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4 19:4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中国设9月3日与12月1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日本全面侵华
(1937-1945)
1、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历史原因: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现实原因:法西斯政权转移经济危机打击下的矛盾;
有利时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未作战备;
国际因素:英法等国绥靖政策
1855年,吉田松阴公开宣称将 作为占领目标;
1887年,日本制定《清国征讨方略》,提出分割清国的战略;
1894年,日本挑起 , 迫使中国签订《 》
1900年,积极参与 ;
1915年,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企图 中国;
1931年,制造 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1932年,制造 事变,袭击上海;
1932年,扶持傀儡,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制造“ ”威逼平津;
1937年,7月7日,制造“ ”事变,全面侵华。
中国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灭亡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
灭亡中国!
卢沟桥事变
2、日本侵华历程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遭屠城后的南门前尸横遍野,血迹斑斑。
日军在擦拭凶刀
3、日军暴行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此书是一部完整、全面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权威性著作。该书作者张纯如是一位华裔美籍作家。
1994年,当张纯如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她感到了无比的愤怒。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张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为此,她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档案,赴中国实地采访大屠杀幸存者,现在出版的《拉贝日记》就是在她的寻访和促成下公诸于世的。

日本的飞机炸弹让中国所有人的命运联结到了一起,不管他们相距多遥远。日本人让中国人知道,中国是整个的,这对地方观念极强的中国人是民族精神的洗礼。
——《抗战回望》
抗战爆发时中日力量对比
中国 日本
工业总产值 13.6亿美元 60亿美元
生铁产量 95.5吨 239.7吨
钢产量 55.6吨 635吨
石油 0.02亿美元 39.3亿美元
军费 4.09亿美元 9.2亿美元
年产飞机 0架 600架
年产坦克 0辆 200辆
——军事科学院著《中国抗日战争史》
—— [日] 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
谁都知道,一个尚未脱离中世纪的国度与日本如狼似虎的的现代化军队开战意味着什么?
——《抗战回望》
和平未到至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摘自蒋介石,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摘自蒋介石,1937年7月17日《庐山声明》
双方力量如此悬殊,
中华民族为何选择抗战?
二、中国全民族抗战:
1、国共第二次合作
(2)合作标志:
◆初步合作: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正式合作: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9月 ,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书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5)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序幕
(6)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
(8)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方针
(4)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驱逐日寇
(7)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2、全民族团结抗战表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相互依存
相互配合

片面抗战路线
组织抗战
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开辟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
四次会战
国民政府开辟国外战场
日军伤亡 中国军队伤亡 著名战役
淞沪会战 伤亡7万余 伤亡15万余
太原会战 伤亡3万余 伤亡10万余 平型关战役(首次胜利)
徐州会战 伤亡13.2万余 伤亡30余万 台儿庄战役(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伤亡25万余 伤亡40余万
材料一:四大会战中日伤亡对照
思考:中国军队的伤亡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国民党19陆军的将领:“哥哥们!弟弟们!冲锋吧!我们要永永远远在血泊中求得最后的生存与胜利,我们来高呼杀!杀!……杀!”
——《抗日战争史》


中国士兵机枪阵地

枣宜会战
(1)地位:抗战初期的主战场,
(2)结果及原因:失败,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敌强我弱、国民党未做战争准备、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3)意义:迟滞了日军进攻,
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量,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支持了中共敌后战场的开辟,
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
争取了更多的国际支持。
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1)敌强我弱         
(2)有效地积聚、发展人民群众的抗日力量
(1)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   
(2)广大农村是自然经济,生存能力强
(3)有利的地形,人民的支持
2、可能性:                       
抗战时期蒋介石致八路军方面的战斗嘉奖(部分)
1、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蒋介石贺电:“有日(9月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
2、1940年8月,百团大战
蒋介石致朱德、彭德怀贺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共产党领导人对国民党抗战及其将领的评价(部分)
1、毛泽东:“自芦(卢)沟桥事变以来,我国军民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先生的领导下,对暴敌已经进行了五个半月的英勇抗战
2、周恩来评枣宜会战牺牲将领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抗战军人之魂”。
有一种力量叫团结
【读史感悟】抗日战场时期两个战场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区别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抗战路线
依靠的
武装力量
战场范围
作战规模
和方式
战略地位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八路军、新四军、民兵等
国民党统治区域
敌人的后方
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3、三个抗战阶段:
抗日战争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集中主要兵力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香港九龙司捐赠的救护车
新疆民众献机
乞丐也捐一顿饭钱
陈嘉庚号召华侨支持祖国抗日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中日战争则是中国重新崛起和复兴的起点,是“复兴的枢纽”。
——《从沉沦到荣光·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
走出耻辱
走出失败
民族尊严
国际地位
民族凝聚力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丘吉尔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材料一: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材料二: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第一次反侵略斗争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中国抗战的贡献
1943-1945年,中国与诸多西方国家协商,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签订新约,内容包括:取消了外国在华的治外法权;上海、天津等地的公共租界及其特权;沿海贸易权及内河航行权等。新约规定,其他影响中国主权而此次新约所未涉及的问题,可按国际公法和现代国际惯例,随时会商解决。中国在法律上已不再处于被歧视地位,它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平等地位得到了确认。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推动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
(1)民族利益至上、宁死不屈的民族自尊品格;
(2)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3)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4)百折不挠、自强自立的民族自强信念;
(5)开拓创新、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6)坚持正义、维护和平的民族奉献精神。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国抗战的贡献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抗战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国民党抗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初期的基本否定到部分肯定再到现在的大致肯定,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正面战场呢?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胡适
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是经不起比历史更伟大的“时间”的检验,因为世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时间”会不留情面地检验他所编纂的历史,让历史恢复本来的面目。
1937-1945年,国军发动大规模会战22次,战役1117次,普通战斗28931次。4321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 战机被击落;国军海军全军覆没,104艘舰艇全部打光;国军陆军320万名官兵壮烈牺牲,206名将军殉国(包括11位上将,62位中将,134位少将)
——根据陈钦《我的河山:抗日正面战场全纪实》整理
一条战线:
两个战场
三个阶段
四个政权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 共:敌后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国内、国外)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5、8)
战略反攻阶段(1945、8——1945、9、2)
国民党政府
日扶植的傀儡政权: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伪满洲国;
汪伪政权

本课小结

我们需冷静、我们需反思
部分国人极端的声音:
百度“热烈庆祝日本地震” 结果2510000条。
讨论:这是真正的爱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