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五篇 科学实验与探究科学实验生物实验与探究1.显微镜的使用与装片的制作2.种子萌发3.光合作用实验4.呼吸作用实验5.蒸腾作用实验6.生物酶的催化作用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陕西)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则对光完成
B.调焦时,先转动细准焦螺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
C.要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D.观察时,目镜用10×,物镜用10×,则放大倍数为100倍B2.如表是小丽探究“光照是否影响种子萌发”时的有关操作和现象,出现如表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BA.环境温度太高 B.种子无生命力
C.光照不适宜 D.实验时间太短★3.取一些萝卜块先称其质量,放在地窖中加以存储,此过程中,每隔240小时将该萝卜块称量一次。图中最能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 )D 【解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生物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和酶的催化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因此久存的萝卜由于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体内大量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了,所以质量逐渐减少,可见D正确。4.小明想要观察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他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C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5.(2018·滨州)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第5题图6.(2018·武汉)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B.b点氧气产生和消耗量相等
C.ab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D.bc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C第6题图7.(2019·泸州)如图甲表示小丽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图乙是她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制的图形,请回答以下问题:第7题图(1)小丽同学观察发现在视野的右下方有一气泡,若需将气泡移至视野正中央进一步观察,应将装片向________移动。分析气泡的产生原因:可能是临时装片制作时______(填图甲中的步骤)操作不符合要求。
(2)图乙中细胞的结构没有标注完整,未标注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
(3)切洋葱往往会使人流泪,这主要是由于洋葱细胞内有一种“催泪因子”,该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的________中。右下方④细胞核液泡8.生物活动小组为了探索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注: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第8题图(1)实验前应对银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以运走或耗尽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_。
(2)取甲图的叶片放入乙图所示装置中进行脱色,A、B两烧杯中,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
(3)脱色并清洗后滴加碘液,甲图中________叶片会变蓝,从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作为原料。
(4)叶片A的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对照,可以证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淀粉BA二氧化碳叶绿体9.(2019·台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CO2还是H2O呢?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利用18O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资料:
Ⅰ.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可用16O来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视为100%)。
Ⅱ.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产生水。
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1)16O、标记物18O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方。
(2)如图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在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右上第9题图【答案】图略(3)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气,只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千克/米3。1.5210.为了探究雾霾天气对植物光
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
小组选用生长状况相同
的同种植物盆栽苗,分
成相同的甲、乙、丙三
组,置于20℃的人工温
室。对甲组和乙组的光
照强度进行人工控制
(如图1),丙组不做处理,
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第10题图(1)甲、乙两组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趋势如图1。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________;当光照强度达到b后,要使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光照条件培养一定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得到的曲线应与图1中的____组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强度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甲 乙组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仅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可遗传(3)测定丙组植物一周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如图2。图中曲线上升段表示的生理意义是
;
图中曲线第5天峰值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阴雨天或雾霾天等造成光照不足11.(2019·赤峰)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______进行对照实验。
(2)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
(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液预计不变蓝的是_______号试管,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温度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4)米粉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B.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C.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B科学实验
生物实验与探究
1.显微镜的使用与装片的制作
2.种子萌发
3.光合作用实验
4.呼吸作用实验
5.蒸腾作用实验
6.生物酶的催化作用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陕西)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则对光完成
B.调焦时,先转动细准焦螺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
C.要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D.观察时,目镜用10×,物镜用10×,则放大倍数为100倍
2.如表是小丽探究“光照是否影响种子萌发”时的有关操作和现象,出现如表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培养皿
操作1
操作2
操作3
现象
①
在一层浸水的棉花上放等量的绿豆种子
在25℃光照环境下培养
定时适量喷水,连续观察2周
无种子
萌发
②
在25℃黑暗环境下培养
A.环境温度太高 B.种子无生命力
C.光照不适宜 D.实验时间太短
取一些萝卜块先称其质量,放在地窖中加以存储,此过程中,每隔240小时将该萝卜块称量一次。图中最能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 )
4.小明想要观察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他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
5.(2018·滨州)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5题图
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第6题图
6.(2018·武汉)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B.b点氧气产生和消耗量相等
C.ab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D.bc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7.(2019·泸州)如图甲表示小丽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图乙是她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制的图形,请回答以下问题:
第7题图
(1)小丽同学观察发现在视野的右下方有一气泡,若需将气泡移至视野正中央进一步观察,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___移动;分析气泡的产生原因可能是临时装片制作时______(填图甲中的步骤)操作不符合要求。
(2)图乙中细胞的结构没有标注完整,未标注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切洋葱往往会使人流泪,这主要是由于洋葱细胞内有一种“催泪因子”,该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的________中。
8.生物活动小组为了探索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注: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第8题图
(1)实验前应对银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以运走或耗尽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__。
(2)取图甲的叶片放入图乙所示装置中进行脱色,A、B两烧杯中,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
(3)脱色并清洗后滴加碘液,图甲中________叶片会变蓝,从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作为原料。
(4)叶片A的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对照,可以证明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9.(2019·台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CO2还是H2O呢?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利用18O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资料:
Ⅰ.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可用16O来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视为100%)。
Ⅱ.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产生水。
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1)16O、标记物18O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_方。
(2)如图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在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第9题图
(3)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气,只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__千克/米3。
10.为了探究雾霾天气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盆栽苗,分成相同的甲、乙、丙三组,置于20℃的人工温室。对甲组和乙组的光照强度进行人工控制(如图1),丙组不做处理,其他培养条件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10题图
(1)甲、乙两组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趋势如图1。据图分析,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_________;当光照强度达到b后,要使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2)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光照条件培养一定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得到的曲线应与图1中的__甲__组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丙组植物一周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如图2。图中曲线上升段表示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曲线第5天峰值偏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9·赤峰)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米粉糊
适量
适量
适量
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保温时间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________进行对照实验。
(2)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
(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液预计不变蓝的是________号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米粉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B.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C.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
参考答案
校内作业
1.B 2.B 3.D 4.C 5.D 6.C
7.(1)右下方 ④ (2)细胞核 (3)液泡
8.(1)淀粉 (2)B (3)A 二氧化碳 (4)叶绿体
9.(1)右上 (2)图略 (3)1.52
10.(1)光照强度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2)甲 乙组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仅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可遗传 (3)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阴雨天或雾霾天等造成光照不足
11.(1)1、2 (2)温度 (3)1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