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我变成了一棵树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会写“形状、狐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走进作者的想象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出示一棵挂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的图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想到了什么。
2.齐读课题。
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把话说完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9分钟)
1.自由朗读,自学生字。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
强调:“痒、丁、零、肠”是后鼻音,“醋”是平舌音,“肠”是翘舌音。
(2)学习会写字。出示含有会写字的词语:形状、狐狸、丁零、巧克力、继续、麻烦。
3.指名读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4.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1.自读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结合生字表自学会认字,把难认的字多读两遍。
2.(1)读准会认字,口头组词。
(2)小组内交流识记会写字的方法。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
4.通读全文,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1.检查生字读音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巡视指导。
三、多元朗读,导学原因(用时:18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1~4自然段。
(2)画出“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
2.组织小组交流。
3.听取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体会“我”希望变成一棵树的心情。
(2)感知“我”初变成树时的兴奋。
(3)对比阅读,体会“我”想变成树的迫切的心情。
4.指导朗读。
1.读课文的第一部分,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的关键词句。
2.小组内学习交流,互相补充订正。
3.(1)结合关键词感受“我”想变成树的原因。
(2)抓住关键词和感叹号感知“我”初变成树时的兴奋。
(3)抓住“真希望”“真的”
“!”对比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对变成树的希冀和初变成树时的兴奋。
1.教师在学生谈体会的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我”变成树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体会由人变成树的想象。
2.在感知“我”想变成树的原因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标点指导朗读句子,随时评议。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朗读。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
2.听取学生汇报,适时补充。如:“巧”共5笔,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狐、狸”两字都有反犬旁;“继、续”两字都有绞丝旁。
3.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示范。
4.指导学生练写。
5.展评。
1.认读会写字,观察会写字的写法。
2.说一说书写会写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状”最后一笔是点;“零”最后一点不要丢;“继”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3.观察教师示范,进行书空。
4.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5.学生评价,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及美观性。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示范的生字,重点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忆学法,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复习词语。注意强调“狸”在“狐狸”一词中读轻声,“状、肠”读翘舌音。
2.回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
1.复习词语。
2.说说“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及初变成树时的兴奋。
注意复习后的导入要迅速、自然。
二、细读文本,感悟想象(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自学第5~20自然段,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组织小组内交流想象最有意思的句段,并谈感受。
3.教师相机点拨:
(1)鸟窝形状之多。
(2)动物居住之乐。
1.自读第5~20自然段,画出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在小组内交流,想象最有意思的句段,谈感受。
3.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一边读一边画出想象有意思的句子,想象画面。
(1)①抓住第5、8自然段感知设问句的特点和作用,试着自己说一个设问句。
②从第6自然中“三角形的……菱形的”感知鸟窝的形状之多。
③再读第6自然段,结合插图想象各种鸟窝在枝头上跳舞的情形,体会鸟窝摇曳的动态美及动物们的欢乐。
(2)小动物们是如何住进鸟窝的?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情景,感受课文想象的有趣。
1.学生在介绍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谈感受。同时,可以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2.在学习“妈妈和小动物们吃东西”的部分时,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小动物们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我”的反应,进入奇妙的想象世界,感知童真童趣和想象的魅力。
(3)妈妈到来之趣。
(4)故事里的妈妈你喜欢吗?为什么?
4.指导学生朗读。
5.引读第21~23自然段。
(3)抓住动物和妈妈吃东西时“我”的反应来体会想象的奇妙。
(4)学生交流体会“妈妈”的善良与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5.在教师指导下抓住妈妈的动作和语言,读好疑问句,感受母爱的神奇与伟大。
三、总结全文,欣赏体会(用时:7分钟)
1.再现课文内容相关画面。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结合课文内容欣赏图画。
2.伴随音乐读课文。
可以让学生结合画面,回忆课文内容。感受想象的神奇。
四、发挥想象,动笔实践(用时:10分钟)
1.思考: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动笔写一写。
3.交流评议。
1.在教师指导下思考。
2.动笔写一写。
3.把自己写的内容介绍给同学们,听一听他人的建议。
可以对一些方法进行提示:按照一定顺序描写,运用总起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