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4 17:3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2课 俄国的改革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基辅罗斯莫斯科公国建立,统一俄罗斯,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Slavs)的一支——14世纪被蒙古人征服俄国的发展历程俄国首位沙皇伊凡四世9世纪晚期13世纪上半叶15世纪晚期俄国的发展历程 材料1:刨开每一个俄罗斯人的外壳,就有一个蒙古鞑靼人的野蛮基因。
——欧洲人对于俄罗斯人的评价
材料2:切断俄国与西方联系的是1237年蒙古人的入侵。这种联系的断绝在蒙古人统治下的两个世纪一直存在,它是在西方正在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海外扩张和商业革命时到来的。但是,与世隔绝的俄国基本不受这些意义深远的经济运动和文化运动的影响。此外,蒙古人给俄罗斯社会留下了他们自己的印记。他们的思想和管理方法为后来的俄国沙皇建立半东方的专制主义统治铺平了道路。 ——斯塔夫里阿斯诺《全球通史》结合材料1,说一说欧洲人是怎样看待俄罗斯人?结合所学和材料2,说说俄国被西方人这样评价的原因是什么?野蛮,落后;
俄国地理位置处于欧洲的边缘;两个世纪蒙古的统治切断了俄国与西方的联系,使俄国错过了西方向资本主义转型的时机;
蒙古的高压统治影响了俄国走上专制集权之路,落后于西方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改革者第一单元得世一彼1672年-1725年
(康熙同时期) 俄罗斯帝国皇帝,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他统治时期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本人亲赴西欧学习,回国后,18世纪初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  (1)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材料:俄国政府的法令规定,地主可以无限期的追回逃亡的农民,还可以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这就使农民及其子孙世世代代都成为失去人身自由的农奴。俄国的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彼得继位初期,宗教占统治地位,居民中识字的人很少,民间盛行信奉鬼神,普遍保留着极其愚昧落后的风俗。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度俄国农奴制形成于15世纪末
农奴:有自己的土地,但无自由的人;
农民:既有自己的土地,又有自由;
奴隶:既无自己的土地,又无自由,其他大部分权利也没有,是属于主人的“物品”,主人有权处置奴隶。彼得大帝改革--内容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的专制。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特点:西化彼得一世改革----内容彼得一世造船雕像彼得一世纪念碑彼得一世改革--内容 材料:在严格意义上,彼得大帝是通过1700-1721年打败瑞典,获取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而打开了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户”;在波罗的海沿海,他建立了新都圣彼得堡---新俄国的象征,就像莫斯科是旧俄国的象征一样。
——斯塔夫里阿斯诺《全球通史》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是打开了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户”?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交通便利,是最能靠近西方的地方。
在近代,西方都在依赖海洋发展工商业,俄国需要一个出海口。彼得一世改革----内容剪胡须运动 彼得一世在俄国掀起了一场西化的改革,最有意思的是彼得认为留着一把未经修饰的大胡子,这是非常野蛮的。
一次宫廷舞会上,彼得拿起一把大剪子,冲到自己的叔叔跟前,把他胡子咔嚓一声剪了,叔叔抱头痛哭,彼得说这是野蛮落后的象征,以后不许留胡子。
但按照东正教的教义,规定男子必须留胡子,怎么办?交税,胡须税一年50个戈比,穷人交不起,就只能把胡子剪了,这让俄国的贵族的面貌从此之后也焕然一新。彼得大帝改革--评价积极:
a. 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b.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材料:1718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已达到160万普特,跃居世界前列。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如莫斯科的官营造帆工场拥有工人1162名,谢郭林制呢工场的工人为730名。 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彼得大帝改革--评价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材料1:1680年相比1702年的税收增加了1倍,1724年则达到5倍。沉重的负担几乎全落在农民身上……   
  材料2: 彼得以铁的手腕进行改革。他不仅残酷镇压叛军和农民起义,即使自己的亲属违抗改革,触犯刑律也毫不留情。他的儿子阿列克塞,因为勾结奥地利反对改革而被捕囚禁,死于狱中。正如马克思所说:“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世界史:近代史编》性质: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 俄罗斯帝国皇帝,186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为俄罗斯19世纪后半期的中兴奠定了基础。
1858--1864年,通过与中国清朝签订《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及《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使中国失去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1改革--背景经济上: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 材料:俄国农业单位产量还没有英国和荷兰等西欧国家的一半高。
不管是农业水平还是工业水平,俄国都远远比不上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农奴没有生产积极性,生产率低下奴农危制机一个工厂主(资本家)的烦恼 农奴制是俄国基本制度,到19世纪初俄国农奴超过2000万人,占全国人口90%以上。
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农奴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农奴没有自由,缺乏自由劳动力政治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1861改革--背景根本原因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12)  19 世纪俄国一批贵族军官,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在1812年反对拿破仑战争中,参加了国外的远征,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国内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回国后,他们成立秘密的革命组织,企图按照西方的方式来改造国家。
1825 年 12 月发动俄国第一次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而遭镇压。十二月党人广场(圣彼得堡)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在1853年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
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 材料: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制约着俄国的经济,以运输为例,俄国人的运输还主要依赖传统运输方式,而英法则广泛使用了铁路和轮船。因此出现了虽然在俄国本土作战,但俄国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 克里米亚战争
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材料1: 俄国财政本就匮乏,一场战争下来,俄国把家底全都打空了,战后国内债台高筑、民不聊生,俄国为了套现把阿拉斯加都廉价处理了。而克里米亚战争对于财大气粗的英法而言,并没有多大的负担,两国倒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捞了不少好处。俄国之所以接受苛刻的停战条件,主要原因就是国家不堪重负,真的打不起了,再打就破产了。
材料2:“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度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1861改革--背景导火线/直接原因1861改革--内容想想看:1861改革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哪些条件?(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
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
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
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
当时的地价。“解放”农奴赎买份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861改革--影响积极:俄国历史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材料2: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列宁材料1: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如果你是俄国农奴,你是高兴呢还是失落呢?高兴获得自由
不干涉···
拥有财产
自由选择职业失落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材料: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量差,在取得“份地”时,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两三倍。赎金的20 ﹪—25﹪由农民支付现金,其余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需在49年内向政府还本付息......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市价计算仅值5亿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交付赎金20亿卢布。
——吴于廑《世界史》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于1870--1873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画中11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这是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和命运的真实写照,更是画家对沙皇吃人制度的无声控诉。目的:缓和阶级矛盾,防止革命的爆发,被迫进行改革,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贵族大地主),巩固沙皇统治。1861改革--目的 材料1:“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
材料2:“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做到了。”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的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相勾结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掠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861改革--影响消极:农奴制(封建)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由于数百年的贵族大地主的传统,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有一定妥协性的,在短时间内,被解放的农奴大部分仍被禁锢在土地之上,生活条件甚至比之前更差了。
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致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斯塔夫里阿斯诺《全球通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861改革--影响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在使国家飞速发展的同时,改革过程中所积攒的社会怨气也将矛头对准了皇帝。被解放的农民反抗斗争更激烈了,1861年农民骚动竟至1176次。
一时间,针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暗杀成了家常便饭。1881年3月,他被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意党成员炸死。
——赫尔岑《俄罗斯之声》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绘于1881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861改革--影响 Church on Spilled Blood(滴血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为纪念亚历山大二世遇害而修建。相同点:比较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异同?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推动了俄国的社会进步。不同点:①目的不同:
②内容不同:
③影响不同:
④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为了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1861年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未触动农奴制度;
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前者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度;走上对外扩展道路。
后者虽然不彻底,但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阶级(封建)性质,
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