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能够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学习目标 2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位置特点的方法。
学习目标 3 了解亚洲的面积及地理分区。
学习目标 4
通过观察不同地区的居民生产生活的差异,分析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从哪些方面描述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1. 半球位置:观察该大洲的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2. 纬度位置:查找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等纬线,看看它们分别穿过该大洲的哪个部位,以何温度带为主。
3. 海陆位置:观察该大洲主体部分所在的大陆,以及濒临的海洋。利用它所在的大陆、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描述。
认识亚洲,首先要认识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半球位置:
说明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关系。
半球位置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20°W,160°E
东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半球位置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赤道
北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亚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你能说出其它大洲的半球位置吗?
2. 亚洲半球位置有什么特点?
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亚洲
亚洲
亚 洲
海陆位置:
海的位置要说明不同方位濒临的水域名称,陆的位置要说明与所在大陆的关系。
前言
从事初中地理教学20多年,接触了海量的初中地理教学资料,吸收其优点,经过对比修整,编写出了自己的教学案。
工作的需要,被安排到高中部教学,深感高中学生初中地理知识的欠缺。采用初中地理教学案的编排模式,按照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吸收初中地理各个版本的优点,对应北斗区域地理教材的知识体系,编写出了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区域地理教学案。教学案的编写与教材同步,采用了正反页的方式。正面提出问题,反面相应位置展示答案。解决了学生背诵不知答案,感觉背好后无法自我检测的问题。学生可对着反面背诵,对着正面自我检测。
教学案集教案、学案、笔记、测评等于一体,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减轻了教师的讲课负担,真正做到了学生能学、教师能教、家长能查,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区域地理知识与地图有密切的联系,编写中对地图进行了详细修改,去除了无关内容对学生记忆知识的影响,只保留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图上记忆的知识,更利于学生学习。
学生掌握好了基础知识才能做题,没有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做再多的题,也会有欠缺。有了对知识的拓展提高,才会考高分。教学案两者都兼备了。
教学案中地球、地图、气候部分设置了大量的习题,因为这部分像理科知识一样,变化很多,需要学生掌握方法。其它部分考试题就直接从基础知识及拓展部分中出,设置过多的习题只能是重复,只设计了少量拓展对比性的习题。
教学案的编排分《区域地理认知基础》、《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三部分,非常适合高中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
对应教学案制作出了相适应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教师上课可用,学生学习更可用。
?
也有初中地理的新型教学案。人教版、湘教版、星球商务版、粤教版、鲁教版、中图版每一节的都有,也有对应教学案的课件。
?
感觉需要可联系电话:13656445526,微信同号。最好微信联系。
可播放幻灯片看一下后面的样稿。
3. 亚洲的海陆位置: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位于亚欧大陆中东部,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
你能说出其它大洲的海陆位置吗?
纬度位置:
(1)估算跨越的纬度数值,确立所在的低、中、高纬度地区。
(2)找出与回归线、极圈的关系,确立所在的温度带。
●
●
●
●
巴巴角
罗地岛
莫洛托夫角
● 亚洲四至点
26°03′E
169°40′W
81°N
11°03′S
迭日涅夫角
观察计算亚洲所跨经纬度。
纬度位置
3.亚洲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
(1)大致位于10°S----80°N之间,位于低、中、高纬度地区。(2)北回归线从南部通过,北极圈从北部通过,位于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1.读“北美洲在世界的位置”图,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北半球、西半球
2. 说出北美洲的纬度位置。
(1)大致位于10°N----80°N之间,位于低、中、高纬度地区。
(2)北回归线从南部通过,北极圈从北部通过,位于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3. 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 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 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占据了北美大陆的全部。
亚洲的范围:
5.亚洲与其他大洲以哪里作为分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世界最大的大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纬度比较
亚洲跨纬度最广
世界各洲东西距离比较
亚洲东西距离最长。
6.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长。
亚洲地理分区
亚洲共分为几个区域?
数一数
东 亚
东 南 亚
南 亚
北 亚
中 亚
西 亚
7.读图:(1)亚洲分区: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7.读图:(1)亚洲分区:
①东亚②西亚③南亚
④北亚⑤中亚⑥东南亚
8.东亚有哪些国家?
中国、蒙古、韩国、朝鲜、日本
2.说说中国与亚洲其他各区的相对位置关系:
北邻北亚;
西邻中亚和西亚;
西南邻南亚;
南邻东南亚
(5)国家:A. B. C. D. E. F.
G. H. M. N.
(6)大洋?O. P. Q.
(5)国家:A.中国B.蒙古C.朝鲜D.韩国E.日本F.印度尼西亚G.印度H.沙特阿拉伯M.哈萨克斯坦N.俄罗斯
(6)大洋?O.北冰洋P.太平洋Q.印度洋
8. 东亚的主要国家: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9. 亚洲主要国家及特点、所在分区:
中国(东亚):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度(南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日本(东亚):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印度尼西亚(东南亚):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国家,因火山较多,还被称为“火山国”。
沙特阿拉伯(西亚):世界上石油储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中亚):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
北亚全部属于俄罗斯,被称为西伯利亚。
中亚
西亚
①为什么西亚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西亚沙特阿拉伯多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荒漠广布。
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
北亚
②为什么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东西伯利亚纬度较高,冬季漫长寒冷,地面多冰雪。
南亚
③为什么生活在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
恒河三角洲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湖广布。
东南亚
④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住的长屋长达 200米?
印度尼西亚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地面潮湿。
10.为什么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有显著差异?
①为什么西亚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西亚沙特阿拉伯多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荒漠广布。
②为什么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东西伯利亚纬度较高,冬季漫长寒冷,地面多冰雪。
10.为什么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有显著差异?
③为什么生活在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
恒河三角洲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湖广布。
④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住的长屋长达 200米?
印度尼西亚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地面潮湿。
东半球
西半球
北半球
北半球
北冰洋、太平
洋、印度洋
北冰洋、太平
洋、大西洋
4 400
2 400
81°N~11°S
85°N~10°N
26°E~170°W
170°W~20°W
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比较项目 亚洲 北美洲
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濒临的大洋
面积(万平方千米)
所跨的纬度范围
所跨的经度范围
1.【目标3】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主要体现在( )
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②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④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目标3】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分为六大地理区域,下列关于亚洲国家与其所在地理区域对应错误的是( )
A.日本──东亚 B.中国──东亚
C.印度──南亚 D.菲律宾──西亚
A
D
D
3.【目标4】小明的爸爸拍摄的是哪一民族的生活场景( )
A.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B.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C.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D.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
4.【目标4】当地人聚居在长屋里与当地哪一因素有关( )
A.炎热干燥 B.严寒多雪
C.气候湿热 D.河网密布
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旅行爱好者,最近从网上发来一张旅行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问题。
C
课堂小测
1、亚洲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 B、 东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 西半球
2、有关亚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面积最大的洲 B、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C、跨纬度最广的洲 D 、跨经度最广的洲
3、在世界七大洲中,亚洲( )
A、跨经度最多 B、跨纬度最广 C 、纬度位置最高 D 、全部位于东半球
4、下列国家位于东亚的有( )
A、日本 B、印度 C、越南 D 、哈萨克斯坦
5、亚洲具有多样的地域文化不是因为( )
A、 面积广大 B、地域自然环境差异大
C、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 D、外来人口迁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