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
个人在天灾面前十分渺小,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是这样的感受。中华大地历经苦难,从98洪水到03非典,从08地震到20肺炎,多难兴邦,祈愿天佑华夏。让我们众志成城,共度时艰。
人类的苦难有天灾也有人祸。
20世纪被称为是普通人的世纪,
因为普通人遭受了最大的痛苦。
--丘吉尔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这个模块“着重反映的是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发展的重要内容”。
选修三有四个版本,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岳麓版。之前年级发到班级群的是人教版,可以参考。
做好学案,充分预习。
高二第二学期的历史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习选修三和复习必修一。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反映的是20世纪战争与和平运动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了战后的全球性冷战。核武器的发展使战争的破坏力可多次摧毁地球上的文明和毁灭人类本身。
了解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探讨其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争取世界和平,避免战争的灾难,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重大问题。
模块介绍
(一)什么是战争?
1、战争是为政治目的进行的武装斗争。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 --维基百科
2、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英国 克劳塞维茨
3、战争从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毛泽东
一、《20世纪战争与和平》规律性认识
(二)导致战争有哪些因素?
领土纷争
主权冲突
经济利益
殖民争霸
大国操纵
民族矛盾
宗教信仰
个人野心
……
导致现代战争的因素往往是综合性的
(三)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力量对比
战争性质的正义与非正义
战略与战术
武器的科技的差距
个人的领导能力
…
“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毛泽东
(四)20世纪的战争有哪些新特点呢?
战争范围不断扩大
牵一发而动全身
科技含量不断加强
残酷程度、杀伤力大大增强
出现了国际机构的调解与斡旋
……
两次世界大战后虽然没有再爆发世界性的战争,然而战争的危险依旧存在,战后全球性冷战的出现,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等区域性的战争不断爆发,恐怖事件的此起彼伏,核武器的发展也大大增强了战争的危险性,极大地威胁着地球上的文明和人类本身。
这些都使我们对战争必须保持着应有的警惕性和预防性,当世界大战的伤痛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心中的警钟却应不断敲响。牢牢树立起和平意识,时刻关注世界局势的发展,并且为世界及全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和平与发展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两大主题
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维护和平的努力:国联和联合国 反战运动 和平意识
(五)认识:20世纪的和平来之不易
二、学习建议
1、兼顾与三册必修教材的联系
2、保持与学术动态的密切联系
3、重视与军事科技发展相关的图片
4、关注与现实国际政治的联系
5、随时联系人文自然地理知识
6、完整理解相关的人文社会思潮(尤其民族主义)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战争。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战争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和升级。从冷兵器时代发展到热兵器时代,从局部战争发展到世界范围的战争。
人类 = 战争?
统计数字
5200多年历史中
大小战争:14500多次 2.8次/年
近2000年 无战争的日子:58天
战火中丧生: 36.4亿人
毁灭的财富:可铺宽150公里、厚10米的金带,环地球一圈:
——据 邵锡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东南大学学报》958期)
选修三: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学习目标与导学问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为什么会发生一战(原因和条件)?
2、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出现世界性战争原因?)
1.阅读这幅历史地图: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经被帝国主义国家基本瓜分完毕。
2. 这段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客观规律?
材料:
1.材料的表中前三项与第四项内容之间存在着什么矛盾?
2.英、法、德、美比较表
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不平衡现象(倒挂现象)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3.上述材料反映现象的结果和影响?
结果: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
项 目 英 法 德 美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结↑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促使列强掀起瓜分殖民地的新高潮(19C末)
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
导↑致
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
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矛盾实质:对世界市场(殖民地或霸权)的争夺
结论一 :
1879年
1882年
1904
1907
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
三大矛盾(法德、英德、俄奥)、两大集团形成示意图:
结论二: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1、让别的国家去分割陆地和海洋,而我们只能欣赏蓝色天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的一次演说
2、假如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有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战吗?
——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1887年)
思考:导致德国与英国的矛盾主要原因是什么? 英国为此做了怎样的政策调整?
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英德矛盾
1、新(德国)老(英国)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
2、放弃欧洲大陆均势政策转向欲寻求盟友
概念解析:大陆均势政策(光荣孤立政策)
“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那一个国家。”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实质: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操纵政治天平,争夺和掌管欧洲和世界霸权。
阅读下列材料:
老子说:“祸兮、神福兮、祸之所伏”。科技的发展一方面造福人类,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祸害,它是一把双刃剑。
19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突破,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巨大生产力也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结合课本预习,请回答: 科技成果使军事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1、传统武器
2、新式武器
3、交通手段
4、通讯工具
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意大利炮兵队配备的305厘米炮
传统武器性能提高
一战时期,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一战中投入使用的新式武器
危害:预示战争更残酷,危险,规模可能更大。
A、传统武器性能提高
B、新式武器扩展海空
C、新的交通手段
D、新的通讯工具
突破战争地域,范围扩大
突破战争方式,手段先进
结论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成为一战爆发的科技条件
科技成果使军事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5、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阅读下列材料:
德皇威廉二世说:“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请回答:
思想:军国主义
材料体现了德国怎样的思想?结合教材知识,在当时的欧洲,促使战争爆发的思潮还有什么?
﹖
拓展思考:进入20世纪,军国主义思潮为什么会严重泛滥?
近代以来,进行战争被认为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20世纪的激烈竞争中,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纷纷扩军备战,展开军备竞赛。
思想:极端民族主义(沙文主义) --统治集团煽动 灌输“爱国”
结论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扩军备战,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俄国、奥匈帝国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巴尔干同盟内部争夺领土
巴尔干国家反对外来干涉与侵略
民族矛盾
巴尔干内部矛盾
为什么巴尔干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改变世界的一颗子弹
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
1889年被立为皇储,主张吞并波斯尼亚,视塞尔维亚为眼中钉,加深俄奥矛盾、民族矛盾,引发了危机.
普林西普:我是一个南斯拉夫人,我相信所有南斯拉夫人的统一,不管是以什么形式,那就是独立于奥地利。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打死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直接原因:
实力对比变化
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矛盾尖锐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2、具体原因:
条件:
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性的战争成为可能
2、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链接必修】打通模块联系 建立通史观念
必修一《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必修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列强过渡到垄断阶段(帝);加强对外资本输出。
【导学问题】第二节 《惨烈的四年战事》
中国会不会参加这次大战?
战争的结局对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第一课 学案检测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是( )
A.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B.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的对抗缔结军事同盟
C.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维护民族的独立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是( )? A.俄奥矛盾 B.法德矛盾 C.美日矛盾 D.英德矛盾
第一课 学案检测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一个鼓吹殖民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公开发表演说道:“英国必须下手干,否则就是灭亡。它必须寻找殖民地,把手伸得越远越好。……英国人至高无上的目标,就是从海上和陆地将英国的势力带向世界各地。”
? 到19世纪80年代,仅在非洲的西海岸就有15家德国公司开设的60个工厂,而传教点则达数百个以上。与此同时,德国国内也出现了要求加强德国海上力量的呼声。一个德国亲王说:“对一个年轻的国家来说,没有扩张就没有前途,没有海外政策也就谈不上扩张,而没有海军就谈不到海外政策。”
——根据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整理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争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原因:①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飞速发展;②经济的大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趋势,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4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时间“19世纪下半期”我们可以判断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逐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力将获得大发展,因而他们迫切要求更广泛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以保障的他们的经济发展不会受阻。
第一课 学案检测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一个鼓吹殖民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公开发表演说道:“英国必须下手干,否则就是灭亡。它必须寻找殖民地,把手伸得越远越好。……英国人至高无上的目标,就是从海上和陆地将英国的势力带向世界各地。”
? 到19世纪80年代,仅在非洲的西海岸就有15家德国公司开设的60个工厂,而传教点则达数百个以上。与此同时,德国国内也出现了要求加强德国海上力量的呼声。一个德国亲王说:“对一个年轻的国家来说,没有扩张就没有前途,没有海外政策也就谈不上扩张,而没有海军就谈不到海外政策。” ——根据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整理
材料二:
掠夺殖民地是近代战争的主要起因,战争被视为国家的正当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些战争的继续,……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仍然沿用近代争夺殖民地的方式,企图用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战争一爆发,就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短期内结束战争的预想……虽然然英、法等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可是战争给自身带来的打击和损失巨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6分)
由材料一内容可以得出英德两国都在执行殖民扩张政策,所以二者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
由材料二可以得出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均衡,也必然导致他们之间的矛盾产生甚至激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后起的德国严重不满足他的殖民现状,必然要求挑战现有格局,故最终促使一战发生。
【答案】 (2)原因:(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美、德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后起国家在殖民地争夺中起步晚,所得份额有限,由此引发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德国的扩张威胁了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的利益,列强间对殖民地的争夺白热化,其中德国与殖民帝国英国的矛盾最为尖锐,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9分)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打死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本节作业:1、完成探究问题6 整理笔记,作出本节知识框架图
2、预习第二节,完成预习学案2。
1914年7月28日,战争爆发了
材料1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的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兴奋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
材料2 一位德国伯爵说:战争不会打上10周之久,而另一位伯爵更加乐观,认为只需要8周,而后说:“你我将在英国聚首。”一名即将开赴前线的德国军官说,他预计可于9月2日在巴黎和平咖啡馆吃早餐。
思考:战争之初,欧洲各国市民是怎样看待战争的?对战争有怎样的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