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null
秋 瑾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满江红
同学们,我们初一学过一首叙事诗,认识了一位巾帼英雄,你知道她是谁吗?
是深明大义、智勇双全的木兰。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位巾帼英雄——秋瑾。虽是弱女子,她身上却有让许多男子汗颜的为国为民的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她积极参加反对满清的革命活动,被捕后被敌人严刑拷打却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她是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满江红》,体会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导入新课
1、了解秋瑾及其生平经历,了解创作背景。朗读并背诵全词。
2、理解这首词中用典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学习目标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
作者简介
秋瑾还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她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忧虑。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共二百四十余首。
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
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时所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时,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定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便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背景链接
为(wèi) 拭(shì)
侬(nóng) 莽(mǎnɡ)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朗读停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满江红
秋瑾
疏通文意
上阕主要表达了作者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下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整体把握
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久,“早有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灰度的可郁全都暗暗泄漏出来
这两句简洁地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时间和作者的心绪。
合作探究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这两句包含了哪些信息?
这两句表现中秋景色的清秀明丽,用典含情,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表现的喜悦之情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所表现的冷落之感,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又有佳节独宿客栈、青春蹉跎无可奈何的失落幽怨之情。
合作探究
品味“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赏析“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这两句。
前一句借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历史典故,来比喻我们的祖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进逼下,在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下,如不奋起力救,将危在旦夕;后一句说作者在浙江时过着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要吸取教训,奋起自救,挣脱这封建婚姻的束缚。
合作探究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两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娥眉”借代女子。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也表明作者并不留恋贵妇人的生活,相反持蔑视的态度。
合作探究
请任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1)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作者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表达了她虽然身为女儿身,但反抗压迫追求解放的决心绝不会比男子差,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现状。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片赤诚。“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情,有一副热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辞,有古侠义之士的雄风。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这样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世界?“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人,作者用以自比。有志气的文人肝胆相照的胸襟,常常是不被人理解的。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衰弱的时候总是要受尽痛苦折磨的。
合作探究
你从“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获得哪些启示?
(1)要有远大的理想。
(2)人在遭遇挫折时,需要有承受磨难的勇气,将磨难当成是一种人生历练,正如苏格拉底所说“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
合作探究
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或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合作探究
归纳这首词所用的典故。
(1)“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表达自己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又有佳节独宿客栈、青春蹉跎无可奈何的失落幽怨之情。
(2)“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挣脱这封建婚姻的束缚。
(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合作探究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合作探究
主 旨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出封建束缚,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表达作者匡扶天下,救民水火的凌云壮志。
合作探究
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合作探究
秋瑾的《满江红》一方面写出作者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蛾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
这首词基调高昂,直抒胸臆,慷慨悲壮,一咏一叹,尽显巾帼英雄本色。
课堂小结
满江红
板书设计
上片
下片
挣脱家庭束缚
实现自立愿望
有凌云壮志
但知音难觅
初离家庭的矛盾心情
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
匡扶天下
救民水火
秋瑾的经典名言语录。
(1)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2)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3)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4)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
(5)芸芸众生,谁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拓展延伸
赏析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拓展延伸
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拓展延伸
1、按要求填空。
(1)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2)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蔑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为篱下黄花开遍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2、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句中终破楚指的是词人想冲破家庭的牢笼。
B.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此句写词人虽然过着贵妇的生活,但她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
C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词人想到离家之后知音难觅,心中顿生后悔之情,禁不住伤心落泪。
D.这首词格调高昂,语言刚建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心情。
C
课堂检测
3、冲破家庭的束缚本该开心才对,作者为什么还“青衫湿”?
因为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族牢笼,然而离开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才能寻找到知音呢?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