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其预防说课课件和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传染病及其预防说课课件和说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4-18 13:39:00

文档简介

《传染病及其预防》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电教媒体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让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生物课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在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已经结合人体生理的内容,介绍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但尚不系统和全面。尤其是新课标中规定的,传染病和免疫等内容,难以在人体各系统的内容中穿插讲述。在本章中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为学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因此,本课教材有三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传染病。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曾一度被人类遏制住肆虐的脚步。但是,这些年来,不仅肺结核、疟疾和鼠疫等过去几乎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而且还产生了艾滋病、埃博拉病和克雅氏病等一些新的传染病。可见,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还远未达到高奏凯歌的时候,丝毫懈怠不得。二是艾滋病。虽然传入我国不过10多年的时间,但发展极为迅速,形势相当严峻。因此,了解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及其预防的知识,无疑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三是本课教材有助于学生从小关注健康问题,关注科学的发展与进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如何健康地生活,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健康。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提倡的教学理念,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传染病的类型、病因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传染病的资料分析、讨论、实地调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在老师指导、家长帮助下,在市传染病院对传染病的病因、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实地调查,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文观点,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健康,关爱爱滋病病人。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一般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二)说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新课标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采用了“心”动、“行”动、“会”动、“爱”动“四动”教学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更是为了“会学”。因此,在教学中,我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指导学生实地调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开展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全面而正确的学会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这样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四动”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3、归纳总结,巩固训练,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4、链接媒体,扩展引申,课外实践,让学生“爱”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课前播放片头曲和优美的画面,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请学生们欣赏第四小组同学表演的小品:《非典》(有戴口罩、晨检、测体温、消毒、喝中药等场面)然后请回答这是什么时候经常看到的场面,为什么这样?因为众所周知,非典是一种传染病,同学们也都亲身经历过,由观看小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传染病及其预防》(板书)
再组织学生举例,说说哪些疾病是传染的?(看哪个小组举的种类多)并问:你们所举的都是传染病吗?怎样判断某种疾病是否传染?为什么?气氛活跃,使学生有话可说,能说,想说,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
(二)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对于这个环节,我采用“调查——讨论——认知”的教学方法。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改的突破口之一。本节课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的空间不只局限在教室,还拓宽到生活和社会中。课前在王晨宇家长的帮助下,布置三组同学到市传染病院进行实地调查。通过探究,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掌握初步的科学工作技能和思维方法,而且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先请第1组同学汇报关于病原体的调查结果。第1组同学为同学介绍三幅病原体的照片,并说出这些病原体分别能引起什么疾病,这些疾病是怎样传播的?病原体(板书)
为了让大家真切地感受传染病,感受病原体,老师做一个香水实验(当时老师说,它是一瓶病原体,老师喷它之后,同学从闻到它开始举手)使同学们理解: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刚才老师就是。那么,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需要具备哪些环节?(板书)讨论部分使同学们互动交流,主动融入到探究情境,解放学生的大脑、释放学生的四肢五官,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
接着请第2组同学汇报基本环节的调查结果。学生联系教材内容,调查两种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和肝炎,给同学们讲解相关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愉悦地进入自我学习中,从而自觉地探究,提升了认知水平。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给学生播放自制的Flash动画,概括出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板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改的核心目的就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换,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生概括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之后,请第3组同学汇报调查结果。旨在把学生至于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第3组同学针对这三个基本环节,详细讲解了怎样开展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板书)使学生对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和预防措施深入了解。
(三)归纳总结,巩固训练,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新课标中提倡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因此讲授完新课后,请学生上讲台,归纳总结,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多方面)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教学成就。
然后做巩固训练,进一步理解传染病的内涵,进行分组抢答擂台赛。到电脑前操作,电脑能判定正误。答对者,给本组加一朵花,最后的胜利者发奖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并引入竞争机制,获得学习的乐趣的同时,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链接媒体,扩展引申,课外实践,让学生“爱”动
通过一种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来进一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提供给学生一些艾滋病的资料,播放艾滋病的宣传短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会关爱爱滋病病人,知道关爱爱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老师送给每个同学一个红丝带,同学们都高兴地把红丝带配带在胸前,也明确了它的三个含义。接着老师给同学播放一段由众明星演绎的公益短片《爱在阳光下》,进行情感点拨:号召同学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因为所有的爱滋病病人,不需要更关心他们,只需要大家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们。从而使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文观点,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健康,关爱爱滋病病人。放到片尾,全体起立,一起拉手唱响《同行》这首歌,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最后,设计一个开放性的作业“传染病及其预防”设计一份宣传广告(形式不限,或漫画或板报或倡议书等)。让学生带着热情,带着思考走出教室。
(五)说电教媒体
本课说课稿应用了PowerPoint电子讲稿。本课教学课件制作,应用了Authwore程序,运用的电教媒体目的明确、画面清晰、结构合理,效果好,上学期这个课件被推荐到省里参评。本课教学中传染病基本环节、对学生评价中擂台赛的制作,应用了Flash程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整个教学中,注重融入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伙伴,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听与接受,而是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上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课件21张PPT。《传染病及其预防》说课稿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八年级(下)《传染病及其预防》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电教媒体(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二、教 学 目 标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
让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生物课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在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已经结合人体生理的内容,介绍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但尚不系统和全面。尤其是新课标中规定的,传染病和免疫等内容,难以在人体各系统的内容中穿插讲述。在本章中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为学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因此,本课教材有三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传染病。
二是艾滋病。
三是本课教材有助于学生从小关注健康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传染病的类型、病因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传染病的资料分析、讨论、调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讨论、调查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学生在老师指导、家长帮助下,在市传染病院对传染病的病因、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实地调查,切实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文观点,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健康,关爱爱滋病病人。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
环节和一般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二)说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新课标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采用了“心”动、“行”动、“会”动、“爱”动、“四动”教学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三)说学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更是为了“会学”。因此,在教学中,我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指导学生实地调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开展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全面而正确的学会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这样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四动”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3、归纳总结,巩固训练,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4、链接媒体,扩展引申,课外实践,让学生“爱”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课前播放片头曲和优美的画面,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请学生们欣赏第四小组同学表演的小品:《非典》(有戴口罩、晨检、测体温、消毒、喝中药等场面)然后请回答这是什么时候经常看到的场面,为什么这样?因为众所周知,非典是一种传染病,同学们也都亲身经历过,由观看小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传染病及其预防》(板书)
再组织学生举例,说说哪些疾病是传染的?(看哪个小组举的种类多)并问:你们所举的都是传染病吗?怎样判断某种疾病是否传染?为什么?气氛活跃,使学生有话可说,能说,想说,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对于这个环节,我采用“调查——讨论——认知”的教学方法。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改的突破口之一。本节课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的空间不只局限在教室,还拓宽到生活和社会中。课前在王晨宇家长的帮助下,布置三组同学到市传染病院进行实地调查。通过探究,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掌握初步的科学工作技能和思维方法,而且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先请第1组同学汇报关于病原体的调查结果。第1组同学为同学介绍三幅病原体的照片,并说出这些病原体分别能引起什么疾病,这些疾病是怎样传播的?病原体(板书)
为了让大家真切地感受传染病,感受病原体,老师做一个香水实验(当时老师说,它是一瓶病原体,老师喷它之后,同学从闻到它开始举手)使同学们理解: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刚才老师就是。那么,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需要具备哪些环节?(板书)讨论部分使同学们互动交流,主动融入到探究情境,解放学生的大脑、释放学生的四肢五官,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
接着请第2组同学汇报基本环节的调查结果。学生联系教材内容,调查两种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和肝炎,给同学们讲解相关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愉悦地进入自我学习中,从而自觉地探究,提升了认知水平。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给学生播放自制的Flash动画,概括出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板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改的核心目的就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换,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生概括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之后,请第3组同学汇报调查结果。旨在把学生至于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第3组同学针对这三个基本环节,详细讲解了怎样开展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板书)使学生对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和预防措施深入了解。教是为了不教传染病及其预防病原体预防措施基本环节板书设计引起传染病的
细菌、病毒和
寄生虫等生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保 护控制切断 新课标中提倡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因此讲授完新课后,请学生上讲台,归纳总结,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多方面)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教学成就。
然后做巩固训练,进一步理解传染病的内涵,进行分组抢答擂台赛。到电脑前操作,电脑能判定正误。答对者,给本组加一朵花,最后的胜利者发奖杯。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并引入竞争机制,获得学习的乐趣的同时,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3、归纳总结,巩固训练,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4、链接媒体,扩展引申,课外实践,让学生“爱”动
通过一种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来进一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提供给学生一些艾滋病的资料,播放艾滋病的宣传短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会关爱爱滋病病人,知道关爱爱滋病病人的国际性标志。老师送给每个同学一个红丝带,同学们都高兴地把红丝带配带在胸前,也明确了它的三个含义。接着老师给同学播放一段由众明星演绎的公益短片《爱在阳光下》,进行情感点拨:号召同学们要有一颗包容的
因为所有的爱滋病病人,不需要更关心他们,只需要大家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们。从而使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文观点,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健康,关爱爱滋病病人。放到片尾,全体起立,一起拉手唱响《同行》这首歌,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爱在阳光下告别冰冷,收回失望
我们同行不分离;
露出你笑容,接受我存在
我们同行不分离;
伸出你的手,握着我的手
我们同行不分离;
伸出你的手,握着我的手
我们同行不分离……同行(全体起立,一起牵手唱响《同行》这首歌,
课堂气氛再次掀起高潮。)及其预防
传染病 开放性作业:
为“传染病及其预防”设计一份宣传广告(形式不限,或漫画或板报或倡议书等)。让学生带着热情,带着思考走出教室。(五)说电教媒体 本课说课稿应用了PowerPoint电子讲稿。
本课教学课件制作,应用了Authorware程序,运用的电教媒体目的明确、画面清晰、结构合理,效果好,上学期,这个课件被市信息中心,推荐到省里参评。
本课教学过程中,基本环节、擂台赛的制作,应用了Flash程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整个教学中,注重融入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伙伴,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听与接受,而是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上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