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12 常见的化学反应、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18·益阳)某两种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在进行下列实验时,必须用指示剂才可以证明它们能否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铜与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
3.(2019·广州)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的是( )
A.向氧化铁粉末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稀硫酸中滴入稀氢氧化钾溶液
C.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氯化钡溶液
4.(2018·黑龙江)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4题图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5.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液体,易分解,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
A.MnO2 B.H2S C.稀盐酸 D.NaHCO3
6.(2018·滨州)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7.(2019·河南)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棕色
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
D.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8.把锌片放入CuSO4溶液中,锌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此现象进行猜想和分析,其中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A.甲认为红色物质是铜
B.乙认为锌的活动性比铜强
C.丙推测气体是二氧化碳并检验
D.丁猜想CuSO4溶液呈酸性并验证
9.(2019·武汉)将一定质量的硫酸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加入到盛有锌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关于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最多有三种物质
B.若滤液呈无色,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
C.滤液的质量可能小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D.若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滤渣中可能有两种物质
(2018·哈尔滨)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NaHCO3Na2CO3+H2O+CO2↑)( )
A.33.6% B.40% C.47.3% D.60%
11.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Na+、Cl-、SO
B.H+、Na+、NO、CO
C.K+、Ba2+、OH-、SO
D.K+、Ag+、NO、Cl-
12.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和结论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一定完全变质
B.若D为白色固体,则溶液A是Na2CO3溶液
C.若D为气体,则加入甲溶液的目的是证明样品已变质
D.若D为白色固体,且溶液C为红色,则样品一定是部分变质
(2019·郴州)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合的是( )
(2019·乐山)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
D.a的取值范围:a≥8
取14.6g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不含水)于锥形瓶中,加入50.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点的溶液表示氢氧化钠被恰好完全反应
B.PQ段(不含P点)溶液的pH>7
C.NP段表示产生气体的过程,a的值为210.2
D.该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g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6.如图为某药厂生产的高钙片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钙属于_ 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每天服用的钙片中,所含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3)根据你对补钙产品的了解和已有的知识,判断下列物质可作为补钙产品直接服用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氧化钙 B.氢氧化钙 C.葡萄糖酸钙
17.(2019·鄂州)小婷和小彤在帮助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小婷很快就判断出其中一瓶是硫酸铜溶液。小彤把其他三种溶液分别编号成A、B、C,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A+B
B+C
A+C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气体产生
据此,小彤很快就分辨出了三种未知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小婷判断出硫酸铜溶液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3)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 __。
(4)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盐酸先生走迷宫,前面有很多妖魔鬼怪会“吃掉”它(即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或物质的溶液),盐酸先生必须避开它,否则会被“吃掉”。
(1)试将盐酸走出迷宫不会被“吃掉”的路线,从入口至出口的顺序用序号连接起来: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吃掉”盐酸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酸想走捷径,从最近距离走出,却被“吃掉”,生成一种固体时叫“干冰”的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迷宫中的物质检验(3)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题图
19.结合下列验证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实验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A中一定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 ______________。
(2)实验B验证了氢氧化钙能与酸、_ _作用。
(3)实验C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将A、B、C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后只得到了无色溶液,则最后得到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20.黄铜是以Zn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50%、CuO-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第20题图
已知:ZnO+H2SO4===ZnSO4+H2O; CuO+H2SO4===CuSO4+H2O
(1)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Ⅰ、Ⅱ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此操作和步骤Ⅲ中的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
(4)溶液A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
21.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
(3)取步骤(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是”或“否”)。
(4)对于是否含有NaCl,你认为应对步骤(2)作如何改进?__ __[若步骤(3)填“是”,此空不作答]。
22.(2019·随州)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1)滤渣a的成分是__ 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 __。
(2)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__ __。
(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 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23.实验室有一瓶K2CO3和K2SO4的混合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对该混合溶液进行定量分析。他们经过讨论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第23题图
a.按图甲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并装好药品;
b.打开A中活塞,通入N2一段时间,再关闭活塞,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m1g;
c.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关闭分液漏斗,再用针筒注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测得锥形瓶中沉淀的数据如图乙;
d.打开A中活塞,缓缓通一会儿N2;
e.再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m2g。
请你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24.36g沉淀中含有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针筒注入稀盐酸时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混合液中K2S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小明略加思考后说,通过D装置的质量变化可以求出混合溶液中K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实验室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甲观察到固体全部消失有气泡冒出,乙同学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反应结束后甲乙两位同学将仪器中药品全部倒在一个大烧杯中后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和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问题】反应后大烧杯中上层清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①可能只含有NaCl ②可能含有CaCl2、NaCl
③可能含有CaCl2、NaCl和Na2CO3 ④可能含有NaCl、Na2CO3。
甲乙两位同学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上述猜想________一定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上层清液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K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②不成立
2.取少量上层清液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________成立
3.取少量上层清液于一支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某学习小组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忘记滴加酚酞试液,于是他们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酚酞试液,发现试液为无色。根据实验现象,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质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甲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CaCl2;②CaCl2和HCl;③CaCl2和Ca(OH)2
【分析讨论】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_ __。
【实验探究】丙同学取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搅拌。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__ __,在O-V1段中主要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甲同学的猜想中,________(填序号)合理。
【反思讨论】(1)学习小组结合图像,分析了丙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B.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V2后不变
C.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D.Na2CO3溶液体积为V2时,溶液中有NaCl和CaCl2
(2)小组同学讨论分析,发现烧杯内溶液的pH随着Na2CO3溶液体积的增加而发生改变,请你在图中帮他们绘制出随着Na2CO3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pH的变化图像。
四、解答题(26、27题每题7分,28题9分,共23分)
26.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g。
(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还没有沉淀析出的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27.(2018·柳州)有一袋已部分变质的Ca(OH)2(含杂质CaCO3)固体样品,把该样品投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通入二氧化碳,沉淀质量与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提示:CO2+Ca(OH)2===CaCO3↓+H2O CO2+CaCO3+H2O===Ca(HCO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OH)2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H元素与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2)碳酸钙(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3)生成沉淀最多时,参加反应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g。
(4)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第27题图
向12.2克碳酸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后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烧杯和所盛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其中烧杯的质量为30克(已知Na2CO3+H2SO4===Na2SO4+H2O+CO2↑)。试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第28题图
(2)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B 5.D 6.C 7.D 8.C
9.D 10.B 11.A 12.C 13.D 14.A 15.C
二、填空题
16.(1)无机化合物 (2)0.8g (3)C
17.(1)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他三种溶液为无色 (2)Na2CO3 (3)复分解反应 (4)Na2CO3+Ca(OH)2===2NaOH+CaCO3↓
18.(1)②④⑥⑨⑧? (2)Fe+2HCl===FeCl2+H2↑
(3)CaCO3+2HCl===CaCl2+H2O+CO2↑ (4)Ca(OH)2+CO2===CaCO3↓+H2O
19.(1)溶液变浑浊 (2)酚酞(酸碱指示剂)
(3)Ca(OH)2+Na2CO3===CaCO3↓+2NaOH
(4)CaCl2、NaCl
20.(1)Zn+H2SO4===ZnSO4+H2↑ (2)Zn2+、Cu2+ (3)过滤 玻璃棒 (4)小于
21.(1)CaCO3 CuSO4 (2)Na2CO3 Na2SO4
(3)否 (4)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或Ba(OH)2溶液
22.(1)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碳酸钡 (2)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钠 (3)硫酸钠、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钠
三、实验探究题
23.(1)BaCO3、BaSO4 BaCO3+2HCl===BaCl2+H2O+CO2↑ (2)3.48% (3)偏大 盐酸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的CO2一并被D装置吸收了,CO2的质量偏大,则求出的K2CO3的含量也偏大
24.试管中液面上升 【猜想】③ CaCl2和Na2CO3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无明显现象 ④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25.【分析讨论】滴加酚酞试液,发现试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 【实验探究】开始会有气泡产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Na2CO3+2HCl===2NaCl+CO2↑+H2O 【得出结论】② 【反思讨论】(1)BC (2)图略
四、解答题
26.(1)5 (2)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 (3)设原滤液中CaCl2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11 100
x 5g
= x=5.55g
原滤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100%=11.1%
答: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11.1%。
27.(1)3 1∶1 (2)100 (3)4.4 (4)沉淀增加过程只消耗了二氧化碳4.4g,这个过程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所以可以确定氢氧化钙的质量。可知:氢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和该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需要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所以氢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需要的二氧化碳为4.4g,则该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需要的二氧化碳也是4.4g,则单纯和原混合物中碳酸钙反应的二氧化碳只有11g-4.4g-4.4g=2.2g。
设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碳酸钙的质量为y
CO2+Ca(OH)2===CaCO3↓+H2O
44 74
4.4g x
= x=7.4g
CO2+CaCO3+H2O===Ca(HCO3)2
44 100
2.2g y
= y=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40.3%
28.(1)2.2 (2)5.3g (3)20%
课件51张PPT。阶段检测12 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应用、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18·益阳)某两种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A第1题图2.在进行下列实验时,必须用指示剂才可以证明它们能否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铜与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D3.(2019·广州)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的是( )
A.向氧化铁粉末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稀硫酸中滴入稀氢氧化钾溶液
C.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氯化钡溶液C4.(2018·黑龙江)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生成的甲、丙两
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
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B第4题图5.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液体,易分解,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 )
A.MnO2 B.H2S
C.稀盐酸 D.NaHCO3D6.(2018·滨州)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C7.(2019·河南)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棕色
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
D.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D第7题图8.把锌片放入CuSO4溶液中,锌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此现象进行猜想和分析,其中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
A.甲认为红色物质是铜
B.乙认为锌的活动性比铜强
C.丙推测气体是二氧化碳并检验
D.丁猜想CuSO4溶液呈酸性并验证C9.(2019·武汉)将一定质量的硫酸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加入到盛有锌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关于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最多有三种物质
B.若滤液呈无色,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
C.滤液的质量可能小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D.若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滤渣中可能有两种物质D★10.(2018·哈尔滨)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NaHCO3===Na2CO3+H2O+CO2↑)( )
A.33.6% B.40%
C.47.3% D.60% B△【解析】碳酸氢钠样品100g,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3%,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100g=23g,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84g,固体减少的质量是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所以
设分解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的质量
168 106 168-106
x 100g-87.6g
x=33.6g
所以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40%。故选B。 △11.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
A.NH4+、Na+、Cl-、SO42-
B.H+、Na+、NO3-、CO32-
C.K+、Ba2+、OH-、SO42-
D.K+、Ag+、NO3-、Cl-A12.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和结论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A.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一定完全变质
B.若D为白色固体,则溶液A是Na2CO3溶液
C.若D为气体,则加入甲溶液的目的是证明样品已变质
D.若D为白色固体,且溶液C为红色,则样品一定是部
分变质C★13.(2019·郴州)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合的是( )D【解析】A.向硝酸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但是不能升高到7,更不能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故选D。★14.(2019·乐山)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
D.a的取值范围:a≥8A【解析】设与10g氧化铜反应的硫酸质量为x,消耗铁质量为y,生成铜质量为z,
CuO~H2SO4~Fe~Cu,
80 98 56 64
10g x y z
x=12.25g,y=7g,z=8g,
因为生成了8g铜,因此a≥8g,则加入的铁粉应该是≥8g,与稀硫酸反应的铁粉质量≥8g-7g=1g,根据题意有:Fe+H2SO4===FeSO4+H2↑,
56 98
1g 1.75g
稀硫酸质量分数:
通过计算可知,稀硫酸质量分数应≥14%,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加入铁粉后析出红色固体,产生气泡,a的取值范围:a≥8,因此A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15.取14.6g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不含水)于锥形瓶中,加入50.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5题图CA.N点的溶液表示氢氧化
钠被恰好完全反应
B.PQ段(不含P点)溶液的pH>7
C.NP段表示产生气体的
过程,a的值为210.2
D.该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g【解析】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MN段中一部分:Na2CO3+HCl===NaHCO3+NaCl,NP段:NaHCO3+HCl===NaCl+H2O+CO2↑,PQ段稀盐酸过量,溶液的pH<7,A.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N点的溶液表示Na2CO3+HCl===NaHCO3+NaCl恰好反应完,故A错误。C.根据关系式HCl→NaCl,可算出a的值为210.2,故C正确。D.根据有关方程式可算出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是8.0g,故D错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第16题图16.如图为某药厂生产的高钙片
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
后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钙属于_____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每天服用的钙片中,所含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
(3)根据你对补钙产品的了解和已有的知识,判断下列物质可作为补钙品直接服用的是_______(填编号)。
A.氧化钙 B.氢氧化钙 C.葡萄糖酸钙无机化合物0.8gC17.(2019·鄂州)小婷和小彤在帮助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小婷很快就判断出其中一瓶是硫酸铜溶液。小彤把其他三种溶液分别编号成A、B、C,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如下实验:据此,小彤很快就分辨出了三种未知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小婷判断出硫酸铜溶液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3)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
(4)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他三种溶液为无色Na2CO3复分解反应Na2CO3+Ca(OH)2===2NaOH+CaCO3↓18.盐酸先生走迷宫,前面有很多妖魔鬼怪会“吃掉”它(即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或物质的溶液),盐酸先生必须避开它,否则会被“吃掉”。第18题图(1)试将盐酸走出迷宫不会被“吃掉”的路线,从入口至出口的顺序用序号连接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吃掉”盐酸的置换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酸想走捷径,从最近距离走出,却被“吃掉”,生成一种固体时叫“干冰”的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迷宫中的物质检验(3)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④⑥⑨⑧?Fe+2HCl===Fe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19.结合下列验证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实验图示,回答有关问题:第19题图(1)实验A中一定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2)实验B验证了氢氧化钙能与酸、 .
作用。溶液变浑浊酚酞(酸碱指示剂)(3)实验C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4)将A、B、C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后只得到了无色溶液,则最后得到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Ca(OH)2+Na2CO3===CaCO3↓+2NaOHCaCl2、NaCl20.黄铜是Zn以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50%、CuO-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第20题图已知:ZnO+H2SO4===ZnSO4+H2O;
CuO+H2SO4===CuSO4+H2O
(1)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 (填化学式)。
(3)步骤Ⅰ、Ⅱ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为 ,此操作和步骤Ⅲ中的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4)溶液A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Zn+H2SO4===ZnSO4+H2↑Zn2+、Cu2+过滤玻璃棒小于21.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 。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 。
(3)取步骤(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CaCO3CuSO4Na2CO3Na2SO4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4)对于是否含有NaCl,你认为应对步骤(2)作如何改进 (若步骤(3)填“是”,此空不作答)。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或Ba(OH)2溶液否22.(2019·随州)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第22题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1)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____。
(2)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钡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钠硫酸钠、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钠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4分)
23.实验室有一瓶K2CO3和K2SO4的混合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对该混合溶液进行定量分析。他们经过讨论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第23题图a.按图甲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并装好药品;
b.打开A中活塞,通入N2一段时间,再关闭活塞,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m1g;
c.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关闭分液漏斗,再用针筒注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测得锥形瓶中沉淀的数据如图乙;
d.打开A中活塞,缓缓通一会儿N2;
e.再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m2g。
请你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24.36g沉淀中含有什么物质?
____________(填化学式)。针筒注入稀盐酸时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原混合液中K2SO4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小明略加思考后说,通过D装置的质量变化可以求出混合溶液中K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CO3、BaSO4BaCO3+2HCl===BaCl2+H2O+CO2↑3.48%偏大盐酸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的CO2一并被D装置吸收了,CO2的质量偏大,则求出的K2CO3的含量也偏大24.在实验室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甲观察到固体全部消失有气泡冒出,乙同学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甲乙两位同学将仪器中药品全部倒在一个大烧杯中后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和大量白色沉淀生成。试管中液面上升第24题图【问题】反应后大烧杯中上层清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①可能只含有NaCl ②可能含有CaCl2、NaCl
③可能含有CaCl2、NaCl和Na2CO3 ④可能含有NaCl、Na2CO3。
甲乙两位同学通过讨论一致认为上述猜想______一定不成立,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CaCl2和Na2CO3在溶液中不能共存【实验】无明显现象④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25.某学习小组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忘记滴加酚酞试液,于是他们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酚酞试液,发现试液为无色。根据实验现象,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质成分展开了探究。第25题图【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甲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CaCl2;②CaCl2和HCl;③CaCl2和Ca(OH)2
【分析讨论】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丙同学取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
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搅
拌。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碳酸钠溶液
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实验过程中的滴加酚酞试液,发现试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在O-V1段中主要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甲同学的猜想中,____(填序号)合理。
【反思讨论】(1)学习小组结合图像,分析了丙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②BC开始会有气泡产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Na2CO3+2HCl===2NaCl+CO2↑+H2OA.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B.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V2后不变
C.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D.Na2CO3溶液体积为V2时,溶液中有NaCl和CaCl2第25题图(2)小组同学讨论分析,发现烧杯内溶液的pH随着Na2CO3溶液体积的增加而发生改变,请你在图中帮他们绘制出随着Na2CO3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pH的变化图像。【答案】图略四、解答题(26、27题每题7分,28题9分,共23分)第26题图26.实验室用过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取5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看出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是____g;
(2)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还没有沉淀析出的原因是 ;
(3)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答案】设原滤液中CaCl2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11 100
x 5g
x= =5.55g
原滤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 ×100%=11.1%
答: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11.1%。5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27.(2018·柳州)有一袋已部分变质的Ca(OH)2(含杂质CaCO3)固体样品,把该样品投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通入二氧化碳,沉淀质量与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提示:CO2+Ca(OH)2===CaCO3↓+H2O
CO2+CaCO3+H2O===Ca(HCO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OH)2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H元素与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第27题图31∶1(2)碳酸钙(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生成沉淀最多时,参加反应的气体质量为 g。
(4)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第27题图1004.4【答案】沉淀增加过程只消耗了二氧化碳4.4g,这个过程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所以可以确定氢氧化钙的质量。
可知:氢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和该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需要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所以氢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需要的二氧化碳为4.4g,则该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需要的二氧化碳也是4.4g,则单纯和原混合物中碳酸钙反应的二氧化碳只有11g-4.4g-4.4g=2.2g。
设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碳酸钙的质量为y
CO2+Ca(OH)2===CaCO3↓+H2O
44 74
4.4g x
x=7.4gCO2+CaCO3+H2O===Ca(HCO3)2
44 100
2.2g y
y=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40.3%
★28.向12.2克碳酸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后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烧杯和所盛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其中烧杯的质量为30克(已知Na2CO3+H2SO4===Na2SO4+H2O+CO2↑)。试计算: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2)5.3g (3)20%第28题图2.2【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生成气体的质量=102.2克-100.0克=2.2克
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Na2SO4的质量为y,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106 142 44
x y 2.2克
106∶x=142∶y=44∶2.2克
解得:x=5.3g,y=7.1g
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100g-30g=70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12.2g-5.3g)+7.1g=14g,
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硫酸钠的质量分数=(14g/70g)×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