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学习 目标 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重点 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难点 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现在,让我们随着一位宋朝诗人雷震,去感受乡村傍晚的童真童趣吧。 学生听讲 知识导入
讲授新课 一.品赏课文。 齐读古诗 诗题“村晚”告诉我们什么? 地点、时间 地点在哪里? 乡村 时间呢? 傍晚 诗题的意思是什么?乡村的傍晚。 齐读全诗。 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 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 牧童 他在做什么? 骑着牛,随意吹着短笛 从哪里看出来随意? 短笛无腔信口吹 怎么理解这句诗呢? 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意思就是短笛是随口吹奏的,没有曲调。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回家的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 无忧无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多种形式感情地齐读背诵全诗。二.拓展提高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三.课堂练习 默写这首诗。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你知道这些词语意思吗?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 四.作业布置 根据这首诗写一段话。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学生分析朗读 学生理解 拓展提高 学生练习 思考理解 师生合作,老师指点 开阔视野 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 村晚晚景 牧童 无忧无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