al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

(2)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____。
A.碳与氧化铜    B.锌与稀硫酸
C.碳与氧化钙    D.银与硫酸铜 Al、C、Fe
(或Al>C>Fe)AB高频点3 金属腐蚀条件的研究
例3 (2018·杭州)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
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b导管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U形管内已充满氧气(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O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 。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 。 注射器内的活塞向左移动水分和金属的内部结构3.(2019·泰安)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一段时间后,铁丝会由下向上出现锈蚀现象
②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
③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膨胀,因为铁生锈要放热
④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因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B【提醒】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例4 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
属离子为Zn2+和Cu2+
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
的金属是Fe
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
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Zn2+、Ag+、Cu2+和Fe2+
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C【解析】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会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依据图像中的斜率可知,ab段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bc段是锌与硝酸铜的反应,cd段是锌与硝酸亚铁的反应,所以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Fe2+,故A错误;B.bc段(不含两端点)是锌和硝酸铜的反应,所以析出的金属是Cu,故B错误;C.ab段(不含两端点)是锌和硝酸银的反应,所以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和Fe2+,故C正确;D.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或56份质量的铁,所以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故D错误。故选C。【提醒】本题的难度较大,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例5 (2018·德阳)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14g。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
C.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银7.6g
D.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铜6.4gA【解析】假设5.6g的铁完全与硝酸银反应则
Fe+2AgNO3===Fe(NO3)2+2Ag
56 216
5.6g 21.6g
由于21.6g>14g,说明了铁先将溶液中硝酸银反应完后又与硝酸铜发生了反应,设与硝酸银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则与硝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5.6g-x
Fe+2AgNO3===Fe(NO3)2+2Ag
56 216
x Fe+Cu(NO3)2===Fe(NO3)2+Cu
56 64
5.6g-x
+ =14g
解得:x=2.8g
由此可知,生成的银的质量为: =10.8g
生成铜的质量为: =3.2g。
由上述计算可知,A.硝酸银完全发生了反应,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故A正确;B.通过上述计算,不能确定滤液中是否含有硝酸铜,故B错误;C.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银10.8g,故C错误;D.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铜3.2g,故D错误。故选A。 例6  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外学习任务:调查化工颜料店出售的涂料添加剂“银粉”是什么金属?某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分别获得了“银粉”是银粉、铝粉、锌粉这三种不同结果。为了确定究竟
是哪一种金属,学习小组同
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
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
2Al+6HCl===2AlCl3+3H2↑)(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为了进一步确定“银粉”是铝还是锌,学习小组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与金属的质量关系,并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在绘制锌的图像时,a点所对应的锌的质量m为多少?(通过计算回答)“银粉”表面有气泡产生(3)取1.8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到50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根据上图可知,“银粉”是___________。
(4)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铝(或Al)【答案】(2)设a点所对应
的金属锌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2
x 0.2克
x=6.5克
答:a点所对应的金属锌的质量m为6.5克。(4)设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P%。
2Al+6HCl===2AlCl3+3H2↑
219 6
50克×P% 0.2克
P%=14.6%
答: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温州)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D2.(2019·赤峰)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铁
B.钢是纯净物,生铁是混合物
C.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黄金和假黄金(Cu-Zn合金)
D.用稀硫酸可以验证Cu和Ag的活动性C3.(2019·广东)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水    
B.乙和丙:空气
C.甲和丙:空气    
D.甲和丁:水D第3题图4.(2019·烟台)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B5.(2019·广东)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B6.(2019·遂宁)铝、铁、铜三种金属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铁制品易生锈需要做防锈处理,而铝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铝制品通常不做防锈处理是因为铝表面容易形成 .
;为验证Al、Fe、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 。
①Al、FeSO4溶液、Cu ②Al2(SO4)3溶液、Fe、CuSO4溶液 ③Al、Fe、CuSO4溶液铜 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③7.(2019·台州)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其反应速率除受反应物的性质影响外,还受温度、酸的质量分数、固体表面积大小等因素影响。现探究酸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室提供秒表、图甲器材和颗粒均匀的锌粒、铁片、铜片、2%稀盐酸、4%稀盐酸、2%稀硫酸、碎冰、水等药品。
(1)请选择合适器材和药品,设计实验写出步骤(可配图说明)。第7题图(2)实验结论:其他条件都相同时,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图乙是某资料中铁与2%稀硫酸在恒温条件下,生成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实验结论,对曲线进行适当的修改(在图乙上用实线画出),使其更合理。【答案】(1)答题要点: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控制反应恒温进行;③药品的选择能体现控制变量;④测量因变量的方法正确;⑤能体现避免实验偶然性;⑥操作步骤顺序合理。示例:
①检查气密性:连接试管和广口瓶,往漏斗中加水,液面不持续下降;(只回答“检查装置气密性”也可)。
②装药品:在烧杯中加入碎冰和一定量的水,往试管中装入锌粒,把试管放入烧杯内的冰水中,用铁架台固定,连接好其他装置。
③开始反应和测量:打开止水夹,往漏斗中倒入一定量的2%稀盐酸,记录一定时间内量筒中的水量(或“记录量筒中的水达到一定体积时所需的时间”等合理均可)。④取等量的锌粒与4%稀盐酸进行反应,重复上述实验。
⑤用铁片代替锌粒,重复上述实验(或“多次实验”等能体现避免实验偶然性的均可)
(2)如图[画图要求:能体现氢气产生的速度是先快后慢(2分),最后不变(1分)且与虚线相平]8.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4(其他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
(1)回收过程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可除去过量铁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这个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第8题图 置换反应 (2)洗涤后的滤渣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批废液,其中含4吨CuSO4,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多少吨金属铜?【答案】1.6t加热时,铜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会导
致回收得到的铜不纯第34课时 金属
1.(2019·河北)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D.铝片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2.(2019·邵阳)现有X、Y两种金属,分别把它们插入到Cu(NO3)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在Y表面无明显变化,则上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X>Y>Cu B.Y>Cu>X
C.Cu>X>Y D.X>Cu>Y
3.如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铜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质是CuO
B.方法1发生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C.方法2中现象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D.若方法1、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铜片A、B、C的质量相等
4.(2019·新疆)小明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从图中所获信息不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C.0~50s,发生Al2O3+6HCl===2AlCl3+3H2O反应
D.100~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2019·河北)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6.(2019·攀枝花)为了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第6题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X中只含有Cu
B.试剂B是稀硫酸
C.溶液Z中的溶质为FeSO4和CuSO4
D.操作Ⅰ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2019·绍兴)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第8题图
(2019·济宁)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见右图,分析图像所得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Fe>Zn
B.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Fe<Zn
C.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
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
(2019·十堰)为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Ⅰ和Ⅱ。实验结束,将两实验的废液全部倒入一洁净烧杯中,反应后得到溶液A和固体B。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第9题图
据此得出以下结论:①通过实验Ⅰ和Ⅱ能验证Al、A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②实验反应后固体B中一定含有Cu;③若A是无色溶液,A中可能含有AgNO3;④若A呈蓝色,溶液A中至少有两种溶质;⑤若A呈蓝色,固体B中一定不含Cu。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10题图
(2018·襄阳)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
D.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11.(2019·大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Al2(SO4)3、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流程如图:
第11题图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所有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Ⅰ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B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均填化学式)
(4)Ⅱ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9·衢州)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他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
【探究过程】
步骤
活动内容
收集证据
分析并得出结论
步骤一
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
②取锡纸反复折叠
锡纸未破损
锡纸中金属不是锌
步骤二
用磁铁靠近锡纸
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
锡纸中金属不是________
步骤三
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
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
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
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弱,则锡纸中金属不是铝,而是锡
【交流评价】
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铝。
13.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请根据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________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如图2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_。
第13题图
参考答案
1.A 2.D 3.D 4.B 5.C 6.B 7.D 8.A
9.B 10.B
11.(1)漏斗、玻璃棒、烧杯 (2)Fe+CuSO4===FeSO4+Cu (3)Al2(SO4)3、FeSO4 Cu、Fe (4)使铁完全反应
12.【探究过程】铁 锡纸表面产生较多气泡 【交流评价】取一定量锡纸,用盐酸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并晾干,称得质量记为m1。将锡纸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饱和ZnSO4溶液浸没锡纸,充分反应后,取出锡纸用蒸馏水清洗并晾干,再次称得锡纸总质量记为m2。如果m2>m1,则锡纸中金属为铝;如果m2=m1,则锡纸中金属为锡
13.研究一:(1)放热 Mg+2HCl===MgCl2+H2↑
(2)温度 研究二:(1)CuSO4+Fe===FeSO4+Cu (2)B
课件26张PPT。第34课时 金属1.(2019·河北)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D.铝片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A2.(2019·邵阳)现有X、Y两种金属,分别把它们插入到Cu(NO3)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在Y表面无明显变化,则上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X>Y>Cu
B.Y>Cu>X
C.Cu>X>Y
D.X>Cu>YD3.如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铜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质是CuO
B.方法1发生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C.方法2中现象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D.若方法1、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铜片A、B、C的质量相等D第3题图4.(2019·新疆)小明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从图中所获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
C.0~50s,发生Al2O3+6HCl
===2AlCl3+3H2O反应
D.100~140s,压强减小是
因为温度降低B第4题图 5.(2019·河北)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C 【解析】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铁>铜>银。则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后硝酸铜与铁反应。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一定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Cu(NO3)2。故选:C。6.(2019·攀枝花)为了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X中只含有Cu
B.试剂B是稀硫酸
C.溶液Z中的溶质为
FeSO4和CuSO4
D.操作Ⅰ用到的玻璃
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B第6题图 7.(2019·绍兴)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D 【解析】Mg+H2SO4===MgSO4+H2↑
24 98
10g 40.8g
Fe+H2SO4===FeSO4+H2↑
56 98
10g 17.5g
Zn+H2SO4===ZnSO4+H2↑
65  98
10g 15.1g 酸的质量小于15.1g,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15.1g之间时,镁=铁>锌;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40.8g之间,或酸的质量大于40.8g时,镁>铁>锌;故选D。8.(2019·济宁)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见右图,分析图像所得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Fe>Zn
B.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Fe<Zn
C.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
质量:Mg>Fe>Zn
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
后溶液的质量:Mg<Fe<ZnA第8题图 【解析】A.由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三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生成氢气质量越小,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由表中信息可知,生成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锌、铁、镁,因此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C.生成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硫酸质量越大,因此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D.生成氢气质量越大,反应后形成溶液质量越小,因此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9.(2019·十堰)为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Ⅰ和Ⅱ。实验结束,将两实验的废液全部倒入一洁净烧杯中,反应后得到溶液A和固体B。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据此得出以下结论:①通过实验Ⅰ和Ⅱ能验证Al、A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②实验反应后固体B中一定含有Cu;③若A是无色溶液,A中可能含有AgNO3;④若A呈蓝色,溶液A中至少有两种溶质;⑤若A呈蓝色,固体B中一定不含Cu。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B第9题图 【解析】①实验Ⅰ可得金属活动性Al>Cu,实验Ⅱ可得金属活动性Cu>Ag,所以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故正确;②如果实验Ⅱ中硝酸银过量,实验反应后可能将实验Ⅰ生成的铜全部反应,故错误;③若A是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硝酸铜,由于铝优先与硝酸银反应,所以A中不含有AgNO3,故错误;④若A呈蓝色,则溶液中含硝酸铜,还一定含有硝酸铝,可能含有硝酸银,溶液A中至少有两种溶质,故正确;⑤若A呈蓝色,可能铝置换了部分铜,固体B中可能含Cu,故错误;故选B。10.(2018·襄阳)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
D.e点,过滤后得到的
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B第10题图 【解析】A.a点时,溶液中含有硝酸银,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c点时,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银和铜,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不能和银、铜反应,因此无气泡产生,该选项说法正确;C.d点时,铁和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银、铜和铁3种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11.(2019·大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Al2(SO4)3、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流程如图: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所有玻璃仪器为 .

(2)Ⅰ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漏斗、玻璃棒、烧杯第11题图 Fe+CuSO4 ===FeSO4+Cu(3)溶液B中所含的溶质是 ;固体A的成分是 。(均填化学式)
(4)Ⅱ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的目的是 。Al2(SO4)3、FeSO4第11题图Cu、Fe使铁完全反应 12.(2019·衢州)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他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
【探究过程】铁 锡纸表面产生较多气泡 【交流评价】
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取一定量锡纸,用盐酸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并晾干,称得质量记为m1。将锡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铝。纸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饱和ZnSO4溶液浸没锡纸,充分反应后,取出锡纸用蒸馏水清洗并晾干,再次称得锡纸总质量记为m2。如果m2>m1,则锡纸中金属为铝;如果m2=m1,则锡纸中金属为锡。13.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3题图放热Mg+2HCl===MgCl2+H2↑(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请根据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CuSO4+Fe===FeSO4+Cu(2)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如图2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