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一、人体的消化
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
②无需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
(3)___________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1.酶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与人消化有关的消化酶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
流入的
部位
___________
胃
十二
指肠
___________
小肠
消化液
唾液
___________
胰液
胆汁
肠液
所含
消化酶
淀粉
酶
胃蛋
白酶
多种消
化酶
无消
化酶
多种
消化酶
1.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___________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___________,是一种生物__________。
2.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稳定性。__________和________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4.人体细胞若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等。
1.(2019·杭州)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2.(2019·湖州)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④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
A.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B.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C.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D.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
二、人体的呼吸
1.呼吸的全过程
2.气体运输
氧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运输的。
3.气体交换(通过扩散实现,如图所示)
考点5 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呼吸作用概念:
人体细胞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氧化分解____________,放出____________,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过程。
3.(2018·遂宁)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必须经过如图所示的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氧气,组织细胞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B.图中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一次,才能排出体外
C.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
D.经过过程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2019·南充)图一、图二是呼吸运动模拟图和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①模拟的结构对吸入人体的空气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B.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
C.图一甲中,③处于扩张状态,引起呼气
D.若图二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则A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2019·昆明)某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结果如表。分析错误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温度
检测
结果
1号
2毫升唾液,馒头碎屑
37℃
2滴碘液
不变蓝
2号
0℃
变蓝
A.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两支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后应充分搅拌
C.1号不变蓝是因为淀粉已被分解为麦芽糖
D.该实验结果说明低温抑制淀粉的消化
1.(2019·金华)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
需的时间(秒)
28
12
6
4
12
17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像是( )
(2018·日照)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血管,a、b分别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乙和肺泡的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
D.只有当膈肌收缩时,才能发生b气体的扩散
2.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B是两种不同的气体,①、②是两种不同的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的成分完全相同
B.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C.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
D.组织细胞中B浓度低于②处
【提醒】本题考查的是影响酶的活性高低的因素,首先明确图中各曲线的含义。
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由图可以得出( )
A.温度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B.pH值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具有专一性
【提醒】掌握了呼吸运动原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读懂图示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2019·内江)如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容积变小
B.图甲中,B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D.图乙中,血液从[1]端流到[2]端后,其成分变化是a含量减少、b含量增加
(2018·嘉兴、舟山)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又开展了酶专一性的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1)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2)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下表一:
表一
甲
乙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淀粉酶溶液
2mL
蔗糖酶溶液
2mL
斐林试剂
2mL
2mL
(3)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均显砖红色。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完善】为补充证据,请你结合反思交流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1)另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丙、丁。
(2)实验分组如表二,请在表格中填写出应加试剂的种类及用量。
表二
丙
丁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淀粉酶溶液
2mL
蔗糖酶溶液
2mL
斐林试剂
2mL
2mL
(3)预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分析】(1)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两组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2)……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邵阳)下列四组物质中,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一组是( )
A.水、糖类、蛋白质 B.水、无机盐、维生素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糖类、脂肪、维生素
2.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甲处阻塞,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小肠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
D.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第2题图
3.(2019·云南)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
第3题图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到37℃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B.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C.加碘液后,②号试管不变蓝色
D.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
4.(2018·绥化)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 )
A.肺泡壁薄
B.肺泡数量多
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以上三项都对
5.(2018·广州)阅读下列人体在呼吸时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含量变化一览表,分析正确的是( )
气体成分
含量(%)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A.吸入的只有氧气,呼出的只有二氧化碳
B.从呼吸系统排出的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等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D.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氧进入了血液
6.(2019·海南)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变化情况的是( )
(2018·邵阳)下列图示中,图甲表示气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组合示意图,图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图甲a、b、c三部位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第7题图
A.b<c<a B.a<b<c
C.a<c<b D.c<a<b
8.(2018·宁波)宁波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小黄鱼、鲳鱼、梭子蟹、乌贼等海洋生物。
(1)小思根据生物特征将小黄鱼、鲳鱼归为脊椎动物,梭子蟹、乌贼归为无脊椎动物,她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肉中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成_______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
9.(2018·衢州)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藏。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
第9题图
参考答案
课前预热
考点1 1.咽 胃 2.(1)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消化酶 (2)①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3)小肠
考点2 2.口腔 胆囊 胃液
考点3 1.活细胞 蛋白质 催化剂 2.高效性 专一性 温度 pH
【考点真题】1.D 2.A
考点4 1.扩散 静脉血 动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氧气 2.氧合血红蛋白
考点5 有机物 能量
【考点真题】3.D 4.A
课堂突破
例1 A 例2 C 例3 C 例4 C 例5 【反思交流】没有形成对照实验(合理即可) 【方案完善】(2)
丙
丁
1%淀粉溶液
3mL
1%蔗糖溶液
3mL
淀粉酶溶液
2mL
蔗糖酶溶液
2mL
斐林试剂
2mL
2mL
(3)丙、丁试管内均不显砖红色 【讨论分析】(1)甲和丁
【变式拓展】
1.B 2.B
校内作业
1.B 2.D 3.C 4.D 5.D 6.D 7.A
8.(1)体内有无脊柱(或脊椎骨) (2)氨基酸
9.答题要点:①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②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控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
课件41张PPT。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一、人体的消化
考点1 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
结构功能:消化食物(糖类、蛋白质、脂肪),
吸收营养物质消化道(口腔→__→食道→__→
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
胰腺、肠腺咽胃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_______,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消化酶
②无需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
(3)_________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糖类(主要是淀粉)――――→______消化唾液、胰液、肠液蛋白质―――――→各种______胃液、胰液、肠液脂肪―――――→甘油和_______胆汁、胰液、肠液消化消化水
无机盐
维生素――→吸收到循环
系统小肠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考点2 列举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酶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与人消化有关的消化酶口腔胆囊胃液考点3 说明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_______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________,是一种生物_________。
2.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不稳定性。_____和________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高效性蛋白质催化剂活细胞专一性温度pH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4.人体细胞若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等。1.(2019·杭州)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D2.(2019·湖州)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④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往①号和②号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
A.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B.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C.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D.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A二、人体的呼吸
考点4 描述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
1.呼吸的全过程2.气体运输
氧是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运输的。
3.气体交换(通过扩散实现,如图所示)
氧合血红蛋白考点5 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呼吸作用概念:
人体细胞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氧化分解________,放出________,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过程。有机物能量3.(2018·遂宁)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必须经过如图所示的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氧气,组织细胞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B.图中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一次,才能排出体外
C.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
D.经过过程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D4.(2019·南充)图一、图二是呼吸运动模拟图和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①模拟的结构对吸入人体的空气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B.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
C.图一甲中,③处于扩张状态,引起呼气
D.若图二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则A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A
高频点1 探究消化酶的作用
★例1 (2019·昆明)某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结果如表。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两支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后应充分搅拌
C.1号不变蓝是因为淀粉已被分解为麦芽糖
D.该实验结果说明低温抑制淀粉的消化A 【解析】A.据表中信息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A错误;B.两支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后应充分搅拌,使唾液与馒头碎屑充分混合,B正确;CD.实验现象:1号不变蓝,因为淀粉已被分解为麦芽糖;2号变蓝,说明低温抑制淀粉的消化,CD正确。故选A。
1.(2019·金华)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像是( )B高频点2 肺泡内气体交换
★例2 (2018·日照)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血管,a、b分别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乙和肺泡的壁都是由一
层上皮细胞构成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
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
D.只有当膈肌收缩时,才能发生b气体的扩散C 【解析】A.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A正确。B.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只是氧气增加,而营养物质并没有变化,C错误。D.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只有当膈肌收缩时,才能发生b氧气气体的扩散,D正确。 2.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A、B是两种不同的气体,①、②是两种不同的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的成分完全相同
B.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C.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
D.组织细胞中B浓度低于②处B
【提醒】本题考查的是影响酶的活性高低的因素,首先明确图中各曲线的含义。
★例3 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由图可以得出( )
A.温度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B.pH值越高,酶催化效率越高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具有专一性C 【解析】A.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活性,但从此图中无法看出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B.在一定范围内,pH值越高,酶活性越强。超过最适pH值,随着pH值的升高,酶活性下降。此图中无法看出pH与酶催化效率的关系。C.酶是高效的催化剂,所有的酶都具有高效性,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入酶,可使生成物的生成速度加快。故符合题意。D.酶是高效的催化剂,所有的酶都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物质,但从此图中无法看出这一信息。 【提醒】掌握了呼吸运动原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读懂图示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例4 (2019·内江)如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容积变小
B.图甲中,B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
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D.图乙中,血液从[1]端流到[2]端后,
其成分变化是a含量减少、b含量增加C 【解析】A.图甲中BC段表示呼气过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A正确。B.图甲中的B点是吸气的末端,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B正确。C.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膈肌与肋间肌都是处于收缩状态。C错误。D.图乙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1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2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所以血液从[1]肺动脉端流到[2]肺静脉端后,其成分变化是a二氧化碳含量减少、b氧气含量增加,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D正确。故选C。
例5 (2018·嘉兴、舟山)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又开展了酶专一性的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1)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2)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下表一:表一(3)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均显砖红色。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理由是 .
。 没有形成对照实验
(合理即可)【方案完善】为补充证据,请你结合反思交流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1)另取两支相同试管,编号为丙、丁。
(2)实验分组如表二,请在表格中填写出应加试剂的种类及用量。 表二 淀粉酶溶液2mL蔗糖酶溶液2mL斐林试剂2mL2mL(3)预期实验现象: 。
【讨论分析】(1)通过比较 两组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2)……丙、丁试管内均不显砖红色甲和丁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邵阳)下列四组物质中,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一组是( )
A.水、糖类、蛋白质
B.水、无机盐、维生素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糖类、脂肪、维生素B2.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甲处阻塞,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小肠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
D.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D第2题图3.(2019·云南)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到37℃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B.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C.加碘液后,②号试管不变蓝色
D.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C第3题图4.(2018·绥化)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 )
A.肺泡壁薄
B.肺泡数量多
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以上三项都对D5.(2018·广州)阅读下列人体在呼吸时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含量变化一览表,分析正确的是( )
A.吸入的只有氧气,呼出的只有二氧化碳
B.从呼吸系统排出的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等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D.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氧进入了血液D6.(2019·海南)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变化情况的是( )D★7.(2018·邵阳)下列图示中,图甲表示气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组合示意图,图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图甲a、b、c三部位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b<c<a
B.a<b<c
C.a<c<b
D.c<a<bA第7题图【解析】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说明膈肌收缩下降,表明进行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所以与之相对应的是图乙中的②状态。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b<c<a。故选A。8.(2018·宁波)宁波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小黄鱼、鲳鱼、梭子蟹、乌贼等海洋生物。
(1)小思根据生物特征将小黄鱼、鲳鱼归为脊椎动物,梭子蟹、乌贼归为无脊椎动物,她的分类依据是
。
(2)鱼肉中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体内有无脊柱(或脊椎骨)氨基酸 9.(2018·衢州)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藏。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答案】答题要点:①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②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控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1.(2018·怀化)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2019·赤峰)以下消化液中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 )
①唾液 ②肠液 ③胃液 ④胰液 ⑤胆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3.(2018·芜湖)呼吸道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的主要原因是( )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
B.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并且能够分泌黏液
C.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支气管能够发出很多分支
4.(2019·通辽)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B.胃液和肠液都参与淀粉的消化
C.小肠能吸收蛋白质、麦芽糖等物质,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不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2019·益阳)刘伍同学中餐摄入了160克食物和240毫升水。进食后一小时内,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量分别是:唾液300毫升、胃液400毫升、肠液300毫升、胆汁100毫升、胰液300毫升。则该同学在这一小时中,小肠腔内出现的消化液总量是( )
A.100毫升 B.300毫升
C.600毫升 D.700毫升
第6题图
如图中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患炎症时,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废弃物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D.血液流经小肠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7.(2019·内江)如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7题图
A.曲线Ⅰ代表淀粉的消化程度
B.a、c分别代表的器官是口腔和胃
C.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b
D.脂肪在器官d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2018·常德)如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用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物质时,两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都是蛋白质
B.乙也可能是一种酶
C.蛋白酶对甲物质不起作用
D.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第8题图
第9题图
9.(2018·衡阳)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B.③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
C.图甲模拟吸气过程
D.图乙模拟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10.(2019·黑龙江)分析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标号
加入物质
搅拌
温度
时间
碘液
现象
甲
馒头碎屑、
唾液
充分
搅拌
37℃
10分钟
2滴
?
乙
馒头碎屑、
清水
充分
搅拌
37℃
10分钟
2滴
?
A.变量是唾液 B.37℃模拟人体口腔温度
C.甲试管现象不变蓝 D.乙试管现象不变蓝
第11题图
11.(2019·北京)下列关于“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
B.淀粉液与清水或唾液应充分混合
C.两试管置于37℃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
D.充分反应后滴加碘液,乙试管中液体变蓝
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13.(2019·潍坊)某研究员利用四组条件相同的大白鼠,探讨营养物质X和物质Y对大白鼠体重增加量的影响。对大白鼠的实验处理如表,获取四周内的体重增加量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甲
提供营养物质X,注射物质Y
乙
提供营养物质X,未注射物质Y
丙
未提供营养物质X,注射物质Y
丁
未提供营养物质X,未注射物质Y
第13题图
A.甲、乙对照说明物质X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不大
B.甲、丙对照说明物质Y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较大
C.物质Y的成分一定是小分子有机物
D.物质X在四周内会使大白鼠的体重增加超过100克,而物质Y不能
14.(2019·金华)最近,人造肉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豆蛋白肉,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另一种是清洁肉,将动物干细胞置于营养液中培养,形成类似肌肉的组织,其外观、口感与传统肉相似。请回答:
(1)大豆蛋白肉中的蛋白质在小肠中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2)将干细胞培养成肌肉组织主要是控制了干细胞的________过程。
15.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分析图解并回答:
第15题图
(1)图甲中的G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
(2)从F到D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图中,氧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内。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___内最高。
(4)B处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16.酶是生物催化剂,如图表示外界条件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其中图甲说明酶只在一定的________范围内有催化活性,图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________的影响。
第16题图
17.(2019·绍兴)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液,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44.1克·升-1。
②取12支试管,均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B组试管中______,将两组试管同时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并记录,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如下表。
葡萄糖浓度/克·升-1
葡萄糖分解速率/克·(升·分钟)-1
A组
33.6
0.7
B组
38.1
________
(1)②中空白处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空白格的数值为________。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D 6.D 7.C 8.A
9.D 10.D 11.D 12.A 13.D
14.(1)氨基酸 (2)分化
15.(1)呼吸运动 (2)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泡 组织细胞 (4)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6.温度 pH值
17.(1)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 (2)0.4
(3)其他条件相同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葡萄糖的速度比无氧呼吸快 (4)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酵母菌分解葡萄糖
课件26张PPT。第6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1.(2018·怀化)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C 2.(2019·赤峰)以下消化液中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 ( )
①唾液 ②肠液 ③胃液 ④胰液 ⑤胆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C 3.(2018·芜湖)呼吸道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的主要原因是 ( )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
B.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并且能够分泌黏液
C.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支气管能够发出很多分支B 4.(2019·通辽)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吸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B.胃液和肠液都参与淀粉的消化
C.小肠能吸收蛋白质、麦芽糖等物质,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不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A★5.(2019·益阳)刘伍同学中餐摄入了160克食物和240毫升水。进食后一小时内,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量分别是:唾液300毫升、胃液400毫升、肠液300毫升、胆汁100毫升、胰液300毫升。则该同学在这一小时中,小肠腔内出现的消化液总量是 ( )
A.100毫升 B.300毫升
C.600毫升 D.700毫升D【解析】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总量为肠液300毫升+胆汁100毫升+胰液300毫升=700毫升。故选D。 ★6.如图中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患炎症时,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废弃物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D.血液流经小肠时氧气含量的变化D第6题图【解析】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因此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以尽快消灭侵入人体的病菌,A不符合题意;当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时,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二氧化碳等废物的含量增加,此曲线能表示,B不符合题意;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中氧气增加,C不符合题意;血液流经小肠时,在组织细胞内进行物质交换,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D符合题意。7.(2019·内江)如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曲线Ⅰ代表淀粉的消化程度
B.a、c分别代表的器官是口腔和胃
C.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b
D.脂肪在器官d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第7题图C ★8.(2018·常德)如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用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物质时,两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乙都是蛋白质
B.乙也可能是一种酶
C.蛋白酶对甲物质不起作用
D.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A 第8题图【解析】A.据甲、乙两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乙是蛋白质,甲不是蛋白质,错误;B.乙也可能是一种酶,正确;C.蛋白酶对甲物质不起作用,正确;D.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正确。故选A。9.(2018·衡阳)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
A.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B.③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
C.图甲模拟吸气过程
D.图乙模拟膈肌收缩,位置上升第9题图D10.(2019·黑龙江)分析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变量是唾液 B.37℃模拟人体口腔温度
C.甲试管现象不变蓝 D.乙试管现象不变蓝D11.(2018·昆明)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对实验目的、过程的补充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的是 ( )
A.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C.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不变蓝
D.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变蓝C第11题图★12.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A第12题图【解析】A.④胰液和⑤肠液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A正确。B.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不正确。C.③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C不正确。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不正确。故选A。13.(2019·潍坊)某研究员利用四组条件相同的大白鼠,探讨营养物质X和物质Y对大白鼠体重增加量的影响。对大白鼠的实验处理如表,获取四周内的体重增加量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A.甲、乙对照说明物质X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不大
B.甲、丙对照说明物质Y对大白鼠的体重影响较大
C.物质Y的成分一定是小分子有机物
D.物质X在四周内会使大白鼠的体重增加超过100克,而物质Y不能D第13题图14.(2019·金华)最近,人造肉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人造肉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豆蛋白肉,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另一种是清洁肉,将动物干细胞置于营养液中培养,形成类似肌肉的组织,其外观、口感与传统肉相似。请回答:
(1)大豆蛋白肉中的蛋白质在小肠中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_。
(2)将干细胞培养成肌肉组织主要是控制了干细胞的________过程。氨基酸分化 15. 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分析图解并回答:
(1)图甲中的G是通过_________实现的。
(2)从F到D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图中,氧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内。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_内最高。
(4)B处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5题图呼吸运动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泡组织细胞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16.酶是生物催化剂,如图表示外界条件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其中图甲说明酶只在一定的________范围内有催化活性,图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__________的影响。第16题图温度pH值17.(2019·绍兴)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液,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44.1克·升-1。
②取12支试管,均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B组试管中______,将两组试管同时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并记录,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如下表。(1)②中空白处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空白格的数值为________。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0.4 其他条件相同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葡萄糖的速度比无氧呼吸快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酵母菌分解葡萄糖★18.(2018·黑龙江)某实验小组做了“唾液对馒头碎屑是否有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该小组实验情况如下表,请你依据下表分析实验。(1)进行此实验时两只试管都要放入37℃水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号试管与2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 。 模拟人体口腔温度,在此温度下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