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习作 他______了
,美 文展示他感动了那是五年级开学的第一天,他刚刚转到这所学校。踏进这所陌生的校园,步入陌生的环境,走进陌生的教室,有太多陌生的面孔。面对老师、同学,他有太多的紧张和慌乱。下课了,他孤独地坐在课桌前,看到旁边的同学三五成群, 有说有笑,他不禁想起和老同学一起快乐玩耍的情景…… “你叫什么名字?”话音未落,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上,轻轻地拍了拍他。一个瘦小的女孩用她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望着他。“走,我们出去待会儿吧!”她边说边把他拉到了教室外。她的语气,是那么温暖,那么亲切。看着她快乐的笑脸,他一下子放松了,内心的孤独感渐渐地消散,逐渐认识了一个又一个新朋友。 转眼半年过去了,元旦的脚步临近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原来学校的同学们打来电话,邀请他回去参加班级元旦联欢会。踏进离开许久的校园,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都那么熟悉。他飞奔到了三楼,站在教室门口,静静地听着里面热闹的声音,心里无比激动。“嘿,曼江!”第一个发现他的果然是他最好的朋友。全班40名同学的目光一下子聚集过来。他微笑着向教室里走去,同学们都围在他身边,拉着他的手,用关切的目光望着他。班主任老师仍然那么和蔼,那么慈祥。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他和老同学一起完成了联欢会上的压轴节目——水果拼盘。那天,快乐萦绕在每一个同学的心田……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每当这优美动听的旋律在他耳畔响起,他总会想起那一个个感人的时刻,总忘不了这浓浓的同学情。 作者采用神态描写,描写了女孩的眼睛“炯炯有神”“大”,令读者感受到了她的友好。 描写全体同学的目光,此时无声胜有声,易于读者融入当时的情境。“微笑的面孔”与“关切的目光”碰撞,其实是心与心的交流。 结尾处引用歌曲,升华主题。
开篇直接引入,叙述故事结识新朋友到原来的学校参加联欢会,不忘老朋友升华主题,引起共鸣
本文以“浓浓的同学情”为中心,通过描写“他”在新的环境里结识新朋友、到原来就读的学校参加元旦联欢会两件事,明确地表达了中心。语句顺畅,描写生动,既有细致的神态刻画,也有其他描写的适当配合,给人印象深刻。
他陶醉了春天,花开的季节,空气中飘着一种幸福的味道。他站在月季花丛中看着含苞待放的花朵,陶醉在幸福的空气里。月季花对于他来说是幸福的象征,月季花——一个没有兑现的承诺,却是他快乐的动力。 “姥爷,您说它会活吗?它看起来好弱小呀。”他一边用手拍实月季花旁的土,一边疑惑地问。“会,它一定会活的,因为它像你一样坚强呀!”姥爷看着弱小的月季花,笑着说。“姥爷,你可不许骗我,万一它不活,怎么办?”他嘟着嘴问。 “一定会的,只要你好好照顾它,然后每天都很快乐,它就一定会活的。而且我告诉你哟!它开花的时候,可漂亮了。” “真的?”他的眼里闪着愉快的光,“那……我们去给它浇水吧!” 姥爷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了一起,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姥爷日渐消瘦的脸庞已不再那么有光泽,只是,小小的他没有发现罢了。 姥爷用喷壶浇着花,他在旁边看着姥爷的动作傻笑:“姥爷,等到月季花开的时候,你再来我家和我一起看花,好不好?” “好呀!那时候你可就上学了。”姥爷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月季花慢慢长出芽,长出叶,渐渐长大了,而他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长大。 可是不久后姥爷却因为突发性疾病去世了,他没有哭,只因姥爷说过,快乐才会让月季花活着,他还要和姥爷一起看月季开花呢! 此刻的他站在月季花丛中,月季将要再次开花了。他仰望天空,心里喊着:“姥爷,你看见了吗?月季花要开花了,我真的好快乐好快乐,因为这是我们永远的约定。”春天,幸福的起点,他陶醉在花海中,享受着只属于他和姥爷的快乐。 以环境描写开头,渲染气氛,紧扣“陶醉”二字,带入“他”的回忆。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姥爷对月季花的喜爱。 文章结尾,表达了对姥爷的思念。
环境描写,点出姥爷对月季花的喜爱“他”和姥爷关于月季花的对话抒发对姥爷的思念
本文以优美的散文的笔调,以第三人称的视角,以月季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姥爷和“他”之间关于月季花的对话以及姥爷对月季花的呵护,表现了“他”对姥爷深深的思念。
他伤心了风拂过稀落的树梢,又掉落几片秋叶。他捡了一片,随即将它轻轻地放回到地上。来到教室,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脸复杂的神情,而他的心里更是如一团乱麻。 过了一会儿,他原本有几分迷茫的眼睛渐渐湿润了,抽屉里又多了几张揉成一团的纸巾。他感到十分孤单,只好用胡乱拼凑的话语来安慰自己,那本该惬意地握着笔的手,因摔跤而多了一块红印,这块红印像一个醒目的图章,标示着他的失败。他心里很不舒服,鼻子不由自主地酸了起来。老师宣布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教室“放风”去了,他迟疑了一下,抬头望了望窗外的天空,天色是灰暗的,就如他此刻的心情。不断吹来的阵阵凉风,是清爽的,就像一块块的冰,帮他冷却着手上灼热的伤。 他走出教室,缓缓地走在种满植物的小路上,滚烫的泪珠又不自觉地从眼角里跑了出来,他下意识地向四周看看,还好没有人,他使劲地擦着微红的眼睛。 中午到了,该午休了,一闭上眼睛,他就想到没能入选备战全市小学生足球赛的学校足球队的事。他摇摇头,反复地低声安慰自己:“没事的,从头再来,从头再来……”可是两颗泪珠从眼眶里失控地滑落。 抬头看着窗外,外面阳光普照,四处鸟语花香,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环境描写,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情描写,突出“他”的复杂心情。 再次描写“他”的神情、动作,细致传神。 插叙手法的运用,交代事情的起因。 结尾以环境描写收尾,有象征意义,也升华了主题。
环境描写,写出他的烦恼以他的行踪为顺序描写他的神态变化交代事情的起因终于顿悟,阳光灿烂
本文描写了主人公因为未能入选学校足球队而黯然神伤到最后顿悟的思想变化过程。全文语句优美,描写得生动具体,尤其是神态描写非常细腻,显示出作者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他感动了时至今日,他依然记得去年冬天那红的、暖人的冰糖葫芦和那位慈祥的老人。 去年冬天,他的爸爸妈妈到远方的城市打工,把他“寄放”在他的小姨家,由小姨照看。小姨忙着上班,那条静寂的胡同里只有他一个人。他摇摇晃晃地,像一条迷失方向的鱼。“冰糖葫芦嘞——冰糖葫芦——”浑厚的长音划破胡同的宁静,带着几许沧桑和执着。他循着声音走去,胡同深处是一团耀眼的红色,映得它后面的老人满面红光,给这寂静许久的胡同平添了一丝热闹。“小帅哥,来根冰糖葫芦吧。甜的!”老人晃了晃身边的冰糖葫芦桩子,脸上露出质朴的笑容。插满艳红色冰糖葫芦的桩子和老人深红色的棉袄在他眼前晃动起来,成为这清冷的胡同中一抹温暖的阳光。 “我……没有钱。”他有些无力地翻了翻口袋,沮丧极了。天知道,他多么想得到一根那样艳红可爱的冰糖葫芦哇!老人似乎看破了他的心思,笑着从桩上抽出一根冰糖葫芦,慈爱地拍了拍他的肩,说:“吃吧, 小帅哥,不要钱的。”他抬起头,有些犹豫。“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 就给我这老头子唱首歌吧。”老人叹了口气,“人老了,就怕孤单,身边总没有人陪着,怪难受的。你唱首歌,就算是逗我老头子乐乐吧。”他欢喜地点点头,接过了冰糖葫芦,然后轻轻地哼唱:“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我听到小鸽子的歌唱……”老人笑了,沟壑纵横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快乐。他望着那一桩子大大小小的冰糖葫芦和手中的那一串艳红,望着老人的笑容,顿时觉得胡同不再清冷,内心温暖了许多。整整一个冬天,那串艳红的冰糖葫芦像一团小小的火焰,照亮了他的世界,温暖了他的内心。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他依然觉得每天都有温暖相伴。 倒叙开头,有吸引力。 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将老人慈祥、和蔼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描写老人一个善意的举动对他产生的影响。
倒叙开头,引出回忆遇见卖冰糖葫芦的老爷爷想买冰糖葫芦,发现没有钱老爷爷送给他一串冰糖葫芦他的内心倍感温暖
本文讲述“他”遇见了一位卖冰糖葫芦的老爷爷,在自己没有钱买的情况下,老爷爷送给了“他”一串冰糖葫芦,“他”觉得非常温暖的故事。小作者描写得生动具体,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体现了老爷爷善良淳朴的品质。
他激动了今天是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父亲节。作为父亲的女儿,我给父亲尽一点孝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我去找母亲商量怎么让父亲高兴。可是,我们商量了好久都没有想出办法来。后来,还是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立刻对母亲说:“爸爸的胡子很多,而且长得很快。而爸爸又比较忙,所以,我想买一把剃须刀给爸爸,让他一有空就可以剃胡须。妈妈,你说好吗?”“好呀,孩子你想得真好!”我听了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一家专卖店。那家商店东西真多呀!我想到自己是来买剃须刀的,便直奔陈列剃须刀的柜台。我精挑细选了一会儿,挑选了一把银白色的剃须刀。接着,我掏出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钱,递给了老板,买下了那把剃须刀。走出商店,妈妈转身对我说:“送你父亲一样东西不太好吧,再去买一样,好吗?”“好呀,只是我带的钱不多了。”“没关系,我这儿有钱。”于是,我就和妈妈一起去了蓝房子——一家专卖贺卡和礼物的商店。进了商店,我立刻开始挑选。我选好了一张可爱的小贺卡,妈妈看了以后说我的眼光真不错。 回到家里,我马上在贺卡上写下对父亲的祝福语。然后,我把它和剃须刀放在一起,耐心地等待着。 父亲下班回来了,我立刻迎上去把礼物和贺卡递给父亲。父亲迫不及待地打开礼盒,等到看清礼物以后,他的嘴巴都张成了“O”形。他激动得伸出两只手,紧紧地抱着我,在我背后不停地轻拍着,嘴里还念叨着:“我的女儿懂事了,我的女儿长大了……”好一会儿,爸爸才停下来,我抬起头看了看爸爸,只见他的脸红得像两片桃花,鼻尖上还冒着几粒汗珠子,眼睛里还泛着闪闪的泪光。这一幕,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感恩父母,我会一直践行。 父亲节到来,小作者想要给爸爸买礼物。 挑选礼物,描写真实细腻。 细致准确的神态描写,表现了爸爸激动的表情。
决定买剃须刀作为礼物送给爸爸给爸爸挑选礼物爸爸看到礼物时的激动
本文小作者以生动传神的描写,写了自己给爸爸送礼物的经过和爸爸收到礼物时激动的表现,表现了“我”对爸爸的爱。文章层次清晰,语言生动流畅,对爸爸的神态描写让人忍俊不禁,继而心生感动,小作者真是个美好的女孩。
他笑了手里握着篮球,耳畔不时传来队友的呼声:“传球,传球……”思绪不经意间飘回了上学期那场让我记忆深刻的比赛。 那是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时,全镇中小学生篮球比赛,我们学校和另外一所学校对决。那所学校的篮球水平和我们相当。 比赛到了中途,上半场的失利让我们队的队员们垂头丧气,额头上的汗水流进了眼睛,酸疼不已,心里的苦涩更是难以言说。 离比赛结束不到十分钟了,分差却还有十分。教练的眉毛拧得紧紧的,我们也急得像热锅上团团转的蚂蚁。“哔——”哨声吹响,下半场比赛要开始了。上场前,教练攥紧拳头,神色坚定地说道:“不要急,球传稳,我们一定能赢。”我们点点头,伸出手叠在一起,大声为自己鼓劲:“加油!” 比赛开始后,我们牢记老师的话,放缓了节奏。拿到球后,不再一个劲儿往前冲,而是瞄准时机,找准空隙,只求稳不求快。“进了!”上场后我们率先拿下两分,翻动的积分牌仿佛一针强心剂,给每位队员注入力量。教练紧锁的眉头也开始舒展。我们互相打气,“加油,加油!”场下的队员们大声欢呼:“好样的!”汗水打湿了球衣,摩擦的脚步声也仿佛在给我们鼓劲儿,比分逐渐追了上去。 还剩一分钟,依然还有两分的差距。“怎么办,怎么办!”我又着急了起来。转头望向场外的教练,他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紧张和急迫,“不要怕,我们可以的!”那一刻,我好像看懂了他的表情。“十、九、八、七……”倒计时开始了,我紧紧地抓住球,生怕它被别人夺去,“稳住!”我告诉自己。 接着我运用手臂的力量,将球投入篮筐,只见篮球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三分!”全场欢呼。 我们抱作一团,每个人的眼睛都弯成了月牙。人群中,老师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线,他额头上的汗水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老师用表情告诉了我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同舟共济。那一次的经历,教会了我在面对挫折时,要沉着冷静、坚持下去,风雨之后必是彩虹。 触景生情,引出回忆。 简单叙述事情的起因。 教练和“我们”的神态描写,凸显了比赛的紧张激烈。 神态描写再次显示气氛的紧张。 场面描写,突出比赛时的紧张气氛。
触景生情,引出回忆比赛过程,气氛激烈教练鼓励,终于获胜归纳总结,得出感悟
本文回忆了自己和队友在一次比赛临近结束时和对手相差两分的情况下,教练以种种复杂而又富有内涵的表情鼓励“我”和队友们,最后赢得比赛的事情。小作者描写得生动细腻,对教练的神态描写给人印象深刻。
(共49张PPT)
第1课时
1
文题点睛
生活中,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请以“他__________了”(如“他感动了”“他生气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样子,如:
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
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
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
周围的人有什么反应?
1.习作内容
本次习作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他____
____了”,主人公是“他”,“他”怎么了?可以根据自己所写的事件和所凸显的主旨来补充,如“笑了、感动了、生气了……”重点要把他当时的样子写具体,从而表现出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2.习作素养
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将人物样子的刻画融入事件发展中,尤其是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又反映了事件的发展过程。
3.易错点
一部分学生会专注于表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忽略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导致人物的内心活动凸显不够;还有的学生会出现审题偏差,没有抓住“他”来展开描写,而是一味地写“我”。
2
习作思路
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每时每刻都会有很多事情发生,而我们会通过这些事情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这次习作我们不仅要把事情写清楚,把“他”塑造出来,还可以通过这件事、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去揣摩他内心的活动,从而凸显主旨。
选材的真实性是这篇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选定了要描写的主人公,还需要思考“他”身上发生的一件令你印象最深的事,要把事情写出新意,事件中的“他”要么与众不同,要么与平时不同。
注意想清楚“他”在这件事情中的表现,写出人物的内心变化,这些细节刻画要重点写,也可以恰当运用周围环境来烘托。
“他”的情形 草拟文题
具体事件
内心变化
3
谋篇布局
这次快乐的习作之旅是希望我们写一件事中的一个人,突出这个人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写,这样有利于表现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也可以
先写事情的结果,引人遐想,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在材料的安排上,应该将事情的经过详细描述,结局如果能出人意料则会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心理。
文章的开头也比较关键,因为这次是半命题习作,那么好的开头就更能吸引人了。对话式开篇可以先声夺人、场景再现式开篇可以引人入胜、反弹琵琶
式开篇能设置悬念……当然,开篇与结尾做到相互呼应更能形成回环的效果,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
板书:
环境描写的手法开篇。
他笑了
示例:
晌午,骄阳似火,热浪袭人。
板书:
示例:
帮妈妈拿快递。
小区门口,小型的快递电瓶车旁,快递员正俯身在车厢里不停地翻找着。
板书:
示例:
我匆匆取走快递,快递员归还我丢失的手表。
终于拿到快递,我匆匆回到凉快的家里。一会儿,敲门声响起。原来是快递员……
板书:
我十分感谢快递员,快递员微笑着走了。
示例:
“我太感谢您了!”我说。“没事。我还要去给别人送快递呢,小朋友再见!”说完,他微笑着转身大步迈入了烈日灼烧着的屋外。
板书:
示例: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题。
快递员的微笑像一阵清凉的风拂过我焦躁的心田。
收尾
(5段)
4
锦囊妙招
写事离不开写人,同理,写人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事情中表现。但是要明确的是,这次的习作是借事写人,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把事情叙述清楚是前提,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其心理活动才是写作重点。
如教材第11课《军神》一文,写的是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手术治疗受伤的眼睛的事。当沃克医生看到病人伤势严重,还那么从容镇定,他愣住了;当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时,
他再一次愣住了……文章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的变化,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①巧用“语言+”模式。在描写人物语言时,可以“动作+语言”“神态+语言”“动作+神态+语言”,这样的表达可以使人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
②灵活运用有“说”的意思的词。如“喊”“叫”“吼”“答”“辩解”“呼唤”“道”……
③人物语言要符合其身份特征和当时的场合,说出来的话要精练准确,不可太啰唆。
①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选自《军神》
这句话中,在沃克医生的语言描写前加入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语气,反映了他当时对刘伯承冷淡的态度,表现了他公事公办的心理活动。
②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选自《丰碑》
这句话中的人物语言是一道命令,因为看到士兵在风雪中的速度慢了下来,十分焦急和担心,所以下达了这样的命令,这是作为领导者的语言和语气,符合其身份和当时的环境特征。
都说神态描写要注意细微变化,那么什么是细微的神态变化呢?说简单点就是抓住细微的不同之处来描写。例如同样是笑,“微笑”表达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斜着眼笑”表示心里在想着鬼主意,“哈哈大笑”表现出爽朗豁达的性格……
不同场合下同一个人的神态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这个神态的不同就是因为心情的不同,抓住这个“不同”来描写,就能反映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①军长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②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选自《丰碑》
①句中对军长看到这个冻死的战士脸色严峻、嘴角抽动的神态的刻画,表现了他心中的情绪正在发生变化。
②句中“红着眼睛”的描写则表现出他的情绪十分激动,他生气了。这里就抓住了他神态的细微变化来表现军长的心理变化。
所谓“分解”就是指把我们看到的动作先在脑子里像构图一样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动作,然后加以想象,加以润色,再重新组合起来。
例如“喝水”这个动作,我们看到的就是“拿起水杯”“仰起脖子”“喝水”。当我们进行分解时就会发现,拿起水杯前需要伸出手、张开手、握起杯子;在喝水前,需要拧开瓶盖;喝水时需要仰起脖子、张开嘴、咽下去。
所以动作细节分解后,加以修饰词的润色,会成为这样的一句话:我伸出手来,张开手掌紧紧握住水杯,右手用力拧开瓶盖,然后仰起脖子张开嘴巴喝下了一大口水。这个细腻的动作描写就将人物喝水时的急迫心情表现了出来。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选自《青山处处埋忠骨》
这是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站”“望”是看到的动作,“强忍”是根据主席的动作描写分解延伸出来的隐形动作,“不由自主”“无限”的修饰、润色,表现了主席内心的痛苦。
神态描写的词语
5
语言积累
神采奕奕 毛骨悚然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将信将疑 含情脉脉 笑容满面 怅然若失
面面相觑 没精打采 炯炯有神 眉飞色舞
笑逐颜开 大惊失色 心平气和 愁眉苦脸
动作描写的词语
健步如飞 扭头就跑 捶胸顿足 挖空心思
大步流星 连蹦带跳 大摇大摆 蹑手蹑脚
上蹿下跳 辗转反侧 张牙舞爪 挤眉弄眼
昂首挺胸 手忙脚乱 指手画脚 七手八脚
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精彩句子
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得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餐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
她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右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像小燕子一样飞过横杆。
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弓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
精彩开篇(先声夺人法)
“哇……”一声惊天动地的号哭划破傍晚的宁静,吓得正聚精会神看电视的妈妈刷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
一声号哭瞬间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同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精彩结尾(意犹未尽法)
望着妈妈沉默地转身离去时孤独的背影,他有些不知所措,是不是刚才自己说错了什么?是什么呢?
这个结局并没有把话挑破,而是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去琢磨、去回味,反而能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
(共86张PPT)
第2课时
他落泪了
作者/刘荔茘 指导教师/张俏
6
例文引路
第②~⑤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妈妈坚决反对“他”养小狗。
他刚冲出门,刺骨的寒风就袭面而来,他将外套拉链拉开,把小狗塞进怀里,裹紧了衣服,小声嘀咕着:“不给我养,我就自己来!”
第⑥段写“他”带着小狗离家出走了。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急忙将衣服拉开,那个之前还在活蹦乱跳的小狗,现在却在他的怀里一动不动。他轻轻地摸了摸小狗,小狗小小的身子此刻是那样冰凉……
瞬间,绝望没顶而来,他慢慢地,疲惫地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无边的黑暗。
第⑧段写“他”带着小狗离家出走,在饥饿和寒冷的折磨下陷入了绝境。小狗的离去更是让“他”悲恸欲绝。
你想养狗,妈妈一定给你养。但是你再也不能离家出走了啊。”
第⑨段写“他”重新回到温暖的家里,看到妈妈的关爱,内心触动。
第?段呼应开头,明确中心。
这是一篇以第三人称视角写的文章,讲述了主人公离家出走的原因、 经过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小作者紧紧抓住“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表现了“他”内心气愤—难受—绝望—后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不着痕迹地刻画了一个固执而又善良的“他”的形象。
他后悔了
作者/周子婷 指导教师/张俏
第①段,开篇交代事情起因——弟弟提出要养麻雀。
弟弟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说:“没事儿,它还不饿,等它饿了就会吃的。”
第③段,写弟弟为养麻雀积极抓虫子。
麻雀缓缓抬起头,暗淡的眼睛望向弟弟,看到是他,猛地伸长脖子,狠狠地啄了一下弟弟的手指,眼睛就再也没有睁开。“啊,痛……”弟弟扔掉饭碗尖叫一声,左手紧紧握住右手,指缝里有一丝殷红。
第⑥段,写麻雀不吃不喝,弟弟终于慌了。
第⑧段,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写出弟弟因麻雀死掉难过的心情。
第⑨段,以问句结尾,发人深思。
渐渐地,他的眼圈红了,两行泪水顺着腮边流了下来……
一个简单的故事——养鸟,却为我们精彩地呈现了弟弟乐在其中却最终惨淡收场的经过。弟弟的三次喂食,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心虚紧张。情节安排紧凑合理,细节刻画生动形象,人物描写细致具体,一直到最后的落泪都是含而不发地表达,意蕴深长。
他发怒了
作者/吴铭泽 指导教师/涂容波
第①段,一声怒吼迅速点题,把我们的心抓住了:谁在怒吼?为什么怒吼?
说声:“没事,以后别这么急!”——这个全班公认的脾气最好的人,今天是怎么了?
第②段插叙平时小彦的和气,是为了与此时的他作对比,表现出事态的严重性。
可是此时,就连笔上刻有“妈妈爱你”字样的笔头也已被摔得变形了!
第⑤段再次插叙,交代了小彦之所以这样愤怒的原因。
“滚!”小彦铁青着脸瞥了一眼缩在班长身后的“皮猴”,终于吐出了一个字来,那声音仿佛要把教室的窗户给震碎,久久回荡在大家的耳边。
第⑦⑧段通过小彦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小彦内心的愤怒和难受。
小作者选取的是教室里发生的一件事:小彦心爱的钢笔被“皮猴”摔坏了,他十分愤怒。作者重点抓住事情的经过来描述,巧妙地运用了插叙的方法交代了钢笔的由来,小彦愤怒的心情在细致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笑了
作者/魏金麟 指导教师/魏东
小表弟和表妹都说不会,而大表弟却是个争强好胜的倔强性格,他瘪瘪嘴,咬咬牙说:“谁说我不会了,只是我不愿意展示罢了。”小表弟连忙拍手说:“小表哥也会翻跟斗了,也表演下给我们看看吧。”大表弟瞪了小表弟一眼,有点心虚了,但还是假装镇定地说:“翻就翻!”
大表弟虽然也在学跆拳道,但还只是刚开始,我断定他绝对翻不了跟斗,站在一旁等着看他的好戏。
第②段设置悬念:大表弟为什么会“瘪瘪嘴”“咬咬牙”才说话呢?这里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③段中的大表弟伸胳膊、压腿、清嗓子、摆阵势是不是预示着什么呢?这里的动作描写也是伏笔。
学着我的样子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双手撑着地板,一头扎下去,可他太重了,双手承受不住身体的重量,还没立起来就一下子连头带脚“咚”的一声砸在地上摔了个“倒栽葱”。那一瞬间,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
来,顿了一会儿,我们才反应过来,都指着他狼狈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看着我们幸灾乐祸的样子,大表弟气得直咬牙,两只手摸着摔疼的脑袋,鼻翼翕动起来。我暗叫“不好!”果
然,他索性往地上一躺,仰面朝天,闭着眼睛,脸涨得通红,张大嘴巴,“啊”地大叫一声,号啕大哭起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大颗地顺着脸颊砸在地上,那声音惊天动地,吓得我们一下止住了笑声。
第③段中写表弟号啕大哭的样子,描写得活灵活现。
小得都吞到肚子里了,还时不时被小小的哽咽声打断。我听他这么说,不禁冲他做了个鬼脸,他见我这个样子,又不好意思地红着脸笑了,只是腮边的泪珠儿还没干呢。这又哭又笑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啊。
第⑤段写大表弟终于笑了,一个善良可爱的表弟形象跃然纸上。
这篇习作,作者向我们讲述了“翻跟斗”这件事儿。事件中的大表弟争强好胜却又善良可爱。他逞强时的语言描写、翻跟斗倒立时的动作描写、摔倒时的号啕大哭、认错时的语言和神态都是那样的生动形象、吸引人。文章结尾大表弟的挂着泪珠的笑又是多么地惹人爱呀!
他生气了
7
升格提优
他伤心了
从全文的内容来看,应该是“我”因为误解而伤害了“他”,所以题目改为“他伤心了”更接近中心。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文章应该紧紧抓住“他”来进行描写,所以第②段开头部分应着重描写“他”邀请“我”这个细节来体现“他”主动和解的勇气。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我来到他家,尴尬地和他打了个招呼。我们一言不发地开始拼模型。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我一惊:怎么回事,不会是模型给摔了吧?我急匆匆地跑出来,看到的是散落一地的零件,他低着头,似乎准备弯腰去捡。
“我”的细节刻画应点到而止,画线部分可以删除或者转变成以描写“他”为主的表达方式。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你当生日礼物的……”他压抑着的声音听起来是那样沉重。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第⑧至第⑩段是事件的高潮部分,触动“我”和表现“他”伤心的转折点都在这里,所以需要对“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做仔细的刻画。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回到以前
作者/何牧宸 指导老师/李晶纯
8
惟楚有才
“我”急性肺炎、来医院打针
妈妈带来两包书,给“我”讲故事
“我”用小巧的耳朵听妈妈讲故事
3岁后,“我”关在房间里独自写作业
学会成长
寻找童心
作者/李诗怡
难道我连玩一下都不可以吗?连休息一下,看看电脑娱乐一下,听听音乐放松一下都不可以吗?可是,父母只给了我一个简单而又坚定的答案——“不行!”自从进入五年级,我就像上紧弦的发条,每分每秒不停地旋转,任何学习外的东西都与我绝缘。当我想用手机上网查
查资料时,他们连忙阻止,还专门给我买了关于这个资料的书,我知道他们是在关心我,怕我查资料时趁机玩手机而影响我的学习,影响了我在班级的排名。可是这要求未免也太苛刻了,没有自己的课余时间,唯一的自由活动就是饭后散步十分钟。而只要休息就是整理自己的书、资料……
如山般的作业
补习班、作业、培优课
提出找回童心
像上紧弦的发条
溜下楼和小孩子们玩
其他孩子尽兴玩耍
压抑童心
爸爸妈妈不以为然
父母阻止一切休闲活动
拽回家批评
失去童心最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