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

文档属性

名称 包拯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29 19:16:00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下册27 .包 拯包拯知多少?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
???????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 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你想知道课本中包拯的
故事吧!
用心读一读,
并且能够复述文中的故事。一、品读感悟 文章记叙了包拯的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包拯的什么品质?
文章写了包拯的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包拯的什么品质?1、智断割牛舌案 机智、为官清廉、巧言善辩,不辱使命、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克己奉公
3、出使契丹、不畏权贵,
体恤百姓5、家教严格2、不持一砚归 作者 怎样塑造包拯这个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1、2、3、5 )
( 4 )二、问题探究概括描写:
具体描写:
( 2、 4 、5 )( 1、3)纵观全文,看一看作者在结构安排和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结构:全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有详有略。
概括描写: ( 2、 4 、5 )
具体描写 ( 1、3 )
表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1、2、3、5 )( 4 )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人物的哪种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2)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3)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为官廉洁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克己奉公随堂练习 包拯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能做到别人所不能,为什么包拯会这样做?三、合作探究,深化理解你还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清官?说说他们的事迹海瑞,于成龙,任长霞牛玉儒四、语文活动历史上的清官海瑞于成龙耶律楚材 明朝时候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明察秋毫,人称“海青天”。一天,他带着几个衙役微服出巡,在街上看见一群人慌慌张张地走过来,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用一块木板抬着一个人,身上盖着被子,插着珠钗的头露在被子外面。另几个男人在旁边跟着,不时有人去掖掖被子。走了一会儿,他们在路旁休息一会儿,再换两个人抬着木板走。
海瑞觉得蹊跷,便上去攀谈,得知是这家的妹妹身染恶疾,特地找来几个同村的小伙子抬她去外地看医生的。海瑞派一个衙役暗中跟踪,看到这群人来到一个村子最西头的房屋前,两个人把他们接了过去。
海瑞回府后迅速派人去将那伙人抓了起来,从那间屋里搜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经审讯得知他们是一伙强盗。
返回 于成龙,字北溟,1617年生于我县下昔乡来堡村。清顺治十八年(1661),45岁的于成龙以副榜贡生出任广西罗城县令,后迁任知州、知府、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关心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生活清苦,廉政勤政,深受百姓爱戴和康熙皇帝赞誉,三次被举“卓异”,成为清初廉政官员的典范。康熙二十三(1684),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江南民众“巷哭罢市,绘像祀之”。康熙亲撰碑文,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作为封建官吏,于成龙的思想道德、人生信条固然有着历史的局限性,但他清正廉明、关怀民众的事迹,到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教育意义。
返回 耶律楚材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将领们纷纷抢夺金玉财宝,他却收集、保存了许多文集和大量的药材。后来军中疫病流行,这些药材救活了好几万人。1227年,他奉命到燕京整顿秩序。当时京畿之内,许多权势人家的子弟,一到黄昏便驾着牛车出来结伙抢劫,行凶杀人。耶律楚材不畏强暴,不为利害所动,秉公而断,公开斩了十六名这类罪犯,为社会除了大害。他病死后,有人诬陷他藏有私囊,检查以后,发现除了琴阮书画金石遗文之外,别无所有,足见他的清廉。 返回如果你做了官,你会做个什么样的官?假如我做了官……“           ”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1,充分发挥想象.
2,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3,字数400字.作 业假如我当了官……请多提宝贵意见!27???包拯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了解人物,分析概括段意。 ?2、了解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物性格、品质。 难点:文言词句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大家对包公这个人物再熟悉不过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传记。 二、全班齐读课文,列出生字 三、串讲课文 1、第一节 解词:? 知,主持,掌管。????????诉,告状。?????????第,尽管。 寻,不久。????????????何为,为什么。??????惊服,震惊,服气。? 指名朗读并翻译。 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机智。文字简洁、生动,几十个字就交代了智服盗贼的过程。 2、第二节 解词:? 徙,调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遗,送。 才,仅仅。?????????????岁,一年。? 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清廉,他煞住了利用端砚"以遗权贵"的不正之风,而且带头不受端砚,"岁满不持一砚归",表现了他廉洁的作风。 3、第三节 解词:? 使,出使。?????????????谓,告诉,对……说。????????诱,引诱,诱惑。 刺,刺探。?????????????遂,于是,就。? 全班朗读,指名翻译。 简析:写包拯出使契丹,面对契丹典客的带有挑衅的质问,包拯反唇相讥,严词反问,不辱使命。 4、第四节 全班朗读 解词:? 召,召令??????????????权,权且,暂且。????????敛,收整,约束。 惮,畏惧。????????????径,直接。???????????????造,到,往。 陈,陈述。????????????曲直,是非。? 指名翻译。 简析:通过写贪官污吏、皇宗国戚对包拯的惧怕,百姓对他的赞扬之声,从侧面表现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的可贵性格。 5、第五节 解词:? 恶,憎恶,讨厌。?????苛刻,待人狠而刻薄。????????敦厚,待人忠厚温和。 未尝,不曾。?????????推,推行,施行。????????????务,追求。 苟,随便。???????????悦,取悦。??????????????????从,听从。 志,意志。???????????若,和。? 指名朗读并翻译。 简析:写出包拯的鲜明性格:克己奉公,品行端正,诚信待人,身居高位而不奢华。他对子孙为官者的告诫,掷地有声,表现出他的无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请同学复述故事内容。 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顺畅,正确句读。 3、讲评思考题一。 4、考察翻译准确与否,请数名学生逐段翻译课文。 二、分析本课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 1、?提问:第一节写了包拯破获割牛舌案件,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讨论) 回答:写出他的聪明机智,语言十分简洁,运用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 点拨:包拯的两句话很简单却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第三节也是通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的性格。这些都是正面描写。 2、?提问:第四节与其他段相比,有什么特点?(讨论) 回答:这一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写他为官刚正不阿,这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 3、?小结: ????全文五节,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有详有略,文中有正面描写:1、2、3、4节;有侧面描写:第4节。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作者把概括描写第2、4、5段与具体描写第1、3节结合起来,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三、本课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形象。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效果更佳。
后记: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讲清楚,多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