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单元 探索乐园
第1课时 多边形的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例1、第99页例2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了解多边形的边数与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以及内角和之间隐含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发现、总结多边形中隐含的规律的过程。
3.体会字母表达式的意义,获得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培养归纳概括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由具体的图形发现规律,再把规律扩大到一般,最后总结规律并用字母表达以及应用规律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建模的活动经验,体会用字母表达规律的价值。
【教学难点】
字母表达式的总结。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
三角形是由( )条线段围成的。
四边形是由( )条线段围成的。
二、探究新知
1.下面的多边形分别能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七边形
师:数一数,这四个图形各有几条边?
师: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就为几边形,所以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
(1)照样子画出虚线并填表。
多边形的边数(条)
4
5
6
7
画出的线段的条数(条)
三角形的个数(个)
师提示:选定一个顶点,向与它不相邻的点依次画线段,就可以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
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根据发现的规律填表。
多边形的边数(条)
8
9
10
…
n
画出的线段的条数(条)
三角形的个数(个)
(3)当n=12时,求画出的线段条数和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
2.多边形的内角和。
(1)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学生试做再交流算法。
师: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多边形的边数(条)
4
5
6
7
…
n
三角形的个数(个)
多边形的内角和
生:多边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个数×180°,因为三角形的个数=多边形的边数-2,所以多边形的内角和=(n-2)×180°。
(3)当n=12时,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当n=12时,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2-2)×180°=1800°。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99页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师: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多边形的规律
画线段条数=多边形边数-3
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
画线段条数=三角形个数-1
多边形内角和=(n-2)×18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注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先把五边形转化成三角形,进而求出内角和,这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
[不足之处] 当一个学生提出分割方法时,这时没有及时把握住这个时机,让更多的学生去尝试这种方法,而是让他自己把所得到的结论直接告诉大家,因此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去体验转化的思想。
[再教设计] 再备课时一定要更为细致地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上课时才能应对自如。
第2课时 探索乘法运算的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页例3,第101页例4及练一练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用计算器探索、交流特殊乘法运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的过程。
2.能用计算器探索较复杂的乘法运算中的数学规律,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体验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成功体验,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探索、交流特殊乘法运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境引入
师: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积是多少?
师: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规律计算很快,其实数中蕴含有很多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二、探究新知
1.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用2,3,4,5,6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你能写出多少个?怎么组数,可使两个数的乘积最大?(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想法的机会,然后小组合作,写出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指名汇报。(让学生从多角度猜测,然后用计算器验证,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板书)
讨论后得出结论:从这五个数字中找最大的数字6写在三位数的百位上,第2大的数字5写在两位数的十位上,第3大的数字4写在两位数的个位上,第4大的数字3写在三位数的十位上,最小的数字2写在三位数的个位上,组成的两个数是632和54,乘积632×54=34128最大。
师:要使两个数的乘积最小,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猜测,用计算器进行探索)
讨论后得出结论:把5个数字从小到大排序,最小的数要作为三位数的百位数,第二小的数要作为两位数的十位数,第三小的数要作为两位数的个位数,其他2个数字组成最小的两位数。
2.回文数。
师:用计算器计算出它们的积。(幻灯片展示)
师:观察计算器计算的积,先说一说积是一个什么数,然后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因数中有几个1,积就从1开始顺次写到几,然后再递减写到1。
利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
三、巩固新知
1.用1,2,3,4,6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使它们的乘积最大。
2.先找规律,再填空。
123456789×9=1111111101
123456789×18=2222222202
123456789×27=( )
123456789×36=( )
3.练一练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探索乘法运算的规律
最大:632×54=34128
最小:246×35=8610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表达规律是探索规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发现的规律用适当的形式表示出来,是探索活动的成果结晶,是思维的一次抽象与概括。数学模型是表达规律的最好方式,然而小学生一般达不到使用数学模型的水平,比较适宜的方式是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发现,交流个人的想法。
[不足之处] 学生在找规律时没有深刻理解,深入到实质问题上。
[再教设计] 教师应多指导学生用较规范的语言表达想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另外,在解题时,应注意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发表看法,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