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秘密和原理,认识杠杆的三种类型。
3.通过实物、图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教学重点】
利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
会寻找支点、距离,分析杠杆的类型和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木棒、砖头。
学生材料:平衡尺、钩码、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力量比赛,导入课题
1.谈话:你们班谁的力量比较大?来一次力量比赛好不好?
2.活动:角力比赛(一根铁棒,架在一根砖头上,一边长,一边短,2名学生演示,力气大的同学按短的一边。结果:力气小的同学获胜)
3.提问:他力气小,怎么会赢呢?(发现两边的距离不一样)
4.谈话:力小的同学轻松胜了力大的同学,说明利用这个装置有什么好处?假如面对你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有没有办法将其移开。板书课题:怎样移动重物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特点
1.谈话:你打算怎样移动这块大石头,除了这根棒还需要什么?(支点)怎样撬?(说一说移动石头的方法)
2.结合PPT,说明支点、杠杆概念、结构、用力点、阻力点
3.过渡:用这个方法是否能将石头移开呢?我们通过平衡杆来研究杠杆中的秘密。
三、平衡尺实验,探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平衡杆,问:是杠杆吗?支点在哪?介绍挂钩处,说一说离支点几格(描述距离)。
2.阅读试验要求(PPT)
具体要求:在平衡尺的左边离支点2格处(10号位)挂两个钩码,(注意左边的钩量的数量和位置不能再改变)试着在平衡尺右边挂钩码。目标是:“使平衡尺保持平衡”,并把每一种方法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讲解记录单),完成后思考从中你能发现杠杆的哪些特点。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从你的实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具体分析过程中,着重抓住关键之处设问。如在杠杆左边2格处挂了2个钩码,右边挂了4个,为什么杠杆还能保持平衡?从而引发学生对距离的思考和认识。进而分析三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
5.讲述: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省力杠杆、平衡杠杆、费力杠杆。那它们分别要满足什么条件?(学生叙述)
四、认识并分析杠杆在生活中运用
1.PPT;给撬动石块的杠杆增加支点。使其分别成为省力杠杆、平衡杠杆、费力杠杆。
2.找一找镊子、秤上的支点。
3.直接出示实物:老虎钳、火钳,判断杠杆的类型(省力、平衡、费力)
4PPT:找钓鱼竿的支点,判断杠杆的类型
五、课后延伸
阿基米德定律(把教参P17的参考资料复印给学生)
【板书设计】
2.怎样移动重物
杠杆 省力
费力
支点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