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4 14: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古诗二首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词语,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前准备
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诵读课题,引入新课(用时:7分钟)
1.板书课题,引读课题,学习“诗”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寺—诗),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特—诗)。
2.引导学生交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首古诗是什么?
3.板书“村居”,组织学生识记生字“村”。
4.组织学生齐声诵读题目《村居》并交流:“村居”是什么意思呢?
5.简介诗人。
1.朗读课题,读准“诗”的字音,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2.齐读:《村居》。
3.朗读诗题,读准“村”的字音,记忆“村”的字形。
4.齐声诵读,读准字音。交流“村居”的意思:在乡村居住。
5.认真倾听,对诗人有大致的了解。
1.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用扩词的方法识记生字,效果更佳。
2.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每一个字音。
2.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相互检测古诗朗读情况。
3.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4.将学生容易读错字音的生字集中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识记这些生字。
5.利用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6.引导学生再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1.一边读一边圈画读不准的字。如:“拂”不读fó,“堤”不读tí。
2.小组同学相互当小老师,倾听其他同学的朗读,并针对读错的字音范读。
3.朗读的同学要努力读准字音,倾听的同学要及时纠正错误字音。
4.展开小组合作,想一想并说一说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这些生字。
5.开火车认读,努力读准平舌音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6.自由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
1.识字、认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交流易错字音或识字方法时,教师一定要落实到位,教给孩子们更多的识字方法,为以后的识字学习做好铺垫。
2.本课有几个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要重点强调,一定要将字音教学落实到位。
三、借助图画,理解古诗(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村居》,一边读一边想:如果请你为《村居》画一幅插图,你会画什么?
2.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读一读诗句,想一想:我们在画这些事物的时候应该把它们画成什么样?
3.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4.课件出示《村居》插图,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5.教师指导学生依据画面,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仔细读一读每句诗,圈画出《村居》中提到的事物,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2.读诗句,填写“学生活动卡”后进行小组交流。
3.一边交流,一边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4.欣赏插图,并说一说:哪些地方画得符合诗意?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准确背诵古诗。
  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以及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的关系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为后面的交流和绘画做准备。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7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诗、村、童”,再次认读,并指导学生扩词。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
3.范写生字,提示要点。
4.组织交流反馈。
1.认读生字。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并牢记字形。给生字组词,扩充词汇。
2.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教师范写并在田字格中临写。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诗:“讠”短提写得小一些,为旁边的“寺”让出空间;右边的“寺”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
村: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为“寸”,要注意木字旁的点和“寸”的点要相互避让。
童:上扁、宽,下长。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
五、背诵古诗,积累古诗(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带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及小朋友们快乐的心情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其他古诗,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
1.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搜集古诗,请家人当老师,教一教,读一读。
  可以丰富课外积累形式,制作古诗卡片、古诗小书签、古诗小报等。让学生的积累活动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出示《咏柳》插图:柳树在我们眼里并不新鲜,可在大诗人贺知章的心里,柳树就是价值连城的美玉,就是光鲜耀眼的丝带。导入课题:《咏柳》。
2.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咏”,理解诗题。
3.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关于贺知章的资料。
1.齐读课题。
2.交流识记方法:
加一加法:咏=口+永,扩词。了解“咏”的意思是赞美,“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3.汇报、交流。相互补充。
1.教师在介绍诗人资料时可以告知学生:“知诗人”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的方法。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能够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
2.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相互检测古诗朗读情况。
3.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4.将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集中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识记这些生字。
5.利用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6.引导学生再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1.一边读一边圈画读不准的字。
2.小组同学相互当小老师,倾听其他同学的朗读,并针对读错的字音范读。
3.朗读的同学要努力读准字音,倾听的同学要及时纠正错误字音。
4.展开小组合作,想一想并说一说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这些生字。
如形近字比较:裁—栽—载,“裁”的本义是裁剪衣服,所以形旁是“衣”。
5.开火车认读,努力读准平舌音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6.自由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
1.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师应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讲一讲有趣的字的故事或谜语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应重点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丝、裁”为平舌音,“妆”是翘舌音,“绦”不要读成tiáo。
三、结合插图,理解诗意(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咏柳》,一边读一边想:如果请你为《咏柳》画一幅插图,你会怎样画春天里的柳树?
2.利用课件播放《咏柳》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柳树在春天里的样子。
3.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进行交流:诗人为了突出柳树在春天里的独特样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4.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5.引导学生朗读古诗,然后交流:我们在给《咏柳》画插图时,还可以画什么?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1.一边朗读古诗,一边想:诗人笔下的柳树有什么特点?圈出相关的词语,再想一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观察并交流: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从树上垂下来无数绿色的柳条。
3.观察画面,朗读相关的句子,并交流:诗人将柳树的新叶比作碧玉,将枝条比作绿丝带。
4.自主交流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情感。
5.朗读《咏柳》后两句,然后交流:通过摇摆的柳条画出春风,还可以画几只小燕子。
6.多种方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1.《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受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以及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有所体会。
2.指导朗读。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可以先结合插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7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碧、妆、绿、丝、剪”,再次认读,并指导学生扩词。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
3.范写生字,提示要点。
4.利用投影仪展示书写成果,集体评议后修改书写。
1.认读生字。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并牢记字形。给生字组词,扩充词汇。
2.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教师范写并在田字格中临写。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教师强调。
碧:由“王、白、石”三部分组合而成。“王”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下方的“石”要写得扁且宽,与上方的“珀”相平衡。
妆:左边为点、提、竖,写在竖中线左侧,为右边的“女”让出空间。
绿:左边为“纟”,第二笔“ㄥ”从第一笔的收笔处偏上方开始起笔。
五、绘制图画,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1.鼓励学生为《咏柳》画一幅插图。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找出来写在积累本上和家长一起诵读。
1.根据古诗内容配插图。
2.收集古诗,亲子共享。
  学生画插图时既可以完全尊重古诗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