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中考复习科学(讲解+作业本) - 第18课时 浮力(课件 22+57张ppt 2份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浙江省中考复习科学(讲解+作业本) - 第18课时 浮力(课件 22+57张ppt 2份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3 12:46:43

文档简介

第18课时 浮力

1.浮力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___________称作浮力。
2.方向:___________。
3.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或气体)的__________,浮力是液体(或气体)给物体的压力的合力。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
2.公式:F浮=G排=__________。
由公式可知浮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
考点3 直接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或公式的变形进行简单的计算
有关浮力的分析与计算
1.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__________。
2.称重法:F浮=___________,其中F为物体浸入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注意:称重法分析浮力时需注意测力计的示数不是浮力的大小而是拉力的大小。
3.平衡条件法:___________,一般指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上浮
下沉
漂浮
悬浮
沉底
F浮>G
F浮<G
F浮=G
F浮=G
F浮+N=G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V排<V物
ρ液=ρ物
V排=V物
ρ液<ρ物
处于动态(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受力不平衡
是“上浮”过程的最终状态
可以停留在液体的任何深度处
是“下沉”过程的最终状态
处于静态,受平衡力作用
2.浮沉条件的应用:潜艇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____________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条件。
1.(2018·湖州)一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C.ρ1<ρ2 F1=F2 D.ρ1>ρ2 F1=F2
2.(2019·湖州)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露出水面。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等
D.木块的密度为0.6克/厘米3
3.(2019·绍兴)小敏对“物体在水中浸没前受到的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进行了研究。
(1)将一长方体金属块横放,部分体积浸入水中时,在液面所对的烧杯壁作一标记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甲(如图甲)为________牛;再把金属块竖放浸入同一杯水中,当____________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比较发现下F甲=F乙,小敏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2)图中两种状态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甲____________p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筒、溢水杯、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毫升,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20毫升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毫升,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克/厘米3。
(2)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018·扬州)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在一只塑料袋(塑料袋很轻很薄)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有水的塑料袋所受重力的大小。再将塑料袋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变________,说明盛水的塑料袋排开____________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继续将塑料袋慢慢浸入水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由此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小华准备将塑料袋装满水做同样的实验,操作时发现,塑料袋尚未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已为零,这是____________的缘故。
(2019·广州)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满了两种不同的液体,把甲、乙两球分别轻轻放入两杯液体,最后处于如图所示状态。甲、乙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甲、乙所受浮力相比(  )
                                                     
A.甲所受浮力更大
B.乙所受浮力更大
C.甲、乙所受浮力一样大
D.不知道液体密度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2019·郴州)A、B是两个不溶于水的物块,用一根细线连接在一起,先后以两种不同方式放入同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处于如图甲、乙所示的静止状态。试判断两种情况下,烧杯中水面的高度h甲、h乙的大小关系为(  )
A.h甲<h乙 B.h甲>h乙 C.h甲=h乙 D.无法判断
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别为FA、FB。则(  )
A.p甲<p乙,FA=FB B.p甲<p乙,FA>FB
C.p甲>p乙,FA=FB D.p甲>p乙,FA<FB

 (2019·杭州)如图所示,将密度为0.6克/厘米3、高度为10厘米、底面积为20厘米2的圆柱体放入底面积为50厘米2的容器中,并向容器内加水。(g取10牛/千克)
(1)当水加到2厘米时,求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
(2)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当圆柱体对容器底压力为0时,求圆柱体在液面上方和下方的长度之比。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拉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N/kg)(  )
A.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

 (2019·绵阳)我国10万吨级的“新光华”号半潜船拥有两个标准足球场大的甲板,为亚洲最大。2019年1月,“新光华”号半潜船从巴西运载2.5万吨的超大型钻井平台回到广州。半潜船装载钻井平台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半潜船先通过调整水舱里的压载水量,平稳地将船身和甲板潜入约30米深的水下,只露出船楼建筑;然后将漂浮的钻井平台拖拽到甲板正上方水面,半潜船开始排出水舱里的压载水,上浮到甲板与钻井平台底部接触时,将钻井平台绑扎固定在甲板上,继续排出水舱里的压载水,半潜船船身连同钻井平台一起上浮,浮出水面,最后静止。半潜船在上浮过程中(  )
A.当排出的压载水重大于钻井平台重时才开始上浮
B.当排出的压载水重等于钻井平台重时才开始上浮
C.排出的压载水总重大于钻井平台重
D.排出的压载水总重等于钻井平台重
海权握,国则兴,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潜艇是海军的战略重器。如图所示是我国海军某舰队的“强国号”潜艇在海中悬浮、上浮、漂浮训练过程,下列对此潜艇分析正确的是(  )
A.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B.悬浮和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相等
C.漂浮时排开的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
D.漂浮时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大
【提醒】了解整个过程中物体所受浮力变化的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8·达州)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B(GA=GB),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块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块受到的浮力
B.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C.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A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D.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018·温州)如图甲是小明设计的“空气浮力演示器”。将一空心金属球与配重通过细线悬挂在定滑轮上,调节配重质量使两者保持静止,用气泵往玻璃容器内缓慢压入空气,可根据现象证明空气浮力的存在。已知金属球重5牛,体积为5×10-3米3。(滑轮和细线的重力、配重的体积及各种摩擦均忽略不计)
(1)用气泵向甲装置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该演示器中的空心金属球,用了体积为5×10-5米3的金属材料,求该金属材料的密度。
(3)小明想通过最小刻度为0.1牛的弹簧测力计反映空气浮力大小的变化,他设想将该演示器改进成如图乙所示装置。压入空气前,容器内原有的空气密度为1.2千克/米3,现通过气泵向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使容器内空气密度增大到3.0千克/米3,能否使演示器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请通过计算说明。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第1题图
1.(2019·玉林)如图所示,是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飞行时,机翼下表面气流流速大于上表面气流流速
B.飞行时,机翼下表面气流流速等于上表面气流流速
C.航行时,速度越大受到水的浮力越大
D.航行时,受到水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第2题图
(2018·广东)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两实心物体a和b,将其放在水中静止后,则(  )
A.a漂浮,a受到的浮力大于b
B.b漂浮,b受到的浮力大于a
C.a沉底,a受到的浮力大于b
D.b沉底,b受到的浮力大于a
第3题图
3.(2019·德州)小强做鸡蛋在盐水中悬浮的实验时,先配制了半杯浓盐水并将鸡蛋放入杯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然后逐渐向杯中添加清水,直至如图乙所示。在逐渐向杯中添加清水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鸡蛋受到的浮力不变
B.盐水的密度变小
C.盐水对烧杯底的压强逐渐变小
D.盐水对烧杯底的压力逐渐变大
第4题图
(2019·泰安)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1、ρ2的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在两容器中,小球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则下列判断中(  )
①F1>F2 ②ρ1>ρ2 ③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④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D.只有①③④正确
 第5题图
5.甲、乙物体的密度相同,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将它们叠放在水槽里的水中,水面恰好与甲的上表面相平,如图所示,现将乙物体取下,当甲物体静止时,甲物体将(  )
A.沉在水槽的底部
B.悬浮在原位置
C.漂浮,水下部分高度与甲的高度之比为1∶2
D.漂浮,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与甲的体积之比为1∶3
 第6题图
一个均匀的正方体木块,其密度为0.5g/cm3,且任一面的面积皆为A,将此木块置于密度为1.0g/cm3的纯水中,待平衡后,木块底部距离水面的深度为hcm,如图所示。再于木块上方正中央处放置一个质量为300g的砝码,平衡后木块底部距离水面的深度变为(h+3)cm,且木块底面与水面仍保持平行,则此木块任一面的面积A应为多少(  )
A.100cm2 B.150cm2 C.200cm2 D.600cm2
 第7题图
7.(2019·福建)如图,气球下面用细线悬挂一石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已知石块与气球的总重力为G总,则气球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G总(填“>”、“<”或“=”);若水温升高,石块将___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保持悬浮”)。
 第8题图
(2019·盐城)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将其放入水中时,密度计不能直立,应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吸管中铁丝质量,改进后,分别用它测量水和盐水的密度时,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则h1______h2。用它测量可乐密度时,吸管上“沾”上许多小气泡,测得的密度偏______。
9.(2018·衡阳)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
第9题图
(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___________F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___________N,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0.(2019·温州)气体的密度与压强有关。为测量实验室内空气的密度,小明在实验室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第10题图
①如图甲,将一打足气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6毫升。
②如图乙,将500毫升装满水的量筒倒置于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足球中的气体慢慢排入该量筒,同时调整量筒的位置,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共排气10次。
③如图丙,拔除气针和乳胶管,把排气后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0毫升。
(1)图乙中,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
参考答案
课前预热
考点1 1.向上托起的力 2.竖直向上 3.压力差
考点2 1.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ρ液V排g
考点3 1.ρ液V排g 2.G物-F 3.F浮=G物
考点4 2.自身的重力 漂浮 悬浮
【考点真题】1.D 2.C 3.(1)1.6 水面与标记线相平 (2)小于 4.(1)3.2 (2)不变
课堂突破
例1 小 水的体积 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 塑料袋中水没有装满(合理即可) 例2 C 
例3 (1)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20×10-4m2×2×10-2m=0.4N,G=mg=ρVg=0.6×103kg/m3×20×10-4m2×10×10-2m×10N/kg=1.2N,F支=F压=G-F浮=1.2N-0.4N=0.8N; (2)F浮=G=ρ水gV排=1×103kg/m3×10N/kg×20×10-4m2×h下=1.2N,h下=0.06m=6cm,===。 例4 C 例5 C 
例6 (1)金属球上升(配重下降) (2)m==0.5千克 ρ===1.0×104千克/米3 (3)F浮1=ρ气1gV球=1.2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06牛 F浮2=ρ气2gV球=3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15牛 F1=2×(G球-F浮1)=2×(5牛-0.06牛)=9.88牛 F2=2×(G球-F浮2)=2×(5牛-0.15牛)=9.7牛 ΔF拉=F1-F2=9.88牛-9.7牛=0.18牛 ∵ΔF拉=0.18牛>0.1牛 ∴能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其他合理解法也可)
【变式拓展】
1.C 2.C 3.C 4.C
校内作业
1.D 2.C 3.C 4.A 5.D 6.A
7.< 上浮
8.增加 > 大
9.(1)等于 (2)1.2 偏大
10.(1)使量筒内的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2)G1=F浮1=ρ水gV排1=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426×10-6米3=4.26牛,G2=F浮2=ρ水gV排2=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420×10-6米3=4.2牛,排出空气的质量m气=G气/g=(G1-G2)/g=(4.26牛-4.2牛)/10牛/千克=6×10-3千克,排出空气的体积V气=10×500毫升=5000毫升=5×10-3米3,ρ气=m气/V气=6×10-3千克/(5×10-3米3)=1.2千克/米3。答: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为1.2千克/米3。
课件57张PPT。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8课时 浮力
考点1 知道浮力的概念 
1.浮力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
________________称做浮力。
2.方向:_____________。
3.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或气体)的_________,浮力是液体(或气体)给物体的压力的合力。向上托起的力竖直向上压力差考点2 描述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F浮=G排=____________。
由公式可知浮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
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ρ液 V排 g考点3 直接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或公式的变形进行简单的计算 
有关浮力的分析与计算
1.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_____________。
2.称重法:F浮=____________,其中F为物体浸入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注意:称重法分析浮力时需注意测力计的示数不是浮力的大小而是拉力的大小。
3.平衡条件法:_____________,一般指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ρ液 V排 gG物-FF浮=G物考点4 认识物体浮沉条件 
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2.浮沉条件的应用:潜水艇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_______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_______条件。自身的重力漂浮悬浮1.(2018·湖州)一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C.ρ1<ρ2 F1=F2    
D.ρ1>ρ2 F1=F2D2.(2019·湖州)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露出水面。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等
D.木块的密度为0.6克/厘米3C 3.(2019·绍兴)小敏对“物体在水中浸没前受到的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进行了研究。
(1)将一长方体金属块横放,部分体积浸入水中时,在液面所对的烧杯壁作一标记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甲(如图甲)为 牛;再把金属块竖放浸入同一杯水中,当 时,
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比较发现
F甲=F乙,小敏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
力与浸入深度无关。1.6水面与标记线相平 (2)图中两种状态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甲 p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于4.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筒、溢水杯、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
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
出水的体积为20毫升,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20毫升水倒掉,
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毫升,如图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金属块的密
度是 克/厘米3。
(2)在实验步骤③和
④中,将沾有水的金
属块放入小空筒,测
出的金属块密度将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3.2不变
高频点1 阿基米德原理应用
★例1 (2018·扬州)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在一只塑料袋(塑料袋很轻很薄)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有水的塑料袋所受重力的大小。再将塑料袋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变____ ,说明盛水的塑料袋排开 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继续将塑料袋慢慢浸入水中,当观察到小水的体积 的现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由此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小华准备将塑料袋装满水做同样的实验,操作时发现,塑料袋尚未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已为零,这是
的缘故。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塑料袋中水没有装满(合理即可)【解析】在塑料袋慢慢浸入水的过程中(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之前),由于塑料袋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水对塑料袋的浮力F浮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F浮,由于G不变、F浮增大,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当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袋内水的体积,即V排=V水,则排开水的重力等于袋内水的重力,即:G排=G水,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零(F示=0),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得塑料袋所受的浮力:F浮=G水;综上分析可得,F浮=G排,由此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将塑料袋装满水做同样的实验,塑料袋尚未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已为零,说明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由于塑料袋尚未完全浸入水中,所以塑料袋中水没有装满,水的上方有空气。★1.(2019·广州)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满了两种不同的液体,把甲、乙两球分别轻轻放入两杯液体,最后处于如图所示状态。甲、乙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甲、乙所受浮力相比( )
A.甲所受浮力更大
B.乙所受浮力更大
C.甲、乙所受浮力一样大
D.不知道液体密度无法比
较浮力大小C【解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甲=G排甲,F浮乙=G排乙,已知甲、乙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F浮甲=F浮乙。故选C。高频点2 漂浮
★例2 (2019·郴州)A、B是两个不溶于水的物块,用一根细线连接在一起,先后以两种不同方式放入同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处于如图甲、乙所示的静止状态。试判断两种情况下,烧杯中水面的高度h甲、h乙的大小关系为( )
A.h甲<h乙    
B.h甲>h乙    
C.h甲=h乙    
D.无法判断C【解析】把AB当作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因为漂浮,所以,甲图物体受到的浮力:F甲=GA+GB;因为漂浮,所以,乙图物体受到的浮力:F乙=GA+GB;故两种情况下,F甲=F乙;根据F浮=ρ水V排g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也相同,h= ,所以h甲=h乙;故选C。★2.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别为FA、FB。则 ( )
A.p甲<p乙,FA=FB
B.p甲<p乙,FA>FB
C.p甲>p乙,FA=FB
D.p甲>p乙,FA<FBC【解析】由于A、B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由图可知:A在甲液体中漂浮,B在乙液体中悬浮,由物体的漂浮、悬浮条件可知:FA=G,FB=G,所以FA=FB。甲液体中的A漂浮,ρ甲液>ρA,乙液体中的B悬浮,ρ乙液=ρB,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液>ρ乙液;又因为两容器液面等高,所以由p=ρgh可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p甲>p乙。故C正确。故选C。高频点3 浮力的简单计算
例3 (2019·杭州)如图所示,将密度为0.6克/厘米3、高度为10厘米、底面积为20厘米2的圆柱体放入底面积为50厘米2的容器中,并向容器内加水。(g取10牛/千克)
(1)当水加到2厘米时,求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
(2)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当圆柱体对容器底压力为0时,求圆柱体在液面上方和下方的长度之比。【答案】(1)F浮=ρ水gV排=1×103kg/m3 ×10N/kg ×20×10-4m2×2×10-2m=0.4N,G=mg=ρVg=0.6
×103kg/m3×20×10-4m2 ×10×10-2m×10N/kg=1.2N,F支=F压=G-F浮=1.2N-0.4N=0.8N; 
(2)F浮=G=ρ水gV排=1×103kg/m3×10N/kg×20×
10-4m2×h下=1.2N,h下=0.06m=6cm,
.★3.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拉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
压力是9NC【解析】由乙图可知,物体重9N,全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9N-5N=4N,刚刚浸没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0,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等于浮力4N,则B、
D错;物体浸没时
=400cm3 ,A错;
物体的密度:
C对。高频点4 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例4 (2019·绵阳)我国10万吨级的“新光华”号半潜船拥有两个标准足球场大的甲板,为亚洲最大。2019年1月,“新光华”号半潜船从巴西运载2.5万吨的超大型钻井平台回到广州。半潜船装载钻井平台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半潜船先通过调整水舱里的压载水量,平稳地将船身和甲板潜入约30米深的水下,只露出船楼建筑;然后将漂浮的钻井平台拖拽到甲板正上方水面,半潜船开始排出水舱里的压载水,上浮到甲板与钻井平台底部接触时,将钻井平台绑扎固定在甲板上,继续排出水舱里的压载水,半潜船船身连同钻井平台一起上浮,浮出水面,最后静止。半潜船在上浮过程中( )
A.当排出的压载水重大于钻井平台重时才开始上浮
B.当排出的压载水重等于钻井平台重时才开始上浮
C.排出的压载水总重
大于钻井平台重
D.排出的压载水总重
等于钻井平台重C
★4.海权握,国则兴,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潜水艇是海军的战略重器。如图所示是我国海军某舰队的“强国号”潜水艇在海中悬浮、上浮、漂浮训练过程,下列对此潜艇分析正确的是 ( )
A.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B.悬浮和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相等
C.漂浮时排开的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
D.漂浮时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大C【解析】A.潜艇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V排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所受浮力不变;逐渐露出水面时,V排减小,潜艇所受浮力减小;故A错误。B.由图可知,悬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大于漂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由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悬浮时所受浮力大,即F悬浮>F漂浮,故B错误。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由B项可知F悬浮>F漂浮,所以漂浮时排开的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故C正确。D.由图可知,潜艇漂浮时其底部所处深度最小,根据p=ρgh可知,此时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小,故D错误。故选C。【提醒】了解整个过程中物体所受浮力变化的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例5 (2018·达州)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B(GA=GB),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块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块受到的浮力
B.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C.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底受到液体
的压强大于A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D.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对桌面的
压强小于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C【解析】A.甲悬浮,F浮甲=G排甲=G;乙漂浮,则F浮乙=G排乙=G,可知F浮甲=F浮乙,故A错误;B.物体在甲中悬浮,则ρ甲=ρ物,在乙中漂浮,则ρ乙>ρ物,可知乙的密度较大,已知深度相同,由p=ρ液gh可知,B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故B错误;C.取出物块后,由于容器底所受压力减少量ΔF=ΔG,放入两容器中的两个物块相同,所以减少的压力ΔF甲=ΔF乙,所以减少的压强Δp甲=Δp乙,故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A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故C正确;D.B容器液体密度大于A容器液体密度,甲排开A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排开B液体的体积,取出物体后B容器液体体积大于A容器液体体积,B容器液体的重力大于A容器液体重力,由压强公式p=
得,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故D错误。故选C。
例6 (2018·温州)如图甲是小明设计的“空气浮力演示器”。将一空心金属球与配重通过细线悬挂在定滑轮上,调节配重质量使两者保持静止,用气泵往玻璃容器内缓慢压入空气,可根据现象证明空气浮力的存在。已知金属球重5牛,
体积为5×10-3米3。(滑轮
和细线的重力、配重的体
积及各种摩擦均忽略不计)(1)用气泵向甲装置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

(2)制作该演示器中的空心金属球,用了体积为5×10-5米3的金属材料,求该金属材料的密度。
(3)小明想通过最小刻度为0.1牛的弹簧测力计反映空气浮力大小的变化,他设想将该演示器改进成如图乙所示装置。压入空气前,容器内原有的空气密度为1.2千克/米3,现通过气泵向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使容器内空气密度增大到3.0千克/米3,能否使演示器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请通过计算说明。金属球上升(配重下降)【答案】(2)m= =0.5千克 ρ= =
=1.0×104千克/米3 
(3)F浮1=ρ气1gV球=1.2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06牛 
F浮2=ρ气2gV球=3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15牛 
F1=2×(G球-F浮1)=2×(5牛-0.06牛)=9.88牛 F2=2×(G球-F浮2)=2×(5牛-0.15牛)=9.7牛 ΔF拉=F1-F2=9.88牛-9.7牛=0.18牛 ∵ΔF拉=0.18牛>0.1牛 ∴能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其他合理解法也可)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玉林)如图所示,是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飞行时,机翼下表面气流流速大于上表面气流流速
B.飞行时,机翼下表面气流流速等于上表面气流流速
C.航行时,速度越大受到水
的浮力越大
D.航行时,受到水的浮力等
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D第1题图 ★2.(2018·广东)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两实心物体a和b,将其放在水中静止后,则( )
A.a漂浮,a受到的浮力大于b
B.b漂浮,b受到的浮力大于a
C.a沉底,a受到的浮力大于b
D.b沉底,b受到的浮力大于aC第2题图【解析】由图像可知,当m甲=m乙=4g时,V甲=2cm3,V乙=8cm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甲=2g/cm3,ρ乙=0.5g/cm3,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两实心物体a和b,放在水中静止后,因为ρ甲>ρ水,ρ乙<ρ水,所以a沉底,b漂浮,故AD错误,因为a排开水的体积大于b,所以F浮a>F浮b,故B错误,C正确。答案为C。3.(2019·德州)小强做鸡蛋在盐水中悬浮的实验时,先配制了半杯浓盐水并将鸡蛋放入杯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然后逐渐向杯中添加清水,直至如图乙所示。在逐渐向杯中添加清水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鸡蛋受到的浮力不变
B.盐水的密度变小
C.盐水对烧杯底的压强逐渐变小
D.盐水对烧杯底的压力逐渐变大C第3题图★4.(2019·泰安)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1、ρ2的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在两容器中,小球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则下列判断中( )
①F1>F2 ②ρ1>ρ2 ③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④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D.只有①③④正确A第4题图【解析】①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两个相同的小球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小球的重力,则:F1=F2,故①错误;②由图可知,小球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根据浮沉条件可知,ρ1>ρ球,ρ2=ρ球。所以ρ1>ρ2,故②正确;③两杯中液面相平,ρ1>ρ2,所以根据p=ρ液gh可知,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p1>p2,故③正确;④由于两球漂浮或悬浮,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球的重力,则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总重力等于等高的液体产生的压力,所以可以认为甲杯内液体的体积等于乙杯内液体的体积,且ρ1>ρ2,由G=mg=ρVg可知,甲杯内总重力较大,甲、乙两烧杯相同,所以甲杯对桌面的压力较大,故④错误;由此分析可知:只有②③正确。故选A。5.甲、乙物体的密度相同,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将它们叠放在水槽里的水中,水面恰好与甲的上表面相平,如图所示,现将乙物体取下,当甲物体静止时,甲物体将 ( )
A.沉在水槽的底部
B.悬浮在原位置
C.漂浮,水下部分高度与甲的高度之比为1∶2
D.漂浮,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与甲的体积之比为1∶3
D第5题图★6.一个均匀的正方体木块,其密度为0.5g/cm3,且任一面的面积皆为A,将此木块置于密度为1.0g/ cm3的纯水中,待平衡后,木块底部距离水面的深度为hcm,如图所示。再于木块上方正中央处放置一个质量为300g的砝码,平衡后木块底部距离水面的深度变为(h+3)cm,且木块底面与水面仍保持平行,则此木块任一面的面积A应为多少( )
A.100cm2    B.150cm2    
C.200cm2    D.600cm2A第6题图【解析】根据漂浮的条件F浮=G知,当木块上方正中央处再放置一个质量为300g的砝码时,F浮′=G′,浮力增加,重力也增加,且增加的浮力等于增加的重力,即ΔF浮=ΔG,ρ水g(h+3-h)A×10-2m=m砝码g,所以A=
=0.01m2=100cm2。故A正确。故选A。7.(2019·福建)如图,气球下面用细线悬挂一石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已知石块与气球的总重力为G总,则气球受到的浮力F浮 G总(填“>”、“<”或“=”);若水温升高,石块将 (填“上浮”、“下沉”或“保持悬浮”)。<第7题图上浮★8.(2019·盐城)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将其放入水中时,密度计不能直立,应
(填“增加”或“减少”)吸管中铁丝质量,改进后,分别用它测量水和盐水的密度时,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则h1 h2。用它测量可乐密度时,吸管上“沾”
上许多小气泡,测得的密度
偏 。增加第8题图>大【解析】(1)小明将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水中,密度计不能直立漂浮,应降低其重心,故需要增加吸管中铁丝质量;
(2)因为密度计不管是在水中还是在盐水中,都是漂浮状态,所以F浮水=F浮盐水=G,设密度计的底面积为S,则根据G=F浮液=ρ液gV浸得:ρ水gSh1=ρ盐水gSh2,已知:ρ水<ρ盐水,所以h1>h2;
(3)由于密度计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则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当测量可乐密度时,吸管上“沾”上许多小气泡,此时V排=V气泡+V浸,所以,密度计浸入可乐中的体积变小,由于密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对应的密度越大,所以,所测的液体密度偏大。 9.(2018·衡阳)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第9题图(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 F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 N,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
(填“偏大”或“偏小”)第9题图等于1.2偏大10.(2019·温州)气体的密度与压强有关。为测量实验室内空气的密度,小明在实验室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将一打足气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6毫升。
②如图乙,将500毫升装满水的量筒倒置于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足球中的气体慢慢排入该量筒,同时调整量筒的位置,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共排气10次。第10题图③如图丙,拔除气针和乳胶管,把排气后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0毫升。
(1)图乙中,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其目的是 。
(2)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第10题图使量筒内的气压等于外界气压【答案】G1=F浮1=ρ水gV排1=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426×10-6米3=4.26牛,G2=F浮2=ρ水gV排2=1×103千克/米3×10牛/千×420×10-6米3=4.2牛,排出空气的质量m气=G气/g=(G1-G2)/g=(4.26牛-4.2牛)/10牛/千克=6×10-3千克,排出空气的体积V气=10×500毫升=5000毫升=5×10-3米3,ρ气=m气/V气=6×10-3千克/(5×10-3米3)=1.2千克/米3。答: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为1.2千克/米3。第18课时 浮力
 第1题图
1.(2019·凉山州)一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降的高度h关系的图像是(  )
 第2题图
2.(2019·枣庄)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制成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  )
A.F甲<F乙 B.F甲>F乙
C.ρ甲>ρ乙 D.ρ甲<ρ乙
3.(2019·临沂)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小球所受浮力大小相等
B.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大
C.乙烧杯中小球排开的液体质量大
D.甲烧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小
第3题图
  第4题图
(2018·铁岭)甲、乙两个容器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A、B两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现将同一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液体的密度ρA>ρB
B.物体在甲、乙两容器中排开液体的质量mA排<mB排
C.放入物体后两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pA<pB
D.物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FA=FB
5.(2019·鄂州)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FB>FC
B.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C.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
D.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p丙
6.(2018·山西)小亮同学利用气球和圆柱形水杯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气球内灌入一定量的水封口制成水球(如图甲)。先将水球放入冷水中,水球漂浮(如图乙)。把杯中冷水换成热水,再次把水球放入热水中,发现水球沉在水底(如图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球在冷水中所受浮力小于热水中所受浮力
B.水球在冷水中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水球的重力
C.冷水的密度小于热水的密度
D.在冷水和热水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
第6题图
 
第7题图
7.(2018·遂宁)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
A.悬浮 B.漂浮
C.沉底 D.无法判断
8.(2019·台州)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
第8题图
(1)丁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为________牛。
(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9·广东)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着正方体物块缓慢浸入某未知液体中,物块受到的拉力F与其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物块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N,物块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其下表面浸入的深度为________cm,未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g取10N/kg)
第9题图
10.(2018·十堰)将一底面积为0.01m2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拴在一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________N,木块重力为________N,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________N。(g取10N kg)
第10题图
11.(2019·金华、义乌、丽水)归纳与演绎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下表是兴趣小组归纳根据“ρ=”,运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请回答:
方法
实验器材
操作过程
思维过程
数据处理
适用范围

弹簧测力计
烧杯

∵m=
V物=V排=
∴ρ物=
=·ρ水
=·ρ水
(1)ρ物=
__________
kg/m3
ρ物>ρ液

量筒
细铁丝

……
(2)ρ物=
____________
(用V1、V2、
V3、ρ水表示)
……
ρ物<ρ液
12.“背漂”是儿童练习游泳时常佩戴的一种救生装置。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为测量背漂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底部装有定滑轮的圆台形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再静放在水平台秤上(如图甲),台秤的示数m1为6kg,然后把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背漂浸入水中,用一轻质的细线通过定滑轮缓慢地将背漂拉入水中,拉力F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当背漂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如图乙),台秤的示数m2为5kg,当背漂的全部体积浸没在水中时,台秤的示数m3与m2相比变化了2kg,则(不考虑滑轮的摩擦,在整个过程中水始终没有溢出,背漂不吸水、不变形,且未与容器接触,取g=10N/kg,ρ水=1.0×103kg/m3):
第12题图
(1)容器、水和滑轮的总重力为________N。
(2)台秤的示数m3为________kg。
(3)为确保儿童游泳时的安全,穿上这种背漂的儿童至少把头部露出水面。若儿童头部的体积占人体总体积的十分之一,儿童的密度取1.08×103kg/m3,则穿着此背漂游泳的儿童体重不能超过________kg(结果保留整数)。
13.(2019·宁波)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8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第13题图
(1)当t=140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________(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
(2)当t=14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多少?
(3)图乙中a的值是多少?
(4)在0~40s和40~140s两个阶段,浮力对物体做功分别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 2.D 3.A 4.B 5.D 6.B 7.B
8.(1)5 (2)液体密度(或“液体种类”) (3)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再测出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
9.15 10 0.9×103
10.15 9 6
11.(1)3×103 (2)ρ水
12.(1)60 (2)3 (3)21
13.(1)漂浮 (2)t=140s时,容器内的水重为:G水=ρ水gV水=1.0×103kg/m3×10N/kg×5×10-6m3/s×140s=7N,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为:F=G物+G水=8N+7N=15N。 (3)a点时,物块M刚好漂浮,即F浮=ρ液V排g 8N=1×103kg/m3×V排×10N/kg,V排=8×10-4m3,h===0.08m=8cm,∴a=8。 (4)0~40s阶段:W=F浮s=F浮×0m=0J(或物体没有运动,做功为0J);40~140s阶段:浮力恒为8N,浮力做功W′为:W′=F浮′s′=8N×(0.12m-0.08m)=0.32J。
课件22张PPT。第18课时 浮力1.(2019·凉山州)一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降的高度h关系的图像是( )A第1题图2.(2019·枣庄)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制成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 )
A.F甲<F乙
B.F甲>F乙
C.ρ甲>ρ乙
D.ρ甲<ρ乙第2题图D第3题图3.(2019·临沂)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小球所受浮力大小相等
B.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大
C.乙烧杯中小球排开的液体质量大
D.甲烧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小A4.(2018·铁岭)甲、乙两个容器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A、B两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现将同一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液体的密度ρA>ρB
B.物体在甲、乙两容器中排开液体的质量mA排<mB排
C.放入物体后两容器底受到液体
压强的大小pA<pB
D.物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FA=FBB第4题图 【解析】A.由图可知,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所以体积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甲、乙两容器后,hB>hA,A、B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根据p=ρgh可知,A、B液体的密度ρA>ρB,故A正确;BD.由图可知,物体在AB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所受浮力相等,都等于其自身重力,故D正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物体在甲、乙两容器中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C.放入物体后两容器底增加的压力相等,都等于物体的重力,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所以根据p= 可知,
甲增加的压强小于乙增加的压强,而放入物体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所以放入物体后两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大小为pA<pB,故C正确。故选B。第5题图5.(2019·鄂州)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FB>FC
B.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C.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
D.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p丙D6.(2018·山西)小亮同学利用气球和圆柱形水杯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气球内灌入一定量的水封口制成水球(如图甲)。先将水球放入冷水中,水球漂浮(如图乙)。把杯中冷水换成热水,再次把水球放入热水中,发现水球沉在水底(如图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球在冷水中所受浮力小于热水中所受浮力
B.水球在冷水中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水球的重力
C.冷水的密度小于热水的密度
D.在冷水和热水同一深度处
压强相等B第6题图7.(2018·遂宁)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 )
A.悬浮    
B.漂浮
C.沉底    
D.无法判断第7题图B8.(2019·台州)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
(1)丁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为 牛。
(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 的关系。5第8题图液体密度(或“液体种类”)(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第8题图 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再测出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第9题图9.(2019·广东)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着正方体物块缓慢浸入某未知液体中,物块受到的拉力F与其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物块受到的重力为 N,物块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其下表面浸入的深度为
cm,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kg/m3。(g取10N/kg)15100.9×10310.(2018·十堰)将一底面积为0.01m2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拴在一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N,木块重力为 N,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 N。(g取10N kg)第10题图159611.(2019·金华、义乌、丽水)归纳与演绎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下表是兴趣小组归纳根据“ρ= ”,运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请回答:
3×103 12.“背漂”是儿童练习游泳时常佩戴的一种救生装置。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为测量背漂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底部装有定滑轮的圆台形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再静放在水平台秤上(如图甲),台秤的示数m1为6kg,然后把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背漂浸入水中,用一轻质的细线通过定滑轮缓慢地将背漂拉入水中,拉力F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当背漂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如图乙),台秤的示数m2为5kg,当背漂的全部体积浸没在水中时,台秤的示数m3与m2相比变化了2kg,则(不考虑滑轮的摩擦,在整个过程中水始终没有溢出,背漂不吸水、不变形,且未与容器接触,取g=10N/kg,ρ水=1.0×103kg/m3):第12题图(1)容器、水和滑轮的总重力为 N。
(2)台秤的示数m3为 kg。
(3)为确保儿童游泳时的安全,穿上这种背漂的儿童至少把头部露出水面。若儿童头部的体积占人体总体积的十分之一,儿童的密度取1.08×103kg/m3,则穿着此背漂游泳的儿童体重不能超过 kg(结果保留整数)。60321第13题图13.(2019·宁波)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8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第13题图(1)当t=140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 (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
(2)当t=14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多少?
(3)图乙中a的值是多少?
(4)在0~40s和40~140s两个阶段,浮力对物体做功分别是多少?漂浮(2)t=140s时,容器内的水重为:G水=ρ水gV水=1.0×103kg/m3×10N/kg×5×10-6m3/s×140s=7N,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为:F=G物+G水=8N+7N=15N。 
(3)a点时,物块M刚好漂浮,即F浮=ρ液V排g 8N=1×103kg/m3×V排×10N/kg,V排=8×10-4m3,h=
= =0.08m=8cm,∴a=8。
(4)0~40s阶段:W=F浮s=F浮×0m=0J(或物体没有运动,做功为0J);40~140s阶段:浮力恒为8N,浮力做功W′为:W′=F浮′s′=8N×(0.12m-0.08m)=0.32J。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