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中考复习科学(讲解+作业本) - 第13课时 物质的密度(课件 25+52张ppt 2份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浙江省中考复习科学(讲解+作业本) - 第13课时 物质的密度(课件 25+52张ppt 2份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3 12:39:32

文档简介

第13课时 物质的密度

1.物体所含___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
2.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与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___________,但当温度、状态等发生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将发生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相等,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并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1.密度公式ρ=___________(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密度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或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利用公式ρ=m/V计算某种物质的密度或鉴别物质。
(2)利用公式m=ρV计算体积为V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3)利用公式V=m/ρ计算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的体积。
考点4 使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1.主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或量杯)。
2.固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体积V(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后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通常用排水法),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
3.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V;③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m2;④则液体的密度为:ρ液=__________。
1.(2018·衢州)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煤油液面慢慢升高。“煤油液面升高”是因为煤油的(  )
                                                      
A.体积变大 B.重力变小
C.质量变大 D.密度变大
2.(2019·武汉)为了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
②用细线系住金属块,轻轻放入空量筒中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④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记下水的体积
⑤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的体积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①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
3.(2018·衢州)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___________时的水量。
(1)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厘米3)、两个100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2)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ABC)
A.5毫升 B.50毫升
C.80毫升 D.95毫升

 (2019·眉山)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5kg/m3的氧气,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_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________cm3。(ρ冰=0.9×103kg/m3)
(2018·滨州)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图乙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2019·扬州)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2g/cm3
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  )
A.纯水 B.酱油 C.酒精 D.植物油

 小明为了测量南京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使横梁平衡。
(2)如图乙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雨花石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
(4)小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丁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________ρB(填“>”、“=”或“<”)。
(2018·广州)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如图所示,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_g,依据公式ρ=________,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提醒】本题用天平、量筒、水做多个实验,难度较大,学生可能做出一个、两个,做全做对要求有较高的能力。
 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提醒】实验误差不等于实验错误。错误是不允许出现的,而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生
小梦
小满
李明
张扬
小石块
的密度
2.45g/cm3
2.52g/cm3
2.56g/cm3
2.60g/cm3
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2019·潍坊)李华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巧妙地测出一石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A.取一根筷子,用细线将其悬挂,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悬挂位置记为O点,如图甲所示;
B.将矿泉水瓶剪成烧杯形状,倾斜固定放置,在瓶中装水至溢水口处,用细线系紧石块,将石块缓慢浸入水中,溢出的水全部装入轻质塑料袋中,如图乙所示;
C.取出石块,擦干水分;将装水的塑料袋和石块分别挂于筷子上O点两侧,移动悬挂位置使筷子仍水平平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O点到两悬挂点的距离L1和L2,如图丙所示。
(1)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密度ρ石=________(用字母ρ水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采用上述实验方法,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3)图乙所示步骤中,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实验结果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湘西州)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4g,体积为20cm3,它的密度是(  )                                            
A.0.8×103kg/m3 B.2.7×103kg/m3
C.0.37×103kg/m3 D.2.7×104kg/m3
(2018·南充)如图是将一个气球压入水中的过程(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球内气体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是(  )
第2题图
A.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如图是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线,则由图线可知(  )
A.ρ1>ρ2>ρ3
B.ρ1<ρ2<ρ3
C.ρ1=ρ2=ρ3
D.无法判断
 第3题图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5.(2019·眉山)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图甲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图乙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示数是17.4g
C.由图丙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40cm3
D.利用图中信息,可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1.72×103kg/m3
6.(2019·桂林)如图所示,两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根据图中液面的高度和液体密度知识,可知A液体是_________,B液体是________。(ρ水>ρ酒精)
 第6题图
(2019·贵港)在今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理化实验技能考试中,某同学在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减砝码过程中,他发现: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个砝码取出,指针偏左。则要测出物体的质量,该同学下一步的正确操作是:取出质量最小的砝码,___________________。天平平衡时,天平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第7题图
(2019·海南)用电子秤、一个玻璃杯和水,可以粗略测量椰子油的密度。先后测出空杯,装满水、装满油的杯子的质量,数据如下表。
空杯的质量/g
水和杯的质量/g
油和杯的质量/g
100
300
268
杯子两次“装满”,是为了使被测量的油和水_________相同。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椰子油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ρ水=1.0×103g/m3)
9.(2019·广东)学校创新实验小组欲测量某矿石的密度,而该矿石形状不规则,无法放入量筒,故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第9题图
(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的_________处,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先估计烧杯和水的质量,然后用_________往天平的右盘________(填“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3)如图乙所示,用细线系住矿石,悬挂在铁架台上,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都没有与烧杯接触,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44g,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m3。(ρ水=1.0×103kg/m3)
(4)如图丙所示,矿石下沉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74g,则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10.文明出行,人人有责。近年来,因不遵守交通法规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车辆超载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现有一辆核准载重为7吨,车厢体积为8米3的货车,若该车装满沙子,试通过计算判断该车是否超载?(ρ沙=1.6×103千克/米3)
参考答案
课前预热
考点1 1.物质 2.单位体积
考点2 特性 无关
考点3 1.m/V 2.克/厘米3
考点4 1.天平 量筒 3.(m1-m2)/V
【考点真题】1.A 2.C 3.恰好全部浸没或刚好漂浮
(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1底部,在量筒2内倒入一部分水读出水的体积V0,把量筒2内的水缓缓倒入量筒1内,当水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停止倒水,读出量筒2内剩余水的体积V1,此时量筒1内的水量V2即为最少水量,求出最少水量V2=V0-V1。(水面接近恰好浸没小石块时用胶头滴管加水更准确) (2)ABC
课堂突破
例1 2.5 500 例2 B 例3 (1)水平 左 (2)31.4 (3)3.14×103 (4)< 例4 C 例5 D
例6 (1) ρ水 (2)无 (3)偏大
【变式拓展】
1.C 2.B 3.21.20  1.06
校内作业
1.B 2.D 3.A 4.B 5.D
6.酒精 水
7.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32.6
8.体积 0.84×103
9.(1)零刻度线 (2)镊子 从大到小 124 (3)2×10-5 (4)2.5×103
10.m=ρV=1.6×103千克/米3×8米3=1.28×104千克=12.8吨>7吨 所以超载
课件52张PPT。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3课时 物质的密度
考点1 知道物体有质量,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
 
1.物体所含_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
2._________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物质单位体积考点2 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与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________,但当温度、状态等发生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将发生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相等,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并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特性无关考点3 应用ρ=m/V进行简单的计算 
1.密度公式ρ=____(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密度的单位有:_________或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利用公式ρ=m/V计算某种物质的密度或鉴别物质。
(2)利用公式m=ρV计算体积为V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3)利用公式V=m/ρ计算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的体积。m/V克/厘米3考点4 使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1.主要仪器: 、 (或量杯)。
2.固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体积V(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后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通常用排水法),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天平量筒3.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V;③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m2;④则液体的密度为:ρ液=___________。(m1-m2)/V1.(2018·衢州)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煤油液面慢慢升高。“煤油液面升高”是因为煤油的( )
A.体积变大    B.重力变小
C.质量变大    D.密度变大 A2.(2019·武汉)为了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
②用细线系住金属块,轻轻放入空量筒中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④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记下水的体积
⑤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的体积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①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C3.(2018·衢州)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 .
时的水量。
(1)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厘米3)、两个100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 恰好全部浸没或刚好漂浮时的水量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答案】(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1底部,在量筒2内倒入一部分水读出水的体积V0,把量筒2内的水缓缓倒入量筒1内,当水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停止倒水,读出量筒2内剩余水的体积V1,此时量筒1内的水量V2即为最少水量,求出最少水量V2=V0-V1。(水面接近恰好浸没小石块时用胶头滴管加水更准确) (2)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A.5毫升  B.50毫升 C.80毫升 D.95毫升ABC
高频点1 密度概念的理解
★例1 (2019·眉山)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5kg/m3的氧气,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 cm3。(ρ冰=0.9×103kg/m3)2.5500【解析】(1)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而体积保持不变,根据ρ=
可得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为:ρ′=2.5kg/m3; 
(2)水结冰后质量不变,m冰=m水=450g,由ρ=
得冰的体积:V冰= 。★1.(2018·滨州)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图乙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
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
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C 【解析】A.由图像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故A正确;B.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故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C.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故A点为0℃,故C错误;D.温度不同的水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层来。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时为止,故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D正确。故选C。高频点2 密度的简单应用
★例2 (2019·扬州)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解析】(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则由m=ρV可得:ρ×20cm3+m杯=40g……①,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可得:ρ×80cm3+m杯=100g……②,联立①②解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故CD错误;将ρ=1g/cm3代入①解得m杯=20g,故A错误;(2)当液体的体积V3=40cm3,则液体的质量:m3=ρ×V3=1g/cm3×40cm3=40g,故B正确。故选B。★2.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 )
A.纯水 B.酱油 C.酒精 D.植物油B【解析】由ρ= 得:m=ρV,又因为分别装满,
体积都等于瓶子的容积,故V相同,已知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所以密度大的质量大,可知装酱油的质量最多,故B正确。故选B。高频点3 密度的测量
★例3 小明测量南京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使横梁平衡。
(2)如图乙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丙所示,则雨花石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水平左31.43.14×103(4)小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 ρB
(填“>”、“=”或“<”)。<【解析】(1)由图可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该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2)从乙图读出雨花石的质量:m=20g+10g+1.4g=31.4g;(3)从丙图读出石块的体积:V=60mL-50mL=10mL,石块的密度:
(4)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一个定值,即质量与体积的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根据A、B两个点分别作出图像,如图:
由图可知,当体积相同时,
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
故ρA <ρB。  
★3.(2018·广州)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如图所示,液体的质量为 g,依据公式ρ=__ ,液体的密度为 g/cm3。21.201.06【解析】由图左可知注射器的质量是18.29g,由图右可知注射器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9.49g,所以液体的质量是39.49g-18.29g=21.20g,根据密度的公式ρ= 可得液体的密度为1.06g/cm3。【点拨】由电子秤的两次示数差可以求出注射器中液体的质量,又知道注射器中液体的体积,所以根据公式可得液体的密度。【提醒】本题用天平、量筒、水做多个实验,难度较大,学生可能做出一个、两个,做全做对要求有较高的能力。 ★例4 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C【解析】①测量牛奶的密度:需要用天平测量牛奶质量,用量筒测量牛奶的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可以完成。②用天平测量戒指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戒指的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可以鉴别金戒指的真伪,可以完成。③取一小段铜导线,可以测它的质量、体积,算出它的密度,但无法测铜导线的直径、总质量,就无法得出它的总长度,不能完成实验。④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用天平测量铜球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然后和铜的密度比较,可以完成实验。⑤用天平称出一堆大头针的数目:先用天平测量50个大头针的质量,求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再用天平测量一堆大头针的总质量,求出一堆大头针的数量,可以完成。故选C。 【提醒】实验误差不等于实验错误。错误是不允许出现的,而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例5 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D【解析】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便是有效的。几个人所测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例6 (2019·潍坊)李华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巧妙地测出一石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A.取一根筷子,用细线将其悬挂,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悬挂位置记为O点,如图甲所示;
B.将矿泉水瓶剪成烧杯形状,倾斜固定放置,在瓶中装水至溢水口处,用细线系紧石块,将石块缓慢浸入水中,溢出的水全部装入轻质塑料袋中,如图乙所示;C.取出石块,擦干水分;将装水的塑料袋和石块分别挂于筷子上O点两侧,移动悬挂位置使筷子仍水平平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O点到两悬挂点的距离L1和L2,如图丙所示。
(1)已知水的密度为
ρ水,则石块密度
ρ石= (用字
母ρ水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2)采用上述实验方法,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3)图乙所示步骤中,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实验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无偏大【解析】(1)图丙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G水L1=G石L2,由于G=mg=ρVg可得:ρ水V水L1=ρ石V石L2;石块体积等于它排出水的体积,所以,V石=V水,则:ρ水L1=ρ石L2,所以,ρ石=
; 
(2)由于实验时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此时重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支点到重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零,则消除筷子自身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所以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3)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小于实际排开的水的体积,则溢出的水的重力小于排开的水的重力,当在图丙实验时,L1变大,根据ρ石= 可知ρ石偏大。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湘西州)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4g,体积为20cm3,它的密度是( )
A.0.8×103kg/m3    
B.2.7×103kg/m3
C.0.37×103kg/m3    
D.2.7×104kg/m3B2.(2018·南充)如图是将一个气球压入水中的过程(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球内气体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D★3.如图是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线,则由图线可知 ( )
A.ρ1>ρ2>ρ3
B.ρ1<ρ2<ρ3
C.ρ1=ρ2=ρ3
D.无法判断A第3题图【解析】如图,当三个物体的体积都为V′时,
m1>m2>m3,∵ρ= ,∴ρ1>ρ2>ρ3。故选A。★4.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B【解析】测小石块的密度需要测出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而不需要测出量筒的质量,所以B是错误的;应选B。5. (2019·眉山)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图乙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示数是17.4g
C.由图丙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40cm3
D.利用图中信息,可计算出
石块的密度是1.72×103kg/m3D第5题图 6.(2019·桂林)如图所示,两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根据图中液面的高度和液体密度知识,可知A液体是 ,B液体是 。(ρ水>ρ酒精)酒精第6题图水7.(2019·贵港)在今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理化实验技能考试中,某同学在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减砝码过程中,他发现: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个砝码取出,指针偏左。则要测出物体的质量,该同学下一步的正确操作是:取出质量最小的砝码, .
。天平平衡时,天平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
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g。第7题图 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32.6★8.(2019·海南)用电子秤、一个玻璃杯和水,可以粗略测量椰子油的密度。先后测出空杯,装满水、装满油的杯子的质量,数据如下表。
杯子两次“装满”,是为了使被测量的油和水 相同。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椰子油的密度是 .
kg/m3。(ρ水=1.0×103g/m3)体积0.84×103【解析】用同一个杯子装满水和椰子油的体积相等,由表格数据可得,杯子装满水或椰子油时水或椰子油的质量分别为:m水=m总-m杯=300g-100g=200g,m油=m总-m杯=268g-100g=168g,由ρ= 可得,杯子的容积:V= ,即 ,解得:ρ油=0.84g/cm3=0.84×103kg/m3。 9. (2019·广东)学校创新实验小组欲测量某矿石的密度,而该矿石形状不规则,无法放入量筒,故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的
处,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第9题图零刻度线(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先估计烧杯和水的质量,然后用 往天平的右盘
(填“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g。第9题图镊子从大到小124(3)如图乙所示,用细线系住矿石,悬挂在铁架台上,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都没有与烧杯接触,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44g,则矿石的体积为
m3。(ρ水=1.0×103kg/m3)第9题图2×10-5(4)如图丙所示,矿石下沉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74g,则矿石的密度为 kg/m3。第9题图2.5×10310.文明出行,人人有责。近年来,因不遵守交通法规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车辆超载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现有一辆核准载重为7吨,车厢体积为8米3的货车。若该车装满沙子,试通过计算判断该车是否超载?(ρ沙=1.6×103千克/米3)【答案】m=ρV=1.6×103千克/米3×8米3
=1.28×104千克=12.8吨>7吨 所以超载第13课时 物质的密度
1.(2019·宜昌)室内火灾发生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
2.(2018·福建)很多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某同学身高170cm,体重60kg,他的体积约为(  )
A.0.006m3 B.0.06m3
C.0.6m3 D.6m3
 第3题图
3.(2019·青岛)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水结成冰后,冰的内能变大,比热容不变
C.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第5题图
5.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5 B.5∶3
C.2∶1 D.3∶1
小洋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第6题图
液体与量杯
的质量m/g
50
70
90
110
液体的体
积V/cm3
25
50
75
100
A.30g 1.0×103kg /m3
B.50g 1.0×103kg /m3
C.30g 0.8×103kg /m3
D.50g 0.8×103kg /m3
7.(2019·德州)如图所示,在“测量花岗石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花岗石
B.称量花岗石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C.花岗石的质量是25g
D.花岗石的密度是2.8×103kg/m3
8.(2019·无锡)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固体浮力材料已成功用于万米深海探测,为深潜器提供浮力,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固体浮力材料的核心是“微球”(直径很小的空心玻璃球)。若用质量为60g,密度为2.4g/cm3的玻璃制成“微球”后和黏合剂粘合制成一块固体浮力材料,其内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黏合剂的密度为1.2g/cm3,黏合剂体积占固体浮力材料总体积的20%,制成后的固体浮力材料密度为0.48g/cm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8题图
A.“微球”能承受很大的压强
B.这块固体浮力材料能漂浮在水面上
C.这块固体浮力材料中黏合剂的质量为24g
D.这块固体浮力材料中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75cm3
9.(2019·徐州)寒冬,室外装满水的缸容易破裂。因为,通常气温低于________℃时,缸里的水从表面开始凝固,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成冰后质量________,体积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把水缸胀裂。
10.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_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________cm3。(ρ冰=0.9×103kg/m3)
(2019·齐齐哈尔)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天平和一个小塑料杯测量酸奶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塑料杯的质量为5g,将塑料杯中装满水,测出塑料杯和水的总质量为77g;再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净擦干后装满酸奶,测出塑料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95g,则塑料杯中酸奶的质量为________g,酸奶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12.(2019·广州)(1)通过表1、2判断海拔五千多米处水的沸点可能是________。
A.75℃ B.83℃ C.92℃ D.100℃
表1:海拔与大气压的关系
海拔/km
大气压/(×105Pa)
0
1.01
2
0.80
4
0.62
6
0.47
表2:大气压与水的沸点的关系
大气压/(×105Pa)
水的沸点/℃
1.01
100
0.71
90
0.44
80
0.36
75
 第12题图
(2)如图1所示,瓶口扎上橡皮膜,把一定质量的气体密封在玻璃瓶内,小明把此瓶从甲地带到海拔更高的乙地,发现橡皮膜向上凸出(如图2),瓶内气体在甲地的密度为ρ甲,在乙地的密度为ρ乙。根据公式ρ=________,得ρ甲________ρ乙(填“>”、“=”或“<”)。
(2018·德州)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如图从左向右表示了他主要的操作过程,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动,测出牛奶密度为________kg/m3,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________。
第13题图
(2019·吉林)某实验小组用天平和刻度尺分别测出了质地均匀的正方体蜡块和盐水的密度。
第14题图
(1)用天平测蜡块的质量时,应将蜡块放在天平的________盘,如图甲所示,蜡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2)用细长针使蜡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再用天平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0g,则蜡块的体积是________cm3,蜡块的密度ρ蜡=________g/cm3。
(3)用刻度尺测出正方体蜡块的高度为h1,如图乙所示,蜡块漂浮在盐水中,再用刻度尺测出蜡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2,则盐水的密度ρ盐水=______________(用h1、h2和ρ蜡表示)。
15.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0.4kg的水。求:(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石块密度ρ石块=2.6×103kg/m3)
(1)瓶中水的体积V1。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第15题图
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D 6.C 7.D 8.C
9.0 不变 变大
10.2.5 50
11.90 1.25
12.(1)B (2) >
13.右 1224 大
14.(1)左 9 (2)10 0.9 (3)
15.(1)由ρ=得瓶内水的体积:V1===4×10-4m3=400cm3; (2)石块总体积:V2=V容-V1=500cm3-400cm3=100cm3; (3)由ρ=得石块的质量:m石=ρ石V2=2.6g/cm3×100cm3=260g=0.26kg,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m水+m瓶+m石=0.4kg+0.5kg+0.26kg=1.16kg。
课件25张PPT。1.(2019·宜昌)室内火灾发生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第13课时 物质的密度D2.(2018·福建)很多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某同学身高170cm,体重60kg,他的体积约为( )
A.0.006m3    
B.0.06m3
C.0.6m3    
D.6m3B3.(2019·青岛)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D第3题图4.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水结成冰后,冰的内能变大,比热容不变
C.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D 【解析】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它不随物体自身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此选项错误;B.水结冰后,状态改变,所以比热容改变;同时放出热量,所以内能减少。此选项错误;C、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状态无关,所以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但密度减小,根据公式 得, ,所以体积变大,使石头裂开。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5.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
A.3∶5
B.5∶3
C.2∶1
D.3∶1D第5题图第6题图6.小洋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CA.30g 1.0×103kg /m3
B.50g 1.0×103kg /m3
C.30g 0.8×103kg /m3
D.50g 0.8×103kg /m3 【解析】观察图像可知:当体积为0时质量是30g,所以量杯质量为30g;当体积为75cm3时质量为90g,液体质量为(90-30)g=60g,液体的密度:
= =0.8g/cm3=0.8×103kg/m3,故选C。第7题图7.(2019·德州)如图所示,在“测量花岗石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花岗石
B.称量花岗石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C.花岗石的质量是25g
D.花岗石的密度是2.8×103kg/m3D8.(2019·无锡)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固体浮力材料已成功用于万米深海探测,为深潜器提供浮力,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固体浮力材料的核心是“微球”(直径很小的空心玻璃球)。若用质量为60g,密度为2.4g/cm3的玻璃制成“微球”后和黏合剂粘合制成一块固体浮力材料,其内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黏合剂的密度为1.2g/cm3,黏合剂体积占固体浮力材料总体积的20%,制成后的固体浮力材料密度为0.48g/cm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微球”能承受很大的压强
B.这块固体浮力材料能漂浮在水面上
C.这块固体浮力材料中黏合剂的质量为24g
D.这块固体浮力材料中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75cm3C第8题图9.(2019·徐州)寒冬,室外装满水的缸容易破裂。因为,通常气温低于 ℃时,缸里的水从表面开始凝固,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成冰后质量 ,体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把水缸胀裂。0不变变大10.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 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 cm3。(ρ冰=0.9×103kg/m3)2.550 11.(2019·齐齐哈尔)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天平和一个小塑料杯测量酸奶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塑料杯的质量为5g,将塑料杯中装满水,测出塑料杯和水的总质量为77g;再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净擦干后装满酸奶,测出塑料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95g,则塑料杯中酸奶的质量为 g,酸奶的密度为 g/cm3。901.25 【解析】将塑料杯中装满水后水的质量:m水=m水总-m杯=77g-5g=72g,塑料杯中装满酸奶时酸奶的质量:m奶=m奶总-m杯=95g-5g=90g,因同一个塑料杯装满水和牛奶时它们的体积相等,所以,由 可得,杯子的容积: V= ,即 = ,解得:ρ奶=1.25g/cm3。故答案为:90;1.25。 12.(2019·广州)(1)通过表1、2判断海拔五千多米处水的沸点可能是 。
A.75℃ B.83℃ C.92℃ D.100℃
B表1:海拔与大气压的关系表2:大气压与水的沸点的关系(2)如图1所示,瓶口扎上橡皮膜,把一定质量的气体密封在玻璃瓶内,小明把此瓶从甲地带到海拔更高的乙地,发现橡皮膜向上凸出(如图2),瓶内气体在甲地的密度为ρ甲,在乙地的密度为ρ乙。根据公式ρ=____,得ρ甲____ρ乙(填“>”、“=”或“<”)。>第12题图13.(2018·德州)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如图从左向右表示了他主要的操作过程,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移动,测出牛奶密度为 kg/m3,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 。第13题图1224大右 【解析】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由题图可知,空烧杯的质量m杯=20g+10g=30g,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100g+50g+2.4g=152.4g,则牛奶的质量为m=m总-m杯=152.4g-30g=122.4g;牛奶的体积V=100mL=100cm3。所以牛奶密度为1224kg/m3;由于烧杯附着少量牛奶,使得所测牛奶的体积偏小,由此可知,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大。 14.(2019·吉林)某实验小组用天平和刻度尺分别测出了质地均匀的正方体蜡块和盐水的密度。
(1)用天平测蜡块的质量时,应将蜡块放在天平的
盘,如图甲所示,蜡块的质量是 g。
(2)用细长针使蜡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再用天平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0g,则蜡块的体积是
cm3,蜡块的密度ρ蜡= g/cm3。第14题图左9100.9 (3)用刻度尺测出正方体蜡块的高度为h1,如图乙所示,蜡块漂浮在盐水中,再用刻度尺测出蜡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2,则盐水的密度ρ盐水= .
(用h1、h2和ρ蜡表示)。第14题图 【解析】(1)天平在使用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所以应将蜡块放在天平的左盘,蜡块的质量m=5g+4g=9g;(2)用细长针使蜡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与蜡块体积相同,则蜡块体积V=V水= = =10cm3,所以蜡块的密度ρ蜡= = =0.9g/cm3;(3)蜡块在盐水中漂浮,蜡块为正方体,所以F浮=G=mg=ρ蜡h13g,由图可知V排=h12(h1-h2),由F浮=ρ液gV排可得:ρ盐水= =
。第15题图15.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0.4kg的水。求:(水的密度
ρ水=1.0×103kg/m3,石块密度ρ石块=2.6×103kg/m3)
(1)瓶中水的体积V1。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
水的总质量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