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5.《黄河颂》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气魄(pò) 坚强(qiáng) 赞歌(zàn) 奔向(bēn)
B.澎湃(pài) 狂澜(1án) 浊流(zhuó) 九曲(qē)
C.摇篮(1án) 扮演(bàn) 发源(fā) 屏障(píng)
D.浩荡(hào) 臂膀(bì) 哺育(pē) 滋长(zī)?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生命在每一个早晨抖落尘埃,婉如一只小蝌蚪游向大海。
C.这庄严肃穆的无名墓冢能剧烈地震憾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D.看到宣传栏中的遗失启示,张勇才知道王宇的手机丢了。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
B.在农村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 , 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C.昆铁路横穿髙安并设立火车站,交通将迅速发达,吸引着海外投资商纷至沓来 , 不久的将来,髙安将跻身于中等城市的行列。
D.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 , 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4. 下列歌词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A.记得自我保护,必要时候讲些善意谎言。——林俊杰《学不会》
B.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毛宁《涛声依旧》
C.无限个千万弟兄。——周杰伦《龙拳》
D.小河流我愿待在你身旁,听你唱永恒的歌声。——孟庭苇《往事》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_____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_____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 ? ? ? ? ? 唤醒黎明的沉默? ? ? ? ? ? 挣脱千年的羁绊
B.叱咤时代的风云? ? ? ? ? ? 挣脱千年的羁绊? ? ? ? ? ? 唤醒黎明的沉默
C.唤醒黎明的沉默? ? ? ? ? ? 挣脱千年的羁绊? ? ? ? ? ? 叱咤时代的风云
D.唤醒黎明的沉默? ? ? ? ? ? 叱咤时代的风云? ? ? ? ? ? 挣脱千年的羁绊?
6.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B.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C.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D.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7. 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8. (3分) 光未然,原名________。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________ ,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颂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3)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又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1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2)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 , 挽起高山大海。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颂》)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入手。)
?
11.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 ?黄河
——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澳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侯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一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口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友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泥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5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根的窑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妥、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本文第①段说明了黄河的哪些特点?
(2)对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概括全面的一项是( )
A.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B.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
C.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人类生存。 D.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
(3)读了本文后,你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理解的?
(4)本文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5)本文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中的“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请分别说明。
?
12. 语言运用。
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老师首先要求复习《黄河颂》一课,并节选了其中几句诗,以“北京”为抒情对象,进行仿写。请按要求完成仿写。
节选: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仿写: 啊!北京!
你是________!(此句必须用比喻修辞手法)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此句必须用拟人修辞手法)
?
13. 与黄河有关的文化知识积累。
(1)请你写出一个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2)你在课外可曾搜集过与黄河有关的俗语、成语?请你举出两三个例子来。
(3)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黄河颂》同步练习
1.【答案】C
【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A项“奔”为多音字,应读bèn; B项“曲”为多音字,应读qū; C正确D项“哺”应读bǔ。故答案为: C
2.【答案】
A【解答】
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A.正确B.婉一宛。C.憾一撼。D.示一事。故答案为: A
3.【答案】D
【解答】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致。D呒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不合语境。A、B、C正确。故答案为: D
4.【答案】A
【解答】
A正确B项,主调搭配不当,船票是不能登上客船的。C项,“无限”“千万” 是前后矛盾的表述,只能保留一个。D“唱”与“歌声”搭配不当。故答案为: A
5.【答案】C
【解答】
衔接类试题要注意: ①把握材料的中心;②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设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③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还要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本语段的主题是歌唱祖国,并把祖国比喻成雄鸡、骏马和巨龙。分析语段中空缺处与前句的关系可知,每个横线处填写的语句,必须与前面的喻体呼应,体现出喻体的特点。雄鸡一唱天下白,它的一声“高歌”唤醒的是“黎明”, 驱走的是黑暗;骏马奋蹄千万里,它的一路“疾驰” ,挣脱的是“羁绊”,得到的是自由;巨龙腾飞九重天,它的一飞“冲天”,叱咤的是“风云”,气吞的是山河。
故选C。
6.【答案】A
【解答】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正确划分节奏应为: B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C你/-泻历仗,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D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故答案为: D
7.【答案】B
【解答】B项,“望”字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8.【答案】张辉,《黄河大台唱》
9.【答案】
(1)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位置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将全诗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当,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4)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黄河的主流比作巨人的躯干,把支流比作臂膀,以写出黄河的伟大力量。
【解答】
(1)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可知,“望黄河滚滚……劈成南北两面”是记叙黄河的自然特点;“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你的身边扮演”是记叙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你是伟大坚强……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记叙了黄河地理位置特征。
(2)结合本文的写作结构来看,“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中华民族,保卫中华民族,激励中华民族。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使得整首诗的赞颂逐步深入,更能体现黄河的精神:伟大坚强。
(3)“摇篮”一般指婴儿的卧具,这里比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屏障”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含义,这里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
(4)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体现了黄河的磅礴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
10.【答案】
(1)本诗饱含激情地描绘了长江的气质、气势;热情讴歌了长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指出其对我们民族不断前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①“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②“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3)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4)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11.【答案】
(1)①黄河流程漫长;②黄河流域广大;③黄河气势雄伟
(2)C
(3)因为华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
黄河孕育户扣华民族的占代文化,是占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4)不能。“相传”表明只是一个传说,并不是确切的,用“相传” 语言更准确。“之一表明占代文明的发祥地不止这一处用“之”表述更严密。
12.【答案】
华夏大地的心脏,十亿人的厚重历史,让多少人着迷,你凝聚了多少人的梦,多少人想和你相伴一生
【解答】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仿写时要注意与中心句句意保持一致,前后句语意连贯,分句间构成并列关系。
例句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分析为:你是+四字名词短语+的+名词,同时里面有比喻修辞。我们可仿写为:你是华夏大地的心脏。
例句为“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可分析为:数量词(五千年)+名词(年)+的+四字名词短语(古国文化)。我们可仿写为:十亿人的厚重历史。
依照这种思路,可确定以下几个答案:你是华夏大地的心脏!十亿人的厚重历史,让多少人着迷;你凝聚了多少人的梦,多少人想和你相伴一生!
13.【答案】
(1)姜太公钓鱼。
(2)俗语:①跳进黄河洗不清;②不到黄河不死心;③二毛过家门而不人
成语:①泾渭分明;②鲤鱼跳龙门;③黄河之患,集于一套。
(3)牧野古战场; 晴山古战场; 巨鹿占战场; 昆阳古战场; 官渡古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