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 1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 1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15 18:1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检测
一、单选题
1.公元2世纪,我国古代炼丹家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是指金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   )
A. 易氧化 B. 易还原 C. 很稳定 D. 很活泼
2.在以下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与其他三种金属都能发生置换反应,这种金属是(   )
A. Fe B. Cu C. Zn D. Ag
3.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 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 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C. 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 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4.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提示:MnSO4溶于水)(  )
A. Mn+2HCl===MnCl2+H2↑
B. Fe+MnSO4===FeSO4+Mn 
C. 2Al+3MnSO4===Al2(SO4)3+3Mn
D. Mg+MnSO4===MgSO4+Mn
5.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B. 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Al
C. 滤液中只有Al2(SO4)3
D. 滤液中只有CuSO4
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B. 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保持不变,所以分子总数也不变
D.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7.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3Fe+2O2Fe3O4
B. Fe3O4+4CO3Fe+4CO2
C. Fe2O3+6HCl===2FeCl3+3H2O
D. Fe+2HCl===FeCl2+H2↑
8.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高温,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该化学方程式中n=1
C.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9.近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家的努力,制造出了国产芯片“龙芯一号”和“龙芯二号”,芯片的核心部件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为原材料制造的。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度硅的反应原理是SiCl4+2H2Si+4HCl,该反应属于(  )
A. 化学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10.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烧杯,杯中盛有相同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如果一边放入少许锌粒,另一边放入相同质量的铁,两者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  )
A. 偏向有锌的一边 B. 偏向有铁的一边
C. 不偏转 D. 无法判断
11.金属钛(Ti)抗腐蚀性能好,露置于空气中数年,仍光亮如初。以金红石(主要成分是 TiO2)为原料生产金属钛的步骤主要有:①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Cl2),得到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②在稀有气体环境和加热条件下,用Mg和TiCl4反应得到Ti和MgC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的反应为TiO2+C+2Cl2TiCl4+CO2
B. ②中的稀有气体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C. 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D. 金属钛在常温下不与O2反应
12.现有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单质,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均为+2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 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 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13.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已知锌、铁、铜三种金属与其盐溶液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Zn+FeSO4===ZnSO4+Fe;Fe+CuSO4===FeSO4+Cu。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的排列是(  )
A. Zn>Fe>Cu B. Cu>Fe>Zn
C. Fe>Cu>Zn D. Cu>Zn>Fe
14.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Mg、Cu的活泼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
B. 若Ti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 Ti和稀盐酸不反应
D. 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15.天平两端托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烧杯中盛放着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调节天平平衡后,向天平左侧烧杯中放入4.4 g氧化镁,欲保持天平平衡,在天平的右侧烧杯中应放入(  )


A. 4.8 g镁 B. 5.4 g铝 C. 4.3 g锌 D. 4.5 g银
16.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比实验一和二,可以探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 对比实验二和三,可以探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 对比实验一和二,可以探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 对比实验二和三,可以探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二、填空题
17.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将铁片加入到稀盐酸中; ②将铜片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③将锌片加入到稀盐酸中; ④将金属片X加入到Y中。
(该方案中所有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以及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
(1)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④中Y表示硫酸铜溶液,则X表示的一种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X表示铜,则Y表示的一种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
18.(1)已知金属M和N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M+H2SO4===MSO4+H2↑ Fe+MCl2===M+FeCl2 N+FeCl2===Fe+NCl2
判断Fe、M、N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以上三个化学反应均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①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________种情况。
答案解析
1.C
【解析】“入于猛火”却“色不夺精光”,是指黄金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黄金性质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C。
2.D
【解析】Ag、Cu、Fe、Zn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Fe>Cu>Ag。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可知Ag的活动性最弱;所以只有银的盐溶液与其他三种金属都能发生置换反应。故选D。
3.B
【解析】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制品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制品强,与金属活动性无关。选B。
4.B
【解析】由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可知:锰排在氢的前面,能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A正确;锰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铁不能和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B错误;铝的活动性比锰强,所以铝能和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C正确;镁排在锰的前面,能与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D正确。故选B。
5.A
【解析】由于滤液是蓝色的,说明铝粉不足量,不能使硫酸铜溶液完全反应,故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所以A正确,滤渣中一定只有铜。没有铝,故选项B错误;滤液中有生成的硫酸铝还有未反应完的硫酸铜,故选项C和D均错误。
6.D
【解析】A项,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例如NaOH就是碱;B项,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电解水,有氢气和氧气这两种单质生成,却是分解反应;C项,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保持不变,但分子总数却不一定不变;D项,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金属的腐蚀是化学变化,所以该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选D。
7.D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通过观察,只有D满足,故选D。
8.A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观察各物质类别,可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A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的配平,n=2,B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保持不变,C错误;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错误。故选A。
9.D
【解析】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D。
10.A

11.A
【解析】A项,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Cl2),得到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而选项中的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故选A。
12.B

13.A
【解析】Zn+FeSO4===ZnSO4+Fe可判断出Zn>Fe;Fe+CuSO4===FeSO4+Cu可判断出Fe>Cu。综上分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的排列是Zn>Fe>Cu。故选A。
14.D
【解析】A项,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就越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现象——Mg放出气泡速度快,Ti放出气泡速度缓慢,Cu无变化,可知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Ti、Cu;B项,因为Ti和Mg都与稀盐酸反应,故不能用稀盐酸除去Mg;C项,因为Ti和稀盐酸反应观察到放出气泡速度缓慢,故Ti和稀盐酸反应;D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金属本身的性质、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故选D。
15.A
【解析】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但不产生气体,加入4.4 g,左侧实际增重4.4 g,只要右侧实际增重4.4 g,天平就能保持平衡。4.8 g镁完全参加反应,生成0.4 g氢气,右侧实际增重4.8 g-0.4 g=4.4 g,保持平衡。5.4 g铝完全参加反应,生成0.6 g氢气,右侧实际增重5.4 g-0.6 g=4.8 g,天平不平衡。4.3 g锌本身就比4.4 g小,更何况还要放出氢气,右侧实际增重更小于4.4 g,天平不平衡。银与盐酸不反应,加入4.5 g,右侧实际增重4.5 g,天平不平衡。选A。
16.A
【解析】分析三个实验,对比一和二,可探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对比一和三,可探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对比二和三,有两个变量——盐酸浓度和温度,故无法准确得出结论。故选A。
17.(1)Fe+2HCl===FeCl2+H2↑ (2)锌片表面产生的气泡比铁片快 (3)铁 硫酸亚铁溶液
【解析】(1)铁与稀盐酸反应,能置换出其中的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2)锌和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二者与盐酸反应时的速率不同,以此来判断二者的活动性强弱;(3)①③对照,可判断出活动性顺序:锌>铁;②可判断出铜>银;④只需判断铜铁的活动性顺序即可,故可选择铁和硫酸铜溶液,或选择铜和硫酸亚铁溶液。
18.(1)N>Fe>M 置换反应 (2)①Cu、Ag ②3
【解析】(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可知:活动性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据M+H2SO4===MSO4+H2↑ 、Fe+MCl2===M+FeCl2、N+FeCl2===Fe+NCl2可知:M活动性在氢前且比铁弱,N活动性在比铁强,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N>Fe>M,从反应类型上看都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故都是置换反应。(2)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氢>铜>银,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若滤液呈无色,说明滤液中无铜离子,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Ag;②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渣中无金属锌,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故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AgNO3、Cu(NO3)和Zn(NO3)2;Cu(NO3)和Zn(NO3)2;Zn(N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