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灯 笼 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争讼(sòng) 领域(yù) 焰火(yàn) 马前卒(zú)
B.皎洁(jiǎo) 神龛(hé) 斡旋(wò) 犬吠(fèi)
C.褪色(tuì) 点缀(zhuì) 锵然(jiāng) 暖融融(róng)
D.联珑(lǒng) 幽悄(qiāo) 焚身(fén) 滴滴金(d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罔。
B.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捎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C.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
D.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斓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
B.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
C.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
4.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5.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已给句子,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仿写的句子与已给句子组成排比句。(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
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
。
6.文中写道:“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春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以成为春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请你也为下面的成语对一对。
(1)山清水秀—
(2)粗茶淡饭—
7.某校为了深入开展“热爱家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11月15日八年级师生走进被誉为“京郊灯笼第一村”的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红庙村进行参观实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请你阅读下面三组组长的活动记录。
我们走进灯笼制作厂房,恰好遇到了灯笼村的领头人红庙村村委书记,于是采访了他。“自从村里的灯笼挂上了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晚的舞台,更多的人记住了这个小村庄。红庙灯笼的销路越来越广,不但在国内的各大城市能见到红庙灯笼,”村委书记自豪地说,“甚至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能见到我们红庙灯笼的身影。我们红庙村的灯笼产业正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听了村委书记的介绍,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受气氛的熏陶与浸染,书法老师也是激情满怀,大笔一挥,为红庙灯笼厂送上了一副对联。
(1)请你为老师的上联挑选出合适的下联( )
上联:小村扬名千门富
下联:
A.勤劳致富奔小康 B.伟业腾飞更辉煌
C.红灯装点万家春 D.有志农民显神通
(2)在中国人眼中,大红灯笼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也有些灯笼不是大红色,却蕴含更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2019·山东菏泽市郓城县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13分)
卖 窗 花
汪雄飞
①快过年了,我到底是怀念陕西渭北的故乡,怀念过去的岁月的。
②陕西渭北塬上、塬下的厦房、厨房、柴房,以及窑洞,用的都是木格格窗户,有这样的窗户,就自然要贴窗花,红红绿绿的窗花还是要“顶到额头上”的,那是对未来的向往。
③窗花有好多种:
④——有剪纸剪窗花的。一把小巧玲珑的亮剪刀,拿到姨、娘、姑、婆,以及姊妹的手中,她们的巧思慧念,对明天的念想,全攒在剪切的窗花上了,三旋两转,纸屑儿下落,最后将折叠的窗花打开,就有了美美的造型、图像和神韵。
⑤——有熏窗花的。熏窗花是要有“花”样子,花样子下放上一沓已经剪好、没有杂色的白粉帘纸样,然后,拿到煤油灯下熏烤,如同印染一般,白纸上便会有了图案。
⑥——有刻板印窗花的。而这刻板印窗花,此乃吾家事。当然,也不能说是我父亲的首创,他老人家一定是借鉴和拷贝了别人的经验和做法。谁是首创者?可能谁也说不清。
⑦一交上九,我家印制窗花的营生就开始了。买白纸、裁样张、印窗花、上色——一般至少要上红、黄、绿等几种颜色。高原的冬天那个冷啊,北风在屋外“呼呼呼”地吹,空气渗冰一样寒气刺骨,树木光秃秃的,村庄静谧又有些许的荒凉,偶尔有乌鸦在半室“嘎嘎嘎”地叫几声,就急匆匆地飞远,好像怕把这冷峻的气氛冲淡,就连家养的猫儿也懒得跑下热炕去外面游荡,总是缩成一团蛰伏在被窝中安眠,并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我们一家人盖着花被子,团成圆圈,坐在热土炕上,个个拿着彩笔,笔尖在颜料碗里蘸一下,并在碗沿上滗一滗,就描红抹绿地给窗花上色了。“笔要拿稳”“颜色要上满”,父亲犹如威严的船长,在忙活之余还时不时地发号施令。我的心和那热炕一样的热。我和姐姐知道,这窗花卖得好,我们的年就过得好,就能穿新衣服,能吃肉,来年的学费也有了保证。
⑧窗花印出来了,红红绿绿的色也上了,该卖窗花了。腊月时分,年集越来越热闹,家里满屋子的窗花要卖出去,砸在手里,那就把钱给“瞎”了。父亲骑着他那“高大威猛”的加重凤凰自行车,带着粗布花包袱,里面装着分发好的窗花,我坐在后座上,父子俩就岀发了。我的姐姐、母亲一般会选择另外的镇点去卖窗花。我终生难忘的一次卖窗花经历发生在绛帐古镇。扶风县绛帐古镇就是东汉大儒马融设红帐、传经学的地方。那一天,雪花忽然没来由地飘了过来,越下越大。本来我和姐姐摆了两个摊子卖窗花,最后姐姐收了摊,到我这边来了。来的时候,她还带着她的同学、好朋友王亚丽。“卖窗花,卖窗花,谁家过年把窗花忘了?”“土地爷,灶王爷,大叔大婶,你们把神请了没有?”我们叫卖着。雪扯柳絮般斜斜地飞刮着,路人行色匆匆,没有人多加理睬这三个“小大人”的招呼声。“看,这窗花多素净,颜色多鲜亮,快来买啊!”亚丽姐富有逻辑地向行人推销。雪花一点儿也不给人留情面,好似天空有天兵天将,正在将雪花扬场般地撒了下来,一层粉白、湿润的雪花盖在洁白而鲜艳的纸窗花上,我的眼泪也被冻了出来。
⑨我真的记不清楚,我们家是何时不再做这卖窗花的营生。不仅我们家撒手不干了,当时,我们村的另几户人家也不再卖窗花了。大伙儿现在都盖大房,盖小洋楼,大玻璃窗再也不需要贴那小窗花了。
⑩一个时代过去了。我们子女辈的也人到中年。眼看更年轻的一代在成长,我总想给他们讲一讲这纸窗花的故事。我爱人是陕西眉县槐芽镇的。我对女儿说:“爸爸过去在槐芽镇卖过窗花,你妈妈和你姥姥买过爸爸的窗花。”“是真的吗?”我家姑娘扑闪着双眼,望着妈妈。
(选自《陕西日报》2017年2月3日,有删改)
8.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记叙的事件。(2分)
9.第③~⑥段说明窗花种类的文字是否多余?为什么?(3分)
10.第⑦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1.既然卖窗花的时代是那样苦,“我”为什么还那么“怀念过去的岁月”?(4分)
(2019·江西中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17分)
马
吴伯箫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了。准是父亲,我是喜欢父亲而却更怕父亲的,说:下来罢!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下不及,躲在了祖母跟前。
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罢,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例由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观众不少啊:阖村的祖伯父,兄弟行辈,年老的太太,较小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人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
孟春雨霁,滑氵达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斥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斥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暾,或披着晚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
最记得一个冬天,满坡白雪,没有风,老人家忽而要骑马出去了,他就穿了一袭皮袍,暖暖的,系一条深紫的腰带,同银白的胡须对比的也戴了一顶绛紫色的风帽,宽大几乎当得斗篷,马是棕色的那一匹罢,跟班仍旧是我。出发了呢?那情景永远忘不了。虽没去做韵事,寻梅花,当我们到岭巅头,系马长松,去俯瞰村舍里的缕缕炊烟,领略那直到天边的皓洁与荒旷的时候,却是一个奇迹。
说呢,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鬃,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车羸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怅惘,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罢。听说它是认识路的。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
十万火急的羽文,古时候有驿马飞递:探马报道,寥寥四个字里,活活绘出了一片马蹄声中那营帐里的忙乱与紧急,百万军中,出生入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搴旗[注]的么?飞将在时,阴山以里就没有胡儿了。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地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地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信说, “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 斩将搴(qiān)旗:杀死敌方将领,夺取敌方的旗帜。
12.作者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写了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图表。(5分)
13.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文中“端阳访友,骑马赏景”这件事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4分)
14.文章的语言给人以节奏明快与典雅之感,你认为文章是如何达到这两种效果的? (4分)
15.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文章表达的主旨与《灯笼》(部编版八下)有什么相似之处? (4分)
答案:
1. ( A )
2. ( C )
3. ( C )
4. ( B )
5.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示例)清明节扫墓祭祖先,缅怀先辈恩德激励后人;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祝福家人团圆平安幸福。
6. (1)山清水秀—(示例)花好月圆
(2)粗茶淡饭—(示例)山珍海味
7. (1) ( C )
(2) 右面这只灯笼上的“梅”字是行书(字体),可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这个“梅”字的特点是潇洒流畅,这只灯笼适宜挂在家中的书房(位置),理由是梅、兰、竹、菊素有“四君子”之称,又有高洁之寓意,且灯笼上的名言可用来激励学习,所以适宜挂在书房。
8.本文记叙了过去“我”家在过年前制作窗花和卖窗花的事。
9.不多余。能让读者对窗花种类有一定的了解,引出对“我”家制作窗花过程的记叙。
10.环境描写。作用:既是“我”家制作窗花时恶劣天气的实写,说明了制作窗花的时间;同时,又将“我”家制作窗花时人心里的“热”与严寒天气进行对比,反衬出“我”的家人对制作窗花的热衷,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11.卖窗花的时代确实是苦的,但苦中有乐,苦中有希望,所以,“我”还是那么“怀念过去的岁月”。
12. ①姐姐省亲,骑马归来 ②年初三四,春郊试马 ③春节期间,骑马串门 ④孟春雨霁,骑马观景 ⑤学生时代,骑马过瘾
13.作者在写“端阳访友,骑马赏景”这件事中运用了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作者细致刻画了人们在端阳初夏时分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字里行间都散发着过往生活的纯朴,以此抒发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逝去时光的眷念之情。
14.文章多用紧凑的短句,如“百万军中,出生入死”这样的短句使得文章节奏明快;如“徐庶走马荐诸葛”的典故里,又采用了诸如“骑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这样典雅的句子,使文章既有节奏感,又不失典雅美。
15.这篇文章感情基调是于欢快中夹杂着对家乡对亲人深沉怀念的无奈。《灯笼》一文由点及面,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再又想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而此文也是一样,由小时候喜欢的马、家乡趣事,表达对故土对亲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