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选题类别: 小学科学
课题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科目
小学科学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
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科教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这一单元的启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从而认识到电荷的概念,以及电荷是存在我们身边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更为复杂的电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更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
2:静电现象对其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飞起来;在干燥的环境中脱毛衣,会听到啪啪啪的声音和看到“火花”;在干燥的冬天与他人握手时会有被电到的感觉、、、、、、
3:每一个四年级的孩子都应该经历过上述静电现象,但是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的探究。
4:本课将会通过一些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初步的完成科学的概念以及正确的认识,为本章节其他的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静电现象随处存在,通过摩擦可以使物体呈带电状态。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在物体中持续流动起来会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1:从摩擦这个实验中发现物体带两种电荷的平衡状态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呈现带电状态。
2:通过实验观察到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反之则排斥。
3:通过自主实验以及老师的引导能初步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发展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进一步的培养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吸引
难点:
认识什么是电荷,不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一支笔,一张白纸
教师准备: 梳子一把,小纸屑若干,气球若干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教师:利用梳过头发的梳子靠近小纸屑,并且让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这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有关呢?
学生:小纸屑都在跳舞。
学生: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有关。
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到的现象引出课题,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设计实验
实验一
教师:老师现在有一个气球,我现在用它来与头发摩擦一下之后,大家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头发为什么会跟着气球跑呢?
教师:你们说的非常对!老师在进一步帮助大家详细的理解一下静电现象好吗?其实呀,很多物质都是带着电的,但是为什么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摸它们都不会有触电的感觉呢?原来啊,每个物质里它们负电荷和正电荷的数目是相等的,所以才会对外界不显电性,所以我们摸它们就不会有触电的感觉了。但是为什么摩擦之后的物质我们摸它,就会有麻麻的带电的感觉呢?原来啊,物质通过摩擦气球上的负电荷就多了,所以就带上了负电;而头发上的负电荷少了,就带上了正电;当它们俩接触的时候,各个电荷都想回到自己家,所以就呈现出我们所看到的相互吸引的状态。现在同学们有没有清楚一点点呢?
实验二
教师:好!我们看到了带两个不同电荷的物质相互接近就会吸引,那么如果带相同电荷的两个物质相互接触,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教师: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两个气球;实验要求:观察并记录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下面就请每个小组上来领取实验材料,开始实验吧。
教师:实验时间结束,请一个小组上讲台了分享实验结果。
教师:好!非常棒啊!那么这种向外推的力量我们换句话说就是?
学生:头发会跟着气球跑?学生:产生了静电现象。
学生:好的;不知道;清楚了一点。
学生:做实验。
学生:开始实验。
学生:开始分享实验结果。将两个同时都被头发摩擦过的气球相互靠近,会有一种向外推的力量。
学生:排斥。
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及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小结
教师:我越来越觉得我们班的孩子都像小天才似得!那么通过今天这两个实验,有哪位同学能够对今天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呢?
教师:我现在觉得我们班的孩子就是小天才!大家认不认同这位同学的观点啊?
学生:积极举手。总结出:带不同电荷的两个物质相互吸引;带相同电荷的两个物质相互排斥。
学生:同意!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不同电荷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梳理,聚焦问题。
课后作业
生活中还有很多种静电现象,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静电现象自主探究。并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
学生:积极踊跃的报告自己所要探究的某一静电现象。
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七、板书设计
1: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板书“电荷”
3:板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板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学案:
实验设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