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14 20:5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隋文帝杨坚
杨坚(541—604年),隋朝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杨忠辅佐宇文泰建立北周,位至柱国、大司空,被封为隋国公。杨坚承继父爵,历任北周要职,女儿为周宣帝皇后。580年,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静帝即位,身为大丞相的杨坚辅佐幼主。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国号隋,改元开皇。隋文帝志怀远大,统一南北,结束了中国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勤于政事,在其统治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隋文帝有五子,长子杨勇,次子杨广,杨勇在政治斗争中败于杨广,被废为庶人。604年,病中的隋文帝在杨广、杨素控制下猝死。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合作与探究: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一、隋的统一隋朝的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改元开皇,定都长安)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措施:
①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先进的储粮技术含嘉仓遗址160号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605年
开凿者:隋炀帝
中心:洛阳二、开通大运河
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杭州)永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江都 洛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三点四段五河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与世界著名运河的比较直到今天,大运河仍是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拥护派,认为利大于弊) ——皮日休:《汴河古》
材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反对派,认为有弊无利,隋亡皆由于此 )——胡增《汴水》
材料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辩证看待,有利有弊)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你认为开凿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大运河作用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第一,它对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起着巩固的作用。通过大运河,江南和关东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维持了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第二、它有力促进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大运河开成后,中国南北增添了一条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第三,它促进沿岸经济、文化的繁荣。运河的通航,不但使周围广大地区的农田得到灌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大大剌激了沿岩不少市镇的迅速兴起,形成繁华的商业和文化城市。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魏晋南北朝时期,vs 由此可见,科举制创立前,想要做官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这种选官制度有何弊端? 条件:
1.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2.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弊端:①任人惟门第,缺乏公平性,许多出身低微但有才学的人无法担任高官; ②选官的权力集中在地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只 注 重 门 第科举制诞生的背景隋文帝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
设立,标志着科举制
的正式确立。解元会元状元科举制度创立隋朝之前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特点:官员的选取依据门第和家世,通过考察的方式选取
局限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文帝创科举制科举取士制度
特点: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参与考试者不论出身
优点:扩大官吏选拔范围对比思考: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的不同?以及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不同点:在于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式不同。
科举制的作用: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
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能的人能够参政,
也推动教育的发展。材料一 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
材料二 科举制度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内容。请回答: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出科举取士的开创有何意义?2.科举制创立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要数唐朝的贾至和明朝的丁显,都是17岁得中状元,可谓少年得志。关于丁显还有一段趣事。据说当年殿试前夕,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枚特别大的钉子牢牢钉在墙上。朱元璋第二天阅卷时看见丁显这个名字,丁者钉也,显者应梦也,丁显就被钦定为状元,人们称之为“应梦状元”。四、隋朝的灭亡相关史事: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隋炀帝,在两京和全国的一些重要城市,大修宫殿和离宫别馆。其中著名的有洛阳的显仁宫、西苑,江都的江都宫、临江宫,晋阳的晋阳宫,汾阳的汾阳宫,弘农的弘农宫,涿郡的临朔宫,临榆关的临榆宫等。
——张传玺主编 《中国古代史纲》
3.“隋炀帝远征高丽,发江南以南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馀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资治通鉴》
从以上材料中收集重要信息,分析隋朝灭亡原因。隋炀帝时期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导致各种农民起义。修筑大量宫殿,耗费国家财力,奢侈无度多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原因:隋炀帝暴政施民,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朝灭亡的原因材料一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在受迫害最深的山东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并且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很多反隋的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土崩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杀,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1.隋朝灭亡原因
隋炀帝时期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导致各种农民起义。
修筑大量宫殿,耗费国家财力,奢侈无度。
多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灭亡标志: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标志隋朝灭亡。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炀帝本人