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统编版语文六下-2送元二使安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统编版语文六下-2送元二使安西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4 14:5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送元二使安西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把握古诗大意。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送别》,激起学生学习送别诗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听完了《送别》这首歌,你们是否感受到友情的珍贵?是否感受到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学生自由发言。)其实,友情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歌。在古人眼里,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那么,在诗人王维眼里,友情是什么?与好友元二分别时他的感受如何呢?
2.导入新课,学生齐读诗题。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随诗人王维一起去阳关送别友人。(板书:送元二使安西。)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理解诗题,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理解诗题的含义。
明确:送,送别。
元二,名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是王维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送元二使安西,即送别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
(2)指名说一说王维的相关知识。
(3)介绍背景知识。
明确: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元二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2.读准字音,理解重点字词。
(1)这首诗中有两个多音字,在朗读时要注意结合诗句读准字音。
[朝(zhāo)雨、更(ɡènɡ)]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
预设:这首诗中的“浥”和“尽”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
明确:浥,湿润,沾湿。尽,喝完,喝尽。
3.反复朗读,读出诗味。
(1)学生先自读古诗,再听音频,对照比较,师生共同评议。
(2)根据评议的结果划分节奏。
明确朗读节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带着节奏朗读古诗,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4)学生分组朗读古诗,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有节奏、有韵味。
4.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明确: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请你再喝完一杯酒,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三、品读赏析,感悟诗情
1.品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感受送别景。
(1)学生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预设:宋代大诗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诗,说一说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2)学生思考后交流。
明确:清晨一场小雨润湿尘土,尘土不再飞扬,到处是那么干净、清爽,空气是那么清新,天地是那么明朗。客舍外的一棵棵青翠的柳树经过雨水的冲洗,绿得更加亮了,直晃人的眼。
过渡:渭城的景色真美啊!这样的良辰美景正适合王维和好友愉快地游玩,可他们却没有机会再赏美景,因为好友就要远去安西,王维的心中不免惆怅、难舍,景越优美,情越伤感。渭城里的景物众多,王维在这里为什么偏偏选了“柳”这一景物呢?
(3)学生齐读这两句诗,体会写“柳”的作用。
(4)教师介绍古代折柳送行的习俗。
明确:古代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就会产生离别之意。非常巧的是,柳树的“柳”跟“留下来”的“留”字音相近,表示停留的意思。可见,诗人王维把柳写得如此美,透露了其对好友的留恋之情。
(5)教师小结前两句诗的作用。
小结: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暗中酝酿送别的气氛。次句紧承首句,为送别布景设色。这两句诗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2.品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体会送别情。
过渡:在渭城早上的美景中,王维是怎样送别元二的?
(1)齐读这两句诗,想象画面。
①指名说说自己读诗句后想象到的画面。
②教师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你感受到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
(2)引导学生了解路途遥远,体会诗人的担忧。
预设:安西距渭城路途遥远,一路上交通不便,元二孤身前往安西,远离朋友,举目无亲,作为朋友,王维的心中一定充满牵挂和担忧。
(3)教师创设情景导读,引导学生体会依依不舍之情。
师:朋友,还记得我们一起饮酒赋诗,纵马驰骋的快乐时光吗?可现在,我们就要分别了,怎不让人伤感呢?来,再饮一杯酒吧。(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朋友,你这一去,路途遥远,千山万水、千难万险都在等着你,你要保重啊。来,再饮一杯酒吧。(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朋友,我真舍不得你啊,出了阳关,谁陪你喝酒?谁陪你聊天?来,再饮一杯酒吧。(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朋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们就此分别吧。祝你马到成功,早日凯旋。来,再饮一杯酒吧!(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五年后就病逝了,在这期间,王维和元二是否重逢过,我们不得而知。现在,你理解了王维的依依不舍之情了吗?
(4)重点探究: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这两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劝君更尽一杯酒”是眼前之景,“西出阳关无故人”是诗人想象元二西出阳关后无朋友做伴的情景,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线,扩大了古诗的内涵。
(5)教师小结后两句诗的作用。
小结:这两句诗由写景转入送别,诗人既不刻画饮酒的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酒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也是劝慰友人旅途珍重、一路顺风。一个“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饮了多杯,写出了诗人的盛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1.师生共唱《阳关三叠》,感受曲中深情。
2.再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出渭城景色的清新明朗和诗人与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