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13 18:0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
第1课时 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了解信息、整理信息并讨论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中数字和符号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中数字和符号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主题图,PPT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新课导入
1.师生交流本地当天气温,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各是多少度?
师:今天冷不冷?谁知道今天的天气属于什么天气呢?温度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了解到的天气信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电视、广播、报纸……
二、探求新知
1.教师说明教材中的四幅图是春节这天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然后,让学生看教材。
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某地的天气状况,天气预报确实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好帮手。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1页,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某年春节这天咱们国家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情况。请大家仔细阅读,看看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交流读书了解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如:图中两个温度之间的“~”表示什么意思,这四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各自的气温。
师:谁来说说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教师介绍温度、零摄氏度等。
师: 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都挺丰富的,那么,关于温度我也了解到了一些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展示,教师介绍温度、零摄氏度等内容。
4.分别提出“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了解了这四个城市的气温情况,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各指的是什么?-15 ℃和-3 ℃,哪个温度低?低多少度?
师:我们再看哈尔滨和北京的最高温度,-10 ℃和5 ℃比较,哪一个温度高?
师:-15 ℃和-20 ℃,哪一个温度低?
如果学生能说出-20 ℃比-15 ℃低5 ℃,教师要给予表扬。
5.让学生再次观察图和表格中的信息,并提出教材第2页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其他问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看来大家已经明白了天气预报中的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那么我们再一次观察教材第1页的图片和表格,你还想到了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想到的问题:
昆明和海口一年四季的温度都在0 ℃以上,温度比较高;
昆明这天的温差比较大,是13 ℃。
三、巩固新知
教材第2页试一试。
下面请同学们把这四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从低到高排列一下。学生在本上做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北京  -3 ℃  ~  5 ℃
哈尔滨 -15 ℃ ~  -10 ℃
昆明  4 ℃   ~  17 ℃
海口   19 ℃  ~  25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大多数学生对天气预报用到负数是比较熟悉的。由此可见,温度是学生学习负数的一个非常好的生活原型,整个学习过程,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从生活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教学过程不够细致,欠方法总结。
[再教设计] 再教学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过程中,及时由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第2课时 初步认识正、负数和整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借助温度计,经历认识正、负数,及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的过程。
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负数充满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观温度计理解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方法;会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
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PPT课件,温度计。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问题情境
1.学生通过听天气预报了解今天的气温,复习温度的读法。
2.学会使用温度计读数据,了解温度计的有关知识。
师:(拿出一个温度计)我这儿有一支温度计,上面显示的就是现在的室内温度,谁来读读?
师: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我们平时用的温度计一般都有两排数字,分别用℃和℉表示。单位℃的这一排表示测出的温度是我们常见的“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水刚刚结冰时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是1 ℃。温度计上℉表示测出的温度是“华氏温度”,在美国比较常用,它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刚刚结冰时的温度为32 ℉,水沸腾时的温度为212 ℉。它们之间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 ℉。我们只要会用摄氏温度就可以了。
3.读教材中的4支温度计,说明温度表示的实际意思。
师:(出示教材第3页图)谁能读读这4支温度计上的温度?说说表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负数的意义和读法。让学生写出3个负数,与同桌互相读读。
师:仔细观察这4支温度计上的数值,你能发现什么?
-10 ℃和-5 ℃都比0 ℃低,说明-10,-5是比0小的数,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前面的这个“-”叫做负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负数。
板书:-10读作:负10;-5读作:负5。
师:谁来跟大家说说你写了哪些负数?
2.介绍正数的意义和书写规则,说明比0大的数是正数,比0小的数是负数。
  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负数,还有一种数叫正数,你们来猜猜什么样的数是正数。
比0大的数是正数。
像这样,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比0大的数都叫做正数。它们也有符号,只是把符号省略没写,如:10,我们可以写作“+10”,前面的符号叫做正号,一般情况下可以省略不写。
师: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比0大的数是正数,比0小的数是负数。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一句话概括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概括能力。
3.提出“0是正数还是负数”的问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温度计上都有哪些刻度,是怎样排列的?使学生知道,温度计上每一个刻度都表示一个温度。
师:刚才我们通过读温度计上的数据认识了正、负数,你们在读温度计时有没有注意到温度计上的刻度是怎样排列的?我们再来观察温度计,看看上面都有哪些刻度,它们又是怎样排列的?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指名说想法。
零上温度在0 ℃的上面,零下温度都在0 ℃的下面。
如果学生说不出第3种答案,教师可引导观察:0 ℃到5 ℃之间还有几个刻度?它们分别表示多少摄氏度?
那么5 ℃到10 ℃之间呢?0 ℃到-5 ℃之间呢?
5.教师试验:把温度计横放,温度计上的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教师示范画出直线,写出0和部分正、负数。要使学生了解,继续写下去,还可以写出很多正数和负数。
看来每一个刻度都表示一个温度。现在我把温度计横放,温度计中间的红线看作一条直线,上面的每一个表示温度的数都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边说边画图:画一条直线,平均分成若干份,标出0)。1应写在哪儿? 2呢?3呢?谁上来写写?直线要向右边无限延伸,你还能在直线上写出多少个正数?
-1应写在哪儿?-2呢?-3呢?
直线要向左边无限延伸,你还能在直线上写出多少个负数?
6.启发学生观察直线上的数,使学生发现直线上的数的排列、大小等规律。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直线上的这些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试一试: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整数里面包括正整数、负整数、0,比较了它们的大小,下面我们一起做一组练习,打开教材第5页试一试,先自己试着做一做,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初步认识正、负数和整数
-10读作:负10;-5读作:负5
整数正整数:1,2,3……零:0负整数:-1,-2,-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课堂中,通过温度计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认清零在正、负数之间所处的位置。
[不足之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及时总结经验,学生在课堂总结过程中,条理性不足。
[再教设计] 再教时,在借助温度计的基础上及时总结负数比较大小的经验。
第3课时 正、负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认识负数。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过程。
2.初步体会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用负数表示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负数,初步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会运用。
【教学难点】
会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会运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PPT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珠穆朗玛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们对负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也用到了负数,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6页看第一段话,自己读一读。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了解红红妈妈做的12月份家庭收支记录并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记录方法。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正、负数的应用还真多呀!下面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正、负数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正、负数的应用。
出示红红妈妈做的12月份家庭收支记录。
师:同学们从红红妈妈的记录中了解到这么多信息,这些信息有没有更简便、清楚的记录方法呢?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后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一说?
2.提出“设计一张记事卡,记录家庭收支情况”的要求,鼓励同桌合作完成。
师:同学们的主意都不错,接下来同桌两人合作,试着为红红妈妈设计一个记事卡。
学生合作交流设计记事卡,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法,教师可参与其中进行指导。
3.交流学生设计的方案,给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案和想法的机会。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展示一下?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4.评价学生的记事卡,说一说各有什么特点,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同学们的方案都不错,比红红妈妈的记录方法都要简单,你们认为哪种方案更简单明了呢?
5.提出“计算这个月结余了多少钱”的要求,学生计算后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种方案中的记录试着算算这个月的结余是多少钱。
师:谁来把你的算法和结果说一说?
三、巩固新知
1.让我们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用正、负数表示的典型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正、负数表示。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6页中间的几行字。
师:你了解到哪些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的事情?
2.提出大头蛙的问题,鼓励学生举出其他事例。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四、达标反馈
教材第7页练一练。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师:看来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事情还真不少,接下来大家看练一练第1题,请同学们自己填充。
学生填充后,交流。
2.练一练第2题,教师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师:看练一练第2题,题中给出了亮亮家9月份的收支情况,把数据填在表格中,并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全班交流。
3.问题讨论。
请学生认真读题,了解奶奶取款时发生的情况,再讨论“结余-200元”是什么意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正、负数的应用
珠穆朗玛峰海拔记作8848米   吐鲁番盆地海拔记作-155米   分界线0指的是海平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迅速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负数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必要和需求,主动学习从这里开始了。
[不足之处] 知识拓展略显不足。
[再教设计]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讨论生活中的利用。
第4课时 用正、负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进一步认识负数,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过程。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意思相反的数量。
3.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正、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画出教材第8页表格。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经常看一些竞赛节目,如果我们要举办一次数学竞赛,你建议怎样定竞赛规则?
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二、数学竞赛
1.了解“数学竞赛”的规则和三个队前5道题答题的结果。
学生读教材,交流获得的信息。
根据理解回答。
2.用正、负数来表示。
学生试一试,把得分填在教材上的表格中。
用正、负数表示每个队的答题结果。(师巡视)
3.交流用正、负数表示的结果。关注学生能否用0表示不回答。
  4.计算得分并填空。
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三个队的得分。
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三个队的得分。
5.交流三个队的得分,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质量检查
1.谈话,引出质量检查问题。让学生读教材,了解一袋糖的标准质量和七袋糖的抽测结果。
2.提出用正数、负数和0表示每袋白糖和标准质量相比的要求,然后自己填表。
3.交流学生填表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四、扩展延伸
谈谈自己对盐袋上的“±5 g”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
先试做,再交流,师适时总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用正、负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广泛为学生提供素材,理解用正、负数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不足之处] 学生在理解盐袋上的“±5 g”的基础上未能及时练习,导致学生在做相应练习时出现错误。
[再教设计] 学生在理解盐袋上的“±5 g”的基础上,加强同类型习题的训练。
第5课时 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观察、测量、记录水温变化以及交流实验结果的过程。
2.能用正数、负数记录水温变化及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变化情况。
3.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感受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发现能力。
【教学准备】
常温水、热水、冰块若干份。温度计每组2支,每组一块表,记录纸每组一张。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新课导入
1.让学生了解课前准备的实验物品。
师:同学们看,每个小组桌上都摆放了哪些物品?
2.学生估计水温,然后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记录下来。
师:今天我们就利用水来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杯子,估计一下水的温度大约是多少度。
师:下面让我们用温度计测量出两个杯子里的准确水温,把温度记录在每个小组的记录表中。
学生测量水温,并做记录。
3.学生讨论水杯中分别加入热水、冰块会有什么结果。
师:老师这里还准备了热水和冰块。如果在两个杯子中分别加入热水和冰块,想象一下,两个杯中水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实验要求,各小组进行合理分工。
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小组内有观察员来分别观察两个杯子的温度变化,需要计时员来计时,还要有记录员用正数表示上升的温度,用负数表示下降的温度,把水温的变化情况写在记录表中。下面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明确每个人要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确定谁来观察加热水的杯子,谁来观察加冰块的杯子,谁来看时间,谁来记录实验结果。
2.师生共同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下面我们开始实验。我轮流给每个小组的两个杯子里加入热水和冰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老师向每个小组的两个水杯中分别加入热水和冰块。学生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并进行记录。
完成实验的小组,先在组内交流一下实验的结果。
学生实验所用的时间由于老师加水和冰块的时间不同,可能会有快有慢,早结束的同学可以在组内自己先交流一下实验结果。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实验的结果?
小组汇报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第一种学生可能会具体描述加入热水和加入冰块后每分钟的变化数据。
第二种学生可能会描述两个水杯温度变化的趋势。
4.全班讨论通过实验发现了哪些现象。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呢?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通过实验我们还知道了正、负数还有表示水温的上升和下降的作用。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事物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问题,从而丰富科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新知
教材第11页练一练。
第1题,先读题,使学生了解把早晨气温8 ℃作为开始的温度,用正、负数描述后面的温度变化。
第2题,读第(1)题,了解电梯移动的层数情况。启发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电梯的变化,并交流。然后再全班讨论第(2)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电梯的升降变化。
学生独立填表。
第3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解答。
四、达标反馈
今天我们知道了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事物的变化过程,课后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休息日,测量一天中几个时刻的气温,并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记录在教材第11页的实践活动表中。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变化
时间
早上7时
中午12时
晚上8时
变化(℃)
+4
-2
气温(℃)
8
12
1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课堂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在实验前未能说明实验方法,导致部分学生的实验数据不够准确。
[再教设计] 在学生具体操作前明确实验方法及要求。
记录天气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记录、交流、整理天气情况,并尝试计算温差的过程。
2.了解温差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每天的温差。
3.积极参加记录天气的实践活动,获得有关天气预报的常识和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了解温差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每天的温差。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活动1
提前布置: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当地7天的天气情况。
1.师生通过谈话引出开学第一天就布置的记录天气的实践作业。
2.全班讨论一下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
师:现在,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搜集天气信息的?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
我每天都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我家订着报纸呢,每天上面都有。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是信息时代,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许多途径了解到天气情况。
二、活动2
交流记录情况。
1.交流学生记录的7天的天气情况。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记录方式的机会。
学生同桌互相欣赏天气记录情况。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记录情况。
2.学生展示记录情况,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记录方式的机会。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也可以通过学生互评来解决。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指出学生出现的问题。
三、活动3
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尝试计算温差。
1.首先讨论并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温差。
2.提出“把自己记录的天气情况整理在下表中,试着算出每天的温差”的要求。
师:下面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统计表呢?
(学生展示自己的整理结果,教师评价和生生评价相结合)
3.交流学生整理和计算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怎样计算每天的温差。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方法的机会。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每天的温差的?
四、活动4
问题讨论。
师生一起分别对每个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记录天气
中央台天气预报  看手机信息  报纸  网上  打12121电话查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次综合应用活动,从活动空间来看,是课外与课内的结合;从活动方式来看,是学生7天实际记录实践活动与课内学习的结合;从知识的内容来看,是已有知识经验的应用和新知识学习的结合。其中,求每天的温差是新知识,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温差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结合每一天的预报温度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也可以借助温度计上的刻度进行计算。了解温差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每天的温差。
[不足之处] 教学中,对温差新知识探究不够,概念不清,导致计算温差出错。
[再教设计] 课堂主次、重难点突破、结构安排一定要合理,关于温差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感知、花时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