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1《时间在流逝》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1《时间在流逝》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4 22:3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时间在流逝

【教材简析】
本单元《时间的测量》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而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们研究时间的开始。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会意识到时间是可以被感受、估计和计量的。
第一部分聚焦,通过提出“不看手表,知道现在几点钟吗?”这个问题聚焦到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时间。联系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某一时刻进行估计,初步体验到时间是可感受与估计的,为之后的活动作好铺垫。
第二部分探索,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充分体验与感受“一分钟有多长”。学生会发现一分钟原来这么“长”,对一分钟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为学生描述“10分钟有多长”和“一小时有多长”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方法。
第三部分探索与研讨,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上课多长时间了,离下课还有多少时间”进行合理的估计。发现对时间的估计会受到自身感受的影响,而时间是以恒定的速度在流逝。
第四部分拓展,启发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主动探索有哪些方法帮助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知道时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熟悉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学习。关于时间的学习内容,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数学课中都有所接触,虽然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有类似的体验及思想教育内容。但是对于“时间”又是很陌生的,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对时间进行研究呢?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3.知道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知道时间是以恒定的速度在流逝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运用各种方法感受、估计一分钟的长短。
2.能根据估计一分钟时长的经验,比较合理地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来估计时间,有时是不准确的。
2.意识到时间是以恒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
3.养成对时间测量工具研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工具可以帮助人类更加精确、便利、快捷地知道时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来感受、估计一分钟的长短
难点:改进估计方法,更加准确地估计一分钟的长短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钟、秒表
小组:学生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提问:把我们的手背在身后,不看手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了吗?你的
理由是什么?教师将学生推测的时间写在黑板上。(提问结束后,教师马上用手机拍下钟表上的时间,留下证据。)
(预设:学生根据太阳的方位、冷热情况以及学校作息时间表来推测时间。)
2.提问:谁的猜测是准确的呢?看照片揭示答案。
小结:通过太阳、学校作息时间表这些有规律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估计时间。
3.提问:要想准确知道时间,我们可以借助钟表。谁会看时间?愿意来分享钟表的知识。
4.提问:看钟表我们知道现在又是几点了呢?刚刚是“X点”,现在是“X+点”。
5.揭示课题:时间在流逝
二、探索活动一:一分钟有多长
1.感受1秒钟:原来秒针滴答转过一格就是一秒钟了,现在我们跟随秒针一起来感受一下一秒钟的长度。
2.提问:短短的一秒钟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预设:可以眨一下眼、可以数一个数、可以拍一下手、可以写一个“一”,
可以跳绳两下……)
3.学生活动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凭借经验来估计一分钟,比一比谁估计得更加准确,将自己的误差记录在记录单上。
(预设:学生可能会用数数、拍手、写字、眨眼等方法来估计一分钟的时间。)
活动要求:
①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一分钟;
②不发出声音,不干扰其他同学;
③低头、闭眼听指令,认为一分钟到了,马上抬头看课件上的计时器,并将误差记录在记录单上。
4.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与误差,交流分析误差的来源,并改进自己的方法。
5.学生活动2:跟随钟表感受一分钟(发现想要更准确地估计时间要控制匀速的节奏)。
6.学生活动3: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次估计一分钟,并记录误差。
7.交流小结:时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和估计,选择用有规律、节奏均匀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估计时间。
8.提问:1分钟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了,那10分钟和1小时你会估计吗?可以估计地准确吗?
(预设:1分钟我可以数60个数、10分钟能数600个数,一小时就是数到3600;一分钟我拍一下手,10分钟就是拍600下手,一小时就是拍3600下手……但是不会准确,因为时间太长了,我们很难在这么长的时间一直保持匀速……)
9.小结:时间可以被我们感受和估计,但是只凭借感觉我们仍然不能估计得准确无误,甚至还有较大的误差,因此钟表等一些计时工具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三、探索活动二:过去多少时间了
1.提问:时间可以被我们估计,那现在你可以估计这节课已经过去多久了吗?还有多少时间?你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这节课应该时间过半;这节课应该快结束了,马上要下课了……)
2.讨论:同样都是在上这节课,为什么大家对这堂课时间过去多久了感觉会不一样呢?
(预设:每个人上课的投入感觉不一样,喜爱程度不一样,上课心情不一样……)
3.提问:那这节课到底过去多少时间了呢?(教师出示大钟,学生读出时间。)
引导:现在的时间是X点,已经过去的时间是Y分钟了。
4.提问:X点和Y分钟意思是不一样的,它们都能表示“时间”吗?
5.小结:X点和Y分钟都能表示“时间”,X点是某一时刻的时间,是“时刻”;
Y分钟是某一段时间,是“时长”。
6.提问:对时间不同的感受会不会影响我们对时间的判断?大家一起参与一个挑战活动!
7.任务一:扎马步,比一比谁坚持得久?(用时2分钟)
任务二:坐在位置上观看视频(用时2分钟)
8.交流讨论:小组内讨论这两个活动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再小组间进行汇报交流。
(预设:扎马步会比较累,感觉坚持了很长时间;休息看搞笑视频的时间过的很快。)
9.小结:原来做事情时的心情,会影响我们对时间流逝速度的判断。
四、课堂研讨
1.提问:生活中你做哪些事情感觉时间过得比较快;做哪些事情感觉时间过得比较慢?
(预设:玩的时候、游戏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睡觉的时候、课间休息的时候等时间过得特别快;感冒打吊瓶的时候、无聊的时候等时间过得特别慢。)
2.研讨:那时间流逝的速度有快慢吗?
3.小结:时间总是以恒定的速度在流逝,不会因人因事而异。它一直在不停流逝着,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五、课堂拓展
1.提问: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能找到时间的痕迹吗?
(预设:树木的年轮,老人的白发和皱纹,墙面斑驳的痕迹等)
2. 课外任务布置:我们现在能用手表或者钟来准确计时,那在钟表发明以前,人类都采用哪些方法来计时的?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调查收集,下节课将资料带回来,我们继续交流。(教师提供“时间科普网”的网址,帮助学生查阅。)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平静时,我们心跳80次,时间大概持续了( A )分钟。
A.1 B.2 C.3
2.时间的流逝速度是( B )。
A.白天快,晚上慢 B.白天和晚上一样快 C.白天慢,晚上快
3.如果身边没有计时工具,我们可以用 脉搏 来估计1分钟持续的时间,我们也可以用 看太阳等 来估计1小时持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