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null
岑 参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我们要学习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这样一首充满英雄主义情怀的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它浪漫而神奇,气势磅礴,却又表现了离愁和相思,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导入新课
1、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2、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4、理解作品的内容与思想,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学习目标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读之令人兴奋。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琵琶行》等)。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文体知识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
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即其前任,岑参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背景链接
岑参(cén shēn) 狐裘(qiú)
锦衾薄(qīn bó) 冷难着(zhuó)
瀚海(hàn) 阑干(lán) 饮归客(yìn) 辕门(yuán) 风掣红旗(chè) 羌笛(qiāng)
字音字形
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读准节奏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
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皮衣
帐幕,帐篷
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显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着。
疏通文意
折断,刮倒
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穿
拉开
铁制的铠甲
译文:
瀚海 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
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
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泛指西域的琴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疏通文意
领兵将帅的营门
指主将
飘动
拉,扯
宴请
沙漠
纵横交错的样子
暗淡
离开
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译文:
从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歌”表明体裁为“歌行体”。“送武判官归京”即“送姓武的判官回都城长安”。
题目点明本诗的内容是雪中送别,既是咏雪诗,又是送别诗。
整体把握
那么,哪些诗句是咏雪的,哪些诗句又是写送别的?
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
整体把握
前十句咏雪部分可分为哪三层?试加以概括。
第一层(①-④):写西北边境奇丽壮美的雪景。
第二层(⑤-⑧):从外到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三层(⑨ ⑩):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做铺垫。
整体把握
送别部分可分为哪两层?试加以概括。
第一层(?-?):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二层(?-?):写送别时依依不舍和送别后无限惆怅的心情。
整体把握
齐读第一部分:说说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漫天大雪中边塞的壮丽雪景。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咏雪
边塞的“雪”具有怎样的特点?
早、美、特别寒冷(奇寒)。
合作探究
哪些诗句表现了边塞的“雪”的早、美、寒?
①胡天八月即飞雪。
——雪下得早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美丽动人
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雪天奇寒
合作探究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景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合作探究
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精妙的用词:“忽”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2)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
(3)美妙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
(4)昂扬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
合作探究
“散入珠帘湿罗幕”的“散”、“湿”有何表达作用?
这句从帐外写到帐内。“散”字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
“湿”字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
合作探究
“狐裘不暖锦衾薄”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气候?有什么作用?
“狐裘”、“锦衾”本是高级御寒品,却不暖、嫌薄,帐中尚且如此,帐外更不必说,这两句写出了一种奇寒的气候。
诗人写奇寒,既表现了大雪的威力,突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合作探究
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阑干”描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合作探究
送别友人,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离情别绪?
依依不舍。为朋友路途遥远,前路难行而担忧。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送别
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道路艰险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合作探究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有什么作用?
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合作探究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为何没有写音乐,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
(1)连举三种乐器,表明乐器之多,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间的深厚友情;
(2)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
合作探究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合作探究
“风掣红旗冻不翻”中“掣”字有作用?
“掣”字用得十分精准,真实地描绘出红旗被冻住了,连北风也吹不动的情状,从侧面表现出天气的寒冷。
合作探究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担忧。
合作探究
这首诗最后两句描绘的画面历来被人称道,说一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这两句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合作探究
你知道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合作探究
说说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雪景图。
以“雪”为线索。
描绘了边塞飞雪图、军营酷寒图、军中饯别图、雪地送别图
合作探究
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咏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派大雪纷飞、雄奇壮丽的边塞景观,抒发了雪中送友的深挚感情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也写出了在艰苦环境中乐观豪迈的情怀。
(1)结构清晰,章法严谨。
在结构上,全是开得好,收得好。起始四句诗写风雪是外景,接着四句诗描写军营中的内景,进而又有内转向外,用两句诗写军营外的冰雪世界。前十句诗重点在咏雪。然后又由外转向内,写饯别宴席,再由内转向外,写送别时的情景,画面一个接着一个推出,如此大开大阖,奔腾跳跃,形成了本诗波澜起伏的意境。
写作特色
(2)内涵丰富,意境鲜明。
诗人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瀚海”两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两句)。诗歌再现了边塞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了边地的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歌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特色
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写起,以雪景结束,由雪景引发咏雪与送别。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瀚海雪景图,它既是饯别送行的背景,又是作者抒发感情的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把对北国风景的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朋友离别的惆怅,对自己故乡的思念——全部融进这壮丽的北国雪景中了。
课堂小结
在大唐盛世,像岑参这样胸怀壮志的文人还有许多,他们投笔从戎,驰骋疆场,报效国家,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请你再举出一个边塞诗人及其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适《燕歌行》
拓展延伸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板书设计
雪景
送别
户外—雪景奇丽
室内—奇寒无比
户外—冰雪、愁云
临别饯行
送别情景
豪迈气概
依依惜别
1、按要求填空。
(1)这首诗_____与_____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_____之情。
(2)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课堂检测
咏雪
送别
惜别
2、下面诗句赏析的误的一项是( )?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B
课堂检测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
什么会让人感到这歌比喻新颖贴切?
比喻的本体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