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null
辛弃疾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两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弱的朝代,南宋时,面对金国、西夏的侵扰,统治者苟且偷安,无意收复中原。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的爱国志士,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今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重温词人的爱国情怀。
导入新课
1、能准确朗读、背诵全词。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学习目标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既有经邦济世之才,又有廓清天下之职,他的个人经历,颇富传奇色彩。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作者简介
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背景链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读音停顿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
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
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然而,却沦陷金人之手。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就像长江的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疏通文意
兴盛与衰亡
连绵不尽的样子
占据
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中原地区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有怀,有感而发。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明了。
题目解说
请分别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上片:作者对景抒怀,凭吊千古兴亡,更加引起对沦陷国土的怀念。
下片: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和肯定,表现出辛弃疾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整体把握
词的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神州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神州指:中原。
言外之意:神州已非我所有。
结构作用:引出下文。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是自问自答?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
开篇这突如其来的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合作探究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感慨历史的兴衰: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合作探究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
“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合作探究
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合作探究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中的形象。
怎样理解“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两句?
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合作探究
“年少万兜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兜鍪”代指士兵。“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戴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帅着这些士兵,更显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合作探究
“生子当如孙仲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合作探究
辛弃疾的词作通常一首之中有许多典故,因此他有个“吊书袋子”的称号,本词运用了哪些典故呢?
(1)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合作探究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3)生子当如孙仲谋。
词人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合作探究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
开头两句“何处望神州”,以问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
“千古兴亡多少事”,概括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
“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
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作者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1)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风光无际,近观只写滚滚流水;抒情则只集中于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也仅仅赞扬在景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伟。能在词中包含如此重大的题材,气势又如此壮阔,古今实不多见。
写作特色
(2)全词的层次极其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3)将古人语言入词,上片活用杜甫名句叹兴亡之事,曹操的话则被巧妙地融入下片,很自然地形成一问一答,活用前人诗句和典故,毫无斧凿痕迹。熔经铸史,借古讽今,是稼轩词的一大特点,而在这首词中,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写作特色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是一首这样的词,同学们课后找来读一读,加深对这类词的印象。
课堂小结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板书设计
1、按照要求填空。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暗示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直接刻画少年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C
课堂检测
3、辛弃疾不惜以夸张的笔墨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有什么用意?
作者极力赞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正是为了反衬当朝统治者怯懦苟安、昏庸无能。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