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统编版】五下 第七单元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同步作文课件+优秀例文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统编版】五下 第七单元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同步作文课件+优秀例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3 12:31:39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美 文展示参观秦兵马俑四川省成都市石笋街小学五(5)班 刘益菲 一提起千年古城西安,大家就会想到美丽的骊山、 杨贵妃沐浴过的华清池、玄奘主持修建的大雁塔……而我却更喜欢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 去年暑假,我随爸爸、妈妈游历西安,并参观了我向往已久的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俑是什么呢?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类别之一,是用陶土做成的兵、马形状的殉葬品。 一进展厅,我一下子就被一号坑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一排一排整整齐齐的兵马俑,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我脑海里立马闪现出了电视剧里两军对阵、厮杀、混战的场面……我估算了一下,这里有超过6000个兵马俑。走近细看,这些兵马俑和真人一样高大,模样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 二号坑虽然不如一号坑大、兵俑数量多,但布局像八卦阵一样复杂,兵种也更加齐全。这里有陶俑、陶马 1300 多件、战车80余辆及大量金属兵器。其中的一辆铜车马,像是当年三军统帅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时使用的,被称为“青铜之冠”。铜车马通体施以彩绘,有云纹、几何纹等图案,红、绿、蓝、紫等色彩丰富艳丽,其制作工艺令人惊叹不已。 三号坑呈“凹”形,面积不大,像是供统帅和军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部,让人伫立良久,浮想联翩。 据解说员介绍,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啊! 看完兵马俑,我对古老的中华文明肃然起敬,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想,这些记忆和感动将永远留在我心间,激励我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开头运用对比的手法,引入介绍对象——秦始皇兵马俑。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简单介绍了什么是兵马俑。 介绍一号坑的场景,联想与现实相互交织,展现了兵马俑的雄伟、壮观。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抓住二号坑的特点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辆铜车马。 概述了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表达了赞叹之情。
开头对比引入话题概括介绍兵马俑是什么分述不同展厅的兵马俑的特点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情感
小作者按照参观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三个兵马俑展厅,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将亲身体验和搜集的资料融合在一起,介绍了秦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抒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美丽的都江堰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说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都江堰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短兵相接,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恰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公元前256年,李冰及其子二郎率众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了人民。该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在灌溉田畴,造福着一代又一代四川人民。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穿过伏龙观,放眼望去,山上树木郁郁苍苍,几处亭台楼阁掩映在山林中。碧绿的岷江水像一块翡翠,微风吹过,江面上泛起鱼鳞似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江面上波光粼粼,又像撒下了一层碎金。 来到分水亭,只见远处重峦叠嶂,正前方是岷江出山口。可想而知,岷江水是经过了多少曲折才流出山口的。在分水亭左边也有一条江,干涸的河床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突然,左边的江打开了一个闸门,岷江水蜂拥而至,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霎时,鹅卵石就被江水吞没了。 踏上长两百多米的安澜索桥,往下看,岷江水翻滚着,奔腾着,如同川剧里的变脸,又似被谁染上了色,从碧绿色变成了土黄色。 走到岷江右岸,登上了秦堰楼,俯瞰都江堰。岷江水在都江堰内的流程是个横卧的英文字母“Y”。中间那块将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的叫“鱼嘴分水堤”,从宝瓶口流出的这边是内江,另一条是外江。你还别说,鱼嘴分水堤既像一条大鱼在向远处眺望,又像一艘巨轮在岷江上乘风破浪。再向对岸望去,对岸山峰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啊,都江堰,你真是太美了! 引用名言,简介都江堰水利工程。 介绍都江堰的修建历史及价值。 介绍岷江水的特点。 介绍分水亭的景色及岷江水浩荡的气势。 介绍安澜桥。 详细介绍了鱼嘴分水堤。 诗句结尾,感情真挚。
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历史背景宝瓶口分水亭安澜桥鱼嘴分水堤结尾抒发情感
这篇文章给人印象深刻,描写景物细腻、生动。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讲述顺序清楚,有条理。表述生动,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都江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巧用诗句,抒发感慨与赞美之情。




南靖土楼南靖土楼,又称为福建土楼,遍布福建省漳州市的南靖、龙岩、永定、诏安一带,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南靖土楼还有一个别称——客家土楼。此称号来源于居住在土楼的客家人。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从中原来到这个气候、土壤都很利于生存的地方,成了这里的客人。渐渐地,这群自称客人的人,变成了今天的客家人。 土楼的外墙是由黄土沙、小石头混合建成的,历经了时间的洗礼,它的外墙依然如石头一般坚硬。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客家人用自己的智慧建造出宏伟而坚固的“堡垒”来抵御匪徒的侵犯。走进土楼内部,可以发现里面都是由大大小小的木桩构成的楼层,古老的木房历经了岁月的打磨,流露出别样的古韵。 一般的土楼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层是厨房,第二层是仓库,第三层则是卧室。只有在土楼的最上层才能开窗,为的是防盗贼、火攻和水淹。客家人想尽一切办法,让亲族在里面安居乐业。 南靖土楼的主要景点之一——田螺坑土楼群,又称“四菜一汤”。“四菜”是四座圆形的土楼,“一汤”是中间的方土楼。土楼主要是由土、石粉、木头和瓦建成,墙体有1.2米厚,这可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同学的身高啊!土楼一共有五层,一、二层是没有窗户的,三至五层才有窗户。根据南方潮湿的气候特点,客家人将窗户设计成了外小里大的喇叭形。每个土楼里还建造了防备失火的水井。从山顶向下看“四菜一汤”,就像一朵绽开的梅花,很是壮观! 南靖土楼中有一座堪比“比萨斜塔”的楼,它就是号称“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裕昌楼楼内一、二层的柱子不歪,三到五层的柱子是东倒西歪的。三层的柱子都向右斜,四层的都向左斜,五层的柱子更稀奇:有的向左,有的向右。裕昌楼历经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稳稳地屹立在青山绿水之间。 南靖土楼不仅在中国民居中是非常奇异的,在世界民居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是最神奇而又美丽的古代建筑。 介绍南靖土楼的特点和位置。 介绍“客家土楼”的名称来源。 介绍土楼的建筑及结构特点。 介绍田螺坑土楼群。 介绍裕昌楼。 总写土楼的文化地位。
总写地理位置和特点介绍其名称来源介绍构造特点介绍田螺坑土楼群介绍裕昌楼总写文化地位
 本文在开篇分别介绍了南靖土楼的位置、总的特点和名称来源,然后按照顺序重点介绍了田螺坑土楼群、裕昌楼这两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通过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突出了这两处建筑物的奇异特点。文章结尾点出了南靖土楼在中国和世界民居中的地位,表现了其神奇、美丽的特点。全文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是一篇很优秀的说明文。




沈阳故宫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也是东北的第一大城市。沈阳老城内的大街成“井”字形,沈阳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沈阳故宫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宫内古建筑保存完好,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虽然它的规模比北京故宫小得多,但它在建筑上独具特色,现在是沈阳最重要的游览点。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的格局面貌。 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可以分为三路。东路的主体建筑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内宫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等。东路的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的地方,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都在大政殿举行。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廷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从建筑上看,大政殿的造型很像一个亭子,不过它的规模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十王亭的建筑格局源于少数民族的帐殿制。这十座亭子,就是十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 中路的崇政殿是皇太极日常临朝的地方。它的北面有一个凤凰楼,共有三层,它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西路增建的建筑,主要是乾隆时期建造的。乾隆时皇宫已在北京,但他有时也“东巡”回沈阳看看。 除此之外,沈阳故宫内部还陈列了为皇帝制作的精美的工艺品。看,这个葫芦状的、镶嵌着青玉的水晶雕刻器皿,上面还缀有高度仿真的玉叶子。要知道,这些工艺品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这座关外的紫禁城,保存完好,有着独具特色的宫殿建筑和珍贵的历史文物,难怪享誉华夏,蜚声世界。 介绍沈阳故宫的位置及规模。 介绍沈阳故宫的修建历史。 介绍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 介绍东路的大政殿及十王亭。 简要介绍中路和西路的建筑。 简介精美的工艺品。 总写其历史文化价值。
介绍沈阳故宫的位置及规模介绍沈阳故宫的修建历史总体介绍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分述各个建筑布局简介精美的工艺品总写其历史文化价值
这篇说明文整体结构较好,行文脉络清晰,既介绍了沈阳故宫的概况及历史,也介绍了各个建筑布局的特点,材料准确可靠,可以使读者加深对沈阳故宫的了解。




中国人的骄傲——长城小时候,就常听妈妈讲起《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我也因此知道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有一个世界奇迹——万里长城! 今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一览北京八达岭长城的雄姿。天还蒙蒙亮时,我们就站在了长城脚下。仰头望去,长城像一条青色长龙,隐隐约约地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登上长城,极目远眺,长城蜿蜒在山脊之上,又似一条探首天际的巨龙。它仿佛有生命,正在奔腾似的,雄伟而又潇洒,庄严而又矫健。远望长城内外,林木耸翠,青烟笼罩。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6300千米,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上的外延部分是两百多米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瞭望口和射口,在古代供瞭望和射击使用。城墙的顶上是方形的城台,那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在古代,长城帮助统治者们一次又一次地抵御了外敌的攻击。秦朝时就开始修筑长城了。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固,以抵御外族的入侵。据记载,秦始皇耗费了近百万的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在当时,他们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那时没有任何先进的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且很大一部分城墙都在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之间,修筑起来极其困难。没有劳动人民的艰苦努力和智慧,怎么可能完成如此宏伟壮观的工程呢?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长城“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国度”。是啊,亲临长城,我感受到了它的伟大,更感受到了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以传说故事引出介绍的对象——长城。 写长城的雄姿,宛如盘踞的巨龙。 介绍长城的整体结构。 采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肉之躯修筑而成的。 引用名人语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叹。
以传说导入介绍长城的外观介绍长城的整体结构介绍古代以人力修筑长城的艰难总结全文,抒发情感
这篇作文,从远近景的描写、长城结构、人力修筑艰难几个方面来介绍长城,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写景时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思绪穿越古今,内容丰富,繁而不乱,结尾抒发真实情感。
























































(共50张PPT)
第1课时
1
你游览过辉煌的北京故宫吗?你知道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吗?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兴趣吗?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
这次习作,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一写。
文题点睛
1.查阅资料:
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本现状。
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
2.整理资料:
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如描绘外观和结构的,记录历史变化的,讲述相关故事的。
筛选资料,剔除无关信息,如果资料不够完善,可以继续查找、补充。
3.撰写:
将整理后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要注明资料来源。
可以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
写完后,和同学交流,互相评一评,看看你的介绍是否清楚,再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1.习作内容
向大家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查阅资料和整理资料,并将整理后的材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2.习作素养
收集资料要有明确的目的,既要洞察过去的历史,也要了解基本现状;在整理资料时注意分门别类;自己创作时呈现资料方式要灵活,不拘一格,对资料要有取舍并注明来源。
3.易错点
由于收集资料目的不明确(自己感兴趣的点多),导致资料繁杂,材料取舍不当,介绍时不能突出某一方面;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写,变成纯粹的资料堆砌;对自己的活动和感受强调过多,导致对对象的介绍弱化了,成了叙事作文。
2
习作思路
本次习作在立意上要围绕“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来展现华夏文明的伟大,表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表达自豪之情。
选自己去过的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来写;
选一处自己最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来写;
选与社会热点话题十分契合的一处来写;
选比较神秘的,可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一处来写。
介绍对象 草拟文题
景观特色
历史价值
3
谋篇布局
整理好相关资料后,应该怎么来安排这些资料写成文章呢?这是一篇以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目的的习作,那么文章题材十分广泛,查找的资料繁多,可以根据不同文章题材来具体考虑文章布局。例如,如果是导游词的
形式,可以抓住重点景观来讲解;如果是调查报告的形式,就要做到按照“提出问题—调查方法—收集和整理资料—结论”的基本格式来介绍;如果是以游记的形式来介绍,要抓住最感兴趣或者印象最深的地方来重点介绍。在写作时更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呈现自己的想法。
可以先写景观特点,然后追溯其建筑历史和文化价值,这样更有利于文章中心思想水到渠成地表达出来。在写作顺序上,可以运用倒叙或者插叙的叙述方法,比如介绍大运河,就可以用倒叙,从它的现状追溯到建筑时的隋唐,把古时的功能和现在的功能结合起来写。
板书:点明介绍对象。
示例:在我国首都北京,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城中之城,那就是故宫博物院。
板书:介绍整体建筑特点以及建筑风格。
示例:故宫主体建筑分为前三殿和后三宫,占地面积广阔,气势宏伟。
板书:介绍故宫的历史。
示例: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板书:对比故宫的历史和现状。
示例:故宫在古代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象征,现在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板书:表达感想,收束全文。
示例: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全世界的瑰宝。
4
锦囊妙招
介绍我国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会理所当然地想到用写景记事的方式来表达,如果这类文体你十分擅长,当然可以这样写。此外,
巧用体裁重取舍。
我们也可以根据收集的资料让自己化身小导游,把文章创作成导游词,让读者变成倾听的游客。
除了以上形式,我们还可以用调查报告或者解说词的形式来介绍。在确定好写作中心后,要根据表达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因为每一处文化遗产都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在介绍时不可能面面俱到。
第20课《金字塔》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金字塔夕照》一篇因为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是金字塔的景观美,所以采用的是写景记叙文的形式,为我们描绘了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神奇豪迈;《不可思
议的金字塔》一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客观地向读者介绍金字塔的建筑特点,所以采用的是说明文的形式,简洁客观。
查找图书:①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者书店按类别找书。如,查找文化遗产相关的传说故事,就可以到古代传说类或者历史故事类
搜集资料有途径。
的书柜上去找。②书名、目录等能帮助我们判断书中是否有需要的内容。
网络搜索:①在网上查找资料,检索关键词十分重要。如收集与长城有关的历史故事,可以检索关键词“与长城有关的历史故事”。②检索出来的词条很多,可以根据题目、引用的片段判断哪些是需要的材料。
请教别人:想想身边谁可能会有自己需要的材料,例如老师、去实地旅游过的朋友、博物馆工作人员等。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了解“李”姓的来源和“李”姓历史名人。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李”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
——选自《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为了查找与“李”姓相关的资料,查阅的是与中华姓氏有关的权威书籍和报刊,更具真实性,这样写出来的内容才会更客观。而且上网了解了“李”姓人口和分布的情况后,搜集的资料也会更全面。
根据资料类别进行整理。例如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后,会有长城
整理资料会分类。
景观、建筑历史、相关故事等内容,我们可以进行归类整理,这样有利于在写作时合理取舍和运用。
为了带领我们了解汉字的有关知识,《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分别从“汉字真有趣”“我爱你,汉字”这两个类别来整理资料,在“汉字真有趣”这个类别中,又分别从“字谜”“有趣的谐音”“有趣的形声字”等方面来整理,介绍的时候有条不紊。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们不但有着美丽或者独特的景观,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
围绕主题善筛选。
所以在选取材料时,我们除了要对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选择外,还需要保留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这样才能体现中心。例如在介绍长城时,在长城景观、传说故事、建筑目的、建筑时间和有关的文学作
品等资料中,为了体现中心,我们可以保留景观、建筑时间和目的以及相关文学作品,传说故事则可以删除。
课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作者在介绍金字塔时,选取了两个方面的材料: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这两个方面的材料集中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5
描写风景的词语
语言积累
粉妆玉砌 繁花似锦 万仞高山 峰回路转
山如斧劈 奇峰怪石 孤峰突起 拔地而起
连绵起伏 高不可攀 巍然屹立 山势险峻
美不胜收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雕梁画柱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
金碧辉煌 不同凡响 举世闻名 红墙黄瓦
亭台楼阁 重楼飞阁 雕栏玉砌 巧夺天工
庄严肃穆 简洁古朴 布局紧凑 浑然一体
巍峨壮观 规模宏大 风格各异 直入云霄
描写人文景观的句子
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
有关名胜古迹的名言
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叹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山东孔府门联
在拉萨,有一个传说流传最为广泛,那就是从东墙上扔下一只羊,当它掉到墙底的时候,就会被劈成两半;而从另一边的西墙上扔下一颗鸡蛋,却可以做到完好无损。
精彩开篇(传说故事开篇)
这是介绍布达拉宫的开篇。用一个传说来开篇,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同时,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文字与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风格以及布达拉宫在当地藏民心目中的地位是不谋而合的。
大运河既已完成,就不是哪个人的了,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多少年后一声锤响,京杭大运河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对当初肩挑背驮地创造这个穿越千年岁月的伟大工程,来为后人传递华夏文明的无数劳动者的肯定和赞颂。
精彩结尾(点明中心结尾)
这段话是介绍京杭大运河文章的结尾,赞扬了建造大运河这一伟大奇迹的华夏民族,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共76张PPT)
第2课时
丽江古城导游词
作者/胡毓卿 指导教师/许珺
6
例文引路
第①段以导游词开篇,与游客互动。
请大家随我来,我们边走边聊。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明清以来一直是滇西北的商贸中心,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她位于大理北部,与虎跳峡咫尺为邻,与玉龙雪山遥相呼应。
第②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古城名称来源于一个传说,说是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如果要建造城墙,那么就像把“木”围起来了,变成了个“困”字。所以大家看,古城是没有城墙的,她以四周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第③段用一个传说解释古城景观特点之一——没有城墙。
第④段介绍古城溪流多而清澈的特点,展现了高原水乡“户户泉水”的风采。
方街是个除了鸡辔头什么都有卖的热闹集市,没几天街道就会有许多垃圾,于是人们根据地势,利用西河的水冲洗街道,污水流到东河灌溉农田。这种一举两得的做法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第⑤段向大家介绍古城重点景区四方街名字的由来,解释四方街特殊地势的缘由。体现人民的智慧。
现在我们来到了古城的“大观园”——木府。它是辉煌的建筑艺术瑰宝。请看我的手指向的这块木牌坊。对,“天雨流芳”。它用中原文化解读就是“皇恩浩荡,就像春雨滋润神州大地”的意思。猜猜用纳西话如何解释呢?其实在纳西语里这四个字就是“去读书吧”的意思。这座院落的建筑外观是不是有种古朴庄重的感觉?木府
原是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在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现在随我进府内看看,这里沟壑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是融合了纳西文化元素的。
第⑥段抓住古城建筑的代表——木府来展现古城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底蕴。
游客朋友们,古城的魅力不仅在于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更在于她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人文风情。我们今天沿水溯源,仿佛穿越千年。即将分别,祝愿大家旅途愉快。
第⑦段照应开头,以导游词的形式结尾。
这篇习作以导游词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丽江古城。介绍形式活泼,语言表达亲切自然,景物介绍有的放矢。既有对丽江古城的历史、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的介绍,又有传说故事,引人入胜。
①开篇:亲切大方
导游在陪同游客参观前需要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说明这次参观游览的地点,这里小作者一句话“欢迎大家来到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丽江古城”就为大家讲清楚了。同
时会有一番问候语、自我介绍的互动语言,“我是今天的导游小胡,很高兴接下来的行程我们一路相伴”,本文开篇亲切自然、大方得体。
②总述:简洁明了
第②段“请大家随着我来,我们边走边聊”的互动性语言是导游词的表达特点之一。紧接着小作者抓住丽江的特点,总体介绍了丽江古城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商贸地位,吸引“游客”的旅游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分述:重点突出
古城历经七百多年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根据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后,小作者从古城没有城墙、古城是“户户泉水”这两个城市特点和四方街、木府这两个特色
建筑四个方面来介绍古城。从整体到局部,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传说典故的渲染,有条不紊地把古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都展示了出来,引人入胜。
④结尾:意犹未尽
“游览”结束了,小作者对“游览”景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做了总结,一句“沿水溯源,仿佛穿越千年”,将古城的魅力概括得恰到好处。接着,作者向“游客”
表达了祝福之情,让“游客”感觉真是不虚此行。古城不仅让人感觉风景美,更展现了古城人的美。
关于莫高窟壁画的调查报告
作者/周子婷 指导教师/许珺
一、提出问题①
我是一个小小画迷,对敦煌壁画神往已久,这次暑假我对敦煌壁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和研究。
①交代了调查研究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②
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了解莫高窟的建造历史和壁画的艺术特点。
2.上网浏览,欣赏莫高窟壁画拓本,了解其现状。
3.走访到过敦煌莫高窟的亲戚、朋友,倾听他们的讲述。
②写清楚了研究的具体方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③
③对收集的资料分类整理。
信息来源 调查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壁画的历史、内容和艺术风格 莫高窟壁画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至元末停止开窟,逐渐冷落。壁画属于绘画艺术的一种,与世俗绘画不同。
网络 现状 被毁坏,变色,颜色淡去,被国家文物工作者保护。
信息来源 调查方面 具体内容
叔叔的讲述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敦煌位于高原地区,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商贾人流密集,是西域与中土商品的主要集散地。这里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
四、研究结论④
1.公元366年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开凿石窟许愿,请民间艺人绘上壁画。从十六国到元朝,莫高窟的开凿一直延续了10个朝代。敦煌壁画数量多、内容丰富,我认为这与它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点是分不开的。
④针对研究的目的,分条列述得出的结论,简洁、清晰、明了。
2.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是寄托了人们美好愿望的宗教艺术。我还发现社会生活会影响艺术,壁画选材和艺术风格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发生了变化。早期带有明显的域外或新疆风格,盛唐时期绘画题材的多样性和技艺达到了巅峰,元宋以后走向衰落。
3.敦煌当地降水少,空气的相对湿度小,加之在崖壁上开凿的方式,洞窟可以保持很好的恒湿,莫高窟才因此保存了1600多年。
4.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莫高窟壁画也被他们破坏、盗窃;由于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壁画中的颜料也发生了变色和淡化的现象。国家已经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比如,游客在参观游览洞窟时不允许拍照等。
(参考资料来源:《甘肃省志·自然地理志》、“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等)
这是一篇调查报告,小作者针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做了一番调查研究。报告分为“提出问题”“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研究结论”这四个部分。调查方法切实可行,整理资料部分以图表的形式展现更显简洁,结论围绕调查目的分类展开,客观真实。
恢宏壮观的秦兵马俑
作者/曹依晗 指导教师/许珺
暑假,爸爸答应带我去西安参观秦兵马俑,为了游览时心中有数,我提前对它进行了一番了解。
资料①为我们简单介绍了秦兵马俑建造的时间、地点。
看到资料②,不禁为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制陶技艺惊叹。
资料③让我们对秦兵马俑的建筑布局一目了然了。
一番了解后我不禁感慨万千,原来秦兵马俑是那么神奇壮观,古代的工匠技艺是那么精湛,古代的中国是那么强大!我为伟大的祖国而骄傲!
文末不禁让读者也跟着感叹:中国,古老的国度,创造了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这是小作者根据《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课文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为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相关知识和秦朝的一些历史资料,介绍的时候,既有资料的整理和利用,又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整体表达简洁,让读者能轻松明了地从文中获取关于秦兵马俑的一些知识,并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中国人的骄傲——长城
作者/郭楚扬 指导教师/许珺
第①段以传说故事引出介绍的对象——长城。
第②段写长城雄姿,宛如巨龙盘踞。
第③段介绍长城的整体结构。
第④段中的这一组数据告诉我们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铸成的。
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且工程就修筑在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之间。没有人民的艰苦劳动和智慧,怎么可能完成如此宏伟壮观的工程呢?
第⑤段发出感叹:是啊,只有伟大的民族才能创造出如此伟大的奇迹。
文章以游记的方式,从远景近景、长城结构、建筑沿革几个方面来介绍长城,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写景动静结合,其中穿插想象与联想,思绪穿越古今,内容丰富却通过游历的方式一线串连,繁而不乱,结尾发人深省。
7
升格提优
游周口店遗址
游周口店遗址
第①段作为文章开篇较长,成了资料的堆积。开篇可点题,简述游览地点。另起一段,介绍周口店遗址的基本概况。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宜人,是50万年前北京猿人、3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的地方。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了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发现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地。1949年以后,人们陆续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材料。这更给周口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更期待这次旅行了。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第②段写游览行程,偏离文章主题,应该删去。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第③段应删去记叙“我”活动的句子,详细描写博物馆展柜的展品。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物馆里的展品琳琅满目:有古人类的牙齿、手、脚、头骨化石,也有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动物骨头做的一些工具,如石锤、骨针等展品。每一个展柜旁边都有说明介绍。我兴奋地从这里
在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前。当时他们的脑量平均达到1060毫升。他们主要靠狩猎和采集来填饱肚子,他们还会用火来加工食物、驱赶野兽、照明取暖。他们太聪明了。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跑到那里,一会儿看看那些化石,一会儿看看它旁边的文字,眼睛怎么也看不够。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钻,第二类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石锥和球形器。看来,“北京人”的手很灵巧呢。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第④段虽是略写部分,但应点明该展区的存在意义。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第⑤段结尾过多渲染自己的参观感受,没有点明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话,那就快到周口店遗址,溯生物演化轨迹,解人类起源奥秘吧!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8
在乎
惟楚有才
作者/罗语馨
七岁→拜国画大师为师,学习国画
十岁→学习三年后参赛,创新被批“崇洋媚外”
十一岁→回答新入门的小师妹的疑问
十二岁→再去国画展,得到国画出路的答案
国画出路在何方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赵娜]小作者以自身的比赛经历作为写作素材,眼光独到,具有一定的批判意识和反省意识,难能可贵。小作者在行文中探讨中国国画的出路问题,“中国画未来的路,在哪里?”并给出了回答,一是要敢于学习,善于学习,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也即小作
者的老师所说的“吸收其他画种的优点,打开国门,让世界都记住中国画,中国画才不会被遗忘”;二是敢于创新,坚守自我,跟上时代步伐,即“把你想的画出来,国画就不会老。你不用改变你的路,不用在乎太多。你是这个时代的人,把这个时代的思想画进国画,国画就会跟上新时代”。
语言上,长句和短句错落有致,行文流畅,语言优美;善用比喻,比如“像树枝一样干枯的手”,形象生动,显示了小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结构严密,首尾呼应。开篇点题,“你在乎什么”;结尾用“还在乎什么呢”再一次点题,也呼应开头。同时,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以小标题一、二、三、四、五的形式,使文章富有层次感,同时使叙述更为流畅清晰。
寻找经典
在世界的东方,坐落着拥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敞开紫禁城的城门,经典融于黄种人的血脉。如今,它在哪儿?
——题记
作者/左一兰 指导老师/龚波
[楚才云特邀点评资深媒体人 袁琦]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去寻找经典,不仅需要平时阅读的积累,还需要亲身体验,独立思考。而且写作时还选择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就更增加了写作的难度。
本文小作者很好地完成了这一命题。文章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虽然受年龄所限,还有幼稚之处,
但与其年龄所匹配的真诚,仍然能打动读者:“经典被遗弃——换来的是整个文化的消沉。经典被污染——展现的是人性的丑恶。”“经典存于人纯洁内心的顶峰,存于精神灵魂的魄力里!”
同时,作者的文字也相当不错,娴熟、优美、流畅,有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