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地表现雨天所见所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年级第6课《下雨了》,下雨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本课基于学生之前有过两次人物画学习(《我和昆虫》、《画自己》)的基础,本课再次通过对如何描绘人物动态、表情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在雨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表现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以及人与植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从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感受自然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下雨了》这节课选用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下雨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很多学生喜欢在小雨中嬉戏、玩耍,他们都有在雨中活动的体验。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爱跳,他们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我控制能力差,但是能够大胆、自由的将记忆中的下雨场景画出来,可是要想表现出画面中的遮挡关系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表现雨景,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观察、记忆事物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音乐《大雨,小雨》)、看(雨景视频、作品)、演(情景剧)、画(艺术创作),调动感官,引导在体验中观察、回忆雨景,学习如何表现人物动作、表情,组织一幅有简单情节的画面。
(三)知识与技能
了解雨中人物的特点,学会用遮挡的方法画雨景,处理好画面的大小、前后、遮挡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创作一幅画面有大小、前后、遮挡关系的作品。
(二)教学难点
雨中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及前后关系。
五、教学思路
1.常规教学存在困难点
夏、秋季多雨,学生对雨地情景并不陌生,但是对下雨时人物动态和表情观察较少,在课堂中想要实地体验感受就会受到局限,所以要想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情绪就需要大量的使用素材让其感受到雨天氛围,从而更好的表现画面。
2.最佳教学思路
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聆听音乐、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下雨时的欢乐氛围;借助课堂情景表演使学生理解人物前后、遮挡关系;大量作品欣赏,散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发挥想象;在创作实践环节大胆表现、随时展评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流程图
(二)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音乐导入
1.播放歌曲《大雨小雨》
2.出示课题《下雨了》
聆听、律动
调动听觉,感受下雨天的欢快,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知识讲新
1.播放视频,提出问题:
①视频当中的人们是怎样在雨地里活动的?
②人们在雨地里是怎样的穿扮?(板书:雨具)
2.让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雨伞的形状吧!
3.说一说怎样表现雨?小雨、大雨怎样区别?
4.请几位同学到台上来表演一下,下雨天你会在雨地里怎样活动?(板书:动态、表情)
①安排学生前后错开(大小对比)
②安排学生前后遮挡(遮挡关系)
5.下雨天我们有雨伞雨衣小雨靴,那么小动物们怎么办呢?
观看视频,回答:
走、跑、跳......
撑雨伞、穿雨衣、雨鞋
半圆、三角、梯形
小雨-雨滴形
大雨-短而密的线
3名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人物动态、表情
小鱼、青蛙-荷叶伞
蚂蚁-树叶伞
兔子-蘑菇伞
......
观看视频,回忆雨景
探究雨伞、雨衣的画法
探究小雨、大雨、风雨的表现方法
情景再现,让学生直观感受人物动态和面部表情
散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画面内容表现丰富
微课播放
1.怎样把这么有趣的雨天情景表现出来呢?播放微课视频,观察老师在绘画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构图,让画面饱满
②人物基本动态、表情
③背景环境添画
④添画雨的表现
观看示范视频,学习处理画面中人物的大小、前后、遮挡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教学难点,为实践奠基
作品欣赏
1.一起来欣赏同龄小朋友的作品吧,看看他们使用了哪些厉害的方法才画出这么有趣的画面呢?
《伞花》赏析
《下雨了》赏析
较好的利用了半圆形画伞,有的注意人多时前后遮挡关系,有的利用大小关系突出主要人物。
感受优秀作品中的大小、前后、遮挡关系的处理
实践创作
1.实践要求:
用绘画或结合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表现雨中情景的画。
2.巡堂指导
实践创作
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教师巡视学生知识技能渗透情况
展示评价
1.巡堂过程中选取展示优秀作品
2.展示有问题的作品
自评、互评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锻炼评价语言和能力
小结拓展
在雨中我们感到开心、有趣,但是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也会造成自然灾害,所以同学们在下雨天要注意人身安全问题,你知道哪些办法可以预防呢?
师生共同了解相关知识
拓展防灾减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