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3 22:3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三国演义》片头曲
2.师:古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春秋之际,五霸争雄,战国之时,七雄并立,纷争战乱五百多年,一统于秦,秦亡之后,楚汉相争,又统一于汉,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汉室衰微,军阀割据,黄巾起义,群雄并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国鼎立这段历史!学习新课第16课——三国鼎立

【讲授新课】
官渡之战
背景: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黑暗,加之灾荒连年,大量农民衣食无着,最终导致184年黄巾起义的爆发。为镇压农民起义,东汉中央政府允许地方政府和地方士族豪强自行招募军队。黄巾起义之后,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各自为政,长期混战,东汉政府已经名存实亡。
出示《东汉末军阀割据图》,分析当时北方势力较强的两个:袁绍和曹操,为了消灭对方,称雄北方,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
2.过程(展示战争形势图,并结合动态路径,增加趣味性)
3、时间: 公元200年
4、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5、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6、结果: 曹操胜利
7、作用: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
讨论: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
经济: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军事上:战术得当(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火烧乌巢)
袁绍:骄傲轻敌,不能听取正确意见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统一北方,孙刘势力有所发展。
出示孙权、刘备、曹操的图片
2、时间: 公元208年
3、交战双方:孙刘联军和曹操
4、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5、结果: 孙刘联军胜利
6、作用: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
当时曹操力量大大超过孙刘联军,为什么会被孙刘联军打败?
师:(总结)孙刘联军: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曹操:客观上,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主观上,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两次战役的启示:骄兵必败,战争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正确的战略战术等。
【问题思考】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此从表现主题、塑造人性格的需要出发,对历史人物及事件进行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的成分。
三、三国鼎立
1.师:经过赤壁之战后,三国就逐渐形成,那么,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军事上,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政治上,曹操占有北方:孙权占有长江中下游;刘备占有今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和四川。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政权名称 建国时间 创建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魏蜀吴三国为巩固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经济发展
①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②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③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堂小结】
200年曹袁战官渡,统一北方奠基础。
208年赤壁起战火,孙刘抗曹少胜多。
三国鼎立魏蜀吴,洛阳成都建业都。
三国经济有发展,230年卫温到台湾。
【达标测试】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涿鹿之战
2、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卫温到达夷洲
3、材料一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材料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材料一中的“老臣”指谁?

材料一中融入了哪一典故?

(3)材料二的诗歌是谁所著?他的“志”是什么?
(4)有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人物同时有的战役是那场?

4、如何评价曹操?
方法: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要作为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功过界定: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其次,论从史出。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认为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课后思考】
你认为与东汉末年社会混乱的状况相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板书设计】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2.过程:200年,曹操和袁绍,结果曹操胜利
3.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2.过程:208年,曹操和孙权、刘备,结果孙刘联军胜利
3.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三国鼎立
1.形成
政权名称 建国时间 创建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2.三国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