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课内容既是对本单元第一课内容的联系,延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也是对后面研究马铃薯沉浮原因的一个铺垫。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陈沉与浮的特征。
3、教学目的
(1)科学知识
①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②了解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2)科学探究
①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②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③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4.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5.教学难点
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演绎法、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法、开放、自主。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自主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六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引入: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魔术)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三)实验验证
(四)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五)介绍死海
(六)课堂小结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魔术)
教师:以一个魔术将学生引入课堂——做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的实验。引导学生猜测。
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猜测并验证猜测(包括实验的设计)。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教师:让学生猜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学生:学生猜测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
(三)实验验证
教师:指导加热方法提出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做液体加热实验观察;比较加热后两种液体残留物的异同;得出实验结论。
(四)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出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学生: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开始试验调制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五)介绍死海
教师:叫学生读有关死海的介绍;介绍中国的死海。
学生:观看介绍死海的幻灯片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教师:布置作业,下课。
六、说板书
黑板分为主板和副板
主板:
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加热后得出结论: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调制液体后得出的结论:一定浓度的液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副板:
记录马铃薯的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