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一、生物与环境
1.种群
(1)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_____________的总和。
(2)种群是由同种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个体简单相加,而具有一定特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变动与种群的这些特征密切相关。
2.群落
(1)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简称群落。
(2)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在群落中,______________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3)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_______________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4)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群落和种群有大有小,其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需要而定。
(5)群落和种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联系:群落由不同种群构成,包含多个种群。它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体。
1.适应性:生物只有_______________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长期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形态和结构与________________的适应(如:小肠的结构);形态和结构与________________(环境)的适应(如:枯叶蝶)。
2.几种典型适应的实例:如植物的向光性、仙人掌的叶刺等是对单侧光和干旱等环境的适应;动物的保护色、拟态等既有利于躲避敌害,又有利于捕捉食物,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3.适应的相对性:适应的相对性表现在它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而不是永久性的。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适应就变成了不适应,有时还成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
(2019·宁波)2019年宁波市着力打造“一路一花,一路一品”,计划建成多条特色花卉景观大道。如图是以月季为主要观赏花卉的丽园北路美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月季是被子植物
B.花是月季的生殖器官
C.嫁接可以使同一株月季上开不同颜色的花
D.丽园北路上的所有月季是一个生物群落
(2018·嘉兴、舟山)卷柏是一种奇特的蕨类植物。在水分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随风而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继续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卷柏的生存环境仅限于平原与海滩
B.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没有固定功能
C.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
D.卷柏的根从土壤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有机营养
二、生态系统、生物圈
1.概念:一定区域内__生物群落__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它与群落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包括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阳光、大气、水、土壤、温度等。
(2)生物成分
____________: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______________: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_____________: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腐生动物等。
3.功能
(1)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叫_____________。
(2)由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_____________。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流通的渠道;食物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能量流动的方向,食物链______________,传递到终极消费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链一般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_____________,具有比较稳定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在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这种调节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__________,生物种类____________,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稳定性越低。
2.生态平衡的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_____________(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____________(如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
考点5 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人们定期给农田除草是主动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向,使之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它包括了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3.(2018·湖州)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一个“级”的是(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4.(2019·金华)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影片中有片断被质疑,用飞船运载人类进行几千年的流浪过程中,无法长期维持生态平衡。其实早在1991年,科学家就利用封闭建筑(如图)进行了一个“生物圈2号”实验。在占地面积1.3平方千米的该建筑中,志愿者们很快就遇到了农作物产粮不足、氧气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等问题,而使这一实验失败。请回答:
(1)地球上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_____________。
(2)“生物圈2号”这个密闭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可看成一个______________,该系统中氧气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该系统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
三、人类与生态环境
考点7 了解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认识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1.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过度消耗生物圈的资源,会产生资源与能源问题;地球变成一个大垃圾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启示: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长必须符合生态规律。
1.保护自然的意义:人类要改造自然,更要保护自然。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使生物圈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2.措施:植树造林、设立自然保护区、立法保护生物资源等等。
5.(2018·宁波)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大量水鸟栖息于此,故有“鸟类天堂”的美誉。
(1)湿地公园中水鸟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
(2)湿地公园中荷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_______输送到地下茎(藕)中贮存。
(3)下列关于湿地公园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_______(可多选)。
①湿地植被能净化水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②湿地公园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③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可在园内修建高档住宅小区
④湿地公园中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019·菏泽)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如图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生活在非洲的大耳狐,导致它们耳朵大小差别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2019·咸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B.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C.③、④是消费者,④体内毒素富集最多
D.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1)图中,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除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缺少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
(2019·新疆)假定在一个由草、兔和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狐消灭了,则表示兔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是( )
3.(2019·绍兴)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
(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而降低灾情。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地贪夜蛾对农田生态系统会造成毁灭性破坏,而对森林生态系统却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_____________就越弱。
【提醒】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及生物富集现象和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2018·东营)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
C.图③: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
【提醒】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
(2019·海南)图中的甲是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乙是因某种原因导致在该食物网中三种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相对含量的直方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c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草
B.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必须保护好b,把a全部杀掉
C.图甲中生理过程②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D.在生理过程④中,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2018·台州)5月15日,在“月宫一号”内进行的“月宫365”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在“月宫一号”内,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
(1)图甲表示“月宫一号”内各生物间的物质流动。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某同学认为“月宫一号”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引入以黄粉虫为食的生物。请你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评价此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宫一号”里的植物能为人提供氧气、水和食物。光照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之一。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乙装置研究不同色光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对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如图丙),据图分析,“月宫一号”内给植物照射的最佳两种色光为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巴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属于影响水稻的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青蛙 D.水分
2.(2019·嘉兴)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二孩”调整为“全面二孩”,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口( )
A.数量太少 B.性别比例失调
C.死亡率太高 D.年龄结构不合理
(2019·黑龙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关系,如果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污染,那么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第3题图
A.草 B.羊
C.兔 D.狼
(2019·广东)青藏高原的某自然保护区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如图是与其有关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该食物网中包含高原鼠兔的食物链共有3条
B.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根本来源
C.重金属污染物在该食物网中草的体内积累最多
D.该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不变
5.(2019·新疆)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如下表所示,则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A
B
C
D
E
某重金属浓度/ppm
0.05
7
0.51
58
0.39
A.A→E→C→B→D B.D→B→C→E→A
C. D.
(2018·潍坊)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合理的是( )
第6题图
A.乙表示生产者
B.丙处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
D.丙→甲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7.(2019·湖州)湖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湖州人创造了“桑基鱼塘”的生态工程,通过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塘泥肥地等农作方式,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
(1)蚕和鱼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把蚕粪作为养殖鱼类的食料,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9·陕西)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部分和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缺少它们,地球上的动植物尸体将堆积如山。
第8题图
(2)请据图完成食物链:________→鼠→蛇。该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由图可知,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__________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维持相对稳定。
9.(2018·温州)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
第9题图
(1)据图甲,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图乙中可表示化学能从蛇流入微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碳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参考答案
课前预热
考点1 1.(1)同种生物个体 (2)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2.(1)所有生物种群 (2)植物 (3)所有植物
考点2 1.适应 自然选择 功能 生活方式
【考点真题】1.D 2.C
考点3 1.生物群落 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2.(1)物质 能量 (2)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3.(1)食物链 (2)食物网 (3)物质 能量 越短 (4)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考点4 1.(1)相对稳定 食物链 食物网 相对稳定 (2)自动调节能力 复杂 越多 越强
2.(2)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考点6 1.生物圈 全部生物
【考点真题】3.D 4.(1)太阳(或太阳能) (2)群落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小于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3)弱
【考点真题】5.(1)消费者 (2)筛管(韧皮部) (3)①②④
课堂突破
例1 A 例2 A 例3 D 例4 B 例5 B 例6 (1)2 (2)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3)蓝光和红光
【变式拓展】
1.C 2.(1)分解者 (2)浮游植物→鱼b→鱼c
3.(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草→草地贪夜蛾→捕食蝽(合理即可) (3)自动调节能力
校内作业
1.C 2.D 3.D 4.B 5.D 6.C
7.(1)消费者 (2)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鱼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提高能量利用率等)
8.(1)分解者 (2)草 4 物质和能量 (3)自动调节
9.(1)小麦→鼠→蛇→猫头鹰(小麦→鼠→猫头鹰) (2)⑧ (3)⑥
课件58张PPT。第3课时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一、生物与环境
考点1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1.种群
(1)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2)种群是由同种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
个体简单相加,而具有一定特征,如 、
、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的
数量变动与种群的这些特征密切相关。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同种生物个体2.群落
(1)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 的总和,简称群落。
(2)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在群落中, 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3)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___________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所有生物种群植物所有植物(4)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群落和种群有大有小,其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需要而定。
(5)群落和种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联系:群落由不同种群构成,包含多个种群。它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体。考点2 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1.适应性:生物只有 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长期 的结果。形态和结构与 的适应(如:小肠的结构);形态和结构与_________ (环境)的适应(如:枯叶蝶)。
2.几种典型适应的实例:如植物的向光性、仙人掌的叶刺等是对单侧光和干旱等环境的适应;动物的保护色、拟态等既有利于躲避敌害,又有利于捕捉食物,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自然选择功能生活方式3.适应的相对性:适应的相对性表现在它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而不是永久性的。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适应就变成了不适应,有时还成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1.(2019·宁波)2019年宁波市着力打造“一路一花,一路一品”,计划建成多条特色花卉景观大道。如图是以月季为主要观赏花卉的丽园北路美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月季是被子植物
B.花是月季的生殖器官
C.嫁接可以使同一株月
季上开不同颜色的花
D.丽园北路上的所有月
季是一个生物群落D2.(2018·嘉兴、舟山)卷柏是一种奇特的蕨类植物。在水分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随风而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继续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卷柏的生存环境仅限于平原与海滩
B.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没有固定功能
C.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
D.卷柏的根从土壤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有机营养C二、生态系统、生物圈
考点3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1.概念:一定区域内___________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___________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它与群落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包括___________。生物群落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2.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阳光、大气、水、土壤、温度等。
(2)生物成分
____________: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____________: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____________: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腐生动物等。
物质能量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3.功能
(1)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叫________。
(2)由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________。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______和______流通的渠道;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能量流动的方向,食物链______,传递到终极消费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链一般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物质能量越短(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考点4 理解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现象和意义
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_________,具有比较稳定的 和 ,在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 。食物网食物链相对稳定相对稳定(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这种调节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生物种类_______,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相反,生物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稳定性越低。越多复杂越强自动调节能力2.生态平衡的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 (如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考点5 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人们定期给农田除草是主动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向,使之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考点6 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它包括了地球上的_________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全部生物生物圈3.(2018·湖州)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一个“级”的是(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D4.(2019·金华)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影片中有片断被质疑,用飞船运载人类进行几千年的流浪过程中,无法长期维持生态平衡。其实早在1991年,科学家就利用封闭建筑(如图)进行了一个“生物圈2号”实验。在占地面积1.3平方千米的该建筑中,志愿者们很快就遇到了农作物产粮不
足、氧气浓度下降、二氧化
碳浓度上升等问题,而使这
一实验失败。请回答:(1)地球上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
。
(2)“生物圈2号”这个密闭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可看成一个 ,该系统中氧气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
。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该系统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 。太阳(或太阳能)群落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小于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弱三、人类与生态环境
考点7 了解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认识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1.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过度消耗生物圈的资源,会产生资源与能源问题;地球变成一个大垃圾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启示: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长必须符合生态规律。考点8 列举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保护自然的意义:人类要改造自然,更要保护自然。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使生物圈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2.措施:植树造林、设立自然保护区、立法保护生物资源等等。5.(2018·宁波)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大量水鸟栖息于此,故有“鸟类天堂”的美誉。
(1)湿地公园中水鸟属于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湿地公园中荷叶制造的有
机物通过 输送到地下茎(藕)中贮存。消费者筛管(韧皮部)(3)下列关于湿地公园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
(可多选)。
①湿地植被能净化水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②湿地公园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③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可在园内修建高档住宅小区
④湿地公园中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①②④
高频点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例1 (2019·菏泽)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 【解析】A.“雨露滋润禾苗壮”意思是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禾苗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A错误;B.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因此生物依赖环境,B正确;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C正确;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故选A。1.如图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生活在非洲的大耳狐,导致它们耳朵大小差别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C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高频点2 食物链 、食物网
★例2 (2019·咸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B.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C.③、④是消费者,④体内毒素富集最多
D.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
节能力是有限的A 【解析】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②→③→④,构不成食物网。A错误;B.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所以,图中食物链为:②→③→④。B正确;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图中存在食物链:②→③→④,④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毒素富集最多。C正确;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D正确。故选A。2.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1)图中,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除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缺少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为
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浮游植物→鱼b→鱼c高频点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3 (2019·新疆)假定在一个由草、兔和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狐消灭了,则表示兔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是( )D 【解析】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狐”突然灭绝,兔的数量将会先增加,草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后来兔的数量又因草的数量减少而减少。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3.(2019·绍兴)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
(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2)如图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而降低灾情。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草→草地贪夜蛾→捕食蝽(合理即可)(3)草地贪夜蛾对农田生态系统会造成毁灭性破坏,而对森林生态系统却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 就越弱。自动调节能力【提醒】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及生物富集现象和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例4 (2018·东营)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
C.图③: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 B 【解析】A.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图①中食物链为:丁→乙→甲→丙,A错误;B.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低有机物的总量越多,所以②中食物链:丙→乙→甲→丁,B正确;C.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由图可知:丁为生产者、甲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所以③中食物链:丁→甲→乙或丁→乙,C错误;D.④表示能量金字塔,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别越高,能量总量越少,故食物链为:戊→乙→甲→丁或戊→丙→甲→丁,D错误。故选B。【提醒】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 ★例5 (2019·海南)图中的甲是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乙是因某种原因导致在该食物网中三种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相对含量的直方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c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草
B.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必
须保护好b,把a全部杀掉
C.图甲中生理过程②将光能转
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D.在生理过程④中,分解者可
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
植物重新利用B 【解析】A.图甲中食物链为:草→羊→狼,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增加,所以图乙中食物链为:c→b→a,因此图乙中的c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草,A正确;B.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保护b羊而把a狼全部杀掉,容易破坏生态平衡,B错误;C.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实现了从无机环境到有机环境的物质循环,图甲中的②是光合作用,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C正确;D.在生理过程④中,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将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D正确。故选B。★例6 (2018·台州)5月15日,在“月宫一号”内进行的“月宫365”实验取
得圆满成功。在“月宫
一号”内,人类生活所
必需的物质可以循环再
生。 (1)图甲表示“月宫一号”内各生物间的物质流动。图中有 条食物链。
(2)某同学认为“月宫一号”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引入以黄粉虫为食的生物。请你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评价此观点: .
。2 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3)“月宫一号”里的植物能为人提供氧气、水和食物。光照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之一。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乙装置研究不同色光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对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如图丙),据图分析,“月宫一号”内给植物照射的最佳两种色光为 。蓝光和红光 【解析】(1)图甲表示“月宫一号”内各生物间的物质流动。图中有2条食物链,即植物→人,植物→黄粉虫→人;(2)某同学认为“月宫一号”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引入以黄粉虫为食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评价此观点: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3)观图可知:蓝光和红光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气体量最多,所以“月宫一号”内给植物照射的最佳两种色光为蓝光和红光。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巴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属于影响水稻的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青蛙 D.水分C2.(2019·嘉兴)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二孩”调整为“全面二孩”,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口( )
A.数量太少
B.性别比例失调
C.死亡率太高
D.年龄结构不合理D3.(2019·黑龙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关系,如果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污染,那么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草
B.羊
C.兔
D.狼D第3题图4.(2019·广东)青藏高原的某自然保护区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如图是与其有关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包含高原鼠兔的食物链共有3条
B.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根本来源
C.重金属污染物在该食物网中草的体内积累最多
D.该生态系统内各种生
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不变B第4题图5.(2019·新疆)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重金属含量如下表所示,则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A→E→C→B→D B.D→B→C→E→A
C. D.D★6. (2018·潍坊)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合理的是
( )
A.乙表示生产者
B.丙处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
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
D.丙→甲的能量传递效
率是10%~20%C第6题图 【解析】A.由图和分析可知,乙的有毒物质最多,属于最高级消费者,A错误;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甲→丙→乙,丙处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C.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甲→丙→乙,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C正确;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的效率是10%~20%,是甲→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D错误。故选C。7.(2019·湖州)湖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湖州人创造了“桑基鱼塘”的生态工程,通过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塘泥肥地等农作方式,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
(1)蚕和鱼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把蚕粪作为养殖鱼类的食料,其目的是 .
。消费者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鱼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提高能量利用率等)8.(2019·陕西)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部分和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应有 ,缺少它们,地球上的动植物尸体将堆积如山。分解者第8题图(2)请据图完成食物链: →鼠→蛇。该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由图可知,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
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这种能力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维持相对稳定。草第8题图4物质和能量自动调节9.(2018·温州)图甲为某生态
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
生物),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
(1)据图甲,写出该生态
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
(2)能量在生物群落中
主要以化学能的形式流
动。图乙中可表示化学
能从蛇流入微生物的是____(填数字序号)。小麦→鼠→蛇→猫头
鹰(小麦→鼠→猫头鹰)⑧第9题图(3)碳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___(填数字序号)。⑥第9题图第3课时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1.(2018·长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2.(2019·巴中)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
A.循环往复 B.逐级递减
C.单向循环 D.双向循环
3.(2019·广州)人类只在部分地区使用农药DDT,但曾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检测出DDT成分。此现象说明( )
A.DDT挥发性极强
B.考察队把DDT带到了南极
C.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D.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
4.(2019·随州)下列有关生物和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生产者只能是绿色植物,它们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C.“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一俗语所代表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食物链的起点可以不是生产者
D.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人有责
5.(2018·包头)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D.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第6题图
6.(2018·遂宁)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典型生态系统
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
7.(2018·济宁)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7题图
A.图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鹰
B.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C.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第8题图
8.(2019·太原)如图是自然界中的某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依次是( )
A.真菌和细菌、植物、动物
B.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
C.真菌和细菌、动物、植物
D.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
9.(2019·达州)达州市某地鼠患成灾,当地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为此,生物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的生物及其他指标,以下是他们调查的部分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图一有五条食物链,其中小麦是生产者
B.图二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二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可以是:小麦→鼠→蛇→猫头鹰
C.图一中若施用鼠药使鼠的数量减少,则蛇的数量将减少
D.能量会沿着图三中的丁→乙→甲→丙逐级增多
(2019·盐城)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四种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10题图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D
C.若某种有毒物质进入乙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D
D.从功能上看,图中丙所示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第11题图
11.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12.如表为某科研人员对①、②、③、④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①
0
90
0
0
30
30
40
②
200
350
0
0
30
0
40
③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④
300
200
0
0
0
0
50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19·福建)如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据图回答:
第13题图
(1)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丙中的[____](填字母)代表蛇。
(2)图中C和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和________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________,后趋于稳定。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
14.(2019·台州)20世纪,科学家在东太平洋发现高温、缺氧、无光、含硫的深海热泉,热泉中生活着蠕虫、蛤、硫细菌等众多的生物。硫细菌能利用硫化物反应释放的能量还原CO2制造有机物,蠕虫以硫细菌为食,蛤以蠕虫为食。迄今,科学家已发现数十个深海热泉生态系统,并提出生命起源可能和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假说。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热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事实支持生命起源可能和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是________。
A.早期地球环境温度较高
B.早期地球环境中有大量的硫化物
C.氨基酸等有机分子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
D.硫细菌和古细菌在基因层面有着很高的相似度
15.(2019·杭州)微藻是一类体型微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如图是以微藻为核心的某生态系统模型。请回答:
第15题图
(1)该模型中“微藻→虾幼体→虾→人”不能算作一条食物链,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模型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3)若人类大量捕捞牡蛎,则该生态系统中虾的数量将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模型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
16.(2019·温州)气候、栖息地以及食物等是影响生物生存与进化的重要因素。地球陆地上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物种非常丰富。为什么热带雨林的物种如此丰富?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
第16题图
资料一:科学家认为,距今几千万年前,地球经历了几次冰川期,导致大量生物灭绝。而热带雨林位于赤道附近,受冰川期的影响相对较小。
资料二:热带雨林的部分特征
特征1:热带雨林的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存在差异(如图甲)。
特征2:热带雨林具有分层结构(如图乙),且树木四季常青,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旺盛。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热带雨林物种丰富的原因作出解释。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C 6.D 7.C 8.D
9.C 10.B 11.C 12.C
13.(1)甲 B (2)竞争 减少 (3)弱
14.(1)硫细菌→蠕虫→蛤 (2)ABD
15.(1)虾幼体与虾之间没有食物关系 (2)6 (3)增加 (4)分解者
16.答题要素:热带雨林远古生物物种遗留状况与进化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热带雨林分层结构的作用(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光能利用率高);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示例:由于受冰川期的影响较小,热带雨林保留的物种较多,经过长期的进化,使物种多样化程度较高。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生物生长。树木四季常青,为各种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有利于食物链的稳定。植物的垂直分层结构,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的利用率,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也为各种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课件24张PPT。第3课时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1.(2018·长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A2.(2019·巴中)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
A.循环往复 B.逐级递减
C.单向循环 D.双向循环B3.(2019·广州)人类只在部分地区使用农药DDT,但曾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检测出DDT成分。此现象说明( )
A.DDT挥发性极强
B.考察队把DDT带到了南极
C.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D.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D4.(2019·随州)下列有关生物和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生产者只能是绿色植物,它们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C.“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一俗语所代表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食物链的起点可以不是生产者
D.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人有责D5.(2018·包头)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D.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热能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C 6.(2018·遂宁)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典型生态系统
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
水草→小鱼→细菌、真菌D第6题图7.(2018·济宁)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鹰
B.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C.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C第7题图8.(2019·太原)如图是自然界中的某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依次是( )
A.真菌和细菌、植物、动物
B.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
C.真菌和细菌、动物、植物
D.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D第8题图9.(2019·达州)达州市某地鼠患成灾,当地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为此,生物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的生物及其他指标,以下是他们调查的部分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一有五条食物链,其中小麦是生产者
B.图二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二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可以是:小麦→鼠→蛇→猫头鹰
C.图一中若施用鼠药使鼠的数量减少,则蛇的数量将减少
D.能量会沿着图三中的丁→乙→甲→丙逐级增多C第9题图 10.(2019·盐城)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四种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D
C.若某种有毒物质进入乙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D
D.从功能上看,图中丙
所示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第10题图 【解析】A.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③表示呼吸作用,A正确;B.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乙中A数量最多,即A位于第二营养级,D的数量最少,位于最高营养级,因此生物的是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B、C、D,构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甲→A→ B→C→D,B错误;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D的生物数量最少,其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C正确;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以和大气之间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可以确定甲是生产者;甲和乙均有物质流向丙,丙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因此丙是分解者,乙直接消耗有机物获取营养,则乙是消费者,D正确。故选B。11.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C第11题图 12.如表为某科研人员对①、②、③、④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C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
13.(2019·福建)如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据图回答:
(1)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丙中的[ ](填字母)代表蛇。甲第13题图B(2)图中C和B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和 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
,后趋于稳定。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 。竞争第13题图减少弱14.(2019·台州)20世纪,科学家在东太平洋发现高温、缺氧、无光、含硫的深海热泉,热泉中生活着蠕虫、蛤、硫细菌等众多的生物。硫细菌能利用硫化物反应释放的能量还原CO2制造有机物,蠕虫以硫细菌为食,蛤以蠕虫为食。迄今,科学家已发现数十个深海热泉生态系统,并提出生命起源可能和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假说。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热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
。 硫细菌→蠕虫→蛤(2)下列事实支持生命起源可能和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是 。
A.早期地球环境温度较高
B.早期地球环境中有大量的硫化物
C.氨基酸等有机分子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
D.硫细菌和古细菌在基因层面有着很高的相似度ABD 15.(2019·杭州)微藻是一类体型微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如图是以微藻为核心的某生态系统模型。请回答:
(1)该模型中“微藻→虾幼体→虾→人”不能算作一条食物链,理由是 。
(2)该模型中共有 条食物链。
第15题图虾幼体与虾之间没有食物关系6 (3)若人类大量捕捞牡蛎,则该生态系统中虾的数量将 。
(4)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模型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第15题图增加分解者16.(2019·温州)气候、栖息地以及食物等是影响生物生存与进化的重要因素。地球陆地上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物种非常丰富。为什么热带雨林的物种如此丰富?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科学家认为,距今几千万年前,地球经历了几次冰川期,导致大量生物灭绝。而热带雨林位于赤道附近,受冰川期的影响相对较小。资料二:热带雨林的部分特征
特征1:热带雨林的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存在差异(如图甲)。
特征2:热带雨林具有分层
结构(如图乙),且树木四
季常青,各种生物生命活
动旺盛。第16题图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热带雨林物种丰富的原因作出解释。【答案】答题要素:热带雨林远古生物物种遗留状况与进化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热带雨林分层结构的作用(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光能利用率高);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示例:由于受冰川期的影响较小,热带雨林保留的物种较多,经过长期的进化,使物种多样化程度较高。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生物生长。树木四季常青,为各种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有利于食物链的稳定。植物的垂直分层结构,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的利用率,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也为各种动物提供了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