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第七课《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七课时,前面六课已解决了“地球本身自转,且绕着太阳作公转,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的”的认知问题。本课在前几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四季的成因。
☆学情分析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许多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有着错误的认识,较普遍的一个观点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所以要通过本课的学习纠正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分析出地球上四季的成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过程与方法:?
能过探究地球上四季的成因,养成猜想、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对地球运动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四季的成因以及地球公转对阳光直射和斜射情况的观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阳光直射和斜射,并结合对地球公转的观察提升对为四季成因的认识。?
课前准备:PPT课件,关于太阳高度角以及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小资料,分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参与
激趣导课,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1、最近1个月的天怎样?
2、天气热的原因是什么?
3、除了夏季还有些什么季节?能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学生讲出的季节及形容词)
4、大家对四季都很熟悉,那有什么想过,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板书课题)
1. 天气很热。
2、因为现在是夏季。
3、讲出四季及形容它们的词语。
从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四季的特点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
1、猜想四季形成原因。
?
?
2、纠正认为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和太阳的远近有关的错误概念。
1、PPT: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本单元前面学习的内容,猜想一下四季形成的原因?(发记录单)
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小组的代表汇报交流本组的讨论结果。(板书记录学生提出的形成四季的可能性)
2、师生间、生生间相互讨论交流,了解到影响季节气温高低的并不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变化,而是因为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分组讨论,猜想四季形成的原因,并简单列举自己的依据。
预计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远近形成四季,有少部分学生会提出太阳高度角。
2、持不同意见的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依据,并反驳其他观点。
1、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在师生间及生生间的相互讨论中形成学术讨论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解释
1、认识太阳高度角
1、老师发放关于太阳高度角(直射与斜射)的小资料。
?
2、介绍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直射与斜射)的变化及对气温的影响。
?
3、从太阳高度角(直射与斜射)对一天气温的影响扩展到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直射与斜射)对气温的影响。
4、学习太阳高度角(直射与斜射)的周期性变化与地球公转及地轴倾斜有关。
5、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南半球情况。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6、小结:在记录单上写出四季形成的原因:一是与地球的公转,二是与地球自转轴倾斜有关。
1、阅读小资料,了解什么是太阳高度角(直射与斜射)。
2、了解太阳高度角(直射与斜射)的变化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3、思考四季气温的变化。
4、形成四季成因的概念。
5、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原因。
1、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太防高度角(直射与斜射),以及它对气温的影响,从而了解到四季形成的原因,并能明白南半半球季节相反的原因。
四、迁移
了解四季的划分
?
1、PPT介绍四种季节的划分方法。
①我国传统分类法
②西方分类法
③平均气温划分法
④气候统计法
1、学生四种季节的划分方法,扩展认知。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很多学生说不清每个季节是哪些月份,部分学生能说清每个季节是哪些月份,但不明原因。所以在课堂结尾部分加入季节划分的几种方法,扩展学生的认知。
五、评价
贯穿在整个课程的各环节中
?☆板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春季:温暖 夏季:炎热
秋季:凉爽 冬季:寒冷
四季的成因:1、地球的公转
2、地球自转轴的倾斜
?☆记录单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组员:
我们的猜想:
理由:
四季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