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案(学生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案(学生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3 07:5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对外交往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分析唐朝时期出现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和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学习流程】
定向导学·互动交流·展示提升
学法指导
【单刀赴会】
一、中日交往
1.遣唐使: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大量使节到唐朝,这些使节被称为 ;与使节一同来的还有 和 。他们把唐朝先进 、文字、书法、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唐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他先后 次东渡 ,在日本传授 ,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等,为 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他主持修建的著名建筑是 。
二、中印交往
唐朝与 (位于今印度半岛)有频繁的交往。 初年, 西行前往天竺,曾在佛学最高学府 游学,后携带大量佛经回长安。此后主持 工作,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据他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 》,记载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的,是研究 的珍贵文献。
【沙场点兵】
结合下图,简介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
《唐朝中外交通图》
【群雄逐鹿】
1.结合下列材料,归纳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材料一 “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或许是因为来自异邦的世界性宗教使中国同波斯以东的所有其他亚洲国家建立了联系,或许是因为当时很多士族豪门为胡人后裔,或许是因为中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镇守丝绸之路,保证了商旅畅通无阻……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美国学者伊佩霞
材料二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圣训
2. 结合下列图片,分析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巅峰论剑】
结合下列材料,探究历史小说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材料二 (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一般有两种创作手法)一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二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
“(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学生独立学习教材后填写,注意书写工整;注意“鉴真”、“玄奘”等字的写法。同时在教材上进行勾画。
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如注意图例、古今地名、路线方位等)
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勾画关键词。
查阅资料,了解开元通宝和和同开宝的价值;比较扬州大明寺和唐招提寺的异同。
重新阅读《西游记》的精彩片段,找出其与玄奘西行的区别和联系。
鲁迅的文段比较晦涩难懂,我们阅读时只需理解其大意即可,无需逐字翻译。
【叩关斩将】
1.唐朝以后海外国家如日本、欧美国家、东南亚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这体现了( )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2.右图是为纪念某一历史人物而发行的邮票,他对外交流到达的地区是( )
A.朝鲜 B.日本 C.印度 D.美国
3.“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B.加强中日友谊??
C.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D.求取佛教教义
5.下列四幅图片史料中,属于“中外交流”这一主题的是( )
A.步辇图 B.弘法大师行状图 C.雨中耕作图 D.送子天王图
6.“轻舟浮渡,六次成功临彼土。愿力无边,招手冯夷看海天。”这首词歌颂的人物是( )
A.鉴真和尚 B.高僧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 波罗
7.下列史实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玄奘那烂陀寺游学 ②修建唐招提寺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写作《大唐西域记》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8.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地图示方位】 材料一

(1)上图中A、B、C分别是哪个国家或地区?地图记载了哪一文化现象的传播?
【史料显真情】
材料二
结合材料二,分析唐朝时的中日关系?
【文物证观点】 材料三
从材料三的文物能得出哪些结论?

(4)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历史史料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材料二、三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