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4-21 20:49:00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一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内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执笔: 课时分配:2课时 时间:2010-3-27
【设计思想】
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教育上,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落实到教学中,则要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主体性教学思想进行教学,教师就要设计一系列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学生主体参与的广度、深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体参与和自主活动中获得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
【课标解读】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实质上是人类祖先对环境适应的结果,这种适应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适应,而是在捕食和防御的生活中无意识的实现了直立行走,从而萌芽了劳动。身体的各个方面又劳动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并产生了语言,人类的祖先正是通过直立行走才使他们这个群体独立于其他动物之外。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又离不开其他生物。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3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内容分2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材把人类作为生物世界的普通一员,同样也是从整个生物进化的角度来探讨人类起源和进化问题。因此,教材内容不仅注意人类与其它动物的区别,更加注意人类与其它动物的联系,人类不是大自然的特殊产物,也不是世界主宰,而是生物圈的普通一员,与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在教材内容具体安排上,以讨论人类和类人猿的亲缘关系为切入点,进而探讨由猿向人的过渡及人与猿的分界标志。并且,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第8单元的《生物与环境》的学习留下了伏笔。人类诞生于自然,发展于自然,人类怎样做才能与生物环境和谐发展?在学完本节知识后,同学们的内心深处会留下深层次的思索。
【学情分析】
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这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又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个话题,较容易找到切入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但大部分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因此,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们更深入的掌握猿向人进化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教材以图片及文字呈现相关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和阅读文字信息,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的插图、视频及文字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积极思考和想象“大猩猩、黑猩猩等与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地壳运动使地球的自然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自然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森林古猿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等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类人猿与人类特征的比较,理解由猿向人的过渡和人猿分界的标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独立思索能力,培养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问题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与生物界各生物平等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类人猿与人类特征的比较;由猿向人的过渡和人猿分界的标志。
教学难点:由猿向人的过渡。
【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重点的突出:首先同学们展示哺乳动物和大猩猩、黑猩猩等动物的几组图片,让同学们比较哪些动物与人类最相似,在外形特征方面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接着在进行类人猿与人类特征异同点的比较时,先从一段黑猩猩生活短片着手,在学生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二者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再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及大量的特征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对相似特征进行总结归纳。
难点的突破:首先从“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有如此相似的特征?”这个问题导入难点,引起学生思考的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通过自学分析得出结论。在“古猿是如何向人进化的?”、“直立行走对人类祖先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等问题上,采用问题提示法,一步步引导学生深思并仔细阅读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自学分析得出的结论环环相扣,便于理解。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等相结合。
【教学用具】:
笔记本电脑、课件、塑料瓶、细绳等。
【教学计划】本节课《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第一课时,包括八个主题:
欣赏:黑猩猩生活史
比较: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归纳:人类与类人猿的相似性
讨论:猿向人的过渡
实践:手的灵活性对人类的意义
情感: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总结:人类与类人猿的相似性和不同点;猿向人的过渡
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主题活动
学生主题活动
设计意图









1. 谜语:“什么动物在早晨用4条腿走路,到了中午用2条腿走路,可到了晚上用3条腿走路?”
2. 说一说:关于人类起源有哪些神话传说?
3. 想一想:你们相信神话传说吗?人类究竟是从哪来的?
1.迅速说出谜语的答案“人”。
2.通过交流纷纷说出自己知道的神话传说,如女娲造人、上帝造人说等。
3.集体表示不相信传说。有的在思考,有的表情疑惑,还有的说是从动物进化来的等等。
通过谜语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神话传说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问题的提示,在学生的思考中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节课课题。














1 展示:不同动物图片。
2. 问:哪些动物与人类最相似?
3. 提示:在欣赏黑猩猩短片时请注意比较,黑猩猩有哪些特征与人类相似?哪些与人类不同?
4.播放:黑猩猩生活短片
5.提问:①黑猩猩有哪些特征与人类不同?②黑猩猩有哪些特征与人类相似呢?
6. 描述:我们把像黑猩猩这样与人类具有相似特征的猿类,称之为现代类人猿。
7. 问:除黑猩猩外,还有那些动物也属于现代类人猿呢?
8.了解:四种类人猿的生活习性。
9.引导:从形态、结构、表情、行为和其他特征五个方面总结归纳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
10.练习:两题选择题。
1.仔细观察。
2.答:黑猩猩、猩猩。
3.思考问题。
4. 带着问题欣赏黑猩猩短片,并对比找出人类与黑猩猩的异同点。
5.共同回答不同点。如:体毛多,没有语言等。 逐个回答相似点。如:在脸型、使用工具、手形等方面和人类相似。
6.认真听讲。
7.预习并回答:长臂猿、猩猩和大猩猩也属于现代类人猿。
8.仔细观看。
9. 认真观察展示出的图片,比较类人猿与人各种特征的相似性。依次从外部形态、身体结构、面部表情、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10.很快选出答案。
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影片的播放给予学生真实的视觉感受,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信息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大量图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组织表达能力、总结归纳信息的能力。
趁热打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加以巩固。






1.思考: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有如此相似的特征呢?
2.讲述:3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22-P23页内容,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3.问:类人猿与人类如此相似的原因是什么?
4.展示:灵长类的世系图
5.问:①这些动物的共同祖先是谁?②人类与哪类动物的分类地位最近?③森林古猿生活在哪里?
6.思考:森林古猿是如何向人的方向进化发展的?
7.引导:
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解释:
①环境的改变。
②运动方式的改变。
8.问:森林古猿所在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运动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9.思考:古猿能实现两足直立行走的原因是什么?
10.师生小结: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成为了草原,部分森林古猿被迫改变了它们的生活方式,由树栖生活转向地面生活,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运动方式在无意识中悄悄发生改变,由过去最擅长的四肢着地转变成适应地面生活的两足直立行走这种运动方式。
11.想一想:直立行走对人类祖先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2.师生小结:直立行走使得人类祖先的前肢得到解放,可以使用并制造工具;工具的使用使得手指越来越灵活,手指的灵活、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大脑的发展进化;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语言的出现加强了彼此的交流合作,最终出现了原始的人类社会。
13.问:人类祖先与猿类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1.表情疑惑,思考。
2.带着问题仔细阅读。
3.集体回答: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4.观察。
5.迅速答出:
①森林古猿
②大猩猩等类人猿
③远古森林
6.带着问题纷纷从书中找结论。
7. 有目的找寻问题的答案。
8.纷纷举手回答:
从森林变成了草原;
从四肢着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
9.尝试解释:
环境的改变促使古猿运动方式由四肢着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
10.理解总结。
11.举手回答:
直立行走促进了大腿骨骼和肌肉的进化;前肢可以独立出来使用和制造工具;在劳动过程中大脑进一步进化发展,产生了语言。
12.理解总结。
13.齐声回答:
两足直立行走
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进而推测森林古猿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训练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实践:
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1.过渡:直立行走的意义重大,那么手的进化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们来感受过程
2.探究活动:打开瓶子旋盖,再重新旋紧瓶盖。
3.指导实践: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操作,其余同学为他计时。分别在正常情况下与扎紧拇指和食指情况下(要扎紧到拇指无法自由活动为止)分别完成活动,并比较两种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
4.师生小结: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重要意义。
1.思考,想象。
2.兴趣高涨,纷纷举手要求操作。
3.一位同学上台操作:在正常情况下打开瓶盖,再旋紧瓶盖;在扎紧拇指与食指情况下打开瓶盖,再旋紧瓶盖。
全班同学在他两次操作后分别记录所用时间。
在活动中切身体验手的灵活性在人类起源与进化中的重要意义。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带着这种观点,同学们怎么看待人类与大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关系?
师生小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回顾、思考、讨论、交流、表达:人类是从猿类进化来的,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一员,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因此,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是人类义不容辞的义务。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牢记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1.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与不同。
2.猿向人过渡的具体过程。
3.人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自我评价。
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板书设计】
$ 21.3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性 二、猿向人的过渡
类人猿的种类 人类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形态 两足直立行走
结构
2. 表现: 表情
行为
其他
原因:有共同祖先
【教学反思】
课件40张PPT。 $21.3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一课时授课人:杜丹猜一猜:什么动物小时候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老了用三条腿走路呢?人关于人类的起源有哪些神话传说?你知道吗?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宇宙之卵漂浮在永恒空间之中,它包括两个反作用力:阴和阳。经过无数次轮回,盘古诞生了,宇宙之卵中较重的部分——阴下落形成了地面,较轻的部分——阳上升形成了天空。 盘古担心天和地再次融合在一起,就用手脚支撑着天和地,他每天长高10英尺,1.8万年之后天空已有3万英里高,盘古的任务完成后也就死亡了,他的身体部分变得了宇宙的基本物质。女神女娲非常寂寞,她从黄河水中捞出泥巴来制作泥人,这样第一个人类出现了,随后她用树枝蘸上泥巴向地面上甩,无数个小泥点形成了多个人类。 想一想:你们相信神话传说吗 ?人类究竟是从哪来的呢?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观察:哪些动物与人类最相似? 观察思考:黑猩猩有哪些特点与我们人类相似? 哪些特点与我们人类不同呢? ☆:不同(制造使用工具、体毛、语言等)★:相似像黑猩猩这样与人类具有相似特征的现代猿类,我们称之为:
现代类人猿种类:一、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性现代类人猿
知识点一: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性面部是否扁平、双眼是否在一平面、是否有尾巴骨骼、大脑、手是否相似是否有喜、怒、哀、乐能否模仿、能否使用工具是否群居和直立行走知识点二:外部形态身体结构面部表情行为表现其他2、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1)外部形态:颜面扁平,两眼长在一个平面上一、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性骨骼和人相似;(2)身体结构:(2)身体结构:手的结构和人相似,拇指和其他四指分离,均能形成抓握。大脑结构和人相似。(2)身体结构:人类大脑类人猿大脑(3)面部表情:大多有
喜、 怒、哀、乐

多种表情。大多有
喜、 怒、哀、乐

多种表情。表情与人类相似表情与人类相似类人猿善于模仿。(4)行为表现:欣赏:大猩猩鼓手会使用枝条等简单工具,懂得交流。(4)行为表现:类人猿喜欢群居,有的有家庭生活;
可勉强直立行走等。(5)其他:类人猿颜面扁平,两眼在同一平面,无尾。外形与人接近。类人猿与人的相似特征外部形态身体结构面部表情行为表现其他类人猿的骨骼与人相似,脑和手的结构与人相似。类人猿大多有喜、怒、哀、乐等多样表情,和人面部表情相似。类人猿善于模仿;懂得交流,会使用枝条作工具等。类人猿喜群居,有家庭生活;可勉强直立行走等。练一练:你能行!1.在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A、黑猩猩 
B、大猩猩
C、猴
D、长臂猿CA、类人猿没有尾巴
B、类人猿与人类一样,也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C、指和趾上有甲
D、全身有浓密的体毛2.下列描述中,不是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之处是( )D类人猿与人类有较近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思考: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会有如此相似的特征呢?距今1000-3000万年前的非洲森林古猿眼镜猴卷尾猴长臂猿狒狒大猩猩人类人猿类森林古猿2.人类与哪类动物
分类地位最近?大猩猩、长臂猿
等类人猿远古森林3.森林古猿生活在
哪里呢?远古森林观察:1.这些动物的共
同祖先是谁? 森林古猿说一说:森林古猿是如何向人的方向进化发展的?四肢着地直立行走2. 运动方式变化:1.环境变化:森林草原想一想:直立行走对人类祖先的
发展有没有促进作用?
表现在哪些方面?二、猿向人的过渡(板书)森林古猿树栖
生活人类的祖先地栖
生活现代类人猿的祖先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两 足 直 立 行 走树栖生活二、猿向人的过渡想一想:手的进化对人类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呢?知识点三:探索活动: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感受过程:1. 打开瓶子的螺旋盖,然后重新旋紧瓶盖。
2. 取出一支笔,在纸片上写出你的名字。
记录:如下
3秒~4秒大于8秒所用时间(次/秒)打开并旋紧瓶盖取出笔并写出名字讨论:1.某种动物的拇指不像人类这样灵活,你认为它们能否完成上述各项动作?
2. 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手进化的重要意义。 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 人类从古至今逐渐改造着大自然,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带着这种观点,同学们怎么看待人类与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关系呢? 动物是我们的“亲戚”,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既不是大自然的特殊产物,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而只是生物圈中的普通一员。因此,保护大自然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义务。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现代类人猿和人的相似与不同森林古猿地球环境发生变化生活在森林进化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稀树草原进化人类人类祖先与猿类分界的重要标志: 两足直立行走思1. 人类起源于( )BA、黑猩猩
B、古猿
C、大猩猩
D、长臂猿2.现代类人猿包括( )、( )、 ( )和( )。 3.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两足直立行走填一填:你能行!谢谢观赏!黑猩猩产于非洲,毛色乌黑,所以叫黑猩猩。 它们头较圆,鼻子小,耳朵大,犬齿发达。它们喜欢群居,每群由十几只到三四十只,喜欢在树上活动,大部分时间在树上度过。它们善于用臂行法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上,在树上的灵活性远远超过猩猩。它们智力发达,善于模仿。 大猩猩是最大的类人猿,产于非洲。前肢比后肢长,身高体壮,两臂伸开可达2.7米。体毛短密,脸、耳及手脚无毛,喜群居。属于杂食动物。猩猩是一种大型动物,生活在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猩猩毛多而密,呈红褐色,头尖,眼和耳都小,颌部发达,犬齿大而尖锐,适宜于对付敌人。它们也可以勉强直立起来行走,但行走很费力气,一般需要用前肢着地支撑身体,就像拄着拐棍那样。属
于杂食动物。长臂猿是两臂特别长的猿类,直立的时候两臂可以达到地面,所以叫长臂猿。生活在亚热带地区。长臂猿在现代类人猿中是最小的种类,体高不到1米,重量一般不超过10千克。 长臂猿完全过着树上的生活,擅长臂行法,就是善于用臂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上 去。属于植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