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三生物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内)。
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用10×物镜找到图像,再换用40×物镜找到图像。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
A视野变暗B视野范围扩大C细胞图像变小D细胞数目增加
2、在同一植株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液处理。这样做是为了探究
A不同时间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B不同时间叶片呼吸作用的强度C不同时间叶片蒸腾作用的强度D不同时间叶片中淀粉的含量。
3、手术结扎小狗的胰管,正常进食后,小狗将出现的症状是
A生长发育立即停止B血糖浓度明显升高,出现糖尿C消化不良D尿量减少
4、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
A是原细胞的一半B与原细胞一样C是原细胞的两倍D不能确定
5、以下生物的单个细胞中,结构最复杂的是
A人体口腔细胞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C衣藻D玉米根尖分生细胞
6、下列细胞中,含线粒体最多的是
A上皮细胞B脂肪细胞C骨细胞D心肌细胞
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abcd分别代表不同生物)。该食物网的生产者是
a
b d
c
A a B b C c D d
8、请你指出能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的食物链
A阳光→蝉→螳螂→黄雀B树→蝉→螳螂→黄雀C蝉→螳螂→黄雀D树←蝉←螳螂←黄雀
9、关于生态系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B能量的源头是生产者C必不可少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D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0、吃玉米棒子和葵花子时,常发现玉米果穗出现秃顶、葵花子出现空瘪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传粉不足B光照不足C开得花较少D肥料不足
11、昌乐西瓜以其品种全、质量高闻名省内外,在西瓜开花结果的过程中,应当多施
A含钙无机盐B含钾无机盐C含磷无机盐D含氮无机盐
12、植物体内的水往高处流的动力主要来自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吸收作用D蒸腾作用
13、烟台出产的苹果口感好,甜度高。家家户户都愿意储存一些作为冬季水果,过一个冬天后,苹果的甜味减淡,原因是
A细菌侵入B水分流失C有机物分解D细胞死亡
14、在下列条件下,播种在土壤里的种子可能萌发的是
A种子的种皮和胚乳收到少许损伤B种子处于休眠状态C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不适宜D土壤板结而缺乏空气
15、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通的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一致的C根尖生有大量的根毛D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相反的。
16、如果绿色植物大量减少,大气中急剧增加的并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甲烷气体
17、用一千克黄豆可以生5千克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
A不变B增多C减少D先增多后减少
18、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A低温储藏水果和蔬菜B小麦、玉米入仓前晒干C大量使用水电能、太阳能D大雨过后及时排除积水
20、植物体在进行下列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1、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其原因是它能
①增强呼吸作用②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值③增强光合作用④增强蒸腾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
22、试管中有少量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0C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该试验中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胆汁、胰液、肠液 D肠液、胰液
23、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下列哪种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
A葡萄糖B二氧化碳和水C氨基酸D甘油和脂肪酸
24、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能够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 B能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 C参与生物圈的碳氧循环D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唯一的生产者
25、关于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种下去的大豆种子都会萌发B由于子房内生有多个胚珠,所以在大豆果实中往往含有多粒种子C一粒大豆种子就是一个果实D大豆的根系是由主根、侧根、不定根组成的直根系。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25空,每空1分。共25分)
评卷人
得分
11. (2009四川绵阳)红旗中学2009级三个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做了下列探究:
探究I: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氧气吗
小娟同学用莱豆种子为材料,设计实验如图1所示(玻璃棒上由上至下的A、B、C三种子,均为饱满且具有完整活性的胚,杯内为清水,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只有种子B萌发。
(1)种子A不萌发、B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2)种子B萌发、C不萌发,种子C不萌发的原因是缺少 。
(3)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 。
探究Ⅱ:叶片背面和正面的气孔数目一样多吗
如图2所示,小鹏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C左右热水的烧杯中,立即观察并
比较叶片背面和正面气泡数目的多少(气孔是叶片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窗口”,根据气泡数目多少可以判断气孔数目多少)。
(1)如果背面与正面的气泡数目相等,说明叶片背面与正面的气孔数目 。
(2)如果背面气泡数目比正面的多,说明叶片背面比正面的气孔数目 。
探究Ⅲ:小兰为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当图3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一半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如图3丙)。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
(2)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设置了如图3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3乙中的——。
2. (2006山东预赛)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果实在发育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选择了两朵黄瓜雌花,坚持每天定时测量果实的体积,并绘制了果实体积变化曲线图(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当黄瓜体积达到A点时,将它剖开发现有很多粒种子,这是因为每个子房里生有 。
(2)曲线b的原因是 。
(3)在大棚里种植黄瓜时,为避免出现曲线b的现象,可以采取 。
3.冬天,我省的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在温室中,蔬菜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菜农常采用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以提高蔬菜产量。其中的道理是增加光照可使 增强,降低温度可使 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2)菜农常常对温室内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温室内的CO:浓度也大大增加。CO: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3)无土栽培也称为溶液栽培。在配制培养液时,除了考虑到溶液的酸碱度、含氧量外还应该考虑到无机盐的 。
(4)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分析: ·
曲线bc段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曲线cd段的成因是 。
检测结果表明,要提高温室内的蔬菜产量必须适时通风。你认为每天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曲线 区段相对应的时间内进行。
4.(2008潍坊)2007年10月,辽宁农民否水稻田中进行养蟹试验并初获成功。插秧时,他们调整了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使得稻田有较长的透光时间。放养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如下图)。农民既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了有机食品。
(1)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成分外,还必须有 ,将螃蟹的粪便和动植物的残体变为植物可吸 收利用的物质。
(2)研究上述高效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是 。
(3)农民放养螃蟹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相对平衡与稳定,因为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
(4)在上述试验过程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
5.(2009潍坊)下面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图乙特有的结构是 (数字表示)。
(2)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过程[ ] 的效率。
(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 ] 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的[ ] 中。
(4)过程B的强弱受 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首先进行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是 。
答案
一、 1——5 ADCBC
6——10 DBBBA
11——15 CDCAD
16——20 BCCCD
21——25 BCCDB
二、1、水分 氧气 水分和氧气 相等 多 氧气
金鱼藻
2、很多个胚珠 没有受粉 人工授粉
3、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有机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种类、比例等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bc或de
4、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都有一定限度 透光好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养蟹后病虫害减少了
5、1、2、4 C光合作用 A呼吸作用 5线粒体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等(答对两项即可)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复制
图1
图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