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第六章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课时 眼和视觉
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迎面扑来,这时候,你会怎样做呢?
——找地方避雨
你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
乌云:看——
狂风:感——
闪电:看——
雷鸣:听——
视觉
触觉
视觉
听觉
同所有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人有哪些感觉呢?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
人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0%来自视觉
眼球的附属结构
在亮处
在暗处
观察瞳孔的变化
视 觉 的 形 成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
角膜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大脑
瞳孔
视神经
视觉的形成
眼睛的结构
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主要折射结构)→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 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眼球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壁
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外膜—角膜、巩膜
内膜—视网膜(光感受器)
1、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在拍照 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
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就是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原理。拍照时镜头起调节物距(像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作用,胶卷起感光的作用。
2、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像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卷。
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这种眼睛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眼球结构完整
视神经
大脑视觉中枢
疑难探究
物体通过眼睛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像,为什么我们看到是物体却是正置的呢?
根据眼睛成像原理,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置的呢?原来这是大脑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把传到视觉中枢的倒像的感觉传入冲动,在视觉形成中给与了纠正。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倒像望远镜整天带在眼上,他开始看到的是一个倒置的世界,一周以后,情况就不同了,他开始习惯了这种现象,看到了一切不再是倒置而都成了正常的了。当他把望远镜摘下之后,世界有成了倒置的。又经过数日,他的视觉才恢复了正常。这个实验说明,视网膜上的物像,是在视觉中形成一个正置视觉,这是大脑皮层在生活习惯实际中的一个习惯性的纠正。
近视的原理
晶状体过凸(使形成的象拉近,不能落在视网膜上)
眼球前后径过长(使象落在视网膜前面)
近视的形成和校正
晶状体曲 度 眼 球
前后径 物像
位置 矫 正
方 法
近视 过大 过长 视网膜前 凹透镜
远视 过小 过短 视网膜后 凸透镜
异常视力的形成和矫正方法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沙眼是由于眼睑内面的结膜感染了沙眼衣原体(一类微生 物)而引起的。患者的眼睛发痒、发干,容易流泪,眼分泌物 多,翻开眼睑可以看到内表面粗糙不平,有颗粒状小疙瘩。严 重时,眼睑内翻,造成睫毛磨损角膜而使角膜浑浊,从而影响 视力,甚至失明。因此,必须积极预防沙眼。因为沙眼衣原体 存在于患者眼的分泌物里,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所以,不要同 沙眼患者合用毛巾,不要用脏手擦眼睛,以免感染沙眼衣原体 而患沙眼。
预防沙眼
当生命走向终点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另外一种延续的方式……
复习巩固
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玻璃体
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3、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D
C
B
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 )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5、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巩膜 D、虹膜
C
B
6、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
7、为了节约时间,应边走路边看书学 习。( )
8、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10厘米左右。( )
9、躺卧看书很舒服,应当提倡。( )
10、当人观看一个由远处移近的物体时,晶状体会逐渐变厚。( )
×
×
×
×
√
11、人们常说照相机的成像跟人的眼球成像的原理相同,根据你对眼球的认识,想一想,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晶状体——
瞳孔——
视网膜——
镜头
光圈
胶卷
光圈
想一想:
1、在光线到视网膜之前,经过哪些结构?
2、有人摔伤了后脑勺,结果就失明了,为什么?
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
仅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昕图像还不够,还必须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形成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