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中考复习科学(讲解+作业本) - 第31课时 水和溶液(课件 21+59张ppt 2份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浙江省中考复习科学(讲解+作业本) - 第31课时 水和溶液(课件 21+59张ppt 2份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3 13:05:28

文档简介

第31课时 水和溶液
一、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1.水电解时在阳极产生__________,在阴极产生__________。两者体积比为__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__。
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
考点2 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水能电解、水与氧化物反应等)
1.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一种________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液体;标准状况下沸点为________,凝固点为________。
2.化学性质
(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电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能够与少数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9·葫芦岛)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B.负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2.(2019·嘉兴)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二、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溶液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考点4 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__________,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__________等。
考点5 说明溶液的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溶液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组成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组成
不溶性液体和液体组成
分散
微粒
分子或离子直径小于10-9米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乳浊液的颗粒大约为1~50微米
均一性
_______、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浑浊)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久置后分层
相同点
都是________物
3.(2019·兰州)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浓度降低
B.果粒橙属于溶液
C.升温会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D.蔗糖可以无限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4.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_______。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_________。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_________;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__________的影响。
考点8 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_________水中达到_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作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__________。
5.(2019·金华、义乌、丽水)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6.(2018·宁波)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NaCl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NaCl的质量/g
0
2
7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_________质量之比。
2.意义:能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考点10 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进行简单计算
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考点11 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法
1.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8.(2019·宁波)图甲是一种稀释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用它以一定体积比对原液进行稀释,图乙是它的7种不同比例的稀释方式。小科用该稀释瓶按1∶2的比例稀释原液,原液是密度为1.5g/mL、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OH溶液。稀释过程中,不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
(1)当水加到1∶1的刻度线时,水对稀释瓶底的压强为p1,当水加到1∶2的刻度线时,水对稀释瓶底的压强为p2,则p1________p2。(填“>”、“<”或“=”)
(2)稀释得到的NaOH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g/mL,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分别精确到0.1g/mL和0.1%)
五、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的“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流失。
考点13 列举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水净化的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_________、蒸馏法。
考点14 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水污染的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9.(2018·台州)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水池中的水是溶液
B.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C.消毒用的液氯是化合物
D.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
 

 (2019·眉山)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C.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D.配制好的6%的NaCl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不慎洒漏一部分,浓度减小
1.(2019·葫芦岛)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白糖 B.泥沙
C.牛奶 D.花生油

 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下列是四位同学在20℃时配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一定达到饱和的是(  )
2.(2019·温州)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2018·滨州)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如图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
A.12.4% B.17.2%
C.16.9% D.12.5%
3.(2019·绍兴)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提醒】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酒精具有挥发性,氧化钙能与水反应,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
 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关于溶液理解正确的是(  )
A.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提高75%酒精的浓度
B.将氧化钙溶于水,可以形成氧化钙溶液
C.5g CuSO4·5H2O溶于95g水中配制CuSO4溶液,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D.将50℃下的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硝酸钾固体析出,过滤后可得纯水和硝酸钾固体
【提醒】此题是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扩展与延伸,使学生明确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的比值,而与其他因素无关的道理。
 3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9·金华、义乌、丽水)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少的质量情况如下表。
放置时间
(小时)
烧杯中物质减少的质量(克)

饱和氯化钠溶液
饱和硝酸钾溶液
7.3%的稀盐酸
24
1.85
0.61
0.72
1.35
48
3.70

1.44
2.80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________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质量减少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中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5.50克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遵义)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2.(2019·嘉兴、舟山)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为100克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3.(2019·河北)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第3题图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4.(2019·滨州)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①④ B.③④⑤ C.④⑤ D.②③⑤
 第5题图
5.(2019·黄石)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2018·衡阳)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
7.(2019·贵港)已知甲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10.0
18.0
36.0
56.0
按如图步骤进行操作:
第7题图
(1)甲属于________(填“易”或“可”)溶性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
(2)在A-E的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________。
(3)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________g。
8.(2018·长春)在实验室里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量筒__。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稀释前后__溶质__的质量保持不变。
(3)下列配制方法可以达到上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
A.将10gNaCl固体与100g水混合溶解
B.向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50g水
9.下表是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20
4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1)称取30g KNO3固体时,在加一定量的KNO3固体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2)20℃时,将30g 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______________。
(3)要使20℃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
工业上常用红锌矿(主要含ZnO)和18%~25%的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锌。
(1)硫酸锌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参考答案
课前预热
考点1 1.氧气 氢气 1∶2 8∶1 2.氢元素 氧元素
考点2 1.没有 100℃ 0℃ 2.(1)2H2O2H2↑+O2↑ (2)CO2+H2O===H2CO3,SO3+H2O===H2SO4 (3)CaO+H2O===Ca(OH)2,Na2O+H2O===2NaOH
【考点真题】1.B 2.B
考点3 溶质 溶剂
考点4 溶剂 汽油、酒精
考点5 均一 混合
【考点真题】3.C 4.(1)溶剂 (2)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
考点6 1.不能继续溶解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考点7 ②温度 ③压强
考点8 100g 饱和 溶解度
【考点真题】5.D 6.A
考点9 1.溶液
考点11 2.计算、称量、溶解
【考点真题】7.C 8.(1)< (2)1.2 21.4%
考点13 过滤法
【考点真题】9.A
课堂突破
例1 B 例2 B 例3 A 例4 C 例5 D 例6 (1)1.22 (2)不变 (3)设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5.5克×8%   5克×x
40∶36.5=5.5克×8%∶5克×x,
解得:x=8.03%>7.3%(其他解法也可)
故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解释:蒸发的水和挥发的HCl的质量比大于927∶73(或蒸发的水占水总质量的百分比大于挥发的HCl占HCl总质量的百分比)。
【变式拓展】
1.A 2.D 3.(1)20.9 (2)20% (3)方法一: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
100克×10%+x=(100克+x)×25% x=20克
答:可向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
方法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克×10%=(100克-y)×25% y=60克
答:可蒸发60克水。
校内作业
1.D 2.C 3.B 4.B 5.C 6.A
7.(1)易 增大 (2)C、D A (3)50
8.(1)量筒 (2)溶质 (3)B
9.(1)继续加入KNO3固体 (2)不饱和 (3)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或加KNO3固体)
10.(1)1∶2 (2)390
课件59张PPT。第三篇 物质科学(二)第31课时 水和溶液一、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考点1 知道水电解后的产物,描述水的组成 
1.水电解时在阳极产生_______,
在阴极产生_______。两者体积
比为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
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 
 和_________组成的。
氧气氢气8∶1氢元素氧元素1∶2考点2 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水能电解、水与氧化物反应等) 
1.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一种______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液体;标准状况下沸点为_______,凝固点为______。
2.化学性质
(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电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能够与少数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100℃0℃CO2+H2O===H2CO3,SO3+H2O===H2SO4 CaO+H2O===Ca(OH)2,Na2O+H2O===2NaOH2H2O=====2H2↑+O2↑通电1.(2019·葫芦岛)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B.负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B2.(2019·嘉兴)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B
二、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考点3 说出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______和______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溶质溶剂考点4 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___________,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 
________________等。溶剂汽油、酒精均一混合考点5 说明溶液的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3.(2019·兰州)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浓度降低
B.果粒橙属于溶液
C.升温会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D.蔗糖可以无限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C4.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___________;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剂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考点6 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_______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 _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不能继续溶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温减少溶剂或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考点7 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
②_________;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 的影响。温度压强考点8 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
的计算)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__________水中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作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_________。100g饱和溶解度5.(2019·金华、义乌、丽水)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D6.(2018·宁波)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A四、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9 说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 
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 质量之比。
2.意义:能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溶液考点10 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进行简单计算 
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 ×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考点11 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法 
1.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称量、溶解7.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C8.(2019·宁波)图甲是一种稀释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用它以一定体积比对原液进行稀释,图乙是它的7种不同比例的稀释方式。小科用该稀释瓶按1∶2的比例稀释原液,原液是密度为1.5g/mL、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OH溶液。稀释过程中,不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
(1)当水加到1∶1的刻度线
时,水对稀释瓶底的压强
为p1,当水加到1∶2的刻
度线时,水对稀释瓶底的
压强为p2,则p1 p2。(填“>”、“<”或“=”)<(2)稀释得到的NaOH溶液的密度为 g/mL,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分别精确到0.1g/mL和0.1%)1.221.4%五、水污染
考点12 关注水体污染及防治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的“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流失。考点13 列举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水净化的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 、蒸馏法。过滤法考点14 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水污染的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9.(2018·台州)下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水池中的水是溶液
B.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C.消毒用的液氯是化合物
D.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A
高频点1 溶液的概念与特点
★例1 (2019·眉山)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C.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D.配制好的6%的NaCl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不慎洒漏一部分,浓度减小B【解析】A.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D.配制好的6%的NaCl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不慎撒漏一部分,溶液具有均一性,浓度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2019·葫芦岛)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白糖    B.泥沙
C.牛奶    D.花生油A高频点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定
★例2 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下列是四位同学在20℃时配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一定达到饱和的是 ( )B【解析】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A.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17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向5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17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向50g水中加入17g氯化钾,所得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C.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钾3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D.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3g氯化钾,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2.(2019·温州)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D高频点3 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3 (2018·滨州)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如图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
1g/cm3)约为( )
A.12.4%    
B.17.2%
C.16.9%    
D.12.5%A【解析】小芳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使用的是10g和5g的砝码和2.7g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0g+5g-2.7g=12.3g。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为87mL(合87g)。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2.4%。故选A。 3.(2019·绍兴)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0.920%(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答案】方法一: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
100克×10%+x=(100克+x)×25% x=20克
答:可向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
方法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克×10%=(100克-y)×25% y=60克
答:可蒸发60克水。【提醒】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酒精具有挥发性,氧化钙能与水反应,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C★例4 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关于溶液理解正确的是 ( )
A.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提高75%酒精的浓度
B.将氧化钙溶于水,可以形成氧化钙溶液
C.5g CuSO4·5H2O溶于95g水中配制CuSO4溶液,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D.将50℃下的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硝酸钾固体析出,过滤后可得纯水和硝酸钾固体【解析】A.酒精具有挥发性,蒸发时,酒精比水跑得快,所以不能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提高75%酒精的浓度,故A错;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能得到氧化钙溶液,故B错;C.CuSO4·5H2O溶于水中溶质是CuSO4,所以溶于水后溶质质量小于5g,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故C正确;D.将50℃下的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硝酸钾固体析出,过滤后可得硝酸钾溶液和硝酸钾固体,故D错。故选C。【提醒】此题是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扩展与延伸,使学生明确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的比值,而与其他因素无关的道理。★例5 3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解析】A.加入生石灰的溶液,因氧化钙与水反应而使溶剂的质量减少,故A选项不正确;B.加入生石灰的溶液,因氧化钙与水反应而使溶剂的质量减少,因温度不变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部分溶质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小,故此选项错误;C.不同温度的氢氧化钙溶解度不同,故此选项错误;D.由题意可知,3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因氧化钙与水反应而使溶剂的质量减少,部分溶质析出,因温度不变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正确。故选D。例6 (2019·金华、义乌、丽水)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少的质量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 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2不变(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质量减少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中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5.50克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答案】设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OH + HCl === NaCl+H2O
40    36.5
5.5克×8% 5克×x
40∶36.5=5.5克×8%∶5克×x,
解得:x=8.03%>7.3%(其他解法也可)
故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解释:蒸发的水和挥发的HCl的质量比大于927∶73(或蒸发的水占水总质量的百分比大于挥发的HCl占HCl总质量的百分比)。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9·遵义)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D2.(2019·嘉兴、舟山)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为100克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C3.(2019·河北)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B4.(2019·滨州)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①④     B.③④⑤    
C.④⑤     D.②③⑤B5.(2019·黄石)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
是饱和溶液
D.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
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C第5题图★6.(2018·衡阳)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A【解析】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正确;C.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故正确;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8%=8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8g=92g(合92mL),应选用100mL的量筒,故正确;故选A。7. (2019·贵港)已知甲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按如图步骤进行操作:
(1)甲属于 .
(填“易”或“可”)
溶性物质,它的溶解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易第7题图增大(2)在A-E的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____。
(3)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 g。C、D第7题图A508.(2018·长春)在实验室里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稀释前后 的质量保持不变。
(3)下列配制方法可以达到上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10gNaCl固体与100g水混合溶解
B.向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50g水量筒溶质B9.下表是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表。
(1)称取30g KNO3固体时,在加一定量的KNO3固体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2)20℃时,将30g 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_________。
(3)要使20℃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继续加入KNO3固体不饱和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或加KNO3固体)★10.工业上常用红锌矿(主要含ZnO)和18%-25%的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锌。
(1)硫酸锌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g。1∶2390【解析】(1)硫酸锌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4)=1∶2;
(2)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100g×98%=(100g+x)×20%,解得:x=390g。第31课时 水和溶液
1.(2019·郴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2.(2019·辽阳)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3.(2019·杭州)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第3题图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4.(2018·上海)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5.(2018·金华)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第6题图
6.(2019·山西)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像,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7.(2018·巴中)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
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①加热铜片;②隔绝空气
8.(2019·广州)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
全溶解
固体完
全溶解
剩余少
量固体
剩余较
多固体
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②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
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
10.(2019·铜仁)下表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请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T
30
40
50
溶解
度/g

13.3
20.9
31.6
39.1
45.8
63.9
85.5

29.4
33.3
37.2
39.1
41.1
45.8
50.4

35.7
35.8
36.0
36.2
36.3
36.6
37.0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乙>丙
B.随着温度变化,甲的溶解度变化最小
C.30℃时,100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6.3g
D.分别将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1.(2019·本溪)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
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根据上表数据分析NaCl与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___(填字母)之间。
A.10~20℃  B.20~30℃  C.30~40℃
(2)若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的方法是__________。
(3)某同学取NaCl、KNO3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第11题图
该同学所取的固体物质为__________,W的值为______g。
12.(2019·海南)某实验小组进行物质溶解实验,20℃时,称取2.5g、5.0g、7.5g NaOH固体,分别加入3个小烧杯中(均已盛装50mL水),均完全溶解。通过数字化实验测得它们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依据该实验,你能获得哪些有关NaOH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结论?(写出两点,请按示例回答)
示例:证据:曲线均呈上升趋势。结论:NaOH在水中溶解时放出热量。
第12题图
【答案】①证据:2.5g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上升最小;7.5g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上升最大;结论:相同条件下,溶解的氢氧化钠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②证据:20℃时,7.5g氢氧化钠能完全溶解在50mL水中;结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合理即可)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清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浓盐酸,标签如下:
根据标签计算。
(1)HCl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这瓶盐酸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现要配制38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g,需要这种浓盐酸________瓶。
 第14题图
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小东同学为测定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取25g鸡蛋壳样品于烧杯中,将188.8g稀盐酸缓慢加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测得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g。
(2)鸡蛋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完全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5.A 6.B 7.A 8.C
9.D 10.D
11.(1)B (2)蒸发结晶 (3)硝酸钾 50
12.①证据:2.5g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上升最小;7.5g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上升最大。结论:相同条件下,溶解的氢氧化钠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②证据:20℃时,7.5g氢氧化钠能完全溶解在50mL水中。结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合理即可)
13.(1)2∶71 (2)595 (3)1000 2
14.(1)20 (2)32% (3)11.1%
课件21张PPT。第31课时 水和溶液1.(2019·郴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A2.(2019·辽阳)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D3.(2019·杭州)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D第4题图4.(2018·上海)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C第4题图5.(2018·金华)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A第5题图 6.(2019·山西)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像,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B第6题图7.(2018·巴中)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8.(2019·广州)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②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C★9.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D 【解析】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增加。当溶液饱和后溶液质量最大,继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继续反应,当水反应完后,溶液质量为0,正确;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继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继续反应,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当水反应完后,溶液质量分数为0,正确;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当加入氧化钙达到一定量时恰好与水完全反应,此时水的质量为0,正确;D.氧化钙与水反应温度升高,当氧化钙恰好与水完全反应后温度最高,此后温度开始降低,但不会低于反应前的温度,错误。故选D。10.(2019·铜仁)下表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请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乙>丙
B.随着温度变化,甲的溶解度变化最小
C.30℃时,100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6.3g
D.分别将5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11.(2019·本溪)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请回答:
(1)根据上表数据分析NaCl与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填字母)之间。
A.10~20℃  B.20~30℃  C.30~40℃B (2)若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的方法是__________。
(3)某同学取NaCl、KNO3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该同学所取的固体物质为__________,W的值为______g。第11题图蒸发结晶硝酸钾5012.(2019·海南)某实验小组进行物质溶解实验,20℃时,称取2.5g、5.0g、7.5g NaOH固体,分别加入3个小烧杯中(均已盛装50mL水),均完全溶解。通过数字化实验测得它们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依据该实验,你能获得哪些有关NaOH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结论?(写出两点,请按示例回答)
示例:证据:曲线均呈上升趋势。结论:NaOH在水中溶解时放出热量。【答案】①证据:2.5g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上升最小;7.5g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上升最大。结论:相同条件下,溶解的氢氧化钠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②证据:20℃时,7.5g氢氧化钠能完全溶解在50mL水中。结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合理即可)第12题图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清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浓盐酸,标签如下:
500mL
品名:盐酸     化学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9g/mL
溶质质量分数:38%
根据标签计算。
(1)HCl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这瓶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g。
(3)现要配制38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的质量为 g,需要这种浓盐酸 瓶。5952∶7110002 【解析】(1)HCl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35.5=2∶71;
(2)标签表明,该瓶浓盐酸的体积为500mL,密度为1.19g/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8%,该瓶浓盐酸的质量=500mL×1.19g/mL=595g;
(3)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3800g×10%=x×38% x=1000g 体积为: =
=840.3mL,每瓶浓盐酸的体积为500mL,所以需要2瓶。★14.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小东同学为测定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取25g鸡蛋壳样品于烧杯中,将188.8g稀盐酸缓慢加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测得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
质量为 g。
(2)鸡蛋壳样品中钙元素的
质量分数为 。
(3)完全加入稀盐酸后,溶
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第14题图2032%11.1%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真审题,弄清关系图中数据与化学反应的关系是解题的基础。(1)根据关系图可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25g-5g=20g;(2)鸡蛋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20g× ×100%=8g;鸡蛋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32%;
(3)设20g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20g x y x=22.2g
y=8.8g
完全加入稀盐酸后,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100%=1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