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上册12 桥 表格式教案(共7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上册12 桥 表格式教案(共7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5 08:2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学科
语文
年级
时间
2019.4
课题
《桥》
课型
讲读课




一、教材分析:
  《桥》一课为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文章。该组主要讲述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本篇文章在环境描写上、语言使用上精炼干脆,且在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主要表现了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难点为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课文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感人故事主题的文章,比如四年级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的是杭州的青年小钱和台湾青年所代表的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感人且耐人寻味的故事,而且也和桥有关,一起看看这篇文章讲述的什么感人故事。
板书课题《桥》
齐读课题
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
在进入课文之前,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预习情况。有请这一小组:
小组汇报预学单内容:
词语 2、重点词解释 3、主要内容
4、师:还有同学有需要提醒同学们的生字词应该注意的地方吗?
生1:比如“肆”注意生字的横的写法
师:大家都在提醒大家字的写法,有没有同学在读音上提醒大家的?
生:我提醒大家的是“势不可当”的“当”读一声。
师:善于发现的眼睛,请刚才汇报词语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遍。
生领读。
过渡:谢谢你们的汇报,看出同学们预习非常充分,从同学们的预习汇报中,我们知道这个故事中涉及到了很多洪水和桥的描写,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共学,大家先快速默读课文,请1—4小组找出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请5—8小组找出课文中描写桥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小组讨论汇总,一会请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觉得3分钟可以吗?开始!
、汇报“洪水”和“桥”的的句子
师:请你们组上台汇报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
生:小组汇报,并找其他同学补充。(出示洪水的句子)
师: 请你们组上台汇报课文中描写桥的句子
生:小组汇报,并找其他同学补充。(出示桥的句子)
1、分析洪水
师:感谢两组小组的精彩汇报,我们先来看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请你读一下。
生:读句子
师:大家听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生:我发现“雨势非常大”
师:给大家一个建议,大家在说出你的发现的时候,点出在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可以吗?
你来说。
生:我从“ 势不可当”发现雨势非常大。
师:你发现的不错,那请你用你的发现吧这个句子读一下吧。
师:你真的读出了洪水的势不可当,大家再来尝试大胆的发现,大家看这些句子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我从“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和“路面上跳舞”发现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生:我还从“像泼”“像倒”看出这些句子非常短,
师:这些描写洪水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对是环境描写,比喻拟人增强了洪水的表现力,短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板书比喻、拟人、短句)。我们再来读一下这些句子,注意关键词重读,感受洪水的猛烈!
生:齐读。 给自己掌声!
2、分析桥
师:从同学们的读中我能感受到此时的洪水正在肆虐的吞噬着整个村子,大家再来打开你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大家看刚才读得洪水的句子和5—8组所找出的关于桥句子,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桥是唯一人们逃生的路径。洪水越来越大,桥也越来越抖动最后垮掉
师:是啊,桥在洪水中到底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到底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配合的读一下。(分配小组)
分析洪水中,村民、老汉的对比,感受人物形象。
过渡:洪水越来越凶猛,但此时只有一座窄窄的桥,这意味着桥是(生:唯一的生路),现在人们跌跌撞撞一拥而上,结果会(生:桥毁人亡)就在这危急关头,全村人拥戴的党支部书记早已站在桥前。(板书老汉)
对比阅读,课件出示7-13自然段,缺少“他像一座山”。师读7—1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看出示的段落和文中的比较一下缺少了哪一句?
出示“他像一座山”,看到山你想到哪些词语?(高大、伟岸、坚定、镇定)
师:你觉得老汉像山吗?
生:像山,从“盯着”
师:你是从老汉的神态看出来的,这么危险的关头,老汉竟然不说一句话,但他盯着这乱哄哄的局面,心里在想。。。。
生:必须把局面稳定下来,要马上组织大家逃生
师:作为全村人拥戴的支部书记,他一心想到的是怎样让村民们逃生,一个“盯”看出老汉像一座山,更是村民们心中的“靠山”。
出示第十段
师:这是老汉镇定思考后说出的三句话,这三句话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句话都是感叹句
师:是啊,只有三句话,就连用三个感叹句,我们能看出什么?
生:老汉非常着急,排队过桥多救几个人(而且后边还提到了让党员排在后边,自己也是党员)
师:他肩上的责任告诉他必须这样下命令,于是,老汉沙哑的喊话,谁能读?(生1)
多么坚定有力的话语,谁再读(生2),这是不容置疑的命令,我们一齐读。(齐读)
师:小结。在老汉的指挥下,人们依次奔向木桥,老支书命令党员排在后边,这其中包括了他自己,屹立在滚滚洪流中,他,责任如山。(板书,责任如山)
(五)分析洪水中,老汉和小伙子的表现,感受人物形象
形势更加严峻了,洪水已经漫上了人们的腰,在这愈发危急的时刻,还有一组感人的画面,接下来小组合作学习14-23自然段,讨论找出老汉和小伙子间的画面,并谈谈体会。
出示15、20自然段
限时5分钟,找小组代表回答,互动
师:请你们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生: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老汉之前从队伍里揪出小伙子,最后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大家觉得这里矛盾吗?
生:不矛盾,因为之前在村民面前,作为党员的小伙子也是他的儿子,老汉要求让村民先走,体现了老汉的责任,最后只剩下他两个父亲让儿子先走。
总结,“揪”——村长角度,为了救更多的村民——责任如山
“推”——父亲角度,为了让儿子活下来——父爱如山(板书)
出示15/16/19/20自然段
师: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明明是一对父子,作者不在这里直接点明,作者却在结尾处才含蓄的写出,这是因为?
生:设置悬念、再知道是父子之前我们就已经觉得老汉了不起了,在得知父子后,老汉能把自己儿子揪出来,更觉得他伟大了。
师:是啊,正是这样的表达方法,让木桥前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深深的印在脑海中。
分析结尾
出示21—27自然段
师:在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桥的那一刹那,木桥轰的一声倒塌了,(指名学生读)
总结升华
当洪水面前,老支书选择让村民先走;
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 )
在自己和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 )
唯一没有想到的是( )
老支书犹如一座跨越死亡的( )
总结延伸
推荐阅读
内容相似,体会人物形象《诺曼底号遇难记》
写法相似,《麦琪的礼物》
课后作业
完成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13 桥
责任如山 比喻、拟人
生命桥 短句
父爱如山 设置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