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2.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课题
蚕长大了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5.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 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
1.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重点
观察幼蚕的形态特征和生命活动现象
难点
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小时罩黑套,
大时换白袍,
造间小圆屋,
关门睡大觉。
(打一动物)
2、引导学生交流养蚕观察日记。
【提示】
①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蚕卵2~3 天就会孵化出小蚕。
②刚出生的蚕宝宝又黑又小像只小蚂蚁,身上长满细毛,被称为“蚁蚕”,也叫“1 龄蚕”。 蚁蚕体长 2~3 毫米,体宽约 0.5 毫米。
③蚁蚕出生约两天后细毛就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④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蚁蚕身体逐渐长大,颜色也逐渐从黑变成了白色,成了大家熟悉和喜爱的蚕宝宝。
3、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蚕的蜕皮现象
【提示】
①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蜕皮。蜕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这叫“眠”。
②经过一次蜕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蜕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蜕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播放视频)
4、让学生思考回答:蚕为什么要蜕皮?
【提示】
蚕蜕皮是因为蚕的身体要长大了,表皮限制了身体的生长。蜕皮后一段时间内,蚕一动不动,直到皮肤硬化以后才开始吃桑叶。
5、小结
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的蚕称为蚕的幼虫阶段,是继蚕卵之后蚕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课堂将要观察和探索的是大家带来的处于4龄期左右的蚕的幼虫。)
猜谜语:蚕
交流养蚕日记
交流蚕的蜕皮现象
回答蜕皮原因
了解蚁蚕到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了解蚕蜕皮是蚕生长的需要
知道幼虫是蚕的有一个发育阶段
讲授新课
一、探索1:观察蚕房中的蚕的生活
导入:观察蚕房中留下哪些蚕的生活痕迹?
【提示】
桑叶被吃过——蚕在进食
有粪便——蚕在排便
蚕宝宝一动不动——蚕在眠
蚕周围有蚕丝——发育早开始吐丝
有蚕蜕——蚕在蜕皮
身体一伸一缩——蚕在爬行
二、探索2:观察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1、引导学生先用眼睛观察身体整体
【提示】
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分头、胸、腹3部分。
(展示示意图)
2、引导学生再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细节,推测其作用
【提示】
①蚕的口器是咀嚼式,非常适合咀嚼桑叶,在进食时3对胸足会把持住桑叶协助进食。
②头的两侧各分布着 6 只黑褐色的单眼。视力很差,只能大概感受亮和暗,看不清具体的东西。
③胸足:由3小节组成,最下端有黑褐色钩爪,作用是把持桑叶。
④腹足是柔软无节的肉质突起,先端圆盘状,内缘密生黑褐色钩爪,作用是使身体前进。
⑤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9对),和蚕体内的气管相连,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进出口,主要作用是呼吸。
【资料】
如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身体留在外面,蚕不会死。相反,如把蚕的身体放入水中,头部留在外面,蚕就会死掉。
⑥蚕的腹部后端的背侧有一突起,叫尾角,尾角的坚挺程度能反映蚕的健康状况。
⑦蚕有1对尾足,可用来挟持他物并固着身体。
3、打开“活动手册”,用图画记录下我们看到的蚕的幼虫和食物。
【提示】
4、讨论
(1)蚕宝宝是怎样吃桑叶的?
【提示】
蚕用口器咀嚼桑叶,在进食时3对胸足会把持住桑叶协助进食。一般的喜欢从外面一圈一圈的吃。
(2)蚕宝宝是怎样运动的?
【提示】
蚕主要用腹足爬行,尾足也起了一定的协助作用,爬行时中间身体拱起来,前面身体再向前伸,呈波浪式重复前行
(3)蚕宝宝的身体很柔弱,不能用手触摸。用棉签轻轻地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看它有什么反应?
【提示】
当用棉签轻轻触碰蚕时,蚕的身体会扭动起来。
三、问题研讨
1、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哪些变化?
【提示】
蚕的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等。
2、蚕用身体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环境?
【提示】
蚕用口器咀嚼桑叶,用胸足把持住桑叶协助进食,用眼睛感受光亮,用气门呼吸,用尾足挟持他物并固着身体,用腹足使身体前进。
3、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
【提示】
①每天提供新鲜干燥的桑叶
②清理粪便和残叶,保持干净环境
③空气要流通,新鲜
④保持温度和湿度
四、课堂练习:判断题
1、蜕皮是蚕身体长大的缘故。
2、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不会有反应。
3、蚕是通过口来呼吸的。
4、五龄蚕末期身体发生变化,开始吐丝结茧。
5、蚕房要保持干净的环境,及时清理粪便和残叶。
6、蚕的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圆筒形。
五、拓展提高
1、引导学生观察:蚕到了5 龄末期,会逐渐呈现出哪些老熟的特征?
【提示】
①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
②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
③前部消化管空虚, 胸部呈透明状
④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
⑤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2、蚕吐丝结茧时需要借助外界物体固着吐出的丝。否则会出现丝中毒而死亡现象。我们该为蚕的结茧做哪些准备?
【提示】
用纸板做成的小格子或用干稻草做成的支架,将其放在蚕房中。
六、作业布置
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
交流猜测
用眼睛观察蚕的身体整体部分特征
用放大镜观察身体局部特征,推测其作用
用图画记录蚕的幼虫特征和食物
讨论交流
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研讨回答
独立完成
观察交流
操作
课后完成
通过蚕的生活现象推测蚕的生命活动
了解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探究蚕身体特征与行为等相适应的关系
总结课堂探索
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结茧的过程,了解蚕结茧的饲养方法
继续观察蚕的变化,做好记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 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在科学探究中,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2.3《蚕长大了》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蚕的幼虫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_____和_____现象。
3、蚕的幼虫共蜕皮_____次。
4、刚出生的蚕宝宝又黑又小像只小蚂蚁,身上长满细毛,被称为_____。
5、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的蚕称为蚕的_____阶段。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蜕皮是蚕身体长大的缘故。( )
2、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不会有反应。( )
3、蚕是通过口来呼吸的。( )
4、五龄蚕末期身体发生变化,开始吐丝结茧。( )
5、蚕房要保持干净的环境,及时清理粪便和残叶。( )
6、蚕的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圆筒形。( )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蚕宝宝的胸部有( )对足。
A.3 B.1 C.8
2、蚕宝宝是从( )开始蜕皮的。
A.腹部 B.胸部 C.头部
3、在我国,蚕农饲养的蚕大多数要经历( )龄。
A.5 B.4 C.1
4、人们把蜕了第一次皮的蚕宝宝称为( )
A.一龄蚕 B.二龄蚕 C.三龄蚕
5、蚕宝宝最喜欢吃的食物是( )
A.榆树叶 B.生菜叶 C.桑叶
6、蚕在孵化后两周内,逐渐长大,身体颜色越来越( )
A.白 B.黑 C.红
7、喂的桑叶要讲究,一定要( )
A.新鲜干燥 B.新鲜带水珠 C.新鲜
8、蚕的幼虫蜕皮时间一般为( )
A.7天一次 B.5天一次 C.10 天一次
9、观察蚕宝宝的外形,发现( )
A、身体分为头、腹两部分,身体上没有环节
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上有环节
C、每个环节两侧都有小黑点
10、蚕什么时侯就要吐丝了?( )
A、蚕的身体白白胖胖的
B、蚕的身体发黄发亮
C、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
四、填图题
五、实验探索题
如图所示,从小蚕孵出开始,小蚕的身体在不断发生变化。
1、我们可以观察、测量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
2、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留下许多生命的活动的痕迹。根据下图的提示回答蚕相应的生命活动。
①桑叶被吃过 ②蚕房有粪便 ③发现蚕蜕
3、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幼虫的身体,你会发现蚕幼虫身体对外界的刺激有_______。
4、蚕的口器与蚊子的口器不同,如下图所示
蚕的口器适合_______,蚊子的口器适合_______。
5、有一项实验证明:如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身体留在外面,蚕不会死。相反,如把蚕的身体放入水中,头部留在外面,蚕就会死掉。这是什么原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头 胸 腹
2、眠 蜕皮
3、4
4、蚁蚕
5、幼虫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A 2、C 3、A 4、B 5、C 6、A 7、A 8、A 9、B 10、B
四、填图题
五、实验探究题
1、拍图 画图 写观察日记 制作标本
2、①捕食 ②排便 ③蜕皮
3、反应
4、咀嚼桑叶 吸食血液
5、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和蚕体内的气管相连,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进出口,主要作用是呼吸。
课件32张PPT。蚕长大了科学科教版 三年级下新知导入小时罩黑套,
大时换白袍,
造间小圆屋,
关门睡大觉。
(打一动物)猜谜语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蚕卵2~3 天就会孵化出小蚕。新知导入刚出生的蚕宝宝又黑又小像只小蚂蚁,身上长满细毛,被称为“蚁蚕”,也叫“1 龄蚕”。 蚁蚕体长 2~3 毫米,体宽约 0.5 毫米。蚁蚕出生约两天后细毛就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新知导入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蚁蚕身体逐渐长大,颜色也逐渐从黑变成了白色,成了大家熟悉和喜爱的蚕宝宝。新知导入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蜕皮。蜕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这叫“眠”。经过一次蜕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蜕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蜕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点击看视频)新知导入蚕为什么要蜕皮?蚕蜕皮是因为蚕的身体要长大了,表皮限制了身体的生长。蜕皮后一段时间内,蚕一动不动,直到皮肤硬化以后才开始吃桑叶。新知导入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的蚕称为蚕的幼虫阶段,是继蚕卵之后蚕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蚕的幼虫生长新知导入课堂将要观察和探索的是大家带来的处于4龄期左右的蚕的幼虫。学习任务新知讲解探索1:观察蚕房中的蚕的生活 蚕房中留下哪些蚕的生活痕迹?新知讲解桑叶被吃过——蚕在进食有粪便——蚕在排便新知讲解蚕宝宝一动不动——蚕在眠蚕周围有蚕丝——发育早开始吐丝新知讲解有蚕蜕——蚕在蜕皮身体一伸一缩——蚕在爬行新知讲解探索2:观察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分头、胸、腹3部分。胸部由 3 个体节组成,每节有 1 对胸足, 共 3 对胸足。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有4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扁圆形新知讲解蚕的口器是咀嚼式,非常适合咀嚼桑叶,在进食时3对胸足会把持住桑叶协助进食。头的两侧各分布着 6 只黑褐色的单眼。视力很差,只能大概感受亮和暗,看不清具体的东西。新知讲解胸足:由3小节组成,最下端有黑褐色钩爪,作用是把持桑叶。腹足是柔软无节的肉质突起,先端圆盘状,内缘密生黑褐色钩爪,作用是使身体前进。新知讲解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9对),和蚕体内的气管相连,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进出口,主要作用是呼吸。如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身体留在外面,蚕不会死。相反,如把蚕的身体放入水中,头部留在外面,蚕就会死掉。新知讲解蚕有1对尾足,可用来挟持他物并固着身体。蚕的腹部后端的背侧有一突起,叫尾角,尾角的坚挺程度能反映蚕的健康状况。尾足新知讲解打开“活动手册”,用图画记录下我们看到的蚕的幼虫和食物。新知讲解蚕宝宝是怎样吃桑叶的?蚕用口器咀嚼桑叶,在进食时3对胸足会把持住桑叶协助进食。一般的喜欢从外面一圈一圈的吃。新知讲解蚕宝宝是怎样运动的?蚕主要用腹足爬行,尾足也起了一定的协助作用,爬行时中间身体拱起来,前面身体再向前伸,呈波浪式重复前行新知讲解蚕宝宝的身体很柔弱,不能用手触摸。用棉签轻轻地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看它有什么反应?当用棉签轻轻触碰蚕时,蚕的身体会扭动起来。新知讲解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哪些变化?问题研讨蚕的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等。新知讲解蚕用身体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环境?蚕用口器咀嚼桑叶,用胸足把持住桑叶协助进食,用眼睛感受光亮,用气门呼吸,用尾足挟持他物并固着身体,用腹足使身体前进。新知讲解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①每天提供新鲜干燥的桑叶
②清理粪便和残叶,保持干净环境③空气要流通,新鲜
④保持温度和湿度课堂练习判断题1、蜕皮是蚕身体长大的缘故。( )
2、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不会有反应。( )
3、蚕是通过口来呼吸的。( )
4、五龄蚕末期身体发生变化,开始吐丝结茧。( )
5、蚕房要保持干净的环境,及时清理粪便和残叶。( )
6、蚕的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圆筒形。( )√√√???拓展提高蚕到了 5 龄末期,会逐渐呈现出哪些老熟的特征?①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
②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
③前部消化管空虚, 胸部呈透明状④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
⑤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拓展提高蚕吐丝结茧时需要借助外界物体固着吐出的丝。否则会出现丝中毒而死亡现象。我们该为蚕的结茧做哪些准备?用纸板做成的小格子或用干稻草做成的支架,将其放在蚕房中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 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在科学探究中,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能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