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时 物态变化
一、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_。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____。
考点2 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
1.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1)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__________热量。
(2)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2.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1)晶体凝固时,会__________。
(2)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图像(以硫代硫酸钠为代表)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非晶体____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____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
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蜡、玻璃、沥青
熔化过程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
放热、温度保持__________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熔点和
凝固点
有
________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__________;
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数值上__________。
1.(2019·绍兴)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2.2016年1月21日,“霸王级”寒潮来袭,狂风大作,当晚宁波气温低至-7℃。第二天,东钱湖岸边树木的枝条上挂满冰凌。在大风作用下,湖水拍击到岸边的树木上,水在低温下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冰凌。
3.(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二、汽化与液化
汽化分为两种方式:__________。
蒸发:在__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
沸腾:在__________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2.由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____。
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__________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_________。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两种汽
化方式
蒸发
沸腾
定义
只在液体表面发
生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
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
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温度
__________
一定温度下(沸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表面和内部
__________进行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液体温度
液体温度往往会下降
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共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________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方法: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4.作用:__________。
4.(2019·凉山州)在炎热的夏天,凉山州部分县市气温高达35℃,小马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
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5.(2018·温州)2018年5月5日,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喷发。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流入海洋,导致海洋上空形成浓厚的白雾,白雾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018·扬州)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min甲比乙吸热多
B.4~8min甲不吸热
C.0~10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
D.0~10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
1.(2019·郴州)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判断( )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的熔化时间是5min
C.海波的熔点是50℃
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
如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___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___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这部分空气(不含增加的水蒸气)的内能___________。
(2019·天水)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为天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
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D.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3.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提醒】物态变化问题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留心观察生活,本题也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提醒】凝固点概念的理解。
小华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这两种油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降温,发现当这两种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
A.密度 B.硬度 C.凝固点 D.沸点
(2019·金华、义乌、丽水)小丽在商场里买了一个有趣的玩具——“喝水鸟”(如图甲):只要往头部滴一次水,且鸟身前放一杯水,就能实现“低头‘喝’水——抬头——又低头‘喝’水——又抬头……”反复运作(如图乙)。仔
细观察发现,“喝水鸟”由玻璃制成,鸟身由一支点承托,头部、玻璃管和底部连通并充满乙醚(易挥发,易液化),且整体密封。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喝水鸟能反复运动的原因。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黑龙江)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第3题图
(2019·株洲)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这种物质( )
A.是非晶体
B.在t1时刻是固态
C.在t2时刻是液态
D.在t2时刻正放热
4.(2019·鄂州)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6.(2018·广东)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_____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第7题图
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
(1)仅增加水的质量。
(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
(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
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c”或“d”)。
8.(2019·辽阳)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取两支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第8题图
(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_______℃。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_____________。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3)第22min时B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从第12min到第16min,蜂蜡的内能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不变”)。
9.如图是小阳在室外游泳池游泳时的几幅画面,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题图
10.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熔化;在没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
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是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
第10题图
通过比较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中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__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是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________是错误的。
(3)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晶体的熔点均受压强的影响,当冰熔化成水时密度___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__(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才会出现(2)中的现象。
参考答案
课前预热
考点1 1.熔化 2.凝固
考点2 1.(1)吸收 (2)保持不变 2.(1)放出热量
考点4 没有 有 不变 无 熔点
考点5 熔点 相同
【考点真题】1.A 2.凝固 3.C
考点6 蒸发和沸腾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下
考点7 2.制冷作用
考点8 同时 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10 任何温度下 同时 吸热
考点11 2.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4.液化放热
【考点真题】4.D 5.汽化和液化
课堂突破
例1 C 例2 B 例3 C 例4 A 例5 C 例6 水蒸发吸热,头部乙醚蒸汽发生液化,气压下降,液柱上升;若把喝水鸟转动看成杠杆,随着液态乙醚上升,动力逐渐变大,动力臂也增大,阻力逐渐变小,阻力臂也变小,使鸟身绕支点顺时针转动,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
【变式拓展】
1.C 2.蒸发 吸收 减少 3.B
校内作业
1.A 2.D 3.D 4.C 5.C
6.液化 汽化 熔化
7.c b d
8.(1)-4 (2)温度不变 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 (3)不能 不变
9.体表温度降低与皮肤表面上水的蒸发快慢有关吗(合理即可)
10.(1)正确 凝华 (2)增大 低于 正确 C
(3)增大 减小
课件52张PPT。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2课时 物态变化
一、熔化和凝固
考点1 识别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 ;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 。熔化凝固考点2 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
1.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1)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 热量。
(2)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
2.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1)晶体凝固时,会_________。
(2)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吸收保持不变放出热量
考点3 会绘制晶体熔化图线
晶体熔化图像(以硫代硫酸钠为代表)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考点4 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非晶体 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没有有不变无熔点考点5 知道熔点、凝固点的含义,知道冰的熔点为0℃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不同的晶体熔点也不同。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数值上 。熔点相同1.(2019·绍兴)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A2.2016年1月21日,“霸王级”寒潮来袭,狂风大作,当晚宁波气温低至-7℃。第二天,东钱湖岸边树木的枝条上挂满冰凌。在大风作用下,湖水拍击到岸边的树木上,水在低温下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冰凌。凝固3.(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
“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
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
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C二、汽化与液化
考点6 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
汽化分为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在_______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
沸腾:在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和沸腾任何温度一定温度下考点7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制冷作用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2.由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______。制冷作用考点8 描述液体沸腾过程的特点
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 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____________。
考点9 知道沸点的含义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时温度保持不变任何温度下同时吸热考点10 区别蒸发与沸腾 考点11 知道液化的概念与方法
1.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 方法: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4. 作用:_____________。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液化放热4.(2019·凉山州)在炎热的夏天,凉山州部分县市气温高达35℃,小马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
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D5.(2018·温州)2018年5月5日,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喷发。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流入海洋,导致海洋上空形成浓厚的白雾,白雾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填物态变化名称)。汽化和液化
高频点1 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图像的分析
★例1 (2018·扬州)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min甲比乙吸热多
B.4~8min甲不吸热
C.0~10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
D.0~10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C【解析】A.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故0~4min甲、乙吸热一样多,故A错误;B.甲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甲是晶体熔化的图像,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乙吸热温度一直升高是非晶体,故B错误;CD.0~10min甲和乙都吸热,内能都不断增加,只是甲是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乙是非晶体,吸热温度升高,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2019·郴州)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判断( )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的熔化时间是5min
C.海波的熔点是50℃
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
热量,温度升高C高频点2 液体蒸发制冷作用
★例2 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B【解析】冰箱的作用是制冷,“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吸热,具有制冷的作用,使食物温度降低,食物就不容易变质,故B正确。故选B。★2.如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 过程中 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这部分空气(不含增加的水蒸气)的内能 。蒸发吸收减少【解析】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变成气态,发生了蒸发现象,蒸发吸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温度降低,这部分空气的内能减少。高频点3 物态转化辨析
★例3 (2019·天水)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为天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
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冷凝华形成的
D.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C【解析】A.“雾凇”是固态的小冰粒,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不正确;B.冰是液态水凝固形成的,与雾凇的形成过程不一样,故B不正确;C.“雾凇”是固态的小冰粒,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D.凝华放出热量,因此雾凇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正确。故选C。3.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B【提醒】物态变化问题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留心观察生活,本题也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例4 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
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
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A【解析】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此时晶体物质被熔化,此过程晶体物质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此时晶体物质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故选A。【提醒】凝固点概念的理解。
★例5 小华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这两种油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降温,发现当这两种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
A.密度 B.硬度
C.凝固点 D.沸点C【解析】本题考的是物态变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据此可得答案。例6 (2019·金华、义乌、丽水)小丽在商场里买了一个有趣的玩具——“喝水鸟”(如图甲):只要往头部滴一次水,且鸟身前放一杯水,就能实现“低头‘喝’水——抬头——又低头‘喝’水——又抬头……”反复运作(如图乙)。仔细观察发现,“喝水鸟”由玻璃制成,鸟身由一支点承托,头部、玻璃管和底部连通并充满乙醚(易挥发,易液化),且整体密封。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喝水鸟能反复运动的原因。【答案】水蒸发吸热,头部乙醚蒸汽发生液化,气压下降,液柱上升;若把喝水鸟转动看成杠杆,随着液态乙醚上升,动力逐渐变大,动力臂也增大,阻力逐渐变小,阻力臂也变小,使鸟身绕支点顺时针转动,即低头喝水;随着前倾角度变大,底部乙醚越来越少,当玻璃管下端管口部分露出液面后,底部气体沿管壁上升,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流,使鸟身逆时针转动,实现抬头。1.(2019·黑龙江)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2.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D【解析】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低于25℃。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5℃下降,然后又上升到25℃。3.(2019·株洲)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这种物质( )
A.是非晶体
B.在t1时刻是固态
C.在t2时刻是液态
D.在t2时刻正放热D第3题图4.(2019·鄂州)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
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
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C第4题图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C第5题图6.(2018·广东)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 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 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汽化液化熔化★7.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
(1)仅增加水的质量;
(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
(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
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____、____、____(填图中“a”、“b”、“c”或“d”)。c第7题图bd【解析】仅增加水的质量,水温度升高的速度减慢,但沸点不变,所以应为c;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水的质量不变,则水温度升高速度相同,但沸点升高,所以应为b;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水温度升高速度减慢,且沸点降低,所以应为d。8.(2019·辽阳)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取两支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第8题图(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 。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这是因为 .
。第8题图-4温度不变 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3)第22min时B试管中的水 (填“能”或“不能”)沸腾。从第12min到第16min,蜂蜡的内能 .
(填“增加”或“不变”)。第8题图不能不变9.如图是小阳在室外游泳池游泳时的几幅画面,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
?第9题图体表温度降低与皮肤表面上水的蒸发快慢有关吗(合理即可)10.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熔化;在没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
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正确凝华(2)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第10题图通过比较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中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 是错误的。增大低于正确C(3)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晶体的熔点均受压强的影响,当冰熔化成水时密度
,体积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才会出现(2)中的现象。增大减小第12课时 物态变化
第1题图
1.(2019·山西)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2.(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3.(2019·呼和浩特)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儿水就变少了。关于这两种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汽化吸热,后者也是汽化吸热
B.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熔化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D.前者是凝固放热,后者是液化放热
4.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5.(2018·河北)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第6题图
(2018·黄冈)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第7题图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8.(2019·苏州)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9.(2019·南京)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2018·日照)如图,由于图像撕去了一角,无法判断是熔化图像还是沸腾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定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像
B.这可能是某种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C.这一定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像
D.无论是熔化图像还是沸腾图像,温度不变的时间段内一定吸热
11.(2018·衡阳)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通过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第12题图
12.(2019·随州)在探究液体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相同的加热器对初温相同的甲(100g水)、乙(200g水)、丙(100g煤油)三杯液体进行加热(三只杯子均相同),直至沸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
(1)由图像可知,液体的沸点与质量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加热初期,相同时间内,甲、乙两杯液体温度升高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不同,甲、丙两杯液体温度升高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不同。
13.(2019·福建)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第13题图
(1)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________段(填“AB”或“BC”),其熔点为________℃。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________放出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__(填“b”、“c”或“d”)。
第14题图
14.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中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如图)。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____________(填“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相同的”)。
(2018·威海)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5题图
(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________(填“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4分钟时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___增大(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1分钟,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________(填“冰”或“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参考答案
1.B 2.B 3.A 4.D 5.C 6.B 7.C 8.B
9.B 10.D 11.C
12.(1)无关 (2)质量 比热
13.(1)46 (2)BC 48 大于 (3)c
14.凝固 由高到低
15.(1)使冰、石蜡受热均匀且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2)A 固液共存态 分子势能 达到沸点后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 (3)石蜡
课件21张PPT。第12课时 物态变化1.(2019·山西)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B第1题图2.(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B3.(2019·呼和浩特)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儿水就变少了。关于这两种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汽化吸热,后者也是汽化吸热
B.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熔化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D.前者是凝固放热,后者是液化放热A4.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D第4题图5.(2018·河北)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C★6.(2018·黄冈)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B第6题图 【解析】AB.“冰花”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正确;C.水的凝固点为0℃,气温低于或等于0℃,如果继续放热,就会凝固,“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不一定为0℃,可以低于0℃,故C错误;D.“冰花”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升华吸热,故D错误。故选B。★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C第7题图 【解析】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8.(2019·苏州)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B第8题图9.(2019·南京)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B 第9题图 10.(2018·日照)如图,由于图像撕去了一角,无法判断是熔化图像还是沸腾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定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像
B.这可能是某种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C.这一定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像
D.无论是熔化图像还是沸腾图像,温度不变的时间段内一定吸热D第10题图11.(2018·衡阳)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通过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乙所示C第11题图12.(2019·随州)在探究液体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相同的加热器对初温相同的甲(100g水)、乙(200g水)、丙(100g煤油)三杯液体进行加热(三只杯子均相同),直至沸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
(1)由图像可知,液体的沸点与质量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加热初期,相同时间内,甲、乙两杯液体温度升高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甲、丙两杯液体温度升高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无关质量比热13.(2019·福建)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第13题图46(2)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____段(填“AB”或“BC”),其熔点为____℃。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______放出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填“b”、“c”或“d”)。BC48大于c14.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中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如图)。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__________(填“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相同的”)。第14题图凝固由高到低 ★15.(2018·威海)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第15题图(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___(填“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4分钟时的状态为_______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_增大(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1分钟,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______(填“冰”或“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使冰、石蜡受热均匀且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A固液共存态达到沸点后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石蜡分子势能 【解析】(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有二,一是受热均匀,二是可以保证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2)由图乙可知,A物质在0℃时,吸热温度不再升高,全部熔化为液体后,温度再升高,所以A为晶体,即A是冰;该物质在第4分钟时,处在熔化过程中,有冰也有水,所以状态为固液共存的状态;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分子动能是不变的,但分子势能会增大;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是因为试管内外都为水,当外面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温也能达到沸点,但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即原因是: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3)由图乙知,加热1分钟时,冰的温度升高的高,且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冰的温度变化大,由此可知,冰的比热容较小,石蜡的比热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